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去集安

鞠红梅

<p class="ql-block">2013-10-04 09:41:18| 分类: 朝花夕拾</p><p class="ql-block"> 集安市隶属于吉林省通化市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西南与辽宁省接壤,北与通化市接壤。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全市幅员面积为3217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乡镇、3个街道,126个行政村, 总人口23万人。有汉族、朝鲜族、满族等9个民族,是中国东北的边陲重镇和长白山地区商品的重要集散地。</p><p class="ql-block"> 知道吉林省有个集安,那还是1967年3月7日。那时,我刚参加长师造大没几天,学校的战斗队还多如牛毛。长师造大在学校内部进行了一次“革命”行动,那就是把所有的不隶属于长师造大的所有战斗队从学校清除。我因为刚刚参加造大,没人给我安排任务,躲在三楼楼梯拐弯的一间教研室里,随意翻看着办公桌上的教科书之类的。偶尔出来看看,因为一些战斗队撤离,楼里到处是纸片子,还有一些战斗队在坚持。楼上的用吊篮之类的取楼下战友们送的水和饭菜。唱着“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高呼着:毛主席万岁,仿佛要英勇就义的同学从二楼雨搭往楼下跳的也大有人在。破烂纸片中我看到一个比64开略大的硬壳笔记本,那本壳已经残破。随手捡起来,翻看,竟然是一本抄了不少名人语录、豪言壮语的小本本。里面好多名人是我并不熟悉的,所以觉得珍贵,更主要的是,那本子里的字写得是太帅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些字迹。一下午,我都在翻看,外面什么时候静下来的,我都不知道。这就是长师造大有名的“三.七”事件。本子上有名字,在小本子立起来的所有页面上,这个名字不会因为某页被撕去而消失。小本子的最后几页是通讯录,那上面集安的地址最多,我猜想,这是一个家在集安的学生吧?至少他有大量亲属在集安。从此,集安这个地名在我心中扎下了根。</p><p class="ql-block"> 若干年后,我到物校培训科,一次和于科长聊天,她竟然提到了这个本子上的人名——迟乃义,我大惊。问她:他是集安人吧?你怎么知道?我说起了捡到的那个小本本。问她:你熟悉他?她笑着说:那是我大姑爷。天啊,世界竟然这么小!我把小本子拿给她看,她说:是他!并告诉我他是吉大中文系毕业生,当时吉大中文系的同学把我们清理出去的12.26红卫兵都接到了吉大文科楼。这个小本子一定是我们学校哪个同学从他那里得来的,在撤离时掉在了地上,被我拾起,并一直保存下来。几经周折,小本子的硬壳已经彻底破损了,上面还有我学习他笔迹记录的一些片段。我对于科长说: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见见你姑爷,把这个本子还给他。于科长哈哈大笑说:还有这么巧的事。她这个姑爷很有出息,后来去了北京国家出版局做领导。去年她把他家的电话给了我,还没给他打电话,那个保存各种卡的卡包包括这个电话的小纸片就丢失了。不好意思再要电话,于是这个本本还是我保存吧,想他本人早就忘记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对集安的关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想去那个东北小江南的小城市,今天我终于去过了,领略了那边陲小城的风光,但,相信不是我想去的本意。山,因为腿的缘故,也因为心情(在那接了一个电话,一位老朋友、老同学故去)一座也没上去,四岁多孙子竟然登上了两座山峰,还给我带了两根他捡的树枝拐杖,要我不要放弃登山,可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如同放弃对小本子主人的探究……阅读(243)| 评论(5) | 编辑 |删除 |推送 |置顶</p> <p class="ql-block">百度搜索,虽已是故人,终见迟乃义。</p> <p class="ql-block">集安,值得一游的宝地!</p> <p class="ql-block">感谢老马建的树勋群使这些文字得以保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