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接上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科室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童朝晖、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学者。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与危重症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p> <p class="ql-block">施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200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以及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被授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中国呼吸医师奖;2007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方秋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第八届通讯编委;</p><p class="ql-block">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过敏(变态)反应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黄克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哮喘与变态反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郭兮恒,主任医师,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学组委员、美国睡眠科学院委员、美中睡眠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市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特约审稿、中华内科杂志特约审稿、睡眠医学杂志编委、国际呼吸杂志特约审、SLEEP特约审稿、Sleep and Respiration 特约审稿、中国医疗常务编委。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媛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管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健康科普专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林英翔,女,博士,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委员,北京康复医学会心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职业病鉴定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和三届康复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第一届和第二届心肺康复专业常务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委员,卫计委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专家工作组成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审稿专家。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臻,医学博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朱娅玲,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呼吸内科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十几年,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对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断与治疗以及呼吸系统疑难杂症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对支气管哮喘、肺功能等呼吸生理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雯,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会呼吸学组成员,中华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性气道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过敏分会呼吸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变态反应学专委会常委,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中华临床医师等多份专业杂志编委。从事呼吸专业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年,荣获2012年度北京优秀中青年医师,201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做高访学者,主要从事慢性气道疾病诊断、治疗和管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予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在西安医科大学获内科学硕士之后,分配至北京朝阳医院呼吸危重症医学科工作至今。工作期间2005年在首都医科大学获得内科学博士学位。2011-2012年赴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总医学血管生物研究室学习,访问学者。目前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癌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医师分会肺癌学组委员、及北京市呼吸医师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洪玉,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临床部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委员会评审委员,北京市高级技术职称评委,北京市卫生局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科学会委员,中西医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全科杂志》、《中国医刊》、《中华临床杂志》、《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等多种杂志编审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黎明,男,职业是医生,任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副院长、呼吸中心主任。2020年11月,获得九三学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湖北抗疫一线优秀社员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叶俏,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诊治呼吸系统疑难病,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不同病因所致肺纤维化 性间质性肺疾病、尘肺病、结节病、ANCA 相关性血管炎、肺淋巴管肌瘤病、 肺泡蛋白沉着症、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职业性呼吸疾病等。北京 市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间质性肺疾病专委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学会间质性肺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间质 性肺疾病工作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分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灾害与 应急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职业病专委会委员,国家尘肺 病诊断和康复指导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职业病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p> <p class="ql-block">卜小宁,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本部)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烟草病学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呼吸相关职业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委员会委员,2015年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学科骨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金晓光,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呼吸内科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呼吸系统疑难杂症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了盐酸氨溴索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气道炎症影响的相关研究,还完成了雷帕霉素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干预作用的相关研究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晓娟,女,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中青年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呼吸内科专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崔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医学博士。2006–2008年,在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学院-德国肺科中心留学,获得获博士学位,2008至今,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工作,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熟练进行呼吸内镜、内科胸腔镜、机械通气等操作。</p> <p class="ql-block">逯勇,男,汉族,医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医务监督学组成员。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治疗用药豁免委员会委员。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运动哮喘专家组成员。曾作为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运动哮喘专家组成员,负责第29届北京奥运会指定肺功能检查室工作,参与奥运运动员运动性哮喘的筛查和药物豁免申请核准工作。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安立,女,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博士。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本科生《诊断学》大课授课任务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本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教学查房工作。参与教办组织五年制和七年制学生的临床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鸿,女,医学硕士,北京朝阳大学呼吸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会员。张鸿毕业于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已从事呼吸专业工作10余年,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2008年被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聘为科教片科学顾问,2009年被卫生部聘为《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修订工作专家工作组专家。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邝土光,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2.09-1997.07在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学习并获学士学位;毕业当年考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内科硕士研究生,2000年7月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07年7月获博士学位,学习期间于2006年4月-2006年6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学习肺动脉高压实验技术。2007年8月分配到北京朝阳医院呼吸内科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徐莉莉,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主要专业特长是呼吸内镜下的各项检查技术及镜下介入治疗。烟草控制与戒烟。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林俊岭,男,汉族,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至今。擅长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例如: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上气道阻力综合症、重叠综合症、肥胖低通气综合症、中枢性肺泡通气综合症、不宁腿综合症、发作性疾病、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原发性打鼾等;慢阻肺、慢性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疾病等)的诊断与治疗。 </p> <p class="ql-block">孙兵,男,医学博士,北京朝阳大学呼吸科主任医师。