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接上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血液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陈文明,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与肿瘤科主任,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主任,检验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血液学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专家成员。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发起人及主要成员。《白血病淋巴瘤》、《首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免疫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常务编委,《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matology》等多种核心期刊审稿专家。1999年定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1年定为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人才计划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发性骨髓瘤基础与临床。开展了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主要包括: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抗血管新生治疗和骨病的治疗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黄仲夏,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血液科副主任,京西院区血液科主任,研究生导师。有丰富的内科临床工作经验。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30余篇,曾获部级科 技进步三等奖2次,承担多项科研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与临床。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20余年,对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增殖性疾病(淋巴瘤或发热待查或发热伴淋巴结肿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慢性贫血)、血小板或白细胞异常等血液病的常规治疗、化疗及疑难病例有一定经验,对血液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及新药药物临床试验等新疗法有浓厚兴趣。</p> <p class="ql-block">陈世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血液与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p><p class="ql-block">曾任血液科(JX)主任,《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编委,《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常务编委,《中华血液学杂志》论文评审专家,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试题开发委员会委员等。1993-2005年担任血液科行政主任、2005年被任命为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血液与肿瘤科主任。由国家公派先后到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医科大学,捷克查理大学医学院和德国ROSTOCK医科大学留学和高级学者访问。归国后,继续参加科研工作、医疗、教学工作,参加美国和欧洲大型医学学术交流活动20余次,学到了不少前沿知识,并将国内诊断和治疗血液病的现状拿到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流。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并获奖三项,在中华级刊物及国际刊物上发表编著60余篇,其中SCI文章1篇。主编《多发性骨髓瘤》一书,于200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负责编写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血液病学》中“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章节。主持的全球研究国际项目“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 获得美国强生总部的批准和支持,获得1000余万人民币的免费赠药和90余万美元的科研支持经费,获得美国强生总部批准的科研项目,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是组长单位。</p> <p class="ql-block">刘爱军,女,硕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擅长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变性的诊断治疗,并熟练掌握白血病、淋巴瘤、各种贫血、骨髓增殖性疾病、血小板减少及一些少见血液病的诊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冷芸,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硕士研究生,从事血液专业14年,专业专长: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贫血诊治。2005年起负责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临床检验学系理论课,临床见习、实习带教工作。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梅西癌症中心访问学者。北京医师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吴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2014年在德国肿瘤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一年。从事血液病研究二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少见疑难血液的诊治。主要从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p> <p class="ql-block">张蕾,医学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输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治疗及临床输血管理。现任中国女医师协会输血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整合输血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细胞治疗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输血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输血医学分会内科输血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输血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输血协会患者血液管理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检验学会理事。</p> <p class="ql-block">高文,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擅长应用包括干细胞移植、常规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多种疗法在内的综合疗疗法治疗骨髓瘤、淀粉样变性、巨球蛋白血症、浆细胞瘤、浆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白血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担任亚洲骨髓瘤网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专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兼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其他学术任职。</p> <p class="ql-block">主鸿鹄,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1994年起从事内科学血液病学专业,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每年诊治500例次以白血病为主的血液疾病患者,在疑难危重血液病的救治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主持或参与20余项临床研究。是国内知名的血液病专家和国际知名的白血病专家。2003-09至 2007-01, 北京大学内科学医学博士。在教学方面,承担过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授课,深受学生欢迎。国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金会委员,亚洲白血病联盟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细胞分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燕郴,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曾于北京协和医院进修造血干细胞移植,主管完成朝阳医院首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首例异基因骨髓移植、同基因骨髓移植、单倍型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和非清髓性移植等;主管完成或指导完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的一半以上。</p> <p class="ql-block">王国蓉,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工作、学习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研究所。2008年开始工作于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常见血液疾病诊疗经验丰富。2012年晋升讲师,承担七年制带教、五年制授课、轮转机进修医师带教等多种任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5项,发表论文约30篇,参编专著3部。