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精英书法笔会在莱芜战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纪念馆隆重开笔</b></p><p class="ql-block">荷香满园时,蝉鸣悠扬至。在这夏木阴阴、万物并秀的仲夏时节,2025年6月22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相聚在英雄的莱芜战役纪念馆,隆重举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书法精英笔会。</p><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由莱芜战役纪念馆、济南红色文化宣传站联合主办,旨在以笔墨致敬历史,以艺术传承精神,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丹青中永续生辉!</p><p class="ql-block">笔会有莱芜战役纪念馆副馆长丁军宏主持。</p><p class="ql-block">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 </p><p class="ql-block">原莱芜市政协副主席李德鑫;</p><p class="ql-block">原莱芜市公安局局长李宪瑞;</p><p class="ql-block">莱芜战役纪念馆馆长杨学凤;</p><p class="ql-block">莱芜战役纪念馆副馆长曹洪戈;</p><p class="ql-block">济南红色文化宣传站站长李宏伟;</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蒋普权;</p><p class="ql-block">蒋普权夫人李小玲;</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毛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王庆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孙河安;</span></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毛体书法家张全利;</p><p class="ql-block">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韩承信;</p><p class="ql-block">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杨会银;</p><p class="ql-block">启功体书法家刘向荣;</p><p class="ql-block">济南市摄影协会会员蒋卫东;</p><p class="ql-block">作家郭文京等。</p><p class="ql-block">莱芜战役纪念馆馆长杨学凤致欢迎辞,她说:在这承载着历史荣光与民族记忆的庄严时刻,我们相聚在莱芜哉役纪念馆、隆重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精英书法笔会。</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代表莱芜战役纪念馆全体同仁,向各位书法名家、各位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崇高的敬意!还要特别感谢李宏伟老师,正是他以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这次意义非凡的活动。他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倾注心血,为我们的合作搭建桥梁。</p><p class="ql-block">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与守护者,我们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珍藏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鲁中大地上的每一寸山河。都浸染着英雄的热血;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不屈的抗争。</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就是要让这段历史在笔墨间永续传承,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辉。</p><p class="ql-block">书法,是中华文明的精粹,一笔一划间承载着民族的气节;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一字一句中凝聚着信仰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各位书法家今天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将成为我们纪念馆珍贵的红色典藏。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艺术再现,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一重要论述的生动诠释。</p><p class="ql-block">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抗战烈士纪念设施,我们会继续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神圣使命。我们期待通过这次笔会:让书法艺术与红色文化相得益彰、让抗战精神在笔墨丹青中得到升华、让更多观众通过艺术的形式感悟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衷心祝愿各位书法家创作出传世佳作!祝愿所有来宾在参观中收获感悟!</p><p class="ql-block">原莱芜市公安局局长李宪瑞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蒋普权先生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p><p class="ql-block">随后,各位书法家开始现场创作!</p> <p class="ql-block">本次笔会最大的亮点、最让大家感到荣幸的是李宏伟站长有幸邀请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蒋普权先生及夫人李小玲女士。蒋先生及夫人的到来,可以说是“秦风汉韵吹到了嬴牟大地 古都墨香飘入了汶河之畔”。</p><p class="ql-block">大家知道,西安,这座承载着十三朝厚重历史的古都,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丝绸之路的起点,其书法文化源远流长,从历史深处走来,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p><p class="ql-block">西安的书法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仓颉在这里创造文字,为书法艺术奠定了根基。从远古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先秦时期的石鼓文,古老文字的线条和结构在西安这片土地上逐渐演化。