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手机拍照 久立(除最后三张)</p><p class="ql-block">文字撰写 久立</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 久立</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17290724</p> <p class="ql-block"> 女儿小卉受邀来上海讲课,非要把八十岁的老妈我带上。课结束后,23号下午三点半的高铁返青岛。上午细雨蒙蒙中,张总、丹丹陪我们来到早已盼望探究的广富林遗址公园。这里绿树成荫,风景如画,有徽派建筑、有寺庙道观和江南庭院,而最撞击我们的是大片水中的宏伟建筑,平静的水面上一座一座似埃及金字塔的木结构建筑,让你感觉不可思议。我站在广富林的水边,水面平静如镜,仿佛将这座现代风格的建筑揉进了历史的倒影中,静谧而深远……</p> <p class="ql-block"> 这座不同于其它三角形屋顶而是圆形顶的木结构建筑是水下博物馆 ——广富林文化展示馆,显得温润而古朴,好像在向我们讲述一个关于“根”的故事——那些与土地、水源、树木紧密相连的记忆,正是上海之根最真实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进到展馆,眼前都是恢宏厚重的树桩,仿佛在为我们揭开久远尘封的历史 ……</p> <p class="ql-block"> 在一处岩石墙前,我看到了一块刻着“上海之根 海派之源”的文字。简略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历史,感觉是在向我娓娓道来上海的前世今生。1958年,松江这里开河时,人们挖到了古物,考古竟有了大发现,原来这里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远古时代河南、山东、安徽有移民来到这里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一面模拟的古代发掘现场的墙前。金色的“发掘现场”几个字在昏黄的灯光下熠熠生辉,解说文字详细地介绍了这里曾出土的文物与遗迹,我仿佛看见考古学家们在灯光下专注地记录、挖掘,那是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与执着。广富林,正是通过这样的发掘,才一点点地将“上海之根”的真实面貌呈现给世人。</p> <p class="ql-block"> 石坑中散落着工具与泥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安静而专注的氛围,只觉得这片土地在低声诉说着它曾见证过的岁月。广富林的每一铲土,都可能藏着一段被遗忘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是上海之根最珍贵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洞穴中,我穿越了时空。洞内光线昏暗,岩石的纹理清晰可见,地面上布满了远古人类留下的痕迹。我轻轻触摸洞壁,感受到一种来自远古的温度。这里没有现代的喧嚣,只有石头与时间的低语。我想象着史前人类在这里狩猎、生活,他们的身影仿佛还在这片土地上穿梭,而广富林,正是连接这些远古记忆与现代文明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在一处考古现场,我看见地面上散落着几件陶器,周围是挖掘出的泥土与石块。这些陶器虽已残破,却依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它们曾经的用途与主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关于“先民生活”的介绍。详细的文字描述与简单的插图。通过阅读,了解到这片土地上的先民是如何迁徙、如何生活的。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开垦、捕鱼、狩猎,最终形成了这片土地的文明。广富林,正是这段迁徙与扎根的历史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一片模拟的古代森林,我仿佛置身于远古的世界。树木繁茂,地面铺着泥土,几座用茅草搭建的小屋静静伫立,小径蜿蜒其间。我缓步走在小径上,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古朴与自然。广富林的根,就藏在这片森林之中,是那些最早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用双手与汗水,将这片土地变成了家。</p> <p class="ql-block"> 在一处模拟的古代狩猎场景中,我看见一个裸露上身的雕像人物正在喂猪。我疑惑:那时候都进化到能养猪了?背景中的茅草屋、树木与河流构成了一幅原始而生动的画面。广富林的历史,正是从这样的场景中开始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博弈与共生。</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原始社会的场景中,我看见两名裸露上身的塑像正在砍伐树木。他们周围的树木茂密,岩石嶙峋,地面上铺着沙土。我站在他们身旁,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汗水与力量。正是这些先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开垦了这片土地,为后来的文明奠定了基础。广富林,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在一处模拟的古代建筑场景中,我看见几个人正在搭建房屋。