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呼吸内科成员。2020年9月8日,被表彰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重症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陈阳育,女,医学硕士,北京朝阳大学呼吸科主任医师。1995年8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在朝阳医院工作呼吸与危重症科工作19年,按照科室安排完成门诊、病房、危重症监护室工作,参与了大型慢阻肺流调、多中心肺血栓栓塞症诊疗、多中心慢病健康教育工程等研究工作。2005年6月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呼吸内科学硕士学位,2014年3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共同组办的 “北京首届西学中高级研究班”毕业,擅长 “哮喘” “慢阻肺 ”呼吸科常见病的诊治。 </p> <p class="ql-block">贺航咏,男,北京朝阳大学呼吸科主任医师,呼吸内科学博士。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重症分会委员。获第九届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北京市医管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北京市医管局临床研究大赛一等奖。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呼吸中心常务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呼吸介入专业病房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介入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内镜与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从事呼吸病学专业工作2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介入肺脏病学与呼吸介入技术。近年来完成各类型呼吸介入手术2000余例,临床工作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尉艳霞,女,医学硕士,北京朝阳大学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见习、实习及教学查房和规培医师、进修医师的带教工作。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龚娟妮,女,医学博士,北京朝阳大学呼吸科主任医师。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血栓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2008年至2014年完成内科住院医师和呼吸科专科规范化培训,2015年至2019年担任呼吸科主治医师。2010年起开始肺栓塞、肺血管疾病的临床工作,每年诊治该类疾病患者150余例。2015年起开始担任住院医师和本科生的带教工作。主持局级等课题3项,发表SCI等论文9篇。担任《THORAX》中文版青年编委,《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审稿人,《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审稿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冯晓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14年博士毕业后就职于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主持省市部级课题1项;近5年在Circulation、Arch Bronconeumol 等著名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15篇,累积影响因子90分以上;在教学工作方面,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见习、实习及教学查房和规培医师、进修医师的带教工作。是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呼吸专业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哮喘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伍燕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呼吸系统疾病、气管镜、胸腔镜、胸腔积液、呼吸系统感染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苏乔,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6.08~2019.06 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学(呼吸系病) 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6项。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关于肺栓塞、肺动脉高压、慢阻肺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首都卫生研究与发展专项基金及MAGELLAN、CHEST、PATENT、EXPERT等20余项国际多中心合作研究。2013年起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国际留学生、研究生的见习、实习及教学查房和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的带教工作。2015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的授课工作。2019-2022年承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专修、单修基地教学秘书工作。2020-2021年任我院大内科教学干事。 </p> <p class="ql-block">李积凤,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1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内科学(呼吸系病)博士学位。现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研究生、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进修医师和本科生、国际留学生的理论及临床实践带教工作。中国医师协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考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责任导师。获第十一届北京市青年教师讲课基本功比赛三等奖。院级优秀教师。主持国际肺血管病研究院(PVR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北京市医管局“青苗”人才计划等课题7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担任多个杂志审稿人。</p> <p class="ql-block">李绪言,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内科学(呼吸系病)硕士学位。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见习、实习和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的带教工作;参与呼吸支持技术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的授课工作。主持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课题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是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工作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与肺康复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胸心血管麻醉学体外生命支持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分会呼吸呼吸治疗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姜纯国,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内科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工作,对于肺部肿瘤、间质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具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见习、实习和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的带教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中英文文章20篇。是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玲,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年,先后任北京市石景山区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及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呼吸系统多发病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疾病诊治、熟练掌握气管镜及内科胸腔镜操作及镜下治疗。擅长肺部感染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支气管哮喘等慢性气道疾病、肺部结节、肺栓塞、间质性肺疾病、肺部肿瘤等疾病诊疗。</p> <p class="ql-block">王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获肿瘤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包括肺癌、肺栓塞、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擅长肺部结节的诊断鉴别及呼吸内镜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研究课题3项,发表多篇中英文学术著作。兼任《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通信编委,为第六批“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苗计划人才”。</p> <p class="ql-block">詹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全日制博士学历,博士学位。擅长间质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的诊治;2014年赴美国丹佛国立犹太医学中心进修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治疗。</p><p class="ql-block">是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过敏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罕见病联盟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院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专业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唐晓,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主要擅长呼吸危重症患者管理、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肺移植术前评估及术后管理等。讲师,担任本科生见习和实习带教,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王睿,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具有多年的临床带教经验,为七年制和本科生教授支气管哮喘、肺栓塞、感染性休克等内容,并且在核心期刊发表教学论文。参与了多项ECMO相关的研究,并在国际知名重症杂志和北大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16年北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优表彰活动中,授予“优秀住院医师”荣誉称号;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服务青海期间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来青服务优秀博士。</p> <p class="ql-block">王慧娟,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南开大学医学院七年制硕士毕业,南开大学联合解放军总医院博士毕业。博士毕业于朝阳医院工作至今,主持科研国家级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第一作者发表Sci十余篇,累计影响因子40余分,统计源期刊三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赵智玲,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首都医科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博士学位。2022-07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2017-01 至 2022-0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2012-08 至 2017-01, 首都科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是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睡眠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睡眠研究会社区与基层工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注册RPSGT特聘讲师。</p> <p class="ql-block">张曙,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呼吸系病博士。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栓塞等。现首都医科大学讲师,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和住院医师等的带教工作。是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会员,中国康复协会肺康复分会中青学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陈铎,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内科专业博士。