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会员;2014年北京朝阳医院优秀职工。</p> <p class="ql-block">杨光忠,男,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2010年9月-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委员、办公室主任;亚洲骨髓瘤网络(AMN) 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分会青委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浆细胞疾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工作组委员;中国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工作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田颖,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从事血液专业临床工作20余年,主持北京市医管局培育计划科研项目及首医科研创新项目,先后参与了国自然、首发基金、首都科研创新基金、首医校基金等项课题研究,参与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登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协会血液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p> <p class="ql-block">耿传营,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0.09-2013.07 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博士。2013年起从事内科学血液病学专业,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每年诊治百例次以多发性骨髓瘤为主的血液疾病患者,多次成功救治各类危重症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积极参与新药临床试验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教学方面,承担医学检验系本科生授课,带教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七年制本科学生见习/实习,曾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发表多发性骨髓瘤相关论文30余篇,其中第1作者和通讯作者SCI论文8篇,第1作者核心期刊论文10篇,参与编撰专著1部。</p> <p class="ql-block">王慧娟,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南开大学医学院七年制硕士毕业,南开大学联合解放军总医院博士毕业。博士毕业于朝阳医院工作至今,主持科研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第一作者发表Sci十余篇,累计影响因子40余分,统计源期刊三篇。2015.07-2016.06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骨髓瘤中心访问学者。</p> <p class="ql-block">李新,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博士,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医学知识丰富扎实,在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各种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方面有一定的造诣,特别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治方面有着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国抗癌协会骨髓瘤联盟专委会委员等学术任职,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撰写骨髓瘤等血液病专著5部。担任多家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专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佳佳,朝阳医院西院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20余篇,参与撰写多发性骨髓瘤专著4部。</p> <p class="ql-block">詹晓凯,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专业20年,掌握常见肿瘤诊治原则,尤其是小细胞癌。专注于肿瘤耐药研究。抗癌协会青年委员。发表7篇论文,发表教育专辑1篇,4篇SCI(第一作者3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谷丽,女,主任医师,博士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副主任。2005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呼吸病专家朱元珏教授。</p><p class="ql-block">2006年做博士后,导师为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王辰教授。2007年8月来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作为北京市卫生局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北京地区甲型H1N1流感救治工作。参与2009年12月在《NewEnglJMed》发表论著“中国大陆地区早期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分析”的整个过程。</p> <p class="ql-block">宋淑璠,女,副主任医师,1988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于秦皇岛市青龙县第一人民医院从事内科急诊科工作,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95年调往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工人医院,从事老年病科主治医师工作。2004年调往北京朝阳医院感染科。参与王辰教授及曹彬教授主编的《感染性疾病---基于临床病例的诊治析评》。参与王力红教授主编的《医院感染典型病例分析和防控要点》等书的编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于晓敏,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呼吸内科专业,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8年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做博士后,2011年在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参加临床工作十余年,经过严格的系统内科培训,内科基础知识扎实。对发热待查、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以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p> <p class="ql-block">郭益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副主任医师。2005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学医学硕士,并一直从事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染科专业知识,兼任北京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分会委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专业论著。</p> <p class="ql-block">尹玉东,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呼吸内科专业医学博士,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擅长肺部感染,不明原因发热等多种常见感染性疾病诊治。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等科研项目,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p> <p class="ql-block">李冉,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毕业后一直从事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住院医师、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参与多项感染性疾病临床及科研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专业论著。北京医学检验学会第一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青年委员;北京预防医学会第一届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姚鹏,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北京朝阳医院西区肝病感染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委员会委员,全国重肝及血液净化攻关组委员。善于治疗各种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丙肝,戊肝及酒精肝,脂肪肝,药物性肝炎,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曾任全军传染病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传染病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传染病信息杂志编委,原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治疗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委员会委员;全国重肝及血液净化攻关组委员。 </p> <p class="ql-block">肿瘤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安广宇,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美国完成了肿瘤学博士后研究,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肿瘤学学科带头人,肿瘤科主任。