他们身后是树木与岩石,整个场景充满了原始的气息。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仿佛看到了广富林最初的模样。那时的人们,用双手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筑起第一座屋舍,种下第一粒种子,开启了上海之根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在一块刻有“古城千秋”的石碑前,我驻足良久。碑上的文字用红色字体书写,背景是泥土与砖墙,整体氛围古朴厚重。我细细品读,仿佛能感受到这片土地千百年来的变迁。广富林,正是这座古城的起点,是上海之根最深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在一块刻有捕鱼图案的石碑前,我看到了关于捕鱼工具与方法的介绍。石碑上的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在讲述着古人的智慧与生活。我站在碑前,能听见渔网入水的声音,看见人们在河边劳作的身影。广富林的根,就藏在这片水边,是那些最早在这里捕鱼、耕种的人们,用双手与汗水,将这片土地变成了家。上海简称 沪 ,你知道沪的意思吗?看看说明。</p> <p class="ql-block"> 这是栓马的地方吧?</p> <p class="ql-block"> 往前走,到了元明清时期。繁华了,与现代接近了!</p> <p class="ql-block"> 在一条古色古香的走廊中,我缓步前行。木质结构的屋顶下悬挂着红色灯笼,两侧是精美的雕花屏风,地面铺着石板,环境宁静典雅。我走在这条走廊上,真感觉穿越了时光,回到了那个宁静而古朴的年代。广富林,正是这样一个让人沉思、让人回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黄道婆知道吧?纺织的鼻祖在幻灯片中呈现,中央是她的肖像,我仿佛看见她在织布机前忙碌的身影,感受到她对纺织技术的贡献。广富林,正是这样一个孕育智慧与技艺的地方,是上海之根最温暖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一家布店,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花色的布匹,这场景都是我曾经熟悉的样子了呀!只是我见到的店员,不是这样的打扮。</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处绣坊</p> <p class="ql-block"> 一家名为“张记米行”的店铺,我似乎能听见称量粮食的声音,看见人们在米行中交易的身影。广富林,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是上海之根最真实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我特意拍下药铺的对联,对比现在的药店,贴的是买多少钱的药,送几个鸡蛋的广告。</p> <p class="ql-block"> 这是理发的,那时叫剃头的,是挑担服务,挑子一头要有炉子热水好洗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是有个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代写书信的</p> <p class="ql-block"> 银行?当铺?</p> <p class="ql-block">这是警察</p> <p class="ql-block"> 见过这样卖烟的吗?我好像见过。</p> <p class="ql-block">粪车</p> <p class="ql-block"> 走出展馆,思绪却还停留在历史中。明晰地懂得了这句话:"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先有广富林,后有松江史。”(上海原是松江府下的一个县)</p> <p class="ql-block"> 走在园区,都是古朴的美景。你看这个徽派建筑的小门,有年代感的门环,门旁的一株嫩嫩的叶蔓,亲切地爬上小木门,好暖,好可爱,这种依恋关系是不是很感动?</p> <p class="ql-block"> 小卉和张总边走边聊,我知道他们在探讨教育,有说不完的话。 </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门栓,现在很少看到了吧?</p> <p class="ql-block"> 知也禅寺</p> <p class="ql-block"> 禅寺顶尖上有个鸟巢,喜鹊筑的吧?能筑巢在这里,莫不是已经修成了神鸟!</p> <p class="ql-block"> 参观这里,就是现代与古老的对话,是否也如这水中的倒影一般,交织成一段无声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这么美的地方,怎舍得离开?但要赶车,还是先再见吧!</p> <p class="ql-block"> 我和小卉、刘老师从地下车库走上来,看到绿意盎然的园区。</p> <p class="ql-block"> 左起:张总、我、小卉、刘老师、丹丹、希宝。这次上海之行,我打心底要感谢张总、丹丹、大帅、无敌小张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也谢谢九岁的希宝还陪伴照顾我,更不要说同行的刘老师,一路上的体贴照护。感恩!🙏🏻🙏🏻🙏🏻</p><p class="ql-block"> 小卉说我表现很好(就是听话呗),以后去哪儿都带上我。我一反常态痛快地答应了,因为这次我看到了年轻的张总(88年生人)那么有理想,有爱心且带领更年轻有为的团队并事业有成,让我满满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