具有呼吸科临床诊断及介入治疗经验6余年。首都医科大学讲师,主持科研课题两项,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8篇,累计影响因子23.22,统计源期刊十余篇,参与编写《呼吸病学》、《中华呼吸内科学》。Sci收录期刊BBRC、Int J Hyperthermia审稿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朱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5年就职于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受中组部委派,作为北京市第四批组团式援藏干部人才,任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北京医师协会呼吸内科专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呼吸衰竭的诊治及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主持拉萨市人民医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一项。多次在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年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年会会议发言,长期担任北京朝阳医院“实用无创通气学习班”授课老师。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手册》。曾获北京朝阳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医生”、朝阳区“优秀医师”、拉萨市“优秀援藏干部人才”。</p> <p class="ql-block">张隽,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3年毕业于山东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0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呼吸内科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呼吸内科专业, 获博士学位。2003年7月至今一直在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部感染及肺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以及气管镜及内科胸腔镜的诊疗操作。2017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长期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呼吸病学的授课老师,作为主要研究者,曾参与北京自然基金、首发基金等课题,共发表论文20余篇, 参编论著3部。为北京健康促进委员会肿瘤专业组委员及石景山区医疗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任超,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医学院。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工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实习带教老师及留学生的见习带教老师;长期从事感染相关免疫功能障碍机制及调理策略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以第一/共一、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文章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及北京市医管局、北京市呼吸病研究所项目若。担任《FrontiersinMedicin》专栏副主编MilitaryMedicalResearch》青年编委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arpy》《CriticalCare》及《Theranotics》等多个杂志审稿人。</p> <p class="ql-block">李影,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0.9-2013.7 解放军医学院硕士;2013.9-2016.7 解放军医学院博士。2016年12月-2020年5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博士后流动分站; 2020年5月-至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病房。是中华医学会北京呼吸分会青年学组青年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较严重的哮喘、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心病、肺结核、气胸、肺脓肿等疾病。</p> <p class="ql-block">杨淑乔,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16.08~2019.06 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学(呼吸系病) 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工作,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咳嗽、呼吸道感染、肺部结节、间质性肺疾病、胸腔积液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对肺血管疾病的诊疗有系统研究,对肺栓塞、各种类型肺动脉高压的处理具有丰富经验。2023.11~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胸外科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侯生才,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胸外科主任、胸外科教研室主任、医疗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健康协会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门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华人胸腔外科学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委、北京胸外科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器官移植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医学会,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从事胸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肺癌、食管癌,肺移植、肺减容等手术技术方面颇有建树。任《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中国临床医生》、《中国肺癌》等杂志编委。现任朝阳区政协委员,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p> <p class="ql-block">李辉。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原发性肺癌和食管癌的综合治疗、诊断和治疗,对食管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1989年7月赴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外科系学习,一年后被聘为客座研究员从事食管疾病的研究, 1992年6月完成论文并通过答辩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 1993年特招入伍在北京301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胸心外科工作。已从事胸外科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外科基本功过硬,在临床工作中作风稳健,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应急能力。胸外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 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工作经验, 对胸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危重病具有独立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擅长原发性肺癌和食管癌的综合治疗、诊断和治疗,对食管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近年在国内开展胸腹腔镜食管切除+胃食管胸腔内吻合术,为国内较领先水平。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五部。1998年获全军科学技术进步贰等奖一项, 2003年获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壹等奖一项,2002年获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吴阶平—杨森医学药学研究奖。目前担任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北京医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胸外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委员等学术职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胡滨,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本科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目前山东大学医学部)医疗系,200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胸心外科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胸心外科博士学位。1991年到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工作至今。2004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进修学习肺移植、肺减容。目前任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在全国及北京胸外科学系担任委员,杂志审稿人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彤,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并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完成博士后训练。担任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纵隔组委员。对于胸部疾病的诊治具有较高的水平,包括胸外伤、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完成我院第一例电视胸腔镜手术,并承担了开展胸腔镜的主要工作。参与完成了本院第一例肺减容手术。此后,继续承担开展肺减容术的部分工作。在SCI收录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多项专利及创新。</p> <p class="ql-block">王洋,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胸外科博士后学位,副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亚太呼吸疾病学会 (APSR)、欧洲肿瘤学会会员(ESMO)会员。从事胸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肺癌、肺移植、肺减容等手术技术方面颇有建树。2002年山东大学博士毕业后被教育部选派到瑞典Uppsala大学从事心肺移植免疫耐受方面博士后研究一年;2010-2012年做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Jablons实验室从事肺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承担北京市科委科研课题一项;被聘为2个SCI专业期刊杂志编委。曾经在国际知名专业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数篇(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8分);曾在国家医学核心期刊等杂志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余篇。2008年始为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承担专业理论授课。曾于2017-2018年作为中国第26批援非医疗队副队长参与援非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苗劲柏,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胸外科博士。199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后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中华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成员、国际肿瘤免疫治疗学会会员。长期从事胸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在胸部疾病的外科治疗,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肺癌、食道癌、纵隔肿瘤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临床和科学研究。曾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中心研修1年,系统学习肺移植和胸部疾病的外科治疗。承担及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发表多篇学术论文。</p> <p class="ql-block">游宾,男,胸心外科学博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擅长包括胸部良、 恶性肿瘤 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胸部肿瘤手术治疗等。1991年9月-1996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学士;2003年9月-2006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胸心外科学硕士;2010年9月-201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胸心外科学博士。1996年8月-2003年8月,就职于北京普仁医院;2006年8月,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曾赴美国UCSF完成1年的博士后研修。