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内开课啦53: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浚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

<p class="ql-block">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p><p class="ql-block">一、去大脑强直</p><p class="ql-block"> 因中脑或脑桥上部损害出现一种伴有特殊姿势的意识障碍。表现为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双上肢伸直旋内、双下肢伸直趾屈,双侧锥体束征阳性,双侧瞳孔散大固定。随病变程度加重,患者意识障碍加深,可出现呼吸节律异常。</p><p class="ql-block">二、无动性绒默</p><p class="ql-block"> 可认为是微意识状态的一种亚型,因额叶和(或)额叶皮质下回路受损导致的一种罕见综合征,也有学者认为系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损所致。</p><p class="ql-block"> 其特征为:缄默不语、四肢不动,能注视周围环境及人物,可表现出一定的警觉性;睡眠-觉醒周期可能保留或呈睡眠过度状态。</p><p class="ql-block">三、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植物状态</p><p class="ql-block"> 是由严重脑损伤所致昏迷进展而来。患者大脑皮层严重受损,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临床特征为可自发睁闭眼,但不存在持续或可重复的有目的的行为,没有对感觉刺激的反应以及对语言理解的证据,是一种有觉醒而无感知的状态。</p><p class="ql-block">四、微意识状态</p><p class="ql-block"> 为昏迷逐渐转归,意识内容有所恢复的一种意识状态。当患者出现自发睁闭眼后,进一步表现出不持续但可重现的有意识的感知证据,如遵循指令,视觉追踪或适当的情绪反应。</p><p class="ql-block"> 当患者表现出以下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反复、持续的行为,即可诊断微意识状态:①执行简单指令;②可用姿势或言语表达是/否(不管正确与否);③具有可理解的语言;④有目的的行为(包括运动或情感反应)。</p><p class="ql-block">五、认知运动分离</p><p class="ql-block"> 患者呈现出认知水平和运动水平不匹配的状态,其运动能力极其有限甚至完全没有,但保留一定水平的认知功能。此类患者通过床旁行为诊断提示为昏迷、植物状态或微意识状态,但采用基于主动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或脑电图可以检测到自主的脑活动,提示存在隐性认知。这类患者与植物状态相比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结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