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运城,虽为山西省的一个四线城市,却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它古称“河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作为最早被称为“中国”的地方,禹凿龙门、后稷稼穑、嫘祖养蚕等传说均发生于此。如今,它是拥有100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保),是中国国保数量最多的地级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运城的街道上,第一眼便被那面色彩斑斓的壁画吸引——蓝天白云下,卡通人物带着笑意望向远方,身后“运城我来也”的标语仿佛也在诉说着我的心情。这里的建筑保留了浓厚的传统风貌,红灯笼、飞檐翘角点缀其间,映衬着绿树红饰,让人仿佛穿越古今。</span></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庙内供奉的水神“广仁王”在当地民间信仰中具有重要地位,庙前原有五龙泉水涌出,因此又称“五龙庙”。</p> <p class="ql-block">现存建筑正殿为唐太和五年(831年)遗构,是中国仅存的三座半唐代木构建筑之一。广仁王庙的正殿,不仅是河东一带唐代建筑的孤例,更是我国唐代道教建筑的孤例。</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地处永乐镇,故又名“永乐宫”,为纪念道教全真派祖师吕洞宾而建。始建于元代(1247年),施工期长达110多年,几乎与元朝相始终。是我国已发现保存最大、最完整的道教宫观。原址位于芮城县永乐镇招贤里,1959-1964年因三门峡水库工程,整体搬迁至现址</p> <p class="ql-block">“永乐宫”匾额为1963年曾任山西省常务副省长郑林先生题写,书法古朴浑厚,风骨秀逸。</p> <p class="ql-block">龙虎殿又称无极之门,为元代宫门,因东西两梢间原供奉青龙、白虎两星君泥塑像而得名。门楣悬挂“无极之门”匾,由元代名臣商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题写。</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又名无极殿,为国内现存规制极高的元代宫廷式建筑,殿内原供奉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组像——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p><p class="ql-block">殿内四壁及扇面墙上绘有《朝元图》,总面积达400余平方米,描绘了近300位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盛大场景。是迄今所知最大的人物壁画群,是元代壁画的巅峰之作。为了保护壁画,窗户都做了遮光处理,且不允许拍照,殿内光线很暗,开始眼睛有些不适应,稍后定睛一看,确实颇为震撼。</p> <p class="ql-block">壁画人物最高达3米,最低也有1.9米,构图宏伟,线条流畅,色彩富丽,衣带飘逸,道骨仙风。近300位神仙无一雷同,利用了不同的面部颜色、衣着和神态去表达不同神仙的身份、性格。有的威严肃穆,有的端庄秀丽,有的骁勇彪悍,有的儒雅持重,或在对话,或在沉思,或在顾盼…</p> <p class="ql-block">纯阳殿,亦名混成殿,供奉全真派祖师吕洞宾。殿中元代壁画以连杯面的形式绘制了《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壁画包含52个故事情节,全面展现了吕洞宾降生、得道、济世度人、游历人间的传奇故事。画面融入了大量世俗生活场景,如市井、山水、建筑等,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重阳宫,又称袭明殿,因供奉王重阳及七个弟子而得名。殿内元代壁画描绘王重阳画传49副。</p> <p class="ql-block">芮城城隍庙始建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元、明、清皆有重修。 建筑大殿为宋代遗构,享亭为元代建筑,其余皆为清代所建。</p> <p class="ql-block">柱子粗矮,柱头置圆木大额枋,额枋上施四铺作单抄斗拱,斗拱硕大古朴,构件加工粗糙,具有早期建筑特色。 </p> <p class="ql-block">寿圣寺位于芮城县魏城镇舍利东街,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67年),供奉佛祖释迦摩尼的真身舍利,当时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寿圣寺塔为阿育王所建,首名为阿育王寺。</p> <p class="ql-block">古塔是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所建,相传宋神宗为了表达对父亲宋英宗的孝道,寺庙改名寿圣寺。</p><p class="ql-block">寿圣寺塔全称是巷口寿圣寺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十三级,非常古朴。