擅长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和细胞免疫治疗;疑难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p><p class="ql-block">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肿瘤学”学科带头人,也是首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肿瘤学领域获此殊荣的肿瘤专家。 2020年2月19日,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肺癌分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遗传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同时任《肿瘤》编委和多个肿瘤学专业期刊的审稿专家,也是中华慈善总会多个靶向药物慈善赠药注册医师。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初玉平,女,汉族,副主任医师,硕士。擅长领域:实体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头颈部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 出诊于北京四惠中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姑息及止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樊翠珍,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4年开始一线临床工作,2003年起在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工作。长期从事以消化道(食管、胃、肠、肝、胆、胰腺)肿瘤、肺癌、乳腺癌及泌尿生殖系统为主的多种实体瘤的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道肿瘤、肺癌﹑乳腺的化疗及其他恶性肿瘤的诊断、靶向治疗等内科综合治疗;同时积极进行多种肿瘤靶向治疗等前沿的抗肿瘤治疗;并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营养治疗及疼痛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利用业余时间收集胃肠道肿瘤的相关临床资料,参与胃肠道肿瘤的癌前病变的研究;参与多项国内外多项抗肿瘤药物相关的临床试验。临床工作中能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现为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会员。</p> <p class="ql-block">张天,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3年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2002年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本科毕业后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外科工作,后于日本著名国立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博士,专业为质子、硼中子俘获、重离子等先端放射治疗。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于日本2家大型国立综合性医院放疗中心任职数载,2006年回国调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协助筹建放疗科并任放疗科负责人至今。坚持各类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原则,实施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三精治疗”,实践治疗大量患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并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曾任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助理教授,SCI论文8篇,核心期刊5篇,英国、德国等国际会议口头演讲4篇,参编英文及日文专著各1部,参编参译中文专著5部。北京肿瘤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技术委员会全国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放疗专科医师(技师)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放疗专家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戴红,主任医师,医学学士。1978年3月-1982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系学习并毕业。198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康复医学教研室主任;1987年2月-1987年8月:在日本专家授课的“全国首期康复医师进修班” 学习,获得卫生部医政司颁发的结业证书;1990年7月-1991年1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皇家康复中心和南澳阿德莱德退伍军人总医院康复研究所做访问学者;1999年11月-1999年12月:香港麦理浩复康院和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做访问学者。</p> <p class="ql-block">郑颖洁,女,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擅长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运用现代放疗技术制定各种恶性肿瘤的精确放疗计划。1994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临床工作,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诊治工作。2006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肿瘤精确放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p> <p class="ql-block">关印,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5.9-2008.7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内科学(博士研究生)2005.9-2008.7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临床型博士工作;2008.8-2014.1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博士后工作(副主任医师);2014.11至今北京朝阳医院(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国际交流专委会委员;北京肿瘤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研究会理事。</p> <p class="ql-block">周围围,女,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擅长乳腺癌、肺癌及消化道肿瘤综合及个体化治疗。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肿瘤学院,获肿瘤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博士、讲师。2015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学博士学位。北京乳腺病防治协会内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p> <p class="ql-block">葛洋,女,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研究生,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医学中心高级访问学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肝胆胰恶性肿瘤,食管、胃、结直肠等消化道肿瘤和肺癌的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牵头组建了我院肝胆胰恶性肿瘤多学科会诊团队,实现患者全程多学科联合管理。利用基因检测技术筛选分子标志物,指导药物选择、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估,从而制定精准化、个体化治疗策略。同时,作为独立PI承担多项国际、国内新药的临床试验工作。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 青年委员 北京医学会肿瘤分会 青年副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科普分会 秘书长 中国医促会肿瘤内科分会 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癌症早筛早诊早治专委会 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专员 Journal of Oncology (IF 4.53) Guest Editor 《中华肿瘤杂志》青年编委 【所属荣誉】 2016年入选“中共市委组织部优秀青年骨干个人” 2018年荣获北京朝阳医院“优秀科研工作者” 2021年入选人民日报健康号“2000+名医名院计划” 2021年荣获首都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于丹,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2003年-2006年北京朝阳医院内科;2006年-至今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肺癌青年学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姚健楠,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医学中心访问学者。2016年作为青年骨干公派至美国俄克拉荷马健康医学中心作为访问学者交流,回国后一直致力基于临床问题的肿瘤干细胞标记物及肿瘤治疗疗效预测预后研究,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多篇JCR 1区文章,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4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北京市医管局等多个课题,在研科研经费100余万元,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作为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授课教师,评选为校级及院级优秀教师。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指导本科生及研究生开展临床及科学研究,发表多篇SCI论文,已优异的成绩毕业及继续深造。