</p> <p class="ql-block">傅毅立,男,学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从事胸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肺良性疾病、肺恶性肿瘤及食管恶性肿瘤的诊断以及微创手术。1995年9月-2000年7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本科;2006年5月-2006年11月,于加拿大波士顿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毕业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工作。任《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特约编辑、审稿专家。</p> <p class="ql-block">陈其瑞,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7年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2016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2018-2019年赴美国杜克大学进修学习胸腔镜-机器人微创手术及肺移植技术。</p><p class="ql-block"> 2007年参加胸外科临床医疗工作至今,接诊胸外科门急诊患者数万人次,主刀完成胸外科III、IV级大手术2000余例。在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支气管扩张、肺隔离症、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手汗症以及肺大泡等胸外科常见病的外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在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管理和微创手术精准治疗方面经验丰富。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外科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健康促进会胸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赵立强,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院长助理,主任医师、副教授。1985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从事胸外科临床专业近30余年,并长期致力于肺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尤其在肺癌的外科治疗方面颇有建树,并对肺疾病、食道疾病、纵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丰富的经验,每年接诊大量本市及外阜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完成大中型手术数千台,同时在学术上取得较大成果,在各核心学期刊发表论著数十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振葵,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西区胸外科副主任。从事胸外科专业15年,长期追随数位国内胸外科知名专家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动手实践基础,对于胸外科疾病,如: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复杂胸外伤、自发性气胸、肺气肿肺减容术等均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不同时期的肺癌、食管癌合理应用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取得很好的疗效。自1995年,在国内较早开始应用胸腔镜、纵膈镜、气管镜开展胸部疾病的诊断和微创治疗,如肺大泡切除、肺减容术、肺组织活检、纵膈肿物活检、肺叶切除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心脏中心医师简介:</p><p class="ql-block">杨新春 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理事、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副主任。获1999年塞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2004年起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1年至1993年曾经在日本大学留学,曾先后到美国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美国克利夫兰心脏中心,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霍普金斯医院,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医学中心等学习交流。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颇有造诣,在房扑、房颤和室速的导管消融及药物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开展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中使用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和使用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其结果被欧洲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南引用。在高血压领域,发现人巨细胞病毒与高血压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培养硕士研究生55名,博士研究生16名,博士后4人。曾去100多家医院推广普及心脏介入技术,培养进修医生600余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乐丰,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 、中心副主任,医学博士。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导管室主任,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9月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8年9月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获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8年9月~1994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放射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94年5月至今,先后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和安贞医院十二病房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1996年8月至1997年8月赴澳大利亚墨尔本Epworth医院、BoxHill医院、 Alfred医院进修心内科和介入性心脏病学一年。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国际心血管病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审稿专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兴鹏,男,1971年12月出生,山东德州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2007破格晋升),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曾于2004年和2009-2010年分别赴德国汉堡St. Georg总医院(身份为心电生理fellow)和法国波尔多大学Haut-Leveque医院(身份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研修房颤、室速及心脏性猝死的机制与治疗。2011年5月工作调动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前,一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房颤中心工作。曾先后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北京市卫生局“215工程”首批学科骨干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多项人才工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全国房颤工作组成员、《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及《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Circulation:Arrhythmias and Electrophysiology》、《Chinese Medical Journal》和《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等杂志的特约审稿人等。 </p> <p class="ql-block">吕秀章,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赴美国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BCM)、Texas Medical Center(TMC)、Texas Heart Institute(THI) 研修学习。从医近30年,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对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丰富经验,尤其擅长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心肌病等的诊断与治疗。作为我国著名超声心动图专家,他在成人、儿童、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尤其在复杂疑难心脏病的诊断评价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如三维超声心动图、二维及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心脏造影及运动负荷均有丰富经验。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心脏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影像学组委员</p><p class="ql-block">北京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常委,北京市超声医学质量和改进中心常委等,兼任《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等杂志编委。</p> <p class="ql-block">陈牧雷,男,教授,硕士;北京市卫生局优秀共产党员 、朝阳医院先进临床工作者、院级优秀教师。 现担任心内科副主任。从事冠心病、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心脏重症监护。1986-1992年就读于原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199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大学毕业后,始终在朝阳医院内科系统工作,战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的第一线。1994年-在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工作。1998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04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脏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断、监护与救治,由于在心脏重症监护室累计工作达4年以上,熟悉心脏内科常见危急重症的抢救流程,能合理应用各种监护、治疗设施,使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1-200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研修班学习。2003年毕业获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硕士学位。</p> <p class="ql-block">钟久昌,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钟久昌教授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行政副主任;北京市高血压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高血压创新工作室主任;医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兼高血压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2008年-2010年出国留学于加拿大Alberta大学心脏研究院,回国后被上海市人才引进加盟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2017年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曾兼任国家转化医学中心领导小组成员、上海瑞金医院人力资源处副处长,2017年底按照北京市人才引进加盟首都医科大学。现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与转化联盟心脑血管药物工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微循环用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高血压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和高血压病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医促会血管疾病高血压分会常务委员、国际心脏协会中国分会执委会委员、国际心脏协会中国转化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高血压专委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委员、北京慢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高血压分会副主任委员及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秘书长等机构任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国家学位中心博士学位评审专家、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类高级职称评审专家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专家。