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一个充满历史韵味与诗意的地方…

流水

<h3>  在五月的下旬,我们一行人离开剑门关和翠云廊,自驾车继续前往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的阆中古城。<br><br>  </h3> <h3>  阆中古城,是我国四大古城之一。它与安徽的徽州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齐名。<br>  阆中古城拥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以独特的地理风水格局,深厚的多元文化积淀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著称。古城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三面环嘉陵江,四面环山,县城居中。阆中古城这一特殊地形及风水,被认为是袁天罡设计的中国第一风水城。阆中,这一县名从秦朝设县至今从未修改过,在历史上曾是巴国都城,在明末清初曾作为四川省会长达20多年。</h3> <h3>  踏入阆中古城,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历经岁月打磨,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无声诉说着这座古城的千年往事。<br>  古城内,四合院错落有致,雕花门窗、飞檐翘脚,处处彰显着传统建筑的精妙与韵味。</h3> <h3>  在阆中古城,城内城外众多景点如繁星般点缀其中,共同诉说着这座古城千年的沧桑与辉煌。</h3> <h3>  “华光楼”:又称古镇江楼,有“阆苑第一楼”的美誉,是唐代的古建筑遗存。华光楼楼高36米,是古城的制高点。它是一座过街楼,横跨大东街南端,紧临嘉陵江并与江对岸的南津关古渡隔江相望。<br></h3> <h3>  登上华光楼最高处,极目远眺,古城全貌尽收眼底。远观城外,嘉陵江对岸的锦屏山、鳌山,山峦连绵起伏,青峰翠岭郁郁葱葱;近看城内,青瓦屋顶的古建筑群鳞次栉比,古街古巷纵横交错,奔流不息的嘉陵江宛如一条玉带绕城而过,共同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长卷。</h3> <h3>  离开华光楼,我们一行人漫步行走在古城的街道,忽然发现街对面有一个“风水博物馆”,出于好奇,我们走进了这座“风水博物馆”(简称:风水馆)。<br>  阆中风水馆,位于古城大东街100号,2004年筹建,2007年开放,是国内唯一的以建筑风水学为主题的旅游景点。风水馆以易、卜为主脉,诠释神秘的中国风水。这座博物馆的建成,填补了国内风水文化展览馆的空白。</h3> <h3>  风水馆内的存列大多为与“风水”沾边的出土文物和人文景观,如:著名的天文、风水学大师袁天罡、李淳风的“遗物”比比皆是。徜徉在风水馆内,仿佛置身于远古时期的古阆州城。阆中独特的自然风水,历代受人关注。风水、天文学大师袁天罡、李淳风在古阆中研究天文、风水文化,为世人留下了众多风水文化遗产。</h3> <h3>  阆中“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距阆中市区约30公里,始建于唐代,是为纪念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而建,相传此地为二人共同选址的“风水宝地”。袁天罡与李淳风,两位宗师晚年定居并安葬于此。</h3> <h3> 天宫院内袁天罡、李淳风塑像。 <br> 袁天罡:隋末唐初著名的玄学家、天文学家和预言家,他以相术精准为名,曾预言武则天将成为天子。唐太宗时期,袁天罡被召入宫中担任智囊,参与修订历法,观测天象。<br> 李淳风: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政治家,他改进浑天仪,使其观测精度提高20倍。<br>25岁时因批评当朝的历法有误,受到唐太宗赏识招进宫内,任命为太史局官员,负责天文历法工作。<br>  他们两人合著的《推背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预言书,预测了唐朝及后世的历史走向。<br>  <br>  </h3> <h3>  经李淳风改进的观测天文的浑天仪。</h3> <h3>  中天楼:始建于唐代,它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被誉为“阆中风水第一楼”。<br>  古城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十字大街为主干,层层向外展开,形成了独特的“天心十道”格局,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理解。</h3> <h3>  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位于阆中古城西街,是三国文化的重要遗迹。该祠是为纪念三国名将张飞而建,为明清时代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走进祠内,仿佛能感受到张飞当年的英勇豪迈。祠内的山门、敌万楼、大殿等建筑错落有致,保存完好。殿内的张飞塑像威风凛凛,让人不禁联想到他在战场上的威武英姿。</h3> <h3>  阆中贡院:是一座承载着深厚科举文化历史的古建筑。这座贡院位于阆中市学道街,始建于明代,后在清代进行了扩建,现存的建筑是在清嘉庆年间重建的清代科举考试场所,也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漫步其间,看着那一间间考室,仿佛能看到当年学子们奋笔疾书,为功名拼搏的场景。这里,承载着阆中深厚的科举文化底蕴。</h3> <h3>  状元坊:阆中古城的状元坊位于古城东街入口处,是2000年重建的四柱三门石质牌坊,是为纪念古阆州四位科举状元(唐代尹枢、尹极兄弟和北宋陈尧叟、陈尧咨兄弟)而建。