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继续教育协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协会肿瘤规范化推广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癌症防治协会胃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胸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学系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范姗姗,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5年7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硕士;2022年7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2007年起就职于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长期从事实体肿瘤的内科治疗。擅长乳腺癌、肺癌及消化道肿瘤的免疫、靶向以及化学治疗。承担首都医科大学规范化培训的带教工作,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论著。发表多篇肿瘤临床、基础相关的英文论著。北京肿瘤病理精准诊断研究会青委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张晓静,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1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肿瘤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国家973肿瘤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教授。毕业后在北京朝阳医院肿瘤科工作,多年来从事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精准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作为临床研究者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肿瘤相关临床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及内科研究生临床轮转带教工作多年。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中文及SCI英文论文多篇。北京肿瘤病理精准治疗诊断研究会青委会委员;乳腺癌整合防治全国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蒋玉良,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肿瘤临床工作,熟练掌握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内科综合治疗,结合分子病理进行个体化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参与多个癌种的药物临床研究。2016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从事肺、消化道肿瘤相关抗原的糖生物学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SCI文章,并在美国糖生物学年会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进行壁报展示、摘要交流。主持并参与多项国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及规范化培训带教工作。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骨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海涌,主任医师、教授,留美博士后,博士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主任。从医20年来从事骨科和脊柱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脊柱的创伤、退变、畸形、肿瘤等疾患的诊断、治疗以及微创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心得,尤其擅长各种脊柱侧弯、后凸以及颈腰椎疾患非融合治疗,多种技术达到国际国内较领先水平,先后成功完成50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作为主要研究人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解放军医疗成果奖一等奖多项国家和军队多项科技进步奖和医疗成果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攻关计划、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科研课题10余项,科研基金300万余元,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先后发表了SCI论文9篇、中华级以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主译学术专著6部、参与编写12部专著,参加了多次国内外学术交流,曾应邀出访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士、新加坡、德国、瑞士、印度等10余国进行学术访问。现为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委员、脊柱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骨科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脊柱畸形学组和腰椎研究学组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脊柱学组副组长,华裔骨科学会理事、中欧骨科交流委员会理事,国际腰椎学会常委,国际脊柱侧弯学会、国际脊柱非融合学会委员、北美脊柱外科学会国际教育委员会、非融合技术委员会委员、亚太人工关节学会会员,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脊柱外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等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创伤杂志通讯编委、TheSpineJournal顾问编委。</p> <p class="ql-block">周君琳,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后。从事骨科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多次赴国内外学习、交流,积极将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大胆创新,主要诊治脊柱和四肢的骨关节损伤和疾患。侧重于复杂骨折的复位、内外固定、关节置换和康复,颈肩腰腿痛的快捷诊断和综合治疗,骨关节疾病的规范性诊断和治疗。擅长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和微创方法进行组织损伤和疾患的修复、矫形和重建。先后担任省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奖励3项,发表论文40余篇。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朝阳区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副组长,现任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显微修复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脊柱关节疾病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骨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华北地区分会委员,北京大学交通损伤协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骨科学系委员,国际骨创伤基金会(OTC)中国区讲师,《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组织工程与康复杂志》首席专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审稿人。</p> <p class="ql-block">杨晋才,男,教授,医学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擅长柱外科、颈椎外科。1985年9月-1990年7月,就读于山西医学院(现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0年7月-1996年10月,在武警山西总队医院骨外科。1992年-1993年,在无锡市手外科医院进修手外科显微外科。1996年10月,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外科。2006年,在北大三院学习颈椎外科脊柱外科。</p> <p class="ql-block">藏磊,主任医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北京朝阳医院党委委员、石景山院区管理办公室主任、骨科学科主任、西院外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从事骨科和脊柱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脊柱的创伤、退变、肿瘤等疾患的诊断和微创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心得,先后成功完成5000余例脊柱外科手术。作为主要研究人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专项基金等课题20余项,累计科研费1000余万元 (近三年在研经费500余万元)。并获得研发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7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8篇。参加了多次国内外学术交流,以访问学者身份多次前往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中国台湾等地区进行学习交流。现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脊柱加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专业委员会创面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骨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OSCG)脊柱融合与非融合规范化北京培训部副主任委员,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常委,石景山区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感染创口治疗康复专业委员会骨科感染性疾病及糖尿病足分会秘书长、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脊柱医学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三届骨科脊柱分会智能与数字化工作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专业委员会双通道脊柱内镜学组常委。