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7 年 10 月 27、或28 日(阳历 11 月 20 日左右)在黄麻武装起义如火如荼的高峰时期,一次意义非凡的会议在麻城顺河集区西张店王家院子的王家学堂悄然召开。这便是黄麻武装起义期间唯一一次有明确信息的麻城县委扩大会议,它犹如黑暗中的一束亮光,为麻城的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一、参会人物与会议背景</p><p class="ql-block"> 麻城县委蔡济璜、邓天文等领导同志来到了王家院子,准备在此召开会议。起初计划在王永谋的堂屋召开,但因其次子王振青病逝不久,妻子朱金花心情低落,于是会议场地转移到了隔壁的王家学堂。</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麻城,处于革命形势风云变幻的关键时期。黄麻武装起义的浪潮汹涌澎湃,革命的火焰在鄂豫皖边区逐渐蔓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麻城县委扩大会议的召开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p><p class="ql-block"> 二、会议内容及决策</p><p class="ql-block"> 县委书记蔡济璜在会上提出了四项重大主张(决议),为麻城的革命斗争制定了清晰的蓝图。</p><p class="ql-block"> 一是加强党组织及区委建设,扩大阶级队伍。改变以往县委刘文蔚和邓天文兼任乘马、顺河区委书记职责的方式,正式成立乘马、顺河集(顺区)区委。乘马区委书记由王 XX(可能是王宏忠)担任,顺区区委由五人组成,包括西张店二人,红安檀树岗过来一人,顺河集附近一人,乘马岗人一个,王永谋担任顺区书记。这标志着麻城的党组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区委组织的正式建立有助于更好地领导和组织当地的革命斗争。</p><p class="ql-block"> 二是继续加强武装斗争。会议强调要配合好红安的武装暴动,吸取 9 月暴动的教训,扩大农民自卫军,积极准备麻城的暴动。这一决策体现了麻城县委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战略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三是深入土地革命。提出打击(消灭)地主(包括中小地主)豪绅,压制敌人的反扑。这一主张旨在彻底改变当地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系,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革命斗争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p><p class="ql-block"> 四是将工作中心转到顺河集(今顺河镇)边区特别是西张店一带。这一战略转移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顺河边区成为了麻城革命斗争的新焦点,为后续的革命活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地理和群众基础。</p><p class="ql-block"> 三、会议中的讨论与分歧</p><p class="ql-block"> 在会议中,王永谋对第三条主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以自己的父亲和弟弟(已分家)为例,指出他们是小地主,田地大多数是自己种的,很少请工,没有什么剥削。这一观点反映了当时在土地革命过程中,对于不同阶层地主的处理可能存在一些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认识。蔡济璜在会议结束时对王永谋等同志提出了要求,强调要大胆工作,特别是永谋同志要坚定立场,积极努力配合县委把顺河这边的工作抓起来,这也体现了县委领导对下属干部的期望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四、会议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这次麻城县委扩大会议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首先,它真正建立了区委组织,使麻城的党组织架构更加完善,为革命斗争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区委组织的成立能够更好地整合当地的革命力量,协调各方行动,提高革命斗争的效率和效果。</p><p class="ql-block"> 其次,会议最早提出了“边区概念”及工作重心的转移。将工作中心转到顺河边区一带,这一决策符合当时的革命形势发展需要,为麻城革命斗争开辟了新的战场,有助于扩大革命的影响范围和势力范围。同时,“边区概念”的提出也为后续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使革命力量能够在相对较为稳定的区域内进行休整、巩固和发展,为更大的革命斗争积蓄力量。</p><p class="ql-block"> 最后,会议提出的麻城暴动议题为黄麻武装起义的推进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加强武装斗争、深入土地革命等一系列决策,麻城的革命斗争呈现出更加蓬勃的发展态势,与黄麻武装起义的浪潮相互呼应,共同推动了鄂豫皖边区革命运动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次麻城县委扩大会议是黄麻武装起义期间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它在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会议内容和影响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为麻城乃至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 :朱金花口述(外孙程新华记录) </p><p class="ql-block"> 民国16年(1927年)十月二十七、八(阳历11月20左右),县委蔡济璜、邓天文来王家院子开会,开始准备在我家里开,来了后见你二舅青伢病死没几天,我心情不好,就移到隔壁的学堂里面开,我一边照看着小妮,一边跟他们端茶倒水,有时还坐在门边跟他们望下风。在会上蔡济璜说,根据新的形势县委提出4项主张(决定):一是加强党组织及区委建设,扩大阶级队伍。改变过去由县委刘文蔚和邓天文两同志兼任乘马顺河区委书记工作、一竿子打到底的做法。正式成立乘马、顺河集(简称顺区,作者注)区委,王XX(外婆说是“王树声自己屋里的人”,有可能是王宏忠)为乘马的区委书记,王永谋为顺区书记。顺区区委由五人组成包括西张店二人,红安檀树岗过来一人,顺河集附近一人,乘马岗人一个;二是继续加强武装斗争,包括配合好红安的武装暴动,吸取9月暴动的教训,扩大农民自卫军,准备麻城的暴动等。三是深入土地革命,打击(消灭)地主(包括中小地主)豪绅,压制敌人的反扑。四是将工作中心转到顺河边区一带(作者注:这四条决定的提法除了会议亲历者或专门研究党史的专家外,恐怕一般人是不知道的,而我作为麻城党史的门外汉,在纪念外公的文章写出后,才在有关的内部资料里都找到了相应的依据)。</p><p class="ql-block"> 会上你外公对第三条说了不同的看法,举例说自己的父亲和弟弟(已分家)是小地主,田地大多数是自己种的,很少请工,没什么剥削。</p><p class="ql-block"> 蔡济璜在会议结束时有些不满地对你外公说,二位王同志要大胆工作,特别是永谋同志,你要坚定立场,积极努力配合县委把顺河这边的工作抓起来。” </p><p class="ql-block"> ( 附记:“文革” 期间,我们小孩子常唱:“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外婆朱金花总是讲:“你外公办党时也常讲边区边区的”。现在翻阅麻城市党史反编写的《黄麻起义即鄂豫皖苏区资料汇编》,里面有戴季英写的一篇文章,文中就印证了“边区”的说法。 朱金花,革命烈士王永谋之妻。1899年出生,1982年去世。曾任西张店乡苏维埃妇女委员、红安县紫云区苏维埃妇女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云水居士</p><p class="ql-block"> 2025.6.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