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小篆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在西安留下了诸多刻石遗迹,如《峄山碑》等,其笔画规整、线条圆润,展现了篆书的古朴典雅,标志着文字规范统一的开端,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范式。</p><p class="ql-block">随着历史的演进,隶书在汉代逐渐成熟并盛行。西安出土的大量汉碑,像《曹全碑》,以其飘逸秀丽、舒展灵动的风格,成为隶书的经典之作,体现了汉代书法雄浑大气又不失细腻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风格多元,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在西安地区不断发展演变,为唐代书法的鼎盛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唐代是西安书法文化的鼎盛时期,众多书法大家在这里诞生并留下传世名作。欧阳询,初唐书法四大家之一,其《皇甫诞碑》结构险峻严谨,笔法刚劲有力,展现出独特的“欧体”风格,对后世楷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颜真卿更是唐代书法的杰出代表,他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等作品,气势磅礴、端庄雄伟,笔画丰满厚重,体现出大唐盛世的雄浑气象,“颜体”书法也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笔力刚健挺拔,骨力洞达,以“柳体”的独特风貌流传千古,与“颜体”并称“颜筋柳骨”。还有以草书闻名的怀素,其《千字文》笔势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似狂风骤雨又不失韵律节奏,将草书的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极致。</p><p class="ql-block">近代以来,西安书法界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于右任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致力于草书的规范化和创新发展,创立了“标准草书” ,其书法风格大气磅礴、雄浑豪放,作品如《望大陆》手迹,饱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艺术感染力,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也在国际上为中国书法赢得了声誉。</p><p class="ql-block">西安碑林博物馆是西安书法文化的核心载体,被誉为“书法艺术的宝库”“东方石质文化的宝库” 。这里收藏了近三千方碑石,时间跨度从秦汉到明清,涵盖了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的各种书体。《开成石经》作为唐代官方刻制的儒家经典石刻,是研究古代经学和书法的重要资料,其字体规整、笔画清晰,体现了唐代楷书的严谨法度。《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了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传入中国的历史,其书法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石台孝经》则以其宏大的形制和精美的书法,成为碑林的标志性碑刻之一,唐玄宗李隆基的隶书笔力雄健、丰腴华丽,展现了唐代隶书的独特风格。</p><p class="ql-block">除碑林博物馆外,西安的许多古迹遗址也保存着大量珍贵的书法碑刻。如慈恩寺内的碑刻,记载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同时也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格;八仙庵等道观中的碑刻,体现了道教文化与书法艺术的融合;众多帝王陵墓前的碑刻,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其书法艺术也堪称一绝,为研究古代丧葬文化和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p><p class="ql-block">在当代,西安书法文化依然保持着蓬勃的发展态势。政府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书法艺术的扶持力度。各类书法展览、比赛、讲座等活动频繁举办,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例如,2024年9月举办的“山河诗长安”中国西安碑林书法艺术周,活动融合书法、唐诗、秦岭山水文化,设置了书法精品展、书法讲座、名家笔会以及文化惠民等系列活动,短短20余日就收到省内外660幅投稿作品,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参与,全面展示了西安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文化魅力 。</p><p class="ql-block">西安书法文化正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为根基,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创新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耀眼名片。</p><p class="ql-block">就是在这种千年古都书法文化的熏陶下,孕育了诸多书法大家,蒋普权就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蒋普权先生,号雁塔居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获陕西省【青年文明号】,为陕西省人民政府特聘书法家,入选2001年陕西十大新闻人物和2002年中国十大新闻人物。</p><p class="ql-block">蒋普权先生以书立世,视书法为生命,其书敦厚刚劲,豪放飘逸,虚实有致,收放自如,书载汉魏遗风,深得傅山神韵,形成卓然的艺术风格。普权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名人录》《当代书法艺术大成》《中华娇子》《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当代书法名作博览》《中国书法名家典藏》《共和国60周年书法艺术品选》等百部名典名籍。作品被国家主席习近平、《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毛主席纪念堂》等收藏。2010年为陕西省富平县习仲勋陵园题写了《功勋卓著 浩气长存》。</p><p class="ql-block">蒋普权先生,是一位从陕西蓝田县走出来的传奇人物,用坚持与热爱书写了别样的人生篇章。 1960 年,蒋普权诞生于陕西蓝田。自幼,他便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钟情墨香,好学不倦。高中毕业后,他先后踏上教师岗位、投身军旅。1983 年复员时,仅带着 240 元复员费回乡,为谋生计,摆起凉皮摊。然而,生活的困苦并未磨灭他内心的追求。1992 年,身为普通农民党员的蒋普权做出大胆决定,报考西安党校蓝田分校。面对高昂学费 —— 相当于卖 3000 多碗凉皮的收入,他没有丝毫退缩。此后,他一路奋进,陆续完 成省级、中央级党校学习。军旅生涯赋予他豪迈气魄,凭借不懈努力,他取得经济系管理文凭,获得经济师职称。