阆中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出产两对兄弟状元的地区。</h3> <h3>  照片中拍摄的四人雕像,即是在阆中地区高中状元的两对兄弟,唐代的尹枢、尹极和北宋的陈尧叟、陈尧咨。</h3> <h3>  阆中的“张飞牛肉”:是四川省阆中市的传统名特产,因外观“表面墨黑内心红亮”与三国名将张飞形象相似而得名。张飞牛肉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由本地人研制而成,1985年又<br>由当地牛肉加工厂正式定名为“张飞牛肉”。<br>  古城街道两旁有不少的牛肉铺,在闲逛的途中,卤牛肉的香味一阵阵扑鼻而来,禁不住这香味的引诱,我们也买了一大块切成片,边逛边品尝,大家的感觉是“阆中的张飞牛肉真的很香!”</h3> <h3>  阆中保宁醋,是四川阆中市保宁镇的地方传统名优特产,它以其独特的酿造方法与优质的原料精酿而成,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保宁醋历史悠久,始于五代后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br>  </h3> <h3>  保宁醋是岁月窖藏的风味传奇!嘉陵江畔的千年古法酿造,将五谷精华凝练成醇厚绵长的酱香,每一滴都沉淀着巴蜀大地的灵气与匠心。琥珀色的琼浆流转间,酸香馥郁、绵柔回甘,既是点亮珍馐的点睛之笔,也是滋养身心的健康之选。它承载着阆中古城的烟火记忆,用独特的风味诉说着中国醋文化的深厚底蕴,堪称舌尖上的东方瑰宝。</h3> <h3>  锦屏山:位于古城南郊、嘉陵江对岸,是国家4A级风景区。锦屏山海拔480米,东西均与其他山峰连接,是阆中古城的天然屏障。山体因“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而得名。嘉陵江环绕而过,构成“石黛碧玉相因依”的山水画卷。</h3> <h3>  锦屏山上的“观星楼”,是一座三层六角形的楼阁,高24米,游廊环绕,古色古香。观星楼的设计融合了传统建筑的美学与天文文化学,是为纪念以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为代表的 古阆中籍天文学家而建。楼内塑有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等历史人物塑像,全面展现了阆中作为汉唐时期天文研究中心的地位。</h3> <h3>  鳌山圣境:位于阆中古城绕城而过的嘉陵江南岸,原为黄花山顶奎星楼景点,后以状元“独占鳌头”而意会为鳌山圣境。</h3> <h3>  踏入鳌山圣境,仿佛闯入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山间林木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像是给山林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衣。<br>  沿着蜿蜒的的小径前行,烟雾缭绕,如梦如幻,将山峦、树木、亭台楼阁都笼罩其中,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远处的山峦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卷,让人不禁陶醉其中。<br>  </h3> <h3>  鳌山圣境中的瑶池,更是一番别具风味。传说这里曾是一小巧天然湖泊,位于山顶确百年不枯,水质清澈透亮。如今,经过改造,湖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倒映着周围的树木和天空,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美得动人心魄。</h3> <h3>  鳌山圣境山顶的魁星楼(也称为“奎星楼”),被誉为“人文始祖之摇篮,天下魁星第一阙”的魁星楼,巍然屹立在鳌山之巅。这座高达36米的四层琉璃塔楼,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辅以古朴典雅的四合院落,既显雄伟之姿,又展壮丽之容。</h3> <h3>  登上观景台,眼前的景色令人惊叹。奔腾不息的嘉陵江在脚下悠悠流淌,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环绕着阆中古城。古城静静的卧在江畔,青瓦白墙的建筑错落有致,一条条古街古巷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山水画卷。从这里俯瞰下去,古城的全貌一览无余,仿佛能听见古城在岁月长河中的悠悠诉说。</h3> <h3>  南津关,座落于阆中古城的南边,嘉陵江南岸,背依风景秀丽的锦屏山山麓,枕山面江。这里,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物贸繁盛的水陆要塞,江边的南津关楼与古城的华光楼隔江相望,狭长的古街、古建筑,古风古貌,古韵悠远。南津关历史悠久,水路横贯南北,是连接古城和江南的一条必经之道。</h3> <h3>  午后的南津关,阳光斜斜的掠过黛瓦白墙,给古老的街道镀上一抹柔和的光晕。嘉陵江畔,游船划过水面,漾起粼粼波光,将对岸阆中古城的轮廓揉碎成跳动的金箔。<br>  街边茶馆里,竹椅吱呀作响,茶客们捧着盖碗茶谈笑风生,茶香与麻辣小吃的烟火气在空气中缠绕。青石板路上,游人悠闲漫步,光影在雕花门窗、斑驳院墙上流转,诉说着这座千年古渡的岁月故事。</h3> <h3>  阆中古城,它不仅是一座建筑博物馆,更是一部鲜活的历史书。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烟火与诗意并存。每一处角落都值得细细品味,每一段时光都让人留连忘返。离开时,我们心中满是不舍,这座古城的魅力,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