塔高约46米,坐北朝南。下层塔身比较大,南面开门,塔身逐渐向上收,塔顶是铁覆钵顶。此塔造型优美,在古建筑史上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寿圣寺塔是全国真身舍利宝塔中,年代最久、层次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这里还是芮城古八景之一的“塔寺钟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行走在解州老街巷中,最不能错过的便是开了40年的解州羊肉泡非遗老店</span></p> <p class="ql-block">羊肉泡</p> <p class="ql-block">古代对北方及西域各民族称“胡人”,来自这些民族的东西,称胡饼、胡椒、胡桃等。古人用火灼龟甲取兆,以猜测吉凶,叫“卜”,引申为炖烤。胡人喜食羊肉,与胡饼烩烤炖焖,因称“羊肉胡卜”。羊肉胡卜就是羊肉汤+死面饼丝</p> <p class="ql-block">运城凉拼的魅力,不仅在于“好吃”,更在于它能融入生活的每一个场景。在河东传统宴席上,凉菜是“先锋大将”。三五好友小聚,这就是最好的下酒菜。运城街头的“饼子夹一切”,也少不了它的身影。运城凉拼以素菜见长,辣而不烈,酸甜鲜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解州,是关羽的故乡。</span>解(hai)州关帝庙,始建于隋代,被大火焚毁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是始建最早、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且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四龙壁,传说中凤凰在上龙在下的影壁。其实重点还是龙,就是体现龙飞凤舞、龙凤呈祥。</p><p class="ql-block">像义字一样的梐枑(bi hu),雍正帝御赐。到这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p> <p class="ql-block">乾隆十八年修的雉门,也就是二门。琉璃瓦非常好看。可以作为戏台使用。</p> <p class="ql-block">午门。琉璃瓦很漂亮,壁画非常精美,龙腾虎啸、护法威武,还以连环画的方式讲述了关羽的小故事。</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原名八卦楼,因为楼内有八卦藻井。后来因为康熙皇帝御笔亲题“义炳乾坤”悬挂此楼,于是改名为御书楼。</p> <p class="ql-block">八卦藻井,八角形的井口,中心雕刻着双龙戏珠的图案,四周斗拱层层叠叠,向上承托。八卦的形制,既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又暗含着皇权的威严。在这里,宗教与世俗、哲学与艺术完美融合,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与包容。</p> <p class="ql-block">崇宁殿为关帝庙主殿。</p> <p class="ql-block">焚表铁炉为明嘉靖三年铸造,总高9米,两层十角攒尖,为传世佳作。铁人是嘉靖年间的,胡人牵狮展现中国古代与西域的文化交流。旗杆是雍正五年铸造的。</p> <p class="ql-block">崇宁殿有二十六根石雕蟠龙柱,全国殿宇之最。</p> <p class="ql-block">青龙偃月刀</p> <p class="ql-block">气肃千秋木枋,清同治六年重建。四柱三楼庑殿顶,黄绿琉璃装饰。庑殿顶可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级别。</p> <p class="ql-block">嘉靖十四年重建的印楼,放的是曹操赐予关羽的汉寿亭侯印的仿品。据说正品在许昌春秋楼关圣殿的印楼内</p> <p class="ql-block">有印楼就得有刀楼,放的清末仿品</p> <p class="ql-block">春秋楼二层次间藻井好像一朵庞大的菊花倒垂于平暗之下,在全国已知的数以千计的藻井中,没有发现雷同的例子 。</p><p class="ql-block">其结构形式是在次间中心处安装雷公柱一枚,上端以榫卯与脊枋搭接,肩部与襻间枋连成一体,腰部于两袱之间用枋材结成框架,框架上施叉手托于雷公柱颈项处,使雷公柱设置在稳固的悬架之中。雷公柱腰部以下,四正面、四斜面共计16面,分别上下出昂嘴七层,每层昂身腰部设置八角形木骨架一周,与昂身平行固定。每增设一层木骨框架,在昂的两侧即加施 两道斜昂,逐层递增,至外沿最上一层,每面加至十昂,周檐共80双昂嘴,四周上下合计204双昂嘴。六层木框架将藻井上全部昂身稳固成一个整体,昂尾贯固于藻井中心雷公柱上,故能经久不衰。</p><p class="ql-block">这座藻井最神奇之处在于其“无钉无铆”的结构设计。所有构件仅靠重力分散原理相互咬合,严丝合缝,浑然一体。明代匠人留下的那句“有胜于我者,多木一根,不胜于我者多木一车”,至今仍让人震撼不已。据说,这座藻井原设计可随风转动,在风中发出轻微的嗡鸣,宛如天籁。虽然后来为了保护文物将其固定,但那份灵动与精巧,依然透过静止的木构传递出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