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实习学校:玉环市东方之星幼儿园</p><p class="ql-block">实习学科:幼儿园中班</p><p class="ql-block">带队指导老师:刘江萍</p><p class="ql-block">实习时间:2025年6月</p><p class="ql-block">实习生姓名:刘瑞欣</p><p class="ql-block">实习生学号:22110216</p><p class="ql-block">实习生专业:学前教育专业</p><p class="ql-block">上课班级:中四班</p><p class="ql-block">上课章节:中班语言活动《跑跑镇》</p><p class="ql-block">是否公开课: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中班语言活动《跑跑镇》旨在通过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幽默感的绘本故事激发幼儿的思维活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设计中,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引导他们学会用语言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教学准备阶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公开课选定绘本《跑跑镇》作为核心内容,旨在通过其充满奇趣的碰撞创意,激发中班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准备阶段,我深入研读了绘本,提炼出“特征观察—大胆想象—语言表述—创意碰撞”的核心线索。明确活动目标为:引导幼儿根据事物特征进行想象和猜测,感受碰撞的神奇;鼓励幼儿尝试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想法;体验创意碰撞的乐趣。针对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表达欲望增强但连贯性尚需发展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活动环节。教学具准备方面,制作了生动直观的希沃课件,将绘本中关键碰撞画面(如汽车+梯子、黑熊+白熊、公主+海豚)及逆向思维的“新朋友”(如消防车、熊猫、美人鱼)进行清晰呈现,并准备了“跑跑镇”居民图示卡片供幼儿操作创编。同时,选取了轻快活泼的背景音乐用于导入和结束环节,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确保活动流畅,我反复演练了各个环节的衔接,特别是预设了幼儿在想象和表达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思考如何有效引导和回应,并准备了充足的操作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参与需求。环境布置上,在教室一角创设了“跑跑镇”的情境墙,提前悬挂部分居民图片,激发幼儿兴趣。</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教学实施阶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在轻松有趣的“魔法”情境中开启,我以魔法棒和咒语为引子,配合PPT画面,用神秘、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跑跑镇居民爱跑步、易相撞的特点,成功吸引了所有幼儿的注意力,并自然引出了“碰撞产生神奇变化”的核心概念。进入核心环节,我首先出示预设的碰撞组合图片(如汽车和梯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然后配合“跑跑跑,咣!”的魔法咒语和点击动画,揭示碰撞结果(消防车)。幼儿们发出阵阵惊叹,我随即提问“它们撞在一起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变成消防车呢?”,鼓励幼儿联系汽车和梯子的特征(如梯子可以爬高,汽车会跑)进行大胆猜测和表达。类似地,通过黑熊+白熊变熊猫、公主+海豚变美人鱼等例子,引导幼儿发现碰撞带来的颜色、形状、本领等变化,并通过集体讨论进行小结。紧接着的“有趣的碰碰碰”游戏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屏幕上随机出现两个居民(如小猫+老鹰),幼儿们争先恐后地猜测碰撞结果(如飞天猫),思维活跃,语言表达积极,课堂气氛热烈。随后进入更具挑战性的“逆向思维”环节,展示“新朋友”(如熊猫)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其特征(黑白颜色、圆圆的身体),并思考“这可能是谁和谁撞出来的?”。幼儿们开动脑筋,尝试拆解特征(如想到黑熊和白熊)。“连连看”游戏让幼儿动手操作,为新朋友寻找“碰撞前的样子”,进一步巩固了逆向思维。最后的“自主创编”环节是幼儿自由发挥的舞台,我展示了更多跑跑镇“居民”卡片(如鲸鱼、飞机、苹果、太阳等),邀请幼儿自由选择两样,想象并说出它们碰撞后会产生什么新奇事物。幼儿们兴致勃勃,有的说“鲸鱼和飞机撞出会飞的鲸鱼船”,有的说“苹果和太阳撞出又红又甜的大苹果太阳”,充满童趣和创意。活动在跑跑镇“居民”送来的欢快音乐中结束,我进行了简短总结,将奇妙的碰撞现象与生活中事物结合(创新)带来的便利和美好联系起来,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跑跑镇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教学评价阶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结束后,通过现场观察、幼儿作品(创编表述)及与听课教师(园长、教研组长、同班教师)交流,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评价。总体来看,本次活动目标达成度较高。幼儿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尤其在游戏环节和自主创编环节,积极举手发言,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够根据图片特征进行较为合理的猜测(如看到小猫和老鹰联想到翅膀),并能用短句(如“变成了会飞的猫”)或较连贯的句子(如“因为老鹰有翅膀,小猫想要飞,撞在一起就有翅膀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了较好的观察力和初步的逻辑性。信息化手段(希沃课件)的运用生动直观,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和趣味性,“魔法咒语”和游戏化的设计贯穿始终,成功实现了寓教于乐。听课教师普遍认为活动设计新颖有趣,环节清晰流畅,层层递进(从观察到模仿猜测,再到逆向思维和自由创编),教师引导适时有效,能关注到不同幼儿的回应并给予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自主想象和创编的乐趣,笑声不断。需要关注的是,在集体讨论和游戏环节,部分性格内向的幼儿表达机会相对较少;在自主创编环节,个别幼儿的想象天马行空,与所选事物的特征联系不够紧密,教师需思考如何在鼓励大胆想象的同时,稍加引导幼儿关注特征关联性;此外,自主创编环节时间稍显紧张,部分意犹未尽的幼儿可延伸到区域活动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教学反思阶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顾本次《跑跑镇》公开课,成功之处在于:首先,绘本选材精当,其核心的“碰撞”创意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高度契合,为活动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了游戏化、情境化教学理念,“魔法”情境导入自然有趣,贯穿始终的“跑跑跑,咣!”咒语和互动游戏(碰碰碰、连连看)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第三,教学环节逻辑清晰,从引导观察到模仿想象,再到逆向思维和自由创编,难度梯度适宜,有效促进了幼儿想象力、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递进发展。第四,信息化课件运用得当,画面呈现清晰、生动,操作便捷,有效辅助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高涨的热情、活跃的思维和乐于表达的意愿,基本实现了预设目标。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有:在时间分配上,自主创编环节可以预留更充分的时间,让更多幼儿有机会分享他们奇妙的想法,或者可以分组操作交流。在关注个体差异方面,需要设计更多策略鼓励内向幼儿大胆表达,例如在小组内先交流,或教师走到身边个别引导。对于幼儿创编时特征联系不够紧密的情况,可以在展示新朋友时更强调观察关键特征,或在创编前通过提问(如“你选的XX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们碰在一起可能会有什么新本领或新样子?”)进行引导。此外,活动结束后,可将跑跑镇居民卡片和背景图投放到语言区或美工区,满足幼儿持续探索和创编的需求,让“碰撞”的创意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延伸。这次活动再次印证了优质绘本结合精心设计的游戏化活动对激发幼儿潜能的重要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