国际SCI杂志《Front Cardiovasc Med》期刊副主编;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Eur Heart J》中文版、Hypertension、Pharmacol Res、Br J Pharmacol等20余个中英文期刊编委或审稿专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建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1987年在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2年在河南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8在首都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心脏介入培训基地起搏与心电生理专业指导教师。从事心脏内科专业,研究方向为心脏起博和心电生理。为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及基层工作委员会常务。心血管病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分别担任《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国临床医生杂志》、《中国心血管病学杂志》、《心肺血管疾病杂志》编委。擅长心律失常和冠心病的的介入治疗,手术特点简洁明快,1999年获“北京市青年技术能手”称号。目前共完成各种介入手术7000余例。发表文章40余篇,主编《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实用技术》,《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等专著。其参与的对《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房颤射频消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项目作为主要研究者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王红石,男,教授,博士,中华医学会会员,现任卫生部心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导师,中国TVI联盟成员。1991年9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1年毕业以来,1991年毕业后一直致力于内科临床工作。1993年朝阳医院成立心脏中心开始从事心脏内科专业,专业技术方向为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后先后从师于国内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和杨新春教授,取得医学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及2002 年两次先后到印度曼尼波尔心脏病医院(ManipolHospital)、印度阿波罗医院(Apollo Hospital)研修重症监护及心脏病的介入诊疗技术。为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开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绿色通道”救治体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多次在国内大型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为讲者和主持发言。2011年中国介入论坛会议的参会论文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参与多项国内大型临床科研工作。积极在全国兄弟医院发展和推广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十余年来先后帮助数十家医院开展冠脉介入诊疗工作。</p> <p class="ql-block">卢长林,男,主任医师,冠心病专家,从事冠心病、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以及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临床和基础研究能力。</p><p class="ql-block">1989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接受硕士,博士培训和博士后研究工作。民建中央人口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工作26年,卫生部特聘专家,卫生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长,《中国心血管杂志》核心期刊,常务编委。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2006年被评为中国卫生人才同时被卫计委指定为高级健康咨询专家。应用血浆脑利钠肽等(BN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评价晚期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功能的改建。在国内较早提出高血压是数字化疾病的新观念。在2010的卫生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协助海峡两岸的手术直播,被誉为是继两岸三通后的“第四通”打开了两岸交流的另一平台。</p> <p class="ql-block">崔亮,主任医师。崔亮于1970年毕业于解放军第四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从事心血管专业30余年。有坚实的大内科基础,有丰富的心血管专业临床经验。擅长心血管内科疑难病和危重急症的诊治,多年来救治了大量的心血管疑难病患者、抢救了大量的心血管危重急症患者,对心血管疑难病和危重症的诊治有较深的造诣。参与了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尤其是冠心病监护室(CCU)的开创建立与发展,对提高北京朝阳医院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做出了贡献。目前北京朝阳医院CCU已经成为现代化心血管内科危重急症的诊治中心。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曾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了国家“八五攻关计划”——急性心梗溶栓治疗研究;90年代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了急性心梗溶栓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开展了全国急性心梗急诊介入治疗,并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科研上,发表心血管专业文章10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总后勤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科技奖项。在教学生,担任本科生、研究生教学35年以上。几十年来带教本科生、研究生数百名。获得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教学改革优秀论文》等多个奖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丁枭伟,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88年7月毕业于现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1998年获同济医科大学内科学(心血管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曾任安钢总医院临床科主任、院长助理。2002年调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曾先后在京西院区医务部主任、医务部副主任兼京西院区医务部主任、医务部副主任兼门诊办公室主任、副院长(在四川省什邡市人民医院挂职锻炼一年)、信息中心主任、西区党总支书记兼信息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兼医务部主任和医务处处长等岗位任职。现任北京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高明明,教授,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多年从事内科心血管领域临床、教学和药物研究工作。具有在监护室及心内科病房对疑难危重症的诊疗和抢救经验,能承担院内外相关病症会诊。</p> <p class="ql-block">魏妤,心脏中心主任医师、 副教授、医学博士;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心内科副主任。1984年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医疗系。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91年考入新疆医科大学心血管系硕士研究生;1993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徐成斌教授。1997年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并分配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历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2004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副教授。2005年医院派遣任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心内科副主任。参与多项国内外的临床试验:如国际上著名的Value研究、 ONTARGET研究、HOT-CHINA研究等,参与了获得国家科技奖的“尿激酶溶栓研究”和“直接PTCA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的研究;负责了多项上市III 期和IV期的高血压药物、调脂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治疗心肌缺血药物的临床试验。主要参与制定了心脏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的条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徐立,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先后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求学,曾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西部医院和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短期进修。现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要从事冠心病的临床与介入治疗工作,系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导师(冠心病介入)。长期参与心血管临床和冠心病监护室的工作,能够完成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和危重急症的诊断、处理。参与冠心病介入治疗工作,对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亦有深入了解。能够完成急诊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等复杂病变的冠脉介入治疗,年完成手术病例400余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林向敏,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临床工作17年。1994年开始在心脏中心专攻心血管专业,在此期间攻读并获取了心血管硕士学位。工作中认真负责,对病人耐心细致,工作以来未发生过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由于长期在心内病房、冠心监护室、门诊进行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高血压、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对心血管系统疑难危重病有较强的处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徐琳,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4年获心血管内科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心血管内科博士学位。自 1994年毕业后一直在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从事临床工作,对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有关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与β受体及自身抗体的研究获得中华医学会专项基金资助。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授课工作。参加编写《急性冠脉综合症基础与临床》,参与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系列研究及其全国推广应用》获北京市科学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赵文淑,主任医师,医学学士。199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后,一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现任职于心脏中心。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抢救诊治了大量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冠心病、高血脂症、高血压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在中华心律失常杂志、中华内科杂、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综合临床和中国医刊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参与编写专业书籍《心力衰竭临床与实践》和《急性冠脉综合的预防与治疗》。在医疗科研的同时还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工作,多次被评为首都医科大学和北京朝阳医院的优秀和十佳教师。本人积极参与医院内对病患进行健康理念的宣传,还积极到社区、工厂、学校义诊和进行健康宣教工作,被聘为中国血管健康工程—H to H管理学院的特聘讲师。是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学会、中国女医师学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刘佳梅,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1年大学毕业,已从事临床工作20年,具有一定的心内科临床工作经验,对心内科专业的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例具有较熟练和正确的诊治技能,尤其对心血管内科危重症的抢救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没有发生过医疗差错和纠纷,与患者有较高的亲和力,服务态度端正。