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背田鸡(广西那坡)

守护天神

<p class="ql-block">棕背田鸡也是常见的鸟儿,但对我来说却是加新。它不是很怕人,在那坡城边的一片稻田地中有一小水塘,它每天都会在那里觅食。找个石头在田坎上坐下,没一会它就出现了,顺利加新。</p> 棕背田鸡 (英文名:Black-tailed Crake,学名:Zapornia bicolor),是鹤形目秧鸡科小田鸡属的小型涉禽。其体长约为20-22厘米,体重约150克。上体橄榄色,下体暗灰,尾部黑色显著,眼睛血红色,腿脚粉红至鲜红。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中国西南,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成年棕背田鸡拥有橄榄色的背部,头部、颈部和下体为暗灰色,尾部黑色,喙为浅蓝绿色带淡色尖端和基部红色斑块,虹膜血红色,眼周皮肤粉色,腿脚颜色从暗红到鲜红。雌雄外观相似,幼鸟背部有黑色条纹,下体更偏棕色。与之同域的红脚田鸡体型更大,颜色较暗,而与马达加斯加的马岛苦恶鸟相比,体型较小,颜色较亮。 棕背田鸡栖息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森林湿地、稻田、溪流旁的灌丛和湿草地。晨昏活动,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昆虫、种子等为食,常在隐蔽处觅食,但也会在黎明和黄昏时分在开阔地带活动。 棕背田鸡繁殖期在5-8月,筑巢于稻田或近水的草丛、灌木丛地面,有时在树林中的小灌木上。每窝产卵5-8枚,双亲共同孵化,幼鸟出生后8-10个月达到性成熟。 棕背田鸡分布于东尼泊尔、不丹、中国东北部至中南部(南至四川南部、贵州、云南),并向南延伸至泰国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西北部。 棕背田鸡IUCN:LC(无危)。由于栖息地破坏,数量可能受到影响,但在某些地区仍被视为局部常见。 以上文字主要摘自《懂鸟》和网络,图片为作者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转发分享、相互交流,但禁止将图片下载另做他用、截图转载,如欲转载,请一定注明出处,且禁止改变原创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