</p> <p class="ql-block">杜心如,男,医学博士后,教授、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擅长脊柱外科、多发性骨髓瘤外科治疗、四肢与骨转移癌、软组织肿瘤,骨关节结核、炎症,骨病及骨科疑难杂症。1985年,毕业于承德医学院;1988年,于中国医科大学师从临床解剖学家徐恩多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师从脊柱外科专家叶启彬教授;1999年,获博士学位。200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师从卢世璧院士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任中国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脊柱结核学组委员,中国临床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疼痛协会中国分会常委,骨科疼痛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常务编委,《解剖与临床》编委等。</p> <p class="ql-block">林源,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关节外科及运动医学专业,对膝、髋、肩、肘等关节疾病及膝、肩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曾于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香港进修人工关节置换及关节镜手术技术。尤其擅长复杂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膝关节保膝(截骨手术)、微创(单间室置换)、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以及翻修手术;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的微创关节镜治疗;肩关节疾病的诊治及微创关节镜治疗以及肩关节置换(半肩、全肩、反肩)手术。在国际及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关节镜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关节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第一届关节镜专业委员会委员;SICOT中国部运动医学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国际教育培训分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潘江,主任医师,医学学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对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四肢骨关节疾病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擅长于中、老年骨性关节炎及骨坏死等各种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人工膝、髋关节初次置换、复杂置换及翻修手术。2001年赴香港玛丽医院关节外科、2003年赴德国风湿病中心Diakonic医院以及人工关节置换中心(汉堡EndoClinic)进修学习人工膝、髋等关节置换手术。2007年至2008年赴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研修学习复杂的初次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关节置换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治疗以及人工关节置换后失败的手术翻修技术。现主要从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方面及各种关节疾病诊疗方面的临床工作及研究。</p> <p class="ql-block">苏庆军,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颈胸腰椎退变疾病、骨折和脊髓损伤临床和基础研究36年,在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精细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3000余例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手术,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完成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的微创手术(骨水泥)治疗2000余例,无一例神经并发症。在国际上提出“苏庆军方案(单侧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爆裂骨折安全有效,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在北美脊柱外科学会的官方杂志The Spine Journal。1988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99年获首都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师从陈德松教授和李之芳教授。</p><p class="ql-block">2008年获AOSPINE奖学金在美国Denver Spine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做ClinicFellow,师从AOSpineInternational的主席、著名脊柱外科医生Dr.Michael E.Janssen。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医药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委员;北京市、浙江省、湖南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2010年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高压氧对脊髓损伤与修复的机制研究(7102062);</p><p class="ql-block">2012年做为课题组成员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中加合作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16年做为分课题负责人,北京市科委2016年度科技计划重大项目(SCW2016-29),脊柱脊髓损伤院前院内急救方案和规范研究;2023年,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手术机器人辅助骨水泥推注智能控制系统在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p> <p class="ql-block">刘清和,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1988年起在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工作至今。曾赴瑞士、德国短期学习,善于将新技术与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积累了10余万人次的门急诊诊治经验,及4000余例骨科手术经验。尤其在创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微创手术、老年骨关节疾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近年来致力于我科足踝外科专业的创建与发展。兼任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学组青年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足踝外科学组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特约编辑、审稿专家;朝阳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关立,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88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颈椎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基础学组常委;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脊柱肿瘤热疗及精准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老年骨科康复学组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老年骨骼与肌肉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并发症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颈椎学组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脊柱微创研究学组委员。发表SCI及核心期刊文章数十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研究十余项,参与多部骨科论著编撰。</p> <p class="ql-block">康南,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骨科行政副主任。长期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在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退变性疾病、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肿瘤、结核等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骨质疏松性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常年在成人和儿童脊柱侧凸、后凸畸形矫治领域的诊疗一线救助患者,具有独特的造诣。担任国内外众多学术组织委员,承担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工作。第二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北京市卫生系统医疗保健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始终致力于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30年来各种手术8000余例,尤其在微创脊柱外科工作方面,具有深厚造诣;颈椎病、胸腰椎骨折治疗和疑难骨科疾病诊疗取得突出成绩;在特发性脊柱侧弯、先天性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和成人僵硬性脊柱侧弯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国外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科普健康教育论文百余篇。