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城努沃勒埃利耶

爱旅游的胖子

<p class="ql-block">  甫下车,就感到了冷飕飕,因为努沃勒埃利耶(Nuwara EIiya)这座小山城已是斯里兰卡茶园中海拔最高的地区,这里海拔是1889米,瞬间入秋,穿短袖T恤已抗不住,赶紧换上了冲锋衣外套。</p> <p class="ql-block">  安顿好行李,开始了这座中国人简称“努沃”的山城环行。</p><p class="ql-block"> 这个叫城市的地方,其实并不大,这是我逛了一圈回来后的直觉,还不如中国一个乡镇大,沿着公路可绕城一周,不过一个半小时。但群山环绕,茶林青翠,草场绿悠,溪水流淙,不仅有山色美、还有湖光之丽,气候更凉爽,Keli说过终年气温不过4—16℃,甚至最寒冷的时候湖水都能结冰。英国佬殖民时期,很多英国人聚居于此,因此“努沃”小镇上遗留了许多英伦风格的的建筑,当年的高尔夫球场、赛马场都被保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粉红邮局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这座邮局位于镇子的中心,远远望去,“都铎”风格二层楼外观非常吸引人。邮局建于1894年,运用了流行于16世纪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公共建筑元素。这座邮局的外墙是用红砖砌成的,砖与砖块之间用白灰勾缝,其实砖墙的颜色更接近赤红,但粉红邮局这个名字听起来更梦幻一些。红红的墙面、白色的窗框、尖尖的屋顶,再配上旁边一座同样风格的钟楼,满满的英伦风情让人非常喜欢,有着童话般的梦幻,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散发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如今它仍然具有邮局功能,房子前是大大的草坪,一只漂亮的圆形红色邮筒被放置于此,我们围着邮筒拍了好半天照片。屋子里面摆放的物件,都是当年留下来的,充满了故事感,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保险柜,带四个铁轮子的藤制拖车,已是文物级别。游客自然对着它们“咔、咔、咔”使劲按下快门,柜台的工作人员也好像早就熟悉了这一切,依然面不改色一丝不苟地工作着。许多游客到这里给自己邮寄明信片,伏在长长写字台前在明信片上写下话语,邮局所售明信片不贵:25LKR/张,寄往中国的邮票25LKR/枚。但我没有买,因为以前在俄罗斯、在迪拜都写过明信片,全部寄没啦!</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个邮局,我听到过一则传闻,说政府曾有计划出售给印度商人,改建成餐厅,为此邮局工会还组织员工罢工了好多天。或许哪一天再过来时,这里已经不再是粉红邮局,而是粉红印度餐厅了。</p> <p class="ql-block">  英国人在锡兰岛上的殖民统治长达150年,直到1948年斯里兰卡独立。努沃勒埃利耶随着茶叶种植的发展兴隆起来,逐渐成了英国人的度假避暑胜地。斯里兰卡茶叶的故事可以说很多很多,就拿斯里兰卡引种茶叶而言,就有英国殖民地时期的经济策略,影响很深远,而对努沃勒埃利耶小城来说,茶叶带来的是英伦的味道,直到今天,依然醇厚。如今这里是兰卡著名的旅游城市,原先的英国人私宅建筑大多被改造成酒店或民宿提供给游客,在各个岔路口,树立着众多酒店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  斯里兰卡建筑的一大特点便是色彩斑斓,走在街头时总忍不住停下脚步,为五颜六色的房屋所驻足。这里具有英伦特色的各种建筑被很好保留下来,成为小镇的主要亮点之一。格兰德酒店(The Grand Hotel Nuwara Eliya)。这幢始建于1828年的英式建筑,如同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每一块柚木、每一道雕花都诉说着跨越两个世纪的殖民记忆。这座原是单层的“Barnes Hall”别墅,在经历两位总督的传承、种植园主的更迭后,终于在1892年蜕变为拥有乡村风格外貌的奢华度假酒店。增建的两层楼与南北翼楼,像翅膀般舒展在山风中,而那些从英国运来的柚木家具,更在高山雨雾的浸润下泛着温润的琥珀色,连楼梯扶手弯曲处都因岁月的年久被摸出了细腻的包浆。</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被殖民过并不坏,我不敢完全苟同。英国人打造成的“努沃”清凉山城,有英伦邮局、公园湖泊、高尔夫球场、马术俱乐部、维多利亚式的乡村酒店,甚至还有必须穿着正装才能进去的餐厅,这与一路看过来贫瘠而嘈杂的斯里兰卡农村确实不相同。我们下榻的酒店不远处是个赛马场,在“努沃”这里赛马不再是英国人的独享,也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赛马场内正举行板球比赛,板球19世纪初由英国传入岛上,成为兰卡最流行的运动,斯里兰卡国家队曾经赢得过板球世界杯。</p> <p class="ql-block">  粉红邮局走过去三百多米是维多利亚公园(Victoria Park),有着参天大树和一整片绿意盎然的软绒绒浩大草坪,环境非常静谧。我在草地上坐着发呆,<span style="font-size:18px;">数着低垂的树叶,</span>感受到周边的一切:风声、鸟啾、虫鸣,<span style="font-size:18px;">脑补出当年英国佬在此野餐、聚会、游戏场景……</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时的感觉是时间放慢了节奏,就象我以前在庐山上的植物园,躺在大树下,打盹和看书,</span>累了抬头看看蓝天,云朵在天空中起舞相撞,合并又分离… …</p><p class="ql-block"> 这里真的是一个放空歇息的理想之地。</p> <p class="ql-block">  雷戈里湖是一个挖掘于1874年的人工湖,名称就来源于当时的总督,也是工程的主导者Gregory。格雷戈里湖也是努沃勒埃利耶地区最大的湖,现在是格雷戈里公园(GregoryPark),湖边聚集了大量野生鸟类,也是很大的马场。路上结识的一位当地朋友说没必要入园,对外国人收费500KLP一位,公路旁张望一下就可以了,山里人就是如此朴实,拥有就是幸福,不追求完美。</p> <p class="ql-block">  脚下走着的石板路开始泛起青色,小镇的商业街渐次亮起灯光,高档餐厅里游客在杯箸交错,街边市场交易着居民的生活烟火。当街头的佛塔已被灯光照射得白亮,暮色给都铎红屋檐镀上金边,那墙角挺挺的棕榈叶,正伴着凉爽的山风,和着轻柔的音乐向外来的游人讲诉“努沃”小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努沃勒埃利耶这地很怪的,我们到达是当地时间14:30,天空睛郎,虽然飘着云丝,到了傍晚下起小雨,山上浮起云雾,俟至半夜,大雨滂沱直到第二天早上还在下。酒店经理讲是基本上每天都会这样。</p><p class="ql-block"> 人到外面,是一头扎进浓雾里,分不清南北,难怪这里被称为“小英格兰”,光看这雾架势就名副其实。</p><p class="ql-block"> 还有当地很潮湿,我们住阿拉里亚青山酒店下雨时只要关闭窗户,水气不会进来,而那些民宿就必须整天开着除湿机才行。</p><p class="ql-block"> 噢,对了,维多利亚公园也收门票,老外600LKR一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