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雍仲本教)与藏传佛教

羌塘女儿(白玉芬)

<p class="ql-block">本教(雍仲本教)与藏传佛教</p><p class="ql-block">从公元七世纪以后,在西藏的文化中发生了一些现象,来自印度的佛教同当地本土文化出现了即排斥又融合的现象。这两种文化,在“佛教”与“本教”,发生的交融,它不是“合二为一”,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两种文化相互交织同化、相互并存,在藏传佛教经典中,特别是宁玛派和本教经典中都有所反映。</p><p class="ql-block">本教的诸神和仪式,从其结构上来看,和其“职司”上来看,同汉地的道教颇有相似之处。本教和道教都具有“原始性”和“民间性”,由此,这两个宗教分别在藏区和汉地不完全地发育成为系统的宗教后,依然在很多地区、很多方面保持它“原型”的形态。</p><p class="ql-block">从宗教发展的历史上来看,天、地之间各种各样的因素对人的生存存在严重的影响,人的思维能力已经能够体会到这种“严重”的生存压力,人类采取一种非常简单、单纯、天真的想法,就是感到宇宙的万物都是和人类一样,有七情六欲的,有各种感情的,于是感觉“万物有灵性”,这时就出现了万物有灵,出现了“精灵”,于是出现了神的崇拜。</p><p class="ql-block">本教这种西藏高原的本土文化中,为了追求长生的欲望,摆脱生死,想象到人死后灵魂存在。逐渐地形成了人死后到“彼岸世界”,于是,出现了诸神和恶魔的故事和崇拜。</p><p class="ql-block">在西藏的本教记载中,辛饶弥沃建立的本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象雄以及附属于象雄的一些地区的“官方本教”,出现首先三位尊佛:1、辛拉俄格尔神,他是原始神,其作用就是“引导解脱苦难,达到富贵永生”;2、什巴桑布奔赤神,被传说为众神和众生之义;3、辛饶米沃是由天上到人间来拯救人们脱离苦海的救世主。</p><p class="ql-block">仅有主神,不能解决人类在自然界中遇到的各种磨难,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的生老病死等问题,于是,原始本教中出现了一些神通广大的降魔除煞的神灵。这种神灵被各个氏族部落视为保护神。</p><p class="ql-block">在象雄联盟部落中的氏族部落又出现了氏族的主神与守护神。这时又出现了五位法力无边的尊神,据说他们都住在塞城堡中称为“塞喀却额”。在这五位神中,贝塞恩巴、拉布托巴、卓却卡迥的面貌显然于他们在象雄王国时期尊容不同,这是本教文化和佛教文化有所融合反映。</p><p class="ql-block">然而,光有主神与诸神,还不能摆脱人们在自然界所遇到的各种磨难,于是又由磨难出现了一套魔鬼、恶煞系统,作为神的对立面,来解释人类的诸多不合理的现象。</p><p class="ql-block">在本教系统中,以住在塞城堡的“塞喀却额”作为“恐怖”崇拜的代表。其成员有五位,前三位:1、贝塞恩巴神;2、拉布托巴神;3、卓却卡迥神,显然是在象雄王国时就作为神而被享受崇拜祭品。关于这三尊神的传说,包括拉布托巴是本教传说中曲坚木杰嫫的大女婿等,在印度出版的《晁波居周》与《贝塞定穆王则居》这两本本教文献中描述的十分详尽;4、格措神,他最初居住在德色一带,是居民所崇拜的山神,后来逐步成了生命之神和众山之神。在本教的传说中,他的形象有点象牛魔王,在最初时形象是一头凶猛的牦牛,后来逐步拟人化了。在象雄文化中,认为群山和牦牛都可以作为“生命力的象征”。到了雍仲本教时,这个形如牦牛的山神也升级了,成为守护神。在雍仲本教密宗中,成为降魔伏煞的神,形象有许多头和许多手(藏传佛教的大威德金刚),同时怀抱女性的双身。他还有过另外一个名字:格措顿都桑哇周钦。关于这个神的传说和功能,在《象雄居措》和《格科降魔五部密咒》中有大量内容;5、塞堡中的第五位是金刚橛神,这时以兵器为名的神灵,这个神同降妖伏魔有直接关系。这个神是本教和佛教同供的,本教供奉他,藏传佛教宁玛、萨迦派也崇拜他。一般金刚橛是一柄上部带人头、手臂,下部是三角形短剑的兵器。</p><p class="ql-block">在本教还有享受人间贡品最盛的还有三位,玛、都、赞神。1、玛(玛却什巴杰嫫),他被认为同曲坚木杰嫫一样,居于人类祖神的地位。据说,这个神并不是原始本教的,而是辛钦鲁噶的手笔;2、都(穆都),他代表顿豆坚巴察果。在一些文献中,这一位恶魔似乎又是党项羌的创作,从本教记载看,到公元11世纪以后,才开始对这恶魔设祭品;3、赞(赞杰杨尼艾),他是岩石的精灵。这是一位外来神,有人认为是来自和田文化的影响(待考)。他也是在是在11世纪以后,才名见经传的。</p><p class="ql-block">在本教中,最能代表的本教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融合的神灵是护法神扎巴僧格(现当雄县羊八井镇境内的羊八井寺)。在雍仲本教曼日寺大主持(活佛)辛饶貢杰(1784-1835年)所著的关于扎曲嘉措的一系列故事,似乎说明了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红帽系的创立同本教有着亲缘关系。</p><p class="ql-block">以上的本教神,只是主要是主神。还有本教的风马旗、煨桑、祭山神、水神等等被藏传佛教接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