担任国内多中央级媒体(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网站)健康教育节目特约专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田庆显,男,主任医师,常营院区,擅长创伤、腰腿颈肩疾病、骨质疏松的诊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玉增,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蒙古族,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公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南加州大学脊柱中心做访问学者。主要任职为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办公室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学组委员见兼秘书、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胸腰椎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骨感染学组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腰椎学组副组长。二零一三年十一月至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公派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南加州大学脊柱中心做访问学者,期间获得北美脊柱外科奖学金。</p> <p class="ql-block">孟祥龙,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留美访问学者。2002年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工作。</p><p class="ql-block">2017年3月-2018年6月获得国际脊柱侧弯学会1年期临床培训奖学金、国家公派出国奖学金,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修脊柱畸形与脊柱退变疾病,师从国际脊柱侧弯学会主席Laurence Lenke教授;同期赴法国里昂CMCR des MASSUES脊柱畸形中心,师从法国脊柱侧弯学会主席Pierre Roussouly教授,研修欧洲脊柱畸形的矫正理念。2015年1月获得AOspine国际访问学者项目,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研修脊柱微创手术。2013年7月-10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TSRH儿童脊柱侧弯医院深造学习脊柱侧弯的治疗,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腰痛病医院等美国一流医院学习脊柱退变疾病的治疗。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在北美脊柱外科年会(NASS)国际脊柱侧弯学会IMAST等会议上进行大会发言。在成人和青少年脊柱畸形、脊柱侧弯、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脊柱专业SCI杂志 “Spine”审稿人;“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会脊柱侧凸研究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脊柱分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委员;中国骨科医师协会骨与关节发育畸形和残疾预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脊柱脊髓专委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张晓冬,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3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本科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医学硕士学位;1993年起从事骨科临床专业,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任职住院医师期间,除了管理病房之外,还从事外科急诊以及骨科门诊工作,参与多次危重症的抢救和疑难患者的救治,以及参与重大疑难手术。2003年晋升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关节疾病的治疗以及运动医学方面的工作。2012年晋升副主任医师,独立完成重大,疑难关节手术。2022年晋升主任医师。</p> <p class="ql-block">王志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医科大学硕士毕业,首都医科大学博士。2002年在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工作至今,专业方向关节外科。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3项,主译或参译专著6部,获得医院新技术奖励1项。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任务。中华医学会骨科青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青委会膝关节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学组委员。2022年度院级“技术创新奖”,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p> <p class="ql-block">任世祥,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2006年前武警北京总队医院骨科,2006年后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担任首都医科大学本科见习教学。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保膝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数字骨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普及教育分会关节修复学组常委委员;德尔康尼医生集团关节外科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保膝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关节外科学组骨关节炎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运动伤害分会关节运动伤害学组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专业委员会疼痛与运动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运动伤害分会运动伤害防护学组常务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铁军,男,副主任医师,擅长人工关节,腰腿颈肩疾病的诊治。</p> <p class="ql-block">刘铁,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骨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医科大学本硕博毕业、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后,拥有 20 余年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经验。在脊柱外科领域造诣深厚,对颈胸腰椎退变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颈胸椎管狭窄等)、中老年脊柱病、脊柱手术翻修、四肢与脊柱骨折、骨质疏松、脊柱肿瘤、脊柱畸形(脊柱侧弯、后凸)、脊柱相关顽固性疼痛、脊柱感染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均有丰富经验。在手术技术方面,除了精通常规脊柱外科手术(颈胸腰椎前、后路减压置钉固定融合,非融合,侧方融合OLIF等),尤其擅长颈胸腰椎疾病的微创与开放治疗,针对患者病情制定最适合的个性化诊治方案。率先于医院开展脊柱微创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UBE),已成功完成颈胸腰椎微创神经减压、微创经皮螺钉脊柱融合等手术数百例,疗效显著且随访结果满意。针对颈椎病、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滑脱、骨折等患者优选微创手术(通常2个1公分以内切口),针对退变性侧弯患者运用微创及有限创伤手术治疗,极大减轻患者围术期的疼痛与不适。同时,针对高龄患者脊柱相关性疼痛以及术后疼痛及颈胸腰椎骨折也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熟练运用手术显微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导航及 3D 打印等前沿新技术辅助手术,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p> <p class="ql-block">张博,男,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朝阳医院公益青年专家,优秀住院医师指导教师。从事关节外科及运动损伤的临床工作,擅长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疾病的诊疗。2008年,从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工作。2012年,前往中国台湾地区阳明大学以及荣民总医院访问交流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技术;2016年,赴德国基尔Lubinus医院以及人工关节置换中心(汉堡Endo Clinic)进修学习人工膝、髋等关节初次置换手术技术;2017年,赴美国旧金山UCSF医院做访问学者,学习复杂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以及肩、髋、膝关节镜手术技术。</p> <p class="ql-block">温亮,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人工关节与运动医学专业。擅长肩关节镜、膝关节镜下肌腱韧带损伤修复重建;髋、膝人工关节置换翻修;以及膝关节周围截骨矫形。近几年分别赴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成人重建外科、美国麻省总医院关节外科、日本横滨市立大学附属病院关节外科、日本千叶船桥骨科医院肩关节外科以及德国风湿病中心Diakonic医院、德国Oberlinhaus医院进修髋膝关节置换、肩关节镜以及膝关节周围截骨手术。累计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0余篇,中文核心文章20余篇;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局级课题1项,校级院级课题3项;作为主译出版了专著两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获一次性成果转化。