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几天,连续出差,先到南国,再到北疆,都是坐着飞机来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飞机,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讲,本无什么稀奇。不像年轻的时候,第一次坐飞机,非要找个靠窗的位置,盯着外面的云,以及山川河流,不停地看,任由思绪飞扬,穿梭古今。而现在,更喜欢找一个靠走廊的座位,主要是好方便上厕所,不用打扰邻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几天,从汕头飞武汉,由于没有事先在网上值机选座,被分配到了一个靠窗的位置,身边坐着一位身材高大,面容俊朗的年轻人。由于他是一位大个子,我被“关”到了里面,感觉好生狭促,便只好把脸转向窗外。于是,便又像年轻时乘飞机一样,贪婪地看起外面的风景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架小飞机,国产的C909,原来叫ARJ21,在2024年11月珠海航展上,更名为C909,与国产大飞机 C919、C929组成了完整的产品线。由于是小飞机,飞行高度较低,大部分时间,是在云层中间穿行。向下看,也可以看到山川河流,以及高速公路和城市的灯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是傍晚,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飞机在云层中行走,人便仿佛是站在雪山之巅。有的云层层叠叠,好像高矗的雪山,有的云平铺在下面一大片,便像是被茫茫白雪覆盖的草原。此情此景,类似于一种上帝视角,大有超越凡间琐事,洞看世事棋局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炎培在《延安归来》中,记叙了坐飞机赴延安的感受。那正好是80年前的1945年,能够坐飞机的人凤毛麟角,黄任公当时也只是第二次坐飞机吧。那个时候的飞机,飞行高度也不是很高,想来和我此时的飞行高度也差不多吧。任之公在书中写道,人随飞机腾空而起,看到山川河流扑面而来,其兴奋之情,宛若初坐飞机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炎培一行,是从重庆九龙坡机场上的飞机。登机之前,先要学习降落伞的使用方法,说是万一遇到敌机,这件东西是必须的。彼时是1945年7月1日,和我此次旅行的季节时间差不多,只不过,当时抗战还没有结束,飞行是要冒生命危险的。任之公写道:机从明朗的天空中北行,白云朵朵,出现萧闲的姿态,好像绝不了解世间正在打仗,我们正在忙碌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我想到了整整80年前,黄任老乘机北飞延安的事情呢?当今天之时代,世界日益动荡,俄乌局势、以伊局势捉摸不定,百年之大变局加速演变,而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内面临经济调结构、压产能、换赛道的挑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消费问题,压力加大,闯关意味明显,体制内外,人们无不努力,无不奋斗,拼命地“卷”。这正像是80年前的今天,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虽时势维艰,但希望在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此风云激荡、继往开来的时刻,我们更应该学习黄任老在延安看到的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地无一处荒,人无一个闲”。让我们一起勠力同心,共同闯关,必然会迎来新局,再创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华大地,大好河山,中华文明,历经风雨而不改其色,千年奔流而不断其魂,必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辉,续写属于我们的壮丽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