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里的潮汐:一场跨越重洋的重逢叙事

李嘉吾

<p class="ql-block">苏黎世的残雪还在窗沿凝结成剔透的纹路时,侨居瑞士的姐姐和弟弟便牵着行李箱,领着扎着蝴蝶结的侄女与她金发碧眼的男友,在浦东机场的晨光里落定。七年光阴被舷窗切割成褪色的胶卷,而此刻滚轮碾过地面的声响,正将记忆的尘埃轻轻震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浦江的风裹着湿润的水汽漫上来,把我们和姐姐鬓角的银白吹成飘动的雪线。镜头按下的刹那,东方明珠的光斑与外滩建筑群的轮廓,将久别重逢的喜悦悄然收进画框。背后的江水不知疲倦地奔涌,粼粼波光里倒映着三十年前弄堂口的梧桐,也流淌着此刻眼角未干的热意 —— 时光原是这样的存在,让过去与当今在浪涛里交叠成同一段潮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数日后在江南古镇驻足,青石板路还留着当年爸妈拍照时的温度。石凳上的苔痕爬成旧年的形状,我们曾在这儿啃着麦芽糖看蜻蜓点水,如今亭角飞檐依旧挑着暮色,亭外的荷花仍按旧年的时序绽放心事。只是当年的二姐,已成为远渡重洋的曾祖母;那个在拱桥下追逐蝌蚪的弟弟,鬓角也染了阿尔卑斯山的霜色。我们在雕花长廊里辨认彼此的皱纹,忽然发现岁月在每个人脸上刻下的沟壑,都藏着童年同款的星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别的前夜,酒杯碰撞的脆响惊起满室月光。当威士忌的琥珀色漫过喉头,忽然懂得血缘原是比阿尔卑斯山更坚韧的山脉 —— 它让相隔七个时区的心跳,在重逢时仍能共振出相同的频率;让我们在彼此眼角的褶皱里,找到被时光磨圆的童年棱角。那些在苏黎世湖看雪的冬夜,在黄浦江畔望帆的清晨,原来都只是血脉里潮汐的涨落,每一次涌动都在暗中牵引着归航的罗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刻忽然明白,所谓姐弟情深,从不仅是基因里纠缠的密码,更是时光长河里互为锚点的岛屿。纵便漂过万重波浪,回头时总有一盏灯在记忆的渡口亮着,那光里揉碎了石凳上的麦芽糖香,揉碎了古镇廊下的蝉鸣,也揉碎了血脉里永不停歇的潮汐 —— 它让远行者知道,无论走多远,生命的来处永远有岸可泊,有灯可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