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3D打印骨科学组委员、青年委员会髋关节学组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关节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关节外科分会人工关节表界面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学组青年委员、中西医结合学组委员;中国骨科菁英会关节学组委员;中国骨科专业学院关节专业委员会委员;《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青年编委;《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杂志通讯编委;《骨科》杂志通讯编委。</p> <p class="ql-block">赵会,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9.9-2004.7 第四军医大学 获得学士学位;2005.8-2010.7 北京大学医学部 硕博连读 获博士学位;2018.7-2019.6 公派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 完成美国足踝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青苗人才,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美国足踝协会国际会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学组青年委员</p><p class="ql-block">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学组青年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足踝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足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糖尿病足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糖尿病足联盟青年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的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作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朝阳医院骨科在杨林医生等优秀人才的带领下,不仅在临床规模上位居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系统前列,更在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科室年门诊量超25万人次,年手术量高达4000余台次,业务辐射范围遍及全国,并向国际延伸,展现了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李冬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擅长颈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退变性侧凸、脊柱侧弯等脊柱疾病治疗,同时对骨关节炎,以及肩关节病变亦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发表SCI文章3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5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多项。</p> <p class="ql-block">周磊,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硕士,北京协和医院骨外科学博士,德国访问学者。自2004年本科毕业后长期从事骨科专业,目前专业方向为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擅长膝/肩/踝关节疾患的保守治疗和膝关节运动创伤(前/后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和髌骨脱位)、肩袖损伤的关节镜微创修复,以及膝髋关节置换术。专注骨质疏松、半月板1-3度损伤以及足踝病痛的康复治疗,可视化超声引导下膝关节慢性疼痛的个性化精准治疗。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著2篇,核心期刊文章8篇,获得国家专利2项,以第3完成人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参与完成2项市级课题,参编参译骨科专著3部。2018年先后至德国汉堡ENDO-Klinik等四所骨科医院访学欧洲先进的髋膝关节置换以及关节镜微创技术和理念。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足踝康复专委会青年学组常务委员;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疼痛可视化综合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老年病管理工作委员会骨科学组常务委员。</p> <p class="ql-block">刘洋,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创伤骨科、足踝专科、运动医学,完成手术数千台。承担骨科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带教任务,指导硕博士研究生10余人。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表中文及SCI论文30余篇。中国医药协会骨并发症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2022年冬奥会医疗保障,建国70周年医疗保障。</p> <p class="ql-block">赵彦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博士毕业,从事骨科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1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曾赴美国、加拿大学术交流1年余。擅长足踝部骨折、韧带及软骨损伤治疗、踝关节镜微创治疗、跟腱断裂微创治疗、拇外翻、平足、足踝部复杂畸形矫形、关节置换、四肢骨折微创治疗等。第一作者发表国际期刊SCI文章5篇、国内专业期刊8篇,参与省级以上课题3项、国际合作课题项目2项。</p> <p class="ql-block">陈彤,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硕士士学位。1995年至今,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从事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擅长膝、肩、髋关节疾病(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及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人工膝、髋、肩关节置换术,保膝手术,微创关节镜手术等。2017年曾赴德国学习关节置换及关节镜手术的先进理念及技术。</p> <p class="ql-block">马德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2年至今,从事老年关节疾病和中青年运动损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擅长老年关节痛(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及运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人工膝、髋、肩关节置换术、保膝手术、微创关节镜下膝关节韧损伤及半月板损伤的手术诊治。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p> <p class="ql-block">尹鹏,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南开大学-解放军总医院联合培养博士,国家公派哈佛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擅长脊柱相关疾病的保守、微创以及开放手术治疗,以主刀及第一助手完成脊柱相关手术上千余台。主要包括颈腰痛、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各种类型的脊柱骨折及骨质疏松症等。AO SPINE青年讲师,首都医科大学讲师,到目前为止,以第一、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2篇,Medline论著1篇,国内核心期刊2篇,参译专著3部。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基金一项,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医生优才培养计划一项,院基金一项,北京朝阳医院多学科联合创新团队基金一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担任SCI杂志《BMC Surgery》骨科领域副主编,《Bone Research》、《Bone & Joint Research》、《《European Spine Journal》、《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中华医学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等多个SCI和核心期刊杂志审稿人。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微创外科学组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SICOT中国部微创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融合学组委员,中国软组织疼痛学会脊柱关节微创技术专委会委员,世界微创医学会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何观平,北京大学骨科博士,博士后。历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以及副主任医师,以主刀及第一助手完成脊柱开放及微创手术近千台。擅长脊柱肿瘤、颈椎病、胸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以及腰椎滑脱症等脊柱退变疾病开放及微创手术治疗。</p> <p class="ql-block">周立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联合培养博士。</p><p class="ql-block">曾赴美国德州苏格兰礼堂儿童医院做访问学者,专门进行青少年脊柱畸形治疗的学习。从2005年起,一直从事脊柱畸形与脊柱退变的临床工作,在脊柱侧弯、脊柱后凸,颈腰椎疾病及脊髓损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2016年起,在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起脊柱畸形的筛查网点,总筛查人数超过10多万人,其中600多位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000多位患者进行了支具治疗。