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东瀛之旅发生于十年前的秋天。具体点来说,就是在2015.10.27.至11.1.这是我第一次去日本。那时候中日关系印象中还行。当然罗,说“还行”也行不到那儿去。日本对他们侵华的历史事实,并没有真正认罪。日本人不如德国人,后者的的确确向被他们屠杀的千百万无辜的欧洲老百姓磕头下跪了。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真跪了。</p><p class="ql-block">日本是中国搬不走的邻居。历史上,早在鉴证和尚时期,两国的来往多多。后来又有中山先生,鲁迅先生,包括周恩来等都曾经东渡日本。连第一本《共产党宣言》也是陈望道从日语译介到中国的。</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右左右抵达成田机场,发现不少新鲜事。“授乳室”,“入国审查室”……还有一件意料之外的“奇遇”。在查行李时,忽见一日本穿制服女子牽一条警犬向我的行李箱走去。她操着极困难的英语,指指小狗,说他牠有“反应”,怀疑有毒品,问我箱子里有无水果,熟食品等“違禁品”,请我打开箱子。……</p> <p class="ql-block">我乖乖地打开,原来有一包陈皮梅。该女子取了陈皮梅到另一处去化验,不一会便笑咪咪地把那包蜜饯交还给我,说了声0k就放行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抵达东京的第二天早上,大概当地时间7:30左右,我正从车窗里向外张望,导游小许指着车外我所注意的方向说,这些都是日本的公务员,他们都坐地铁上班,只有节假日才用私家车。难怪东京很少堵车,尾气也少,雾霾自然更罕见。他们穿着整齐,没有稀里哈拉,因为他们是国家公务员。这是到日本后的第一印象。</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二重桥。东京二重桥前广场上的骑马将军铜雕塑像是为了纪念日本中世纪的楠木正成。楠木正成是日本镰仓幕府末期至南北朝时代著名的武将。他在推翻镰仓幕府、确立日本皇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楠木正成以忠诚和军事才能著称,被后世奉为“军神”,其形象也成为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说到“武士道精神”,不觉想起了那些抗日战争的电视剧。只要是到了1945年日本天皇宣读乞降诏书时,那些誓死效忠天皇的日本军人都跪在地上切腹自尽。这就是所谓“武士道精神”。不能和这样一个“战神”合影,我们看一眼就走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匆匆看过“战神”铜雕后,便来到著名的二重桥。二重桥是日本东京皇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特色,这座桥不是通常意义的桥梁。它横跨皇居内护城河,是公认的日本标志。前方为正门石桥,又称眼镜桥,是石造拱桥,因形似眼镜得名。里面的正门铁桥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二重桥”,它早年为木桥,因护城河水深、旧桥较低,在桥上又搭了一座桥,故得名,现为1964年改建的铁桥。桥之所以叫“二重桥”得名于“眼睛桥”加持“正门铁桥”,这是我的理解,不知对否。</p><p class="ql-block"> 二重桥是日本皇室权威的象征,是各国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向日本天皇递交国书的必经之桥。在新年(1月2日9:00-15:00)和天皇诞辰日(12月23日8:30-13:00),民众可走过二重桥接受天皇的祈福。平时是严加看守,平民不得跨越,妄论进入內宫。</p> <p class="ql-block">日本防卫厅警察严守“正门铁桥”入口处,闲人休进。</p> <p class="ql-block">二重桥周边环境优美,位于皇居外苑绿地中,与伏见橹等古迹相映成趣。桥身线条简洁流畅,与周围葱郁的绿植、古朴的城墙相互映衬,绘就了一幅古典与自然交织的唯美画卷,是东京都内最佳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到东京后不算二重桥,我们去的第一个景点就是著名的淺草寺。它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寺中央悬挂着写有“雷门”二字的大红灯笼,显得十分喜庆,和我们中国的廟宇有相似之处,脑海里不知不觉出现了我的故里苏州玄妙观的场景。