在这期间,他积极建言献策,撰写 6 万多字的建议、论文与调查报告。《发展第三产业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反腐倡廉的几点建议》等诸多文章,被报刊及当地部门刊发、采纳,收获广泛赞誉。1994 年 7 月 22 日,他凭借《反腐倡廉的几点措施》一文,登上人民大会堂领奖台,荣获 “中国改革建议大奖赛” 三等奖,“凉皮 议员” 之名由此传开。2002 年,他还出席人民大会堂 “三个代表” 会议并获 “主人翁奖” 。</p><p class="ql-block">2005 年,为陪伴孩子在西安读高中,蒋普权与妻子成为陕师大附中的清洁工。尽管工作繁重、收入微薄,他依然在操场看台下方不足六平米的简陋 “书房” 中,重拾书法旧梦。一张捡来的书桌、一张单人床,构成他的创作小天地。日复一日,他在这一方天地里坚持练习,书法技艺日益精湛。他的作品不仅在多地展出,还成为马来西亚国王、财政部长等政要的藏品。他相继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家” 的声誉逐渐盖过昔日 “议员” 之名。</p><p class="ql-block">2012 年,他受邀在西北大学分享人生经历,激励着更多人。2013 年,蒋普权先生被聘为陕西省人民政府特聘书法家兼艺术指导,这是对他书法专业实力的权威认可。</p><p class="ql-block">其实早在 2001 年、2002 年,他就凭借卓越成就,先后荣获 “陕西十大新闻人物” 与 “中国十大新闻人物” 称号 。在书法艺术上,蒋普权历经三十多年钻研,形成独特风格。其书作既刚劲豪放,又飘逸洒脱;既承汉魏遗风,又得傅山神韵;虚实相生、收放自如。行书融合怀素笔法,笔画间穿插揖让自然流畅,通篇气韵贯通。他能依据字意、情意灵活变化,道劲挺拔中尽显豪放洒脱,作品备受各界赞誉并被广泛收藏。</p><p class="ql-block">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与头衔,蒋普权先生始终保持清醒。他深知传承书法艺术需坚守初心,以虔诚之心研习传统,将中华书法精髓融入笔端。他认为书法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蕴含生命美学,可修身养心。他主张书法既要遵循法度,又要在思想与形式上创新,展现线条、韵律、诗情之美。如今,他的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书法家名人录》《中国书法名家典藏》等百部名典。</p><p class="ql-block">蒋普权先生的人生,是一部从平凡走向卓越的奋斗史。他在生活的磨砺中坚守梦想,在书法的世界里不断攀登,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艺术的赤诚热爱,成就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也为我们诠释了热爱与坚持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在中国云云书法者中,蒋普权先生的书法人生可谓是草根个例者。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谓书法艺术无非是被赋予了己我生命意念形态笔画的一种表现形式。蒋普权先生出自社会底层,对书法情有独钟的热爱源于黄土三秦千年的情怀热爱,骨子里对书法那份渴望是与生俱来的挚爱。蒋先生来自秦岭黄土沟壑,生命逆袭四十栽,一路坎坷褴楼走到今天,终于登上了书法荣誉殿堂。</p> <p class="ql-block">蒋普权先生夫人李小玲女士,虽然不直接从事书法创作,但她长期陪伴蒋先生左右,耳熏目染,加上自己悟性很高,已经掌握了不少书法理论,具有很高的书法鉴赏水平!通过与其接触和交谈,使笔者想起了在书坛上流传千年的故事:传说大书法家王羲之先生的儿子王献之,打小就跟着父亲研习书法,而且卓有成就。有一天他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但还有一点没有写完,因突然有事要处理就暂时离开了,想着等回来了再补上。王献之离开后,王羲之刚好从外面回来,看到儿子未写完的作品放在哪里,就停下来看其书法水平如何。看完以后,他发现还有一点没写完,就顺手添上了一笔。王献之回来后,又细细看了一遍自己创作的作品,自我感觉还很满意,就拿给母亲观看,想着能够获得母亲的赞赏。他母亲认真观看了一番,说出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评语。她说:儿啊,你,研墨用了三缸水,只有一点似羲之。可见王夫人的眼力有多“毒”!</p><p class="ql-block">笔会期间,济南电视台鲁中频道记者还采访了济南红色文化宣传站站长李宏伟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毛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王庆镇。面对镜头,王庆镇说:我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我用手中的笔来歌颂莱芜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用手中的笔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代代相传。李宏伟说: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举办书法笔会,以笔墨铭记历史,用艺术传承精神。书法家们创作红色主题作品,既弘扬中华文化,更让抗战精神深入人心。通过艺术与教育的结合,我们希望激发公众的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传统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让莱芜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韩承信先生还上演了他的拿手好戏书法表演,浓墨重彩的书写了“战无不胜”4个大字,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和喝彩!</p><p class="ql-block">著名篆书书法家杜照安先生因有要事未能参加笔会,特委派专人送来一副装裱好的篆书墨宝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赠送给莱芜战役纪念馆。</p><p class="ql-block">经过书法家们的精心创作,一幅幅饱含红色精神的书法作品跃然纸上,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艺术再现,更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们将成为纪念馆珍贵的红色典藏,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为了感谢和鼓励书法家的辛勤付出,纪念馆举行庄重的作品收藏证书颁发仪式!莱芜战役纪念馆杨学凤馆长为各位书法家颁发了收藏证书!</p><p class="ql-block">这次精英书法笔会既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精神洗礼。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英雄是最闪亮的坐标,抗战精神是永恒的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笔会结束后,各位领导和嘉宾移步纪念馆展厅,共同感受了红色文化的永恒魅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部分照片有蒋卫东先生提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