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问道:于教育研修处采撷繁花》

教英语的林老师

<p class="ql-block">Day1笃行教育路,逐梦新征程:记成长与培训之思</p><p class="ql-block"> 河源市源城区康宁路小学林妍</p><p class="ql-block"> 教育之路,宛如一场漫长而壮丽的远征,每一次的学习与实践都是征程上熠熠生辉的足迹。自 2011 年踏入“名思教研”的广阔天地,我便全身心投入到与教育深度对话的成长之旅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起初,2011 - 2017 年间,有幸入选河源市教育局研究院游海燕老师举办的河源市首批教研组长班,这成为我深耕英语学科的重要契机。借此,我得以奔赴惠州、深圳、广州、东莞、珠海、佛山、厦门、上海、香港等地研修,在名师引领和区域交流的滋养下,从荣获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到积极开展同课异构、送教下乡,再到打磨示范课、代表源城区站上天津说课赛场,一步一个脚印,以教研组长的责任为强劲动力,逐步铸就了扎实的英语学科知识根基。</p><p class="ql-block"> 随后,2018 - 2025 年,我的成长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深圳校长跟岗学习、校长资格任职班的系统锤炼,到研究生阶段的理论深造,再到加入河源市黄淑花名校长工作室(作为第一入室学员)参与多地校际交流,我的学习维度不断拓展,教育理念持续更新。这一系列的突破,使我对教育的认知不断攀升,搭建起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的坚实架构。</p><p class="ql-block"> 2025 年,站在新强师工程的学习平台上,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教育者的成长,是一场不断突破认知局限的艰难破局;教育事业的繁荣,离不开深厚的专业素养、炽热的教育情怀以及高远的育人格局。这一路的蜕变,是对过往积累的升华,更是对未来教育使命的庄重承诺。</p><p class="ql-block"> 在今日的学习中,两场培训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教育之路。</p><p class="ql-block"> 上午的校本研修示范校专项培训,令我收获满满,对校本研修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思考。各学校的校本研修实践成果亮点纷呈: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启亮教育”为核心构建研修体系,为学生的成长之路点亮明灯;南朗街道中心幼儿园凭借输出促内驱、联动创共赢的模式,展现出独特的幼儿园校本研修思路;东区雍景园小学的“一核两轮六驱”校本研修体系,借助数智化手段赋能教育教学,全面提升教师能力。其中,多维赋能模型极具启发性,从资源支持到教师成长,再到情感关怀与社会协作等,为校本研修提供了全方位的新视角。各校对新教师培养的重视及有效举措,也为我反思本校校本研修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未来应在体系构建、教师培养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加以改进。</p><p class="ql-block"> 下午的“AI 赋能教育”培训,更是如一场及时雨,润泽了我对未来教育的探索之心。专家们围绕 AI 与教育的融合各抒高见,牛筱琼老师剖析 AI 重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小兰老师展示 AI 赋能教学创新成果,温桂花老师指明 AI 助力县域小学教育发展方向,黄月玲老师奏响 AI 与语文教学融合的美妙旋律。这场培训让我深刻感受到 AI 对教育生态的巨大重塑力量,身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拥抱 AI,将其融入教学,同时坚守教师价值,让 AI 成为教学的得力助手。</p><p class="ql-block"> 教育征程漫漫,我将带着今日所学所悟,怀揣热忱,笃定前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的栋梁之材。</p> <p class="ql-block">Day2林妍:于省校本研修启思,赴康宁路小学教育新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参加本次省校本研修示范校与培育学校学科首席专家专项培训,我观摩了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上午的两节英语课,并聆听了下午四位老师的讲座,收获颇丰,对技术融合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我校研修工作有了新的感悟与努力方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的两节英语课亮点纷呈。第一节课是 “Our Colorful School Life” 绘本教学,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依据任务制作 guide - book 单页,内容涉及介绍学校场所、人物、学科、活动等,随后小组合作进行美化润色与展示,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应用与团队协作能力。第二节课围绕 “Village in the Snow” 绘本故事展开,通过故事传递不要欺凌他人的思品教育,课堂设置了 “Read and number” 等任务环节引导学生学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下午,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黄小梅老师带来《技术融合·教育新篇——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之螺岭探索》,介绍了学校在新技术应用、培训规划、课程培训等多方面的探索,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学科的应用情况、教学模式及丰富案例,呈现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孟瑷娜老师在《从场域到能力——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推进策略》中,分享了学校以硬件筑基,打造沉浸式学习空间;以课程赋能,落实“三阶课程”构建数字教育新体系;以研修提质,推进“强师工程”完善素养培育机制的经验,为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供了系统的策略参考。茂名市乙烯小学陈晔老师的《数字强师:基于“常新”研修模式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校本实践》,应该围绕学校基于独特研修模式,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方面的实践与成果展开,虽然具体内容未详细呈现,但可以想象其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数字教学的积极推动作用。