这“雷门”二字和灯笼是淺草寺的象征。“雷门”两侧有雷神和风神守护。</p> <p class="ql-block">浅草寺的正式名称为金龙山浅草寺,那是一座古老佛教寺庙。</p> <p class="ql-block">浅草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28年,据传,两位渔民在捕鱼时捞起一座圣观世音菩萨的雕像,附近居民认为是个吉兆,于是修建庙宇供奉。大化元年(公元645年),一位名叫胜海藤的僧人修复了观音堂。此后,浅草寺屡遭火灾、地震等灾害,多次重建。天正十八年(1590年),德川家康将浅草寺建立为祈祷场所。在1945年的东京大轰炸中,浅草寺遭受破坏,后于1951年开始重建新正殿。</p> <p class="ql-block">日本人也信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雷门前的“仲见世”大道是一条传统的商街,专售日本的土特产和具有传统风情的工美品,称之谓“手信”或“手伴”。我们去的那天,只见街上游人如织,比肩接踵而过,熙熙攘攘。道路两旁的商摊鳞次栉比,好不热闹。有的像北京的前门大街。</p> <p class="ql-block">塔座和殿堂十分融合,这是典型的日式古建风格。</p> <p class="ql-block">母子相爱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身穿和服的日本女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浅草寺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银座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和纽约第五大道並列为世界上最繁华的三大商业中心。巴黎和纽约那两条街我都去过,这次逛了闻名遐迩的日本第一街,却看不出与前两者有何可比性。</p> <p class="ql-block">此行由国旅组织,故不担心会发生强制购物的不快。再说,日本不必强制你买他们的产品,中国人到了日本,也不必当地导游的宣传或“动员”,国人在日购物均异常“自觉”,而且来之前已经做足功课,开好清单。对此,导游心里门儿清,所以先介绍一款日产的箱子,才5400日元,合RMB270元,好让大家有足够的空间装货啊。果不其然,全团热烈响应,一人一箱,从此开启了购物之旅。这回似乎无人抢购马桶盖了。多数人都选购日本的“手信”,吃者如“白色恋人”,用者如“美丽水”“美容棒”等。总之,专购精緻物件,便于送人。导游善于揣摩我们的心理,全团不分老幼,无不中招,却没有在香港那样遭人欺辱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美女导游姓许,是上海人。旅日已达十六年之久,嫁给了日本丈夫,人是绝顶聪明,且伶牙俐齿。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对日本的历史和现状如数家珍,加上可圈可点的一片敬业精神,深受全团的贊誉,也算是大家的运气。跟团旅游,若是导游差劲,那您就尽等着窝火憋屈吧……</p> <p class="ql-block">专门为中国旅客开设的免税店。</p> <p class="ql-block">这是免税商店的店面。</p> <p class="ql-block">旅行团的团员们都抢购到了自己喜欢的日货,心满意足,正等待那些踟蹰不归的个别“驴”友。人不到齐,大巴自然不能开了。</p> <p class="ql-block">同胞们喜欢席地而坐,这也是中国特色,到世界各地都有体现。</p> <p class="ql-block">抵日后的第三天一大早,我们离开在东京下榻的“吉祥寺酒店”,朝着伊豆半岛疾驰而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沿途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一件令人意外惊喜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路上行驶约两小时,行程130公里。一般旅游不可能到对象国的农村看看走走,只能在大巴上饱览(只能是“淺览”)田野风光。多年前在驻法国使馆工作期间,曾随驻法使馆大巴,纵横千里,饱览了瑞士和意大利的田野风光。夕阳下的奶牛或躺卧或徘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坪上,美不可言。日本的农村虽没那么美,但恬静安宁的氛围是相似的。