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汉皇帝汉明帝梦见了佛并派人去西域找佛论证,通过证据链逻辑链证明这是虚构的故事不是真实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东汉末年牟融所撰《理惑论》记载:昔孝明皇帝梦见神人,飞在殿前。他询问群臣,傅毅回答:天竺国有得道者,号曰佛,正如您所梦见者。于是汉明帝派遣使者秦景、王遵等十二人,出使西域,在大月支(今阿富汗至中亚一带)写得佛经四十二章。当时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修建佛寺,又于南宫清凉台、开阳门、显节陵上作佛像,“学者由此而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理惑论》第一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是在南朝宋明帝让中书侍郎陆澄编的弘扬佛法的书《法论》中,《法论》失传,但在南朝齐梁僧人僧佑编的《出三藏记》里保存了《理惑论》的目录,书名后标注“一云苍梧太守牟子博传”,僧佑另一部著作《弘明集》中收入了《理惑论》全文。二十四史《隋书》则明确说《理惑论》二卷是“汉太尉牟融撰”,新旧《唐书》沿用这一说法。(注意《二十四史》《唐书》都是满清重修的史书)明朝就有人认为《理惑论》作者不可能是“汉太尉牟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朝人认为《理惑论》作者不可能是“汉太尉牟融”是对的。因为,《理惑论第一卷》说是牟融的作品,但是找不到牟融的著作,于是声称遗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卷,论著两篇︰第一篇《牟子理惑论》(牟子书原名《治惑》,唐人避讳改‘治’为‘理’)。第二卷,论著一篇︰刘宋·宗炳的《明佛论》,一名《神不灭论》。本文对晋宋之际争辩神灭不灭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九卷,梁武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并沈绩序注》一篇。除了第一卷之外其他卷全部都从南北朝开始的人写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汉皇帝汉明帝梦见佛一事在汉代正史里是没有的。据说是在一本叫《理惑论》的书里说的。中国各个朝代都是有史官的,既然皇帝做梦梦到佛,让大臣解梦,又派使者去西域找佛写了《佛经》回来,这么大的事史官不可能不记载在史书上的。说《理惑论》有记载,又说这本书轶失了,也看不到这本书除了皇帝做梦这段之外的其它内容。更没有南北朝之前中国各个朝代历史记载西夷有佛教,有孔雀王朝,也证明佛教就是诞生于南北朝时期,不可能是诞生于公元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看汉明帝做梦的那段故事里提到了天竺国,实际上那个时代没有天竺国这个名字,那里的名字是中国人命名的叫天毒国,《括地图》曰:天毒国最大暑热,夏草木皆干死,民善收水以避,降暑,常入寒泉之水。《括地图》中的“天毒国”指的是印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括地图》是一部中国古代地理学著作,由北宋时期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括苍子所著。该书是一部以地图为主的地理学典籍,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对后世的地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和启发。《括地图》告诉我们宋代还管那个地方叫天毒不叫天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括地图》原始文献流传有限,现已失传,只能通过后人的记录和转载得知一些文献的内容。目前最早的转载可以追溯到明代(1368-1644)的《永乐大典》。清朝人重新编辑的宋朝的百科全书《太平御览》《四夷部》的西夷里提到了天竺国只有几句话也说原来叫天毒,南北朝之前只有一句话提到汉明帝梦见佛的事据说是牟融的作品里提到,之后全是南北朝之后的事情,除了提到酷热之外的文化文明的事一点没有。我估计是清朝编辑时删掉了,贬低掩埋华夏文化必须抬高蛮夷。华夏的历史典籍里南北朝之前周朝,秦朝汉朝都没有记载天毒有佛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僧(玄奘)从天竺带回的佛教经文载体为贝叶经,其材质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贝多罗树(又称多罗树)树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贝叶经以贝多罗树叶为原材料,经加工后刻写经文,具有防虫、防水、耐久的特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僧去西天取经是《西游记》是小说不是历史。说有人物原型,但是那个人不是唐朝皇帝的御弟,更不是皇帝派遣去取经,那个人去天竺属于偷渡,那个唐僧去天竺国带回来的是树叶经文,说明天竺国没有纸,而中国东汉蔡伦发明了纸,书写文字就已经用纸了,这说明天竺国仍然很落后不是吗?《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说那里没有金属冶炼没有金属铸币。也证明西夷远比大汉落后,汉明帝绝对知道这些对于朝廷至关重要的信息的,怎么会派人去找佛呢?那个时代天毒应该是没有文字的,也没有天文立法的。对于梵文有研究的应该知道梵文是从汉语衍生出来的。下篇文章我会讲讲梵。唐朝皇帝是信道的尊老子为圣人,他也会知道天毒比大唐落后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竺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兴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印度的国名是西天取经的唐僧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则说:“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或云身毒、 或云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印度这个名称实际上是唐僧玄奘所勘定命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上面这段文字知道大唐时有信佛的人试图管天毒叫天竺,很多人反对这个名字,一个文明落后的地方怎么配叫天竺?叫天毒又不好听于是玄奘法师提议改名印度。玄奘应该是去送经的不是去取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朝时的著作《括地图》还管印度叫天毒,明朝时也不会叫他们天竺。天竺这个名字应该是满清为了掩埋贬低华夏文明抬高西夷而修改历史写的后来的公知们也这样叫天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裕丰 2025.06.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