课题研究方向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以及如何应用药物治疗防治。心肌梗死后心衰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如何防治成为目前临床治疗和改善心功能的关键,为这些患者提供长期有效的药物治疗也是临床工作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于丽平,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0-1995年就读于青岛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1995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2004年获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专业硕士学位。自1995年至今一直从事内科系统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1998年起在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工作师。多年在冠心病监护室及心内科病房工作,医术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先后获得多面锦旗。重视教学工作,带教首医本科及七年制学生临床见习、实习,指导进修医师临床工作。连续6年参加生命网讲座,对患者进行宣教和随访,收集了大量临床资料,为更好地与病人沟通及指导病人做好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钟光珍,女,汉族,1973年7月生,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2003年8月参加工作,2009年12月加入九三学社。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研究型病房执行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分别在滨州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就读,取得医学学士、心血管内科硕士和心血管内科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一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工作,承担着临床、教学和科研的任务。临床上,除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诊治外,从事心脏疾病介入诊疗的手术工作,尤其在“起搏器与心律失常”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汪爱虎,男,汉族,教授,硕士,主任医师,1962年12月生,安徽巢湖人,上海医科大学毕业。现为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独立完成30余例CRT、10余例ICD手术。近2年来进行了螺旋电极心室间隔部起搏的研究,已独立完成60余例手术,获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学习新技术,掌握了CARTO、CARTO merge三维电解剖标测技术,加深了对左心房及肺静脉解剖的认识。已经完成80多例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正在试验研究环状和伞状导管用于房颤的射频消融。自1997年以来,已独立安装各种类型起搏器1000余例,独立完成射频消融根治各种快速心律失常1200余例。多次举办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习班和培训班,指导其他医院开展射频消融和起搏器安装手术。一直承担并胜任5年制本科生和7年制研究生的心电图教学、首医研究生心脏起搏和心电生理的教学工作。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陈瑾,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后,一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在职期间攻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职于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抢救诊治了大量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就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及基础进行研究并致力于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中华内科杂志、首都医科大学学报、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编专业书籍《心力衰竭临床与实践》。参与“十一五” --控制高血压的综合防治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早期预警和失代偿期综合防治的研究及北京市科委课题--心力衰竭人群监测和心血管病防治网络建立与防治规范化研究等课题。在医疗科研的同时还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奎宝,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心内科)硕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心血管内科博士学位,研究课题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2002年至2004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做博士后工作,研究课题为“心房颤动的现况调查与药物治疗”。2004年9月至今,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工作,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重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积极参与戒烟门诊,大力促进在社区进行的“胸痛及早到医院”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得到北京市科委课题的资助;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参加国家十一五课题一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预警体系研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莹,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先后在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心内科工作。承担科研项目2项:(北京市海淀区科技创新项目,NO。2008063,他汀治疗对减轻冠脉血管损伤后病变的抗炎症机制;北京市科协金桥基金等)。在国际较权威杂志Diabetes & 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发表血脂异常的论文,以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姜亚东,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心血管病专业临床医疗及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结验,能在实践中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不断学习新知识,在医疗工作中能熟练的掌握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能熟练的抢救如急性心急梗塞、心源性休克等急、重症病人。并能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及实习医师的工作。曾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学习一年,擅长心血管疾病及老年性多系统疾病的综合诊治。撰写并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科研获奖七项。参加全国(CEI—AMI)科研协作,参编著专业用书两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中甦,男,博士,心脏中心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现担任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中华高血压杂志和中国临床医师杂志等杂志审稿人和撰稿人,现任中国医促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全国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1996年7月毕业于温州医学院,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01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获老年心血管内科博士学位,导师王士雯院士,研究方向为冠心病发病机制及血脂代谢。博士课题为“胆固醇脂转运蛋白基因突变与脂蛋白代谢的相关性研究”。2001年9月至今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工作,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血脂研究室主任,从事冠心病临床和基础及血脂代谢异常的研究工作。</p> <p class="ql-block">刘小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方面做出较突出的贡献,尤其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颇有造诣,是我国最早提出基于全三维系统指导下零射线心律失常治疗的专家。擅长临床常见及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房颤、房扑、房速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猝死的危险评价和预防、普通永久起搏器、ICD、CRT-D的植入术等。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会心血管科普学组委员、北京市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等。</p> <p class="ql-block">李惟铭,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1993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2001年在中国医科大学获得心血管硕士学位,同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工作。具有全面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教学工作经验。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及工作热情,熟练掌握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常规、治疗指南及诊治新进展,掌握较为全面的心脏介入操作技术,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2005年开始成为心导管室独立术者,现为心导管室主要术者之一,为卫生部首批介入培训基地导师;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别在日本横滨东部医院和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研修心导管技术,累计完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6000余例。科研意识较强,在各级各类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学术专著4部。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介入治疗。</p> <p class="ql-block">倪祝华,男,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专业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导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数据库专家及特约审稿专家。1999年以来,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超过4000余例,至2012年,作为独立术者完成PCI手术超过2500例,其中包括急诊PCI手术500 余例。2005---2010年,每年完成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30-50余例,是国内此技术应用较多的术者。从事血管内超声研究和临床应用,2002---2010年,独立完成血管内超声300余例。现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2篇已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和 Scopus数据库收录。并积极参与了多个有关血管内超声的全国性研究。在科主任的支持和委派下,先后帮助全国近30家医院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和PCI以及IABP的技术,受到当地医院和患者的广泛好评。 2009年在美国田纳西州Nashville的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进修学习 。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迟永辉,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0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六年制),2002年获临床内科学心内科专业博士学位。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临床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涓,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一直参与临床教学工作,特别曾负责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的具体工作。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女性心血管病学组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夏昆,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夏昆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获心内科学硕士学位,曾于德国魏玛中心医院学习介入心脏病学。1991年7月参加工作,从事内科临床专业。1996年7月开始在心内科工作。