在车内拍车外飞驰即纵的景色有一定难度,幸好有连拍功能,一秒钟七八张,总能找出一张可取的影像。当然,我会比闲目养神的同车团员更累一些,而快乐也比他们多一些。想到伊豆半岛众多的传奇故事,想到主演电影“伊豆舞女”的三口百惠,不觉兴奋起来……</p> <p class="ql-block">在介绍伊豆景观之前,允许我先做一个人文铺垫。伊豆被称作诗的故乡,爰情的温泉。那里的温泉的确多,这和日本处处是火山有关。早在1926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因其创作的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而荣获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从此,伊豆声名大噪,各国游人涌蜂而至。影界將小说六次搬上银幕。而最为人喜爱的是三口百惠和三浦友合联袂演绎的那一版。电影我看了。三口百惠出演的年少舞女天真无邪,纯扑可爱。</p> <p class="ql-block">孤儿出身的青年学生川岛在伊豆孤身旅行,邂逅了熏子。在伊豆的青山秀水和少男少女迷离朦胧的情思中,上演了一则令人唏嘘不已的纯真爱情故事,没有铜臭,没有成府,只有纯真和清新,作品將人们帶进一个唯美空灵的世界。今天我们要去的景点就是作家描写少男少女遐迩初识、情窦初开的地方。中国人对山口百惠的最深印象来自电视剧《血疑》里她主演的幸子。记得那是1982年,该剧上演时,简直是万人空巷。人人紧张地关注幸子的命运,她的白血病。她的养父叫大岛茂,是井津宇境主演的。他演饰了一个温和善良恭让的谦谦君子,但内心又十分坚强,敢于担当,是个典型的好男人,好父亲,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去年,大岛茂不幸去世,享年86岁。他和高仓健一样,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曾多次访华,他拥有众多的粉丝,如今的年轻人不一定记得他了。山口百惠今年已经56岁了,她也老了,发福了。</p> <p class="ql-block">古刹深邃隽永,肃穆沉静,给人其将于日月同光的感觉。我们 向殿内匆匆投去一眼,未能滞留。</p> <p class="ql-block">修善寺的铜质灯座。</p> <p class="ql-block">告别胜地前,部分团员与两位巾帼导游合影留念。准备上车时,忽见公园犄角旮旯有一座铜像。走近一看,是一对少男少女,猜上去应该就是电影《伊豆的舞女》中的男女主人公。看见两位日本少女在留影,我们也站在铜像前,让镜头把我们同日本的罗密欧和朱丽叶摄进同一个画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山口百惠和大岛茂的合影。影片《血疑》中,他们俩人分别出演父女角色</p> <p class="ql-block">修善寺是日本的名刹,九世纪初由日本高僧弘法大师创建。寺庙四周群山环抱。寺内建筑古朴风雅,环境幽秘。春季美樱缤纷,夏季绿意葱茏,深秋则红叶似火。据史料记载,弘法大师曾遣使大唐,历尽艰险抵达长安,随后带回中国文化,扎根岛国。</p> <p class="ql-block">修善寺温泉镇是伊豆半岛中部最具诗情画意的地方,拥有历史悠久的山中温泉二十余眼。蜿蜒流淌的桂川两岸,聚集着高级老字号和百年温泉旅馆。充满思古幽情的古老建筑一字排开。别具匠心的庭院景致典雅清新;</p> <p class="ql-block">横跨桂川的朱漆红桥与两岸的翠竹绿树交相辉映。此处清新优雅的自然环境与宁静祥和的古朴氛围相得益彰,自古深受众多学者文人,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喜爱,来此疗养身心,寻找灵感。</p> <p class="ql-block">就连中国现代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也在这里取景,主演王珞丹和李光洁在露天温泉的“裸泡”镜头一时间充斥媒体,间接为景点做了义务广告。</p> <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我国南方城市常州的确也有一座“修善寺”,它不仅与日本的名刹同名,而且同处一个时代,两者究竟有何历史关联,目前尚无权威的考证,有待于两国专家学者的努力,望能不能促成两国友谊的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看到老少两代人漫步于虹桥上,忍不住按动快门,留下这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与北京相比,此地的气温较为温和,故红叶尚未赤透,但已经美不胜收。