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委员、秘书。中国中药协会骨伤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脊柱微创学组委员、秘书。</p> <p class="ql-block">尹博,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创伤骨科相关疾病的保守、微创以及开放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老年髋部骨折、脊柱骨折、各种类型的四肢骨折及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脆性骨折等。到目前为止,以第一、共同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国内核心期刊2篇,《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北大核心)审稿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并发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手外科学会青年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骨科学系骨质疏松学组 委员。</p> <p class="ql-block">张建党,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博士 USC脊柱外科博士后。主持国家863课题子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Spine》等6本国际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一汉,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2年9月至2010年8月,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获得骨科临床医学博士。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并发症专业委员会委员。深耕创伤骨科专业,对骨创伤患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发表多篇中英文文章,为五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授课,并从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安立琨,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骨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分会委员,世中联骨关节专委会脊柱脊髓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腰椎学组委员。擅长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骨折的开放及微创治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郑寅峰,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膝关节疾患的精准治疗,包括关节镜微创、矫形、关节置换和翻修手术;髋关节及肩关节疾患、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创伤的微创和开放手术治疗。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杂志期刊文章数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健,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骨科临床、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20多年,擅长脊柱、关节病及韧带重建的关节镜微创治疗,四肢创伤骨折、骨盆骨折的开放与微创手术治疗。在关节置换手术和骨科创伤修复与重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杂志期刊文章数篇,中国台湾及欧洲医学访问学者,目前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组织感染与损伤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关节学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立辉,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骨科临床及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脊柱疑难疾病、脊柱创伤、骨关节疾病的诊断及微创、开放手术治疗。尤其擅长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间盘源性腰痛;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治疗关节突源性腰痛;脊柱骨折微创治疗;超声引导下颈椎间盘髓核消融+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颈肩上肢疼痛麻木、头痛头晕。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杂志10余篇,目前担任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委员,中华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多发性骨髓瘤外科学组秘书长。</p> <p class="ql-block">周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美脊柱外科协会会员,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0余年。博士师从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知名专家刘玉杰教授,主攻关节外科与脊柱外科。熟练诊治骨科常见疾病,擅长关节镜微创治疗。对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关节镜微创治疗、骨折后钢板螺钉关节镜下微创取出、臀肌挛缩的关节镜微创治疗、颈腰腿痛等有深入的研究。近年来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两部,参加科研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柳伟,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4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博士,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参与课题两项,发表SCI论文两篇,中文核心论文一篇。中华中医药协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的委员。对于各种类型的四肢长骨及关节周围骨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擅长应用各种类型的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骨折,较早的应用锁定钢板治疗开放的关节周围骨折。收治了大量的脊柱疾患,对于脊柱内镜治疗颈胸腰椎退行性疾病有较丰富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张希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5.08-2010.07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导师齐秦;2011.08-2014.07 首都医科大学外科学硕士学位,导师王玮;2015.08-2018.07 首都医科大学骨科学博士学位,导师海涌;2013.05-2013.06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外科中心,临床参观,Stuart Flechner;2016.08-2018.02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访问学者,Chaoyang Chen;2017.08-2017.11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旧金山分校,访问学者,Bobby Tay。师从著名脊柱外科专家海涌教授。骨科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局级课题3项,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7篇,核心期刊6篇,发明专利6项,省部级奖励2项,局级科研奖励3项。聘任期间内完成本科生、研究生带教工作,协助主任医师完成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3名。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潘爱星,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及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英国卡迪夫大学医院访问学者。擅长脊柱退变、创伤与畸形。擅长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独立完成1000余例脊柱微创手术。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6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项。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脊柱分会微创脊柱外科教育工作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双通道脊柱内镜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王东,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7.08-2020.08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2020.08-2023.11北京朝阳医院副主任医师;2023.12-至今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擅长常见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器质性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进食障碍,社交障碍等)的诊断和治疗。擅长使用心理分析,解梦等技术对心理疾病进行治疗。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常委;北京医学会抑郁障碍分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委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