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又一村】摄图漫笔<div><br><h1><font color="#167efb"><b> 《千年一叹》觅回音(25)</b></font></h1><br>【昵 称】又一村<br>【美篇号】1358843<br><br><h1><font color="#9b9b9b"><b>三.以色列篇</b></font></h1></div><div><font color="#9b9b9b"><b><br></b></font></div> <h1><b><font color="#167efb">六.提比利亚教堂——神的脚印</font></b></h1><div><br></div><div><font color="#167efb"><b> 提比利亚五饼二鱼堂</b></font></div><div><br></div><div> 早上醒来阳光明媚,一早就去了提比利亚五饼二鱼堂。<br> 据圣经记载,耶稣在提比利亚传教时,有无数信众听其布道。中午饿了。有个小孩献出自己仅有的五个饼和两条鱼,耶稣用这五个饼两条鱼让5000多信徒都吃饱了肚子,还剩下一篮子饼的和鱼。以后便在这里修建了五饼二鱼堂。</div><div><br></div> <div><br></div> 这座犹太四大圣城之一的古城,使余秋雨感受到奇特的时空叠印:<div><font color="#9b9b9b"><i> 现代以色列人在湖畔餐厅享用圣彼得鱼时,脚下正是中世纪犹太学者编纂律法的地方;而远处戈兰高地的铁丝网,又将视线拉回现实的领土争端。</i></font></div><div><font color="#9b9b9b"><i><br></i></font></div> <br> 据考证,真实的五饼二鱼堂,始建于大约公元380年,由西班牙朝圣者建造。是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大约在公元480年,该堂扩建。614年,波斯人摧毁了原来的拜占庭教堂。直到1892年开始的考古发掘,人们才发现了5世纪教堂的马赛克镶嵌画,以及4世纪教堂的基础。 目前大家参观的教堂建于1982年,是现代建筑,但建筑在老教堂的基础上。<div><br></div> <br> 五饼二鱼堂坐落在一片橄榄树林里,教堂外面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上安放着两个巨大的石磨磨具,据说是5世纪时教堂用于磨橄榄油的工具。进入中庭,四周是罗马式环廊。院子中间一颗橄榄树,旁边有一个鱼池,里面养了很多锦鲤。<div><br></div> <br> 该堂的亮点之一是考古出土的5世纪的马赛克镶嵌画。这些马赛克是已知最早的圣地基督教艺术中花样路面的例子,描绘各种湿地鸟类和植物,其中还有莲花。这种花不是产自本地,暗示了艺术家使用了古罗马和早期拜占庭艺术中常见的尼罗河风景。<div><br></div> <br> 五饼二鱼堂里面的这个不大的石缸,应该是用来装圣水的。外面的这个巨大的石器,据说是用来洗手的。五饼二鱼堂四周,除了橄榄树,还有许多耐旱的仙人掌类植物。<div><br></div> <br> 教堂里面大体上保持五世纪拜占庭教堂的风格,挺敞亮,也挺干净的,朴朴实实,两侧两排大廊柱,朴素,庄严,堂内供奉的耶稣像、圣母玛利亚像,祭坛前边地板上有五饼二鱼的马赛克图案。<div><br></div> 祭坛下边那块石头,据说就是五饼二鱼神迹发生的地点。一边各有四五排长条椅子。兄弟姐妹进去后,有的就坐下来默想、祷告。不敢高声语,恐惊祈祷人。<div><br></div> <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提比利亚八福堂</b></font><br><br> 接着到了耶稣"登山训众"传讲"山中宝训"的八福堂。教堂建于八福山巅,八福山是加利利湖北岸一座高丘,因为而且圣训的第一部分内容是论八福,故而得名。<div><br></div> <br> 八福是"八福真谛"或"真福八端"的简称,是耶稣向世人指明八种人是有福的。这八种人分别为虚心的、哀恸的、温柔的、渴求慕义的、怜恤的、清心寡欲的、使人和睦的,以及为正义而受逼迫的。<div><br></div> <br> 耶稣所讲的这八种福,恐怕最难令人明白的是第二种福:哀恸的人有福。为什么哀恸的人有福呢?人不是要求喜乐嘛?在悲哀里面有什么福份?或许,可以从反面的角度来看,耶稣是否在说,不能感到哀恸的人、不能流泪的人,会失去很多福份。<div><br></div> <br> 上八福山巅,绿草如茵,满山是野花。为了纪念耶稣这位基督教领袖和这次“登山训众”的历史事件,公元四世纪基督徒们在此修建了一座拜占庭式教堂,其遗迹依然可见。今天的这座罗马天主教方济会教堂重建于1937年前后,由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建筑呈八角形,有八种颜色的玻璃窗,标志着八种福。这是一座造型优雅的建筑物,用当地的黑色玄武岩建成,只有周边的圆拱用拿撒勒的白色岩石所造,四周环绕着一圈白色石柱,是用罗马的石灰制成。站在石柱围成的回廊上,近处是美丽的花园,远处则可眺望加利利湖。<div><br></div> <br> 作为教堂来说,八福堂是一座很普通很普通的教堂,但因为它具有纪念性的意义,所以前来瞻仰的信徒络绎不绝,教堂周围,我看到像我们这样拿着相机四处转悠的游客是不多的,大多的都是穿着宗教制服,或佩戴宗标记的信徒。在教堂外的广场上,少则三五成群、多则一个几十人的团队,都在念念有词,或传经布道或浅诵齐唱,还有弹着吉他伴唱的,当然不是摇滚,而是和谐的旋律,非常神圣。<div><br></div> <div><br></div> 看过一个资料,据统计,无神论者仅占世界人口的3.8%,至少有3/4的人是有神论者,所以在随处可见都是教堂,庙宇和清真寺,在国外旅游,去的最多的景点也就是这些不收门票的最漂亮的建筑了。<div><br></div> <br><b><font color="#167efb">提比利亚•圣彼得献心堂</font></b><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 圣彼得献心堂也叫做彼得受召堂,说的是在耶稣被害后,众门徒失去了主心骨,没了方向。大弟子彼得却带领众人干起了老本行——捕鱼,并收集食物。在加利利海边,一位牧羊人问他,“你爱这些食物胜过爱你的老师吗?”前两次彼得无法回答,第三次时,彼得认出牧羊人就是复活的耶稣,于是跪下说,“老师,你知道我是爱你的。”于是耶稣将权杖交于彼得,“你喂养我的羊。”(基督教把世人比喻为迷途的羔羊,而耶稣是引领世人走向天堂的上帝的儿子,基督的追随者就是圣徒,而教职人员便被称为牧师)意即耶稣升天之后,彼得承担起了教会领袖的职责,就任基督教第一任教皇。</div><div><br></div> <br> 圣彼得献心堂建在一块巨石上,巨石一半在室内一半在室外。裸露外面的一半就是圣经中著名的 “基督之桌”,耶稣复活之后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和门徒一起用餐,也是在这张桌子上,耶稣的大弟子彼得的未来教会领袖得以确立。<div><br></div> <br> 圣彼得献心堂的的沙砾地上有一块块心形的石头,为这个圣地增添了传奇色彩。这些心形石头寓意彼得在这里向耶稣献出了一颗虔诚的心,这也是献心堂名称的由来。<br> 现在的教堂是1933年天主教圣方济各会在此修建的。<div><br></div> <br> 教堂面朝着加利利湖,门上的青铜浮雕讲述着彼得受召的故事,对于信教的游客来说,圣经故事和传说是百听不厌的。教堂神职人员的笑脸很温暖,而我,很惭愧,只是为了拍照。<br><div><br></div> <div><br></div><div>谢谢观赏</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