难得到此一游,为老伴留影正其时也。</p> <p class="ql-block">十年前的老伴秀发多多,因为染了,看起来比2025年满头银发的她年轻多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在(2025.5.6.)的她。</p> <p class="ql-block">和参加国旅组织的东瀛之旅的“驴友”们在虹桥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汩汩的泉水在山涧中流淌。</p> <p class="ql-block">日本高僧弘法大师的陵寝。</p> <p class="ql-block">已是深秋季节,枫叶🍁在微风中飘曳。</p> <p class="ql-block">竹林小徑是修善寺温泉镇的一景。小徑长不过百米,但曲径通幽的感觉令人十分舒坦。其实,竹林在中国并不稀罕,无论是规模和成色,小日本无法与之相比。记得有一年去四川青城,我被那里的竹林震撼了,那感觉从此再也无法忘怀。</p> <p class="ql-block">日本什么都小,所以中国人说他们是小日本,这么说,的确略带取笑和蔑视之意。不过,我发现日本人善于在小字上做文章。眼前这条小徑设计得如同中国的国画或盆景,小巧纤美,似乎能玩弄于股掌之中。记得西人写过一本书,专门替“小”正名,书名就叫《Little is beautiful》(小是美丽的),看来有一定道理。</p> <p class="ql-block">这才是真正的“竹林路径”。</p> <p class="ql-block">看不懂日文,只知道这是一篇关于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曾经长期在此修身养性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的人就是夏目漱石。</p> <p class="ql-block">红叶如火。</p> <p class="ql-block">美女导游走在我面前,她的背影很美,忍不住按下了快门。</p> <p class="ql-block">走完竹林小徑,再折回来,在“河源汤”泡脚。日本人称温泉为“汤”,这一点和我们也一样(北京小“汤”山也有温泉)。河原汤又称“独钴之汤”,它是一眼公共足汤,人人都能免费泡足,我们俩也毫不客气,脱下鞋袜,在温热的温泉中让双足享受了一刻,这也算是我们对辛勤奔走的双脚的一种慰劳吧。</p> <p class="ql-block">相传弘法大师为了弘扬孝道,以佛锥击石,凿通泉眼,帮助孝子救父。游人能在寺院內看到刻有“孝心”二子的碑石。漫步至此,解放双足,浸润于温热足汤,河水潺潺,蒸汽袅袅,放松的身心飘飘欲仙,在他乡美景中,在地球的一角,惬意享受这难得的休闲一刻。</p> <p class="ql-block">修善寺的大殿。</p> <p class="ql-block">修善寺前的铜质灯座。</p> <p class="ql-block">老伴在修善寺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虽然到了富士山景区,但我们这次不登顶,只到半山腰,那就是称之为“五合目”的2305米处。导游一开始就提醒我们,到了富士山,不见得能看到富士山。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话不假。我们到了五合目,没有看到真正的富士山,但却被富士山的云海所震撼。解释一下“合目”两个字的意思。它是一个计算山高的标尺。相传当年和尚用点燃一柱香的时间来表明山的高度。富士山一共分十合目,因此五合目正好是富士山一。相传当年和尚用点燃一柱香的时间来表明山的高度。富士山一共分十合目,因此五合目正好是富士山一半的高度。愈往上愈难爬,据说,从山脚下登顶一个壮汉也需爬六个小时。如气象条件恶劣,日本有关部门连五合目也不让上。我们这次还算运气,遇到好天气。面对富士山的云海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风起云涌”。</p> <p class="ql-block">在五合目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这个邮局是专门为游客向家人或朋友发纪念明信片而设的。我们也买了一张明信片寄回北京,至今尚未收到,可能还在路上吧。</p> <p class="ql-block">信或者明信片就投入这个邮筒里。