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行(三)东三省总督府、中山广场

花开的季节韦小宝

<p class="ql-block">20250616,晴。</p><p class="ql-block">6:10出门骑行1.6公里去早市,看满街满巷的人间烟火和生活百态。各种小吃果蔬沿街摆满,吆喝不绝,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在网红打卡点吃早餐,他家生意极好。</p> <p class="ql-block">被门口五颜六色的生煎包吸引,玲珑可爱,尝了一个,就再不好意思拒绝。</p> <p class="ql-block">小混沌、羊杂汤、葱油饼、生煎双拼,共62,俩人吃不完,剩了近一半。早市买草莓、樱桃、黄瓜共31。见证了沈阳的早高峰,8:00满载而归。</p> <p class="ql-block">8:50到天主教堂等待开门,多人排队拍照打卡。9:00开门进入,教堂不开放,其余建筑为办公区,只能看看外围。</p> <p class="ql-block">南关天主教堂,堂名为耶稣圣心堂,建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哥特式建筑,是东北建筑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沈阳天主堂被义和团焚毁。民国元年(1912年),由法国苏裴里主教在旧址上重建。文化大革命初期,教堂遭到破坏,1985年,沈阳市政府拨款21万元对教堂进行维修,基本上恢复原貌。</p> <p class="ql-block">两个钟塔伸向天空,高约45米。面积约1100平方米,青砖青瓦,顶棚起拱,堂内24根石柱支撑,可容纳1500人。</p> <p class="ql-block">现在是辽宁省沈阳市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会址所在地。是天主教辽宁教区宗教活动中心。</p> <p class="ql-block">教堂不对外开放,内部结构看不到,那24根石柱更是无缘一睹真容。我们从后面绕道隔壁院落拍了背面照片。</p> <p class="ql-block">9:30,步行到东三省总督府旧址参观。购票39/人。</p> <p class="ql-block">东三省总督府,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外部为青砖墙体,附以雕饰旋脸门窗,人字架木结构。内部为中间大厅、四周布设房间。为典型的欧式建筑。东三省总督府始建于清朝初年,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后该建筑成为留都府,也叫陪都府。1747年这里曾为当时最高军政机关盛京将军府所在地。1928年,张学良率东北“易帜”后将此改名“东三省总督府”。</p> <p class="ql-block">一楼为展板介绍总督府历史沿袭,二楼布展徐世昌起居书房会客厅等,并有清代以来瓷器展。</p> <p class="ql-block">因逢周一,沈阳博物馆、沈阳故宫及张氏帅府都闭馆,决定到中山广场周边看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10:30打车往中山广场看日俄时期的百年建筑。中山广场建于1813年,当时叫中央广场,民国时称中山广场,1966年叫红旗广场,1981年后又改回中山广场。毛主席塑像于1967年开始创作,历时三年,整座塑像高20.5米,是地标性建筑。基座处共58个人物,四面分别是“建党”、“井冈山星火”、“抗日烽火”、“埋葬蒋家王朝”。紧邻广场的一周建筑还在使用,多为银行、政府机构。</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中央环顾,有沈阳公安局、工行、华夏银行、辽宁宾馆等。</p> <p class="ql-block">这些古老建筑的改用翻用,使得它们历经百年还能延续保留。</p> <p class="ql-block">从文保碑和铭牌能看出它们的沿革和变迁。</p> <p class="ql-block">下午寻到奉天咨议局旧址,现在已没有单位使用,尚未修葺完成,红砖小楼藤蔓爬满墙壁,密不透风。沧桑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另一边更显破败。</p> <p class="ql-block">继续在街边骑行,感受这座城市的厚重。街口看到这座仿欧式建筑,寻到铭牌,是于济川公馆旧址。</p> <p class="ql-block">路边车流不断,难以拍照。只能拍到局部。</p> <p class="ql-block">18:40骑行至老北市夜市。</p> <p class="ql-block">各类吃食繁多,热闹喧嚣。还看了一场凤翔九天的表演,终于理解了那句东北特色语,啥叫“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主打就是一个热闹。</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时间游荡在繁华热闹处,逛了早市夜市,吃了网红小吃,看了百年建筑。体会了人间烟火,也感受了历史沧桑。下一站沈阳故宫、张氏帅府和辽宁省博物院,把周一闭馆的地方都看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