1998年9月以来,从事介入心脏病学专业,累计高质量完成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等手术3000余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宇,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1.9–2004.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学博士学位。长期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及临床医学系医学英语教师。曾获评北京朝阳医院优秀职工,优秀教师。参加“TIMI-25”、“DK-CRUSH研究”、“CREST-MI”、“血栓抽吸导管在STEMI应用对照研究”、“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在STEMI临床应用对照研究”等二十余项国内外大型临床试验。主持北京市医管局“消化内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消化专项重点项目子课—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PPI与H2RA防治消化道出血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p> <p class="ql-block">池洪杰,女,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临床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的诊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晕厥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高血压学组委员,北京市高血压防治协会特殊类型高血压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高血压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基层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张帆,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对本专业常见病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多次参加危重症抢救和院内会诊,能独立解决较复杂疑难病例。本人目前在高血压病房担任主诊医生,作为专业组骨干,参与撰写了高血压的诊治流程,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门诊和病房的规范化管理,目前临床工作重点为顽固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和诊治。热爱并熟悉教学工作,带教经验丰富,曾担任专职教学干事一年。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理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喆,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吉林大学。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血脂代谢异常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对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心内科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处理,对顽固性及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诊断及治疗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血脂代谢异常及动脉硬化有深入的研究。北京市医学会无创心电功能评价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药物学组委员,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高血压分会委员,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委员,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志愿者委员会常务委员。</p> <p class="ql-block">田颖,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2006-2008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博士后。2008年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多年来一直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五年制、七年制以及研究生的心电图理论授课。同时担任院内医生护士以及学生的心电图培训任务。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起搏学组成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心律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 起搏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专业委员会 女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心律失常联盟(AA联盟)委员,中国心律失常联盟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尹先东,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博士,北京市心电生理和起搏青委员会委员。2002年开始从事心脏内科专业,参与完成各类心脏电生理及起搏手术近3000例,尤其擅长长病程持续性房颤 的导管消融。</p> <p class="ql-block">张大鹏,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硕士、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美国德克萨斯州心脏病研究所/St.Luke’s医院访问学者。参与北京市自然基金1项,为主完成多中心临床试验3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中华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30余部。卫生部全国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冠心病介入)导师,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委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医学研究生学报》编委,《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编委,《东南国防医药》编委。</p> <p class="ql-block">孙昊,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心血管内科),2013 年赴澳大利亚师从于林延龄教授研修学习。北京朝阳医院冠心病监护室冠脉介入诊疗组组长。冠心病介入治疗数目超过8000 例,擅长各种复杂高危冠脉病变治疗。北京朝阳医院冠心病监护室冠脉介入诊疗组组长。冠心病介入治疗数目超过8000 例,擅长各种复杂高危冠脉病变治疗。担任首都医科大学5+3和研究生带教老师。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科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心血管青年委员;北京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会心血管重症疑难病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青委会常务委员委。</p> <p class="ql-block">郭宗生,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7.7-2009.9 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2000年至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工作,一直工作在病房、CCU、门诊等临床一线,临床经验丰富,2010年起从事冠脉介入治疗专业,完成介入手术1000例以上,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超过200例;抢救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0余例,能够完成包括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桥血管闭塞及慢性闭塞病变等复杂介入手术。担任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青年委员会常委,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徐晓蓉,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专业,博士毕业。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心肌病等有较丰富诊治经验,教学经验丰富,发表20余篇SCI及核心论文。是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张茜,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2.9–2015.6,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351人才培养计划";入选北京市医管局“青苗计划”人才项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姜锋,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2011.10-</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4.04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博士后。2002年开始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对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等常见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完成冠脉造影及冠心病PCI术3000余。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七年制学生临床带教,担任住院医师规培指导老师,指导轮转研究生及进修医师临床工作,协助介入基地培训医生介入手术操作。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SCI文章,参编《诊断学(第3版)》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专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范一帆,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4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10年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先后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访学交流。重视教学工作,承担了首都医科大学本部医学生及留学生的临床带教,担任住院医师规培指导老师。 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发表多篇SCI及中文论著。参编专著《高血压病学——从基础到临床、从指南到实践》。 重视教学工作,承担了首都医科大学本部医学生及留学生的临床带教,担任住院医师规培指导老师。</p> <p class="ql-block">张智勇,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7.9.1-2010.6.30 北京朝阳医院博士,2014.1-2014.4美国阿拉巴马州Princeton Baptist Medical Center研修冠脉介入。主要从事复杂冠心病的介入与临床研究,擅长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尤其是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介入治疗,在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及功能学方面,有较深造诣。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会北京青年CTO分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欣,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毕业。2011年开始就职于朝阳医院心内科,现在常营CCU工作,对心内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教学方面,连续承担首医5年制、7年制学生的见习、实习及理论授课任务,临床上为专培及规培老师,参与教学课题2项,发表教学文章3篇。科研方面,已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及多项校级课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史琳影,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8.2-2010.6 首都医科大学硕士。2002.8至今,一直工作于北京朝阳医院。教学上:从2015年起承担了首都医科大学5年制及5+3长学制学生的高血压PBL见习教学;还承担了住院医师的培训工作,并获得了“2017年和2020年院优秀住院医师指导老师”称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洪江,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99.9-2004.7,北京大学医学部,学士,2013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事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工作多年,在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从事冠心病的介入与临床研究,能够完成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和急危重症的诊断与处理,每年完成PCI术 1000余例,先后帮助国内多家医院开展了冠状动脉支架术、冠状动脉旋磨术、血管腔内影像以及IABP技术,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谢博洽,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医学博士,美国Cleveland Clinic心血管研究所电生理Fellow。