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迷雾:那个追到福建的“酒托”迷案

鄢歌

<p class="ql-block">  黄浦江的夜雾,总像一张洇湿的宣纸,晕开了陆家嘴的璀璨,也模糊了记忆的棱角。但十年前那个六月的潮热,连同外滩上那句吴侬软语的问询——“先生,西藏路怎么走?”——却如同淬火的针,清晰地刺穿了时光的薄纱。那时,我刚从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 CPHI & PMEC China(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的喧嚣中抽身。年复一年,这场关乎国际视野的盛会是我雷打不动的行程,而那个夜晚,本该只是展会落幕后的寻常放空。</p> <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我漫无目的独自漫行在黄浦江畔。晚风裹挟着水汽,人潮在身边涌动又退散。就在这心不在焉的当口,一个身影毫无征兆地截断了我的去路——是位身姿曼妙的江南女子。夜色为她笼上一层薄纱,只余一句轻柔却突兀的吴语飘入耳中。待她略略走近,借着一缕微光,那惊鸿一瞥便烙进了眼底——她似一首以水为骨、韧作魂的朦胧诗,言语间浸润着江南的温软,可那双眸子深处,却蛰伏着一星难以捉摸的、与这柔美格格不入的冷光。</p> <p class="ql-block">  压下心头那丝莫名的异样,我依着熟客的认知为她指路。她自称小薇(化名),浙地初来,言语怯怯,央我带她一程。行未远,她忽地侧首,目光近乎审视地掠过我的脸,旋即漾开一个甜得发腻的笑:“您……真有几分像影星陈道明先生呢。”这突兀的恭维像羽毛搔过,留下细微的别样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个把钟点后,她轻抚小腹,黛眉微蹙:“有些饿了。”鬼使神差,我带她拐进附近一家门庭低调、内里却极尽奢靡的酒吧。光线暖昧,乐声低靡。她驾轻就熟地点了瓶洋酒,推杯换盏间,话题被她不着痕迹地牵引,那琥珀色的液体竟也无声无息见了底。第二瓶开启后,当侍者躬身贴近,以近乎气声提醒消费已近万元、是否再续时,那数字如一盆冰水,瞬间浇透了我被酒精与氛围烘烤得发昏的头脑。我戛然止步,她眼中似有流星般迅疾的失望划过,旋即复归温婉,默然相随而出。</p> <p class="ql-block">  十年潮汐涨落,记忆的沉渣反而被冲刷得愈发棱角分明——她“迷路”的时机,“偶遇”的精准,对那销金窟的熟稔,以及温婉面纱下那双偶尔泄露精光的眼……所有碎片,都严丝合缝地指向那个不言自明的答案:一场精心排演的“邂逅”,一名纯粹的“猎手”。</p> <p class="ql-block">  然而,疑云并未散尽。我始终缄默,甚至保留着她的微信,像在完成一场心照不宣的观察。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约莫一年后,她竟风尘仆仆,跨越千里,真真切切地站在了福建——我的面前。理由支吾闪烁,眼神里却盘踞着一种奇异的、近乎偏执的亮。</p> <p class="ql-block">  直至今日,她或许仍笃信我蒙在鼓里。于我,这桩旧事早已超脱了“艳遇”的浅薄藩篱。江畔初见的惊艳灼烫如昨,酒吧里的警醒冰冷刺骨,而其后她执拗的“追寻”,更如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层层未解的涟漪。她究竟是谁?那场昂贵的“酒局”是终极目的,抑或仅是……某个更大棋局的序幕?那瓶万元琼浆,与一年后她执着的身影,究竟哪个才是她真正觊觎的“猎物”?看破,不说破。这朦胧的余韵里,沉浮着一宗悬案,也成了我命途里一道诡谲而耐人寻味的刻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