高州市高文小学陈凤老师带来的《数智融合创新研修,精准赋能淬炼师能》,同样聚焦数智融合,想必在教师研修与师能提升方面有着精彩的见解与实践经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些课堂与讲座让我意识到,在教育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路径。结合我校实际,有以下研修感悟与努力方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一,深挖康乐大讲堂潜力。我校现有的康乐大讲堂是极具价值的教师发展平台。未来计划进一步优化其功能,以教师个人成长汇报、科组校本研修成果展示为核心,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共享与团队协作,使其成为推动学校教研发展的重要阵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二,推进课堂变革。在教育数字化浪潮下,课堂变革势在必行。学习中AI深度融入学科、数字赋能全学科教学的创新实践,以及朗晴小学英语课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的优秀范例,为我校课堂转型提供了思路。后续将结合本校学情,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提升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与实效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三,深化英语绘本教学与主教材融合。英语学科中,绘本与主教材的融合能显著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未来将聚焦英语学科,系统研究两者融合策略,开发特色课程资源,打造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的英语课堂,助力学生语言素养提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四,系统化凝练校本研修成果。“一校一案、一科一策、一师一题”的校本研修成果凝练模式,为我校教研发展提供了科学框架。后续将组织教师系统梳理现有研修成果,制定高瞻性规划,形成契合学校特色的成果体系,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五,全员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未来将在学校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全体教师立足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以研促教、以教带研,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内驱力,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六,深度提炼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彰显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键。后续将带领团队深入挖掘本校地域文化、师生特长等资源,结合学生成长需求,系统梳理、优化校本课程体系,打造具有本校辨识度的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成长路径。</p> <p class="ql-block">Day3聆听专家论道,共启教育新程——河源市源城区康宁路小学 林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5日上午,我于省校本研修示范校与培育学校学科首席专家专项培训中,有幸聆听汤铭、罗慧、石丽君、林育云四位专家围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校本研修的深度融合”展开的精彩讲座,如沐春风,收获良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汤铭老师带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下的生态化校本教研创新例谈》,以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的实践为例,展现了平台如何深度融入校本教研,从资源利用到模式创新,为校本教研的生态化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让我认识到技术与教研融合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为我校教研模式创新提供了清晰思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石丽君老师以“‘智享·互助’共筑未来——国家智慧平台赋能校本研修”为主题,凭借其丰富的专业背景,强调了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下,校际间资源共享、互助共进的重要性。其分享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校本研修不应局限于本校,而应借助平台力量,实现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罗慧、林育云等专家的分享同样精彩纷呈,她们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校本研修融合的要点、难点与创新点,对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全面解读,使我深刻认识到在教育数字化浪潮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一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专家们提及的清单思维、整合思维等理念,为教学管理与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维工具。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可运用清单思维优化教学流程,借助整合思维打造综合性实践课程,切实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次聆听专家讲座,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成长契机。我将汲取专家们的智慧,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有效路径,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迈向新台阶,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