致力于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擅长心血管疾病多模态成像,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特基金等课题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European Heart Journal-Cardiovascular Imaging等杂志发表Q1区SCI论著数十篇 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赵蕾,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内科学(心血管方向)博士学位,期间曾于澳大利亚Princess Alexandra Hospital联合博士培养。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诊疗工作,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4篇,其中SCI20篇,主持中国博士后及北京博士后科学基金,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承担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见习、实习及进修生的临床带教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郑美丽,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专业博士。自2010年硕士毕业参加临床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诊疗工作,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治。科研上,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国自然面上基金项目等各级课题5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著几十篇。自参加工作起一直参与临床教学工作,带教本科生见习、研究生实习以及留学生实习等。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高血压分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赵晓涛,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博士毕业。临床工作20多年,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见病以及急危重症抢救和疑难杂症的诊治等各方面有丰富的经验。2015-2016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担任访问学者。2019年担任物诊教师,获得优秀教师称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曦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学硕士毕业,师从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北京高血压病研究所所长杨新春教授,既往研究关于高血压成因及治疗、心脏缺血再灌注方面,近年开展心脏病患者的心肺运动功能检测、康复指导及治疗。2003年毕业后进入朝阳医院工作,于心脏中心工作16年,近4年于门诊给予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心肺运动功能测定并出具运动处方,指导合理用药,居家生活方式改善及运动,实施心脏康复治疗。使患者更好的回归工作及生活。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脏康复学组秘书。</p> <p class="ql-block">王攀,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5-07 至 2021-12, 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博士。2022-01至今, 任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副主任医师。是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西医学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华,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01年本科毕业,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临床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任本科教学干事多年,负责本科生临床带教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胡柔木,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获内科学(心血管方向)博士学位,期间曾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联合培养。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工作,擅长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的诊治。是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分会遗传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高元丰,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博士研究生学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转化中心访问学者。2016年于我院工作至今,于门诊及科室二线会诊医师接诊门急诊患者数千人,同时先后以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身份接诊住院病人上千人。期间对于心血管常见疾病积累了广泛的临床经验。在高脂血症,尤其是遗传性高脂血症的基因诊断和治疗中具备一定的专长。是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体育医学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娜,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获内科学(心血管方向)博士学位。从事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工作多年,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会老年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李龙,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内科学(心血管方向)博士学位,同年进行博士后培养。2013年起至今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诊疗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擅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及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对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处理有着丰富的经验。是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老年医学专业组常务委员,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宇星,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脏血管疾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朱晓明,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2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博士学位。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十余年,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及心血管危重症救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担任研究生及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教师,从事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曾主持国自然青年项目一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张叶萍,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2011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调入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血脂代谢异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对心内科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处理有丰富的经验。是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老年医学专业组常务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飞鸥,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脏内科专业,擅长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和药物治疗。2010年获得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和植入器械)从业资格,针对缓慢和快速型心律失常,长期从事其相关起搏与电生理专业方面工作,以及起搏器的程控随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晓丽,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毕业。从事心脏疾病的诊治工作多年,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带教老师,讲师,在国内和国外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和SC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丽凤,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2009-09至2015-07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心血管内科学, 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导师是王禹教授,李天德教授第四军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脏起搏和电生理专业工作十余年,独立术者。擅长房颤患者的综合管理,包括:房颤消融,房颤左心耳封堵术,房颤复合消融,房颤房室结消融和左束支区域起博。精通复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和导管消融治疗。精通缓慢心律失常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是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铮,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1-09至2016-07, 北京协和医学院, 心血管内科学博士;导师:方丕华教授,贾玉和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后,任副主任医师。从事心脏起搏和电生理专业工作十余年,独立术者。擅长房颤患者的综合管理,包括:房颤消融,房颤左心耳封堵术,房颤复合消融,房颤房室结消融和左束支区域起博。精通复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和导管消融治疗。精通缓慢心律失常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ESC和EHRA会员。</p> <p class="ql-block">刘晔,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室上速、室早、房颤、房速、室速等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心动过缓的心脏起搏器植入等各种心血管疑难病症的诊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何珊,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临床擅长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等心内常见疾病的诊疗。</p> <p class="ql-block">付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中、英文论著20余篇,参与编译专业书籍3本,申请国家专利4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焦洁,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学(心血管专业)硕士。从事教学近20年,发表高血压人群肠道菌群相关研究SCI及中文论文若干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娟,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6-2011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2011-2017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硕士、博士。2017-20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住院医师;2021-202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2023-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入选北京市青苗人才计划,北京市培育计划项目,入选“朝阳医院优秀临床青年项目”在JACC, Stroke,JAHA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数篇。中国老年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慢病诊疗分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杨晓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硕博连读为山东大学和瑞典卡罗琳斯卡联合培养。2016年-2018年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住院医师,2018年-2023年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2023年12月至今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讲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参编《心血管专科培训大查房病例集》,发表SCI科研论文十余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