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西南联大

林浦林

<p class="ql-block">  西南联大,全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其旧址位于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校区内,学校正大门东侧镶嵌着两行金色大字:中国历史名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朱光亚题。</p> <p class="ql-block">  步入校园不远,左侧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亭。1938年4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共三所大学从北方迁来联合而成,故立亭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亭碑立于亭子旁。</p> <p class="ql-block">  右侧是砚池,由日军轰炸弹坑淤积而成水池,它呈现西南联大当年在轰炸中上课的艰难办学史,因<span style="font-size:18px;">水池形似砚台,经</span>书法家杨修品题写“砚池”二字得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池中央立女教师白色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  随后一块草坪,竖立着闻一多先生雕像,纪念他在抗战期间为民主、自由以及在西南联大任教时期对学术和教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校碑,由此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0多位两院院士和一百多位人文大师。</p> <p class="ql-block">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保留土坯墙、铁皮顶等原始主体结构,仅进行简单的翻新。</p> <p class="ql-block">  教室内景,部分内部设施如“火腿椅”等均为原物,进行了必要的加固、修复与维护。</p> <p class="ql-block">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位校长半身塑像。</p><p class="ql-block"> 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p> <p class="ql-block">  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先生。</p> <p class="ql-block">  私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联大博物馆,是为纪念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在云南8年办学历史而建的专题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12.1雕刻园,1945年12月1日,昆明市爆发了 “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12.1爱国民主运动。</p> <p class="ql-block">  碑刻:“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出自梅贻琦校长之口。</p> <p class="ql-block">  浮雕纪念长廊,<span style="font-size:18px;">远处竖立着两尊“12.1”运动石雕火炬柱,艺术地呈现</span>那段不平凡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一二·一运动纪念馆,邓颖超题写馆名。</p> <p class="ql-block">  闻一多先生衣冠冢和12.1运动四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1946年由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文,中文系教授闻一多篆额,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罗庸手书碑文。</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柱,</span>1946年西南联大北归复校,为了感谢昆明人民,将师范学院留在昆明,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云南师范大学。</p> <p class="ql-block">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馆,马识途题字。</p> <p class="ql-block">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训:刚毅坚卓。</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联大校史展览馆,30多块牌匾挂满外墙,展示学校发展历史,传承学校文化精神。</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丰碑,成为今天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