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是长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江西四大古镇之一。说到樟树,人们第一个想起的是药,因为古代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说法。接下来人们一定会提到酒。因为樟树的四特酒在省内久负盛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全国都有点名气。 受南昌众信商贸陈林先生邀请,江西摄影家俱乐部付海平先生邀集南昌、九江、吉安、宜春的摄影家20余人,来到樟树四特酒有限公司采风,探秘全国唯一的特香型酒的手工工艺,探讨如何让更多人爱上特香酒。<div><br></div> 我们从小就知道四特酒,因为当时它位列江西四大名酒之首。家来客人,有一瓶四特酒待客,是很有面子的事情。那时四特酒不贵,1.78元一瓶,关键是要凭票供应,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到北京出差,有瓶四特酒做伴手礼,那更是有面子的事情。 我与四特酒的缘分不仅在消费,还与工作有关。我长期在省计划委员会工作,负责研究产业政策。当时的省长提出“抓产品,带企业,形成有江西特色的优势产业群”的思路,要求江西上上下下集中力量抓好30个拳头产品,四特酒就名列其中,而且排名靠前。省长亲自到四特酒厂考察,恐怕不下十几次。那时四特酒还没有资格参加国家级评酒,因为全国评酒的香型四特酒都靠不上。但由于四特酒的质量的确不错,1987年国家轻工部将其评为部优产品。1988年,经过周恒刚、沈怡方等全国知名白酒专家的品鉴,四特酒酒香被认定为“特香型”白酒,并总结此种香型风格特征为:“整粒大米为原料,大曲面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型俱备犹不靠。” 作为特香型白酒的开创者,四特酒从此一路高歌,一度成为全国单一品牌白酒产量最高的产品,销售从省内走向全国,价格也一路上扬。2010年,四特酒公司倾力打造的旗舰品牌四特东方韵正式面世,迅速在全国范围内站稳脚跟,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2012四特酒全年实现销售额50亿元,创造了四特酒的高光时刻。 两年前四特又开发出天工系列,对这款高端稀缺老酒寄予厚望。王新国、季克良、高景炎等业内重量级专家,一致给予天工酒“微黄透明、陈香幽雅、米粮香、果香、木香舒适,入口绵甜甘润,酒体醇厚细腻、香味谐调、回甜净爽、余味悠长”的高度评价。 <p class="ql-block">四特酒的源头来自“娄源隆”商号,民国期间它先后用两个和四个“特”字来宣传自己的清江土烧。周恩来总理1959年在品尝江西省领导带到庐山的“清江特曲”(后改名四特酒)时,给出了“清香醇纯,回味无穷”的高度评价,为四特品牌一锤定音。</p> 四特酒入口带有浓香的绵甜感、落口有清香的爽净感、后味有酱香的焦酱感,各种香气搭配非常协调。从1988年专家评定,到1997年3月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审定批准,四特酒香型(特香型)成为全国白酒五大香型之中“其他香型”之一。 四特酒的特,首先在它独特的原料。它选用大米为原料,不浸泡、不破碎、不单独蒸熟,拌入发酵好的酒醅入甑蒸馏,既出酒,又蒸料,蒸后再发酵,使大米的香味带入酒中,丰富了酒的香味成分。 四特酒的特又在于独特的大曲工艺。四特酒用的是面粉、麦麸、酒糟制曲,加入酒糟,既能增加曲块的透气性,酒糟中的酸度又可抑制有害杂菌的生长。 四特酒的特还在于发酵池,它用江西特产的红褚石砌成,红褚石质地疏松,亦石亦泥,为微生物繁衍创造了条件。 四特酒的酿制,采用祖祖辈辈沿袭传承下来的“续渣混蒸,三进四出”。就是大米原料要与以前蒸煮过的酒醅混合,进行混蒸后扬冷加曲、入窖发酵。 工人们在混拌过的“万年糟”上,撒上粉碎了的大曲。 然后把大曲粉均匀地拌入酒糟之中。 为了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现在偶尔也采用机械搅拌的方法。 搅拌好的酒糟,工人们要用小推车送到用红褚石砌成窖池。 窖池大概五六平方米左右,每个酿制车间都有几十、上百个窖池。 酒醅倒进窖池,工人们要用脚将它踩紧踩实。这不仅要花费体力,对脚部的皮肤恐怕也会又影响。 酒醅加满踩实后,还要将蒸酒时的酒头、酒尾及次品酒泼入大碴、二碴中,促进发酵产酯,增加酒的香味。 然后工人们会在酒醅上,加盖一块沾满泥土的布,因为酒醅上还要加一层泥土。 工人推来一车泥土,倒在窖池里。这种泥土叫窖泥,选用黄土晒干,砸细,加大曲粉、酒尾和黄浆水等拌和,踩成泥状,堆积培养约1个月,填于窖池池底。 工人把窖泥耙平。 然后再撒上“浆水”。据说,水是酿酒的主要原料,与发酵关系最为密切,出酒好坏与打量水的大小是否适宜关系很大。 接着工人在撒足了尾酒的窖泥再盖上一层布,并把边缘处压平。 再在上面覆盖一张塑料薄膜,彻底密封后,进行两个月左右的固态发酵。 固态发酵结束后,工人们从窖池中把糟醅取出与原料大米进行混拌。 将混拌均匀的料醅装入独特的白酒蒸馏设备——甑进行蒸酒,以达到蒸酒蒸料的双重目的。 上甑是一项体力强度较大的工作。 几个工人大概要半个小时才能把甑装满。 然后盖上甑盖。 蒸馏过程遵循缓汽蒸馏,大汽追尾,接酒过程遵循掐头去尾、量质摘酒的工艺要求。 蒸馏过程结束就要出甑。 出甑比上甑更辛苦。 因为差不多的操作步骤,还要加上超高的温度,我们看见操作工人的衣服全都湿透。 蒸馏后的料醅又要装进小推车,由工人推到晾糟处再分别经过吸浆、凉糟、下米曲等操作后,重新进入窖池进行固态发酵,如此循环往复。 这种独特的“三进四出”的操作工艺,造就了四特酒独特的味道。 蒸馏出来的白酒要分坛存放,这种陶坛当然是最好的存酒容器。 据说有不少个人买的酒,也会存放在酒厂酒库的陶罐里。 四特酒公司还有不少大型的不锈钢储酒罐,一个罐可以储几百千升酒。据介绍,四特酒现基酒年产量达到了6万千升,储酒能力达到11万千升,是江西第一。 这是四特酒公司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地下万吨酒库,据公司介绍,还是当时的省长建议厂里建造的。 这里储存的四特酒有的年份达到40年,酒体呈现微黄的颜色。 白酒生产过程中,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成型靠勾调,勾调工艺可以称得上是酿酒的点睛之笔。 看到高质量的好酒,人们第一反应肯定是品尝一口,而这些摄影人的第一反应是留下影像。 看完我们拍摄的四特酒酿制的工艺,你是不是也有了存上一坛好酒的念头。 做好酒离不开好的设备和工艺,但最重要的是有一批好的规划师、工程师、勾兑师、工艺操作人、商品推销人,有从上到下集体的工匠精神。 匠心它代表的是一种情怀,又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责任。 匠心应当贯穿于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所有的操作者都要有精工细作的自觉性。 匠心就要始终视质量如生命,视品质为尊严,把严谨、专注、专业、敬业植入骨髓,深入灵魂。 匠心是坚守和孜孜不倦,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追求。 匠心要做一行爱一行,不分什么岗位,没有高低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四特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伟人的加持,有着独特的工艺,有着辉煌的过去,只有继续努力奋斗,也一定会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