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古城游记

耀东

<p class="ql-block"><b><i>美篇昵称:耀东</i></b></p><p class="ql-block"><b><i>美篇编号:14893685</i></b></p><p class="ql-block"><b><i><span class="ql-cursor"></span>图片:自拍</i></b></p> <p class="ql-block">兴城古城,又名宁远卫城,坐落于辽宁省兴城市老城区中心,始建于明代宣德三年,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这座古城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人的目光。不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更是《三进山城》《济南战役》等影视作品的取景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为一睹古城风采,六月的一个清晨,我从锦州搭乘绿皮火车出发,踏上了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走出车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于广场中央的一代名将袁崇焕石像。他英姿飒爽<span style="font-size:18px;">,目光如炬,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保卫家国的壮烈历史。正是在这片土地上,他率军击退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铁骑,取得了名杨史册的“宁远大捷”与“宁锦大捷”,名垂青史,令人敬仰。</span></p> <p class="ql-block">从车站步行十余分钟,便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古城西门。仰望城门,两层结构的城楼,巍峨挺拔,外延的半圆形瓮城气势恢宏。门额上“永宁门”三字遒劲有力,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怀着敬畏之心,轻抚斑驳的青砖,仿佛触摸到了六百年前的烽火硝烟与市井繁华,历史的画卷如电影般在脑海中徐徐展开,令我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青砖铺就的坡道登上城楼,迎面就是古朴的回廊式箭楼。其飞檐斗拱,红柱碧瓦,屋顶青瓦层层叠叠,宛如鱼鳞,阳光洒落,泛着柔和的光泽,显得那么的精致典雅。夏风轻拂,城墙四周,五颜六色的袁字旌旗迎风招展,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别具风韵。城墙的转角处,角楼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其檐角上的神兽雕塑栩栩如生,或昂首望天,或张嘴怒吼,仿佛仍在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城池。我站在角楼下欣赏,不禁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从永宁门下来,我们沿着青石板路前行,便来到了古色古香的宁远驿馆。其原名为“柳城驿馆”,始建于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时期,是古代传递公文者歇脚换马之地。当年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时曾在此驻跸,清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位皇帝在回奉天祭祖时亦曾下榻于此,使宁远驿馆声名远播,被誉为“关外第一驿”。</p> <p class="ql-block">穿过朱红大门,踏入宁远驿馆的瞬间,仿佛步入了一座古典园林,一种“明驿清风”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异草,布局巧妙,妙趣横生。深入驿馆古巷,青砖小径纵横交错,院落深邃如迷宫,回廊相连,院院相通。楹联匾额点缀其间,字数虽少,却意蕴深远,赋予每一座建筑独特的灵魂。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艺术的殿堂,吸引了众多美院学子前来写生临摹。而我的镜头里,记录下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也记录下此刻我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离开宁远驿馆,步行向北,就来到了古城的中心--钟鼓楼。这座建于明代天启年间的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宏,曾是古城报时、练兵与预警的重要设施。钟鼓楼的正南悬挂着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绵山亘海”巨匾,楼内陈列着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无声地诉说着古城的沧桑变迁。那面直径2.25米的巨鼓,是亚洲最大的军鼓,用整张牛皮制成,鼓声浑厚,仿佛仍能唤醒沉睡的战鼓记忆。</p> <p class="ql-block">登临钟鼓楼,极目远眺,古城风貌尽收眼底。房屋鳞次栉比,街道纵横交错,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仿佛通向时光深处。鼓楼四周,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游客在拍照留念,有当地居民在悠闲地散步,一派繁华景象。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与古城建筑交相辉映,更添几分幽静与诗意,令我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从钟鼓楼向南,就是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这里游人络绎不绝,青石板路两旁店铺林立,青砖灰瓦间古韵悠悠,每一间都保留着明清时期北方的建筑风貌。街边店铺中,各种特色小吃香气扑鼻,令人垂涎;精美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爱不释手。在这里,我随意走进一家店铺,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与民俗文化的完美传承,心中充满对家乡的爱。</p> <p class="ql-block">商业街中央,矗立着两座巍峨的祖氏石坊。这是明崇祯皇帝为表彰祖大寿、祖大乐兄弟战功而建。仔细观看,两坊相距八十五米,皆采用青色花岗岩雕刻而成,造型高大雄伟,雕刻工艺精湛。坊上的浮雕、圆雕、透雕等图案,形象丰朗俊秀,线条刚柔并济。有云龙瑞兽、有人物故事,寓意着吉祥如意、国泰民安。虽历经四百余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让我不禁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赞叹不已,更为英烈们之忠勇精神而感动。</p> <p class="ql-block">临近中午,在当地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来到了文庙,也称孔庙。其始建于明宣德五年,是辽宁地区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一座文庙,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步入院内,大成殿、祟圣祠、戟门等古建筑依次排列,朱漆廊柱、雕梁画栋,异彩纷呈。大成殿门额高悬康熙年间刻制的“万世师表”巨匾,古朴典雅间浮动着淡淡的墨香,彰显优雅儒气。外院苍松荫翳,白玉泮桥静卧,碑石林立,曲经通幽,宛若一处清幽圣地,令人心旷神怡。东西两侧的下马碑上刻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彰显出孔子“至圣先师”的尊崇地位。</p> <p class="ql-block">离开文庙,我们信步来到郜家住宅,俗称“将军府”。这座建于1926年的四合院,是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建筑的典范,原主人郜汝廉曾任张学良中将参谋长。院内花木繁盛,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是游人拍照打卡的热门之地。宅内外陈列着保存完好的生活用品用具,仿佛仍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散发着浓厚的民俗魅力。</p> <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走出将军府时,已近黄昏。我怀着不舍的心情踏上归途。此刻,温柔的夕阳洒落在古老的城墙上,光影交错,与城头上五彩斑斓的旌旗、串灯、青砖碧瓦交相辉映,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美得让人陶醉。是啊,“一座宁远城,半部明清史”,它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礼。它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迷人的人文景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怎不让人为之感叹,让人赞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