以导启读 探整本书阅读课堂

半夏渐微凉

<p class="ql-block">  语文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高效推进整本书阅读,引领学生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整本书阅读能力,袁庄实验学校精心打磨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在全校掀起了一股浓郁的整本书阅读教研氛围。</p> <p class="ql-block">  张鑫雨老师初生牛犊不怕虎,执教《没头脑和不高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紧扣教学目标,以语文要素为训练核心,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语文要素的训练,用有趣的、可视化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解决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要素复述故事的阅读重难点,通过图示化的阅读工具——复述五指套,训练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师生互动频繁。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的人物角色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更好地落实了语文要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p> <p class="ql-block">  黄雨婷老师执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黄老师特别注重教方法,引导学生看封面、看目录、猜故事。又以《邯郸学步》为抓手,教学生阅读寓言的三把钥匙:读懂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环环相扣。学生再运用这些方法解锁新故事,出示评价量表进行多元评价,体现教学评一致性。教师由扶到放,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最后制定阅读计划,将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培养整本书阅读的规划能力和习惯。</p> <p class="ql-block">  庄孝振老师执教二年级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导读课。课堂从“100万次”的强烈震撼到“白猫之谜”的悬念设置,再到“生死之问”的开放性提问,层层递进;各环节引发多元回答。角色扮演环节,展现了学生的创意表达。 听故事、看图片、演角色、画画面、聊生活,全面激活学生的参与。学生的问题聚焦悬念(如“为什么白猫不理它?”“猫最后死了吗?”),板书被问号填满。 数数游戏(一分钟数多少数)让学生真切感受到“100万次”的震撼,强化故事的奇幻感。 想象虎斑猫与白猫交友经历时,童趣回答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整节课妙趣横生,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之中,欲罢不能。</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整本书班班共读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其价值,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就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让阅读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