</p> <p class="ql-block">邮局里出售各种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我们给家人的明信片终于在半个月之后(2015年11月15日)寄到家里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富士山的云海景观,我们很幸运,居然能看到这样的景观。那天山上的风很大,大量云雾积聚在山间,与远处的山峦共同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云雾洁白、形态变幻,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世上的美多种多样,云海的美天造地设,是人类无法模拟的。我们要敬畏大自然,绝不要忤逆,决不要自以为是。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是人类唯一的出路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这是落叶松,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其树干通直,树冠呈尖塔形,秋季叶片会变为金黄色或橘红色,随后脱落,极具观赏性。</p> <p class="ql-block">落叶松在劲风中手舞足蹈,给我们来自东洋彼岸的游客表演一出精彩的节目。</p> <p class="ql-block">昨天身在富士山却看不到见富士山。今天清晨五点钟从“富之湖温泉酒店”的榻榻米上一骨碌爬起来,拎着相机就往外跑。哇塞!富士山就在眼前!她隐匿在一片蓝色的面纱中。 山巅没有皑皑白雪,然有银光闪烁。滨名湖平滑如镜,不见漪涟。山脚下有点点星火,那是一棟棟温泉酒店的灯光。</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富士山景区了,抵达时夜幕已经降临。我们是次日凌晨,在早餐前,急急忙忙到酒店外去看这座大山。它和我们有一湖之隔。黎明轻悄悄,四周寂静,只有汩汩的湖水在轻柔地拍岸……富士山不仅是日本第一大山,也是日本的象征,日本的骄傲。它已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各国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富士山海拔3776米,这个数字中国人最好记,因为日本军国主义是37年7月7日发动卢沟桥事变的,3777和3776只差一个数。半的高度。愈往上愈难爬,据说,从山脚下登顶一个壮汉也需爬六个小时。如气象条件恶劣,日本有关部门连五合目也不让上。我们这次还算运气,遇到好天气。面对富士山的云海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风起云涌”。世上的美多种多样,云海的美天造地设,是人类无法模拟的。我们要敬畏大自然,绝不要忤逆,决不要自以为是。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是人类唯一的出路和希望。这个邮局是专门为游客向家人或朋友发纪念明信片而设的。我们也买了一张明信片寄回北京,至今尚未收到,可能还在路上吧。昨天身在富士山却看不到见富士山。今天清晨五点钟从“富之湖温泉酒店”的榻榻米上一骨碌爬起来,拎着相机就往外跑。哇塞!富士山就在眼前!她隐匿在一片蓝色的面纱中。 山巅没有皑皑白雪,然有银光闪烁。滨名湖平滑如镜,不见漪涟。山脚下有点点星火,那是一棟棟温泉酒店的灯光。</p> <p class="ql-block">甜的气息,沁人心扉……环境优美的酒店价格不菲,但能欣赏到美景,物有所值啊。老伴也悄悄随后赶到湖边,我为她留下了“美丽的倩影”。湖面上有一叶小舟,极富诗意。红叶似火,也很入镜。</p> <p class="ql-block">说她美丽,她必然会嗤之以鼻,骂我一声:神经病吧你!。到了我们这把年纪,想浪漫也浪漫不起来了,拍拍照还是可以的。</p> <p class="ql-block">滨名湖上有一叶扁舟,湖光闪烁,影影舞动,构成一幅幻影美图。</p> <p class="ql-block">湖边是一排排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这是温泉酒店前沿的一座“裸女”铜雕。</p> <p class="ql-block">红叶如火。</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到了平和公园,译成中文,应该是和平公园。听人说,在平和公园观看富士山效果最佳。30日上午八时许抵达后根本没有富士山的影子,反倒欣赏了如同北海白塔那样的一座舍利塔。说是印度人为答谢日本的援助赠送的。这种造型的塔一看就知道来自印度或尼泊尔。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印度的泰姬陵了。因为供奉佛祖的舍利子,所以一律都是玉白色的,显得无比圣洁。日本各地都有平和公园,这里是箱根平和公园, 冲绳也有。公园的主题是祈求和平,可能也追溯死去的亡灵,但不像有甲级战犯的牌位。我们匆匆去,匆匆拍,匆匆就上车了,风景委实不错。</p> <p class="ql-block">祭奠亡魂的“灵光之塔”。</p> <p class="ql-block">石狮的造型与中国的石狮迥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狮子头上的鬃毛也和中国石狮的鬃毛不同。</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日本不能再走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侵略的老路。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应该和平相处。我不知道这座雕像纪念的是何许人士,但他一定是反对日本发动战争、主张走平和之路的有识之士。</p> <p class="ql-block">没有咱中国的河粉好吃。</p> <p class="ql-block">导游竭力推荐我们买北海道的白色巧克力,说历来到日本旅游的中国人没有不带一些回国送人的。</p> <p class="ql-block">巧克力的名字也很浪漫,叫“白色恋人”。文字说明都采用法语(Chocolat Blanc et langue de chat)。</p> <p class="ql-block">日本人不炒菜,油,糖,盐用得极少极少。导游的丈夫是日本人,他们家一桶食油一年也吃不完,不像中国人天天炒啊炸啊煎啊,一个月用多少油啊!日本很少吃红肉,天天顿顿是海鲜,所以他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民族,这点不能不承认,也不能不佩服。应该向他们学习,不能全学,学一点是一点。再补充几张日本膳食和点心的照片。去日本旅游的国人,回国时没有不捎几盒“白色恋人”回来送人的。有趣的是盒子上都用法语介绍,让本人倍感亲切。芥末调料我觉得不错,吃饭时撒一点,别有风味,所以我买了一瓶。日本的方便面好吃,过去有个牌子叫“出前一丁”。八十年代在使馆工作,外交部从香港采购分发到各个使馆,很受欢迎。有的舍不得自己吃还托人带回国,留给孩子老婆吃享用。日本便当的确比康师傅好吃一些。</p> <p class="ql-block">一句话。日本的饮食很健康但不好吃。和咱们的美食差远了去了。一天晚上,导游带我们去“居酒屋”吃饭。她告诉我们,日本人上班外出都沉默寡言,十分安静。下了班以后往往先不回家,约三两知己去“居酒屋”喝酒聊天,这时他们就“原形毕露”,彻底放松,该说就说,该吼就吼,放声唱,大声笑。导游的意思让我们去体验体验。我们几个人报名参加。黑黝黝的小屋里没几个酒客。邻座的日本人说话声调的确不低,倒也没有出现形为不拘的举动。那顿晚餐化了我不少银两,没什么好吃的,唯一可口的还是蒸饺。</p><p class="ql-block">在行将结束我的长文之前,穿插一小段有关我们这次旅行中接触到日本膳食的感受,肯定很片面。一直以来都说日本人吃得很清淡,耳闻为虚,眼见为实。首先感觉他们吃东西偏凉,早上喝凉牛奶,这点我绝对接受不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处处向欧美看齐。提倡喝牛奶,而且喝凉的。来之前,朋友提醒我,一定要喝明治牌的牛奶和酸奶,我都照办了。味儿不错,就是不能喝凉的。日本人的外语水平实在令人叹息,你跟他讲再简单的英语单词他都听不懂,他的日式英语你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日本人字典编得很好。刚学法语时买不到法汉字典,上世纪50年代我在旧东安市场淘到一本旧的《佛和字典》(“佛”就是“法”,“和”就是“日”),照样能用。他们的舌头不会拐弯,发音和口语能力很差很差。</p> <p class="ql-block">纳豆是出名的营养食品,日本人爱吃。它的味道很怪,同去的驴友都摇头咋舌,说:受不了这味儿。在行将结束我的长文之前,穿插一小段有关我们这次旅行中接触到日本膳食的感受,肯定很片面。一直以来都说日本人吃得很清淡,耳闻为虚,眼见为实。首先感觉他们吃东西偏凉,早上喝凉牛奶,这点我绝对接受不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处处向欧美看齐。提倡喝牛奶,而且喝凉的。来之前,朋友提醒我,一定要喝明治牌的牛奶和酸奶,我都照办了。味儿不错,就是不能喝凉的。在酒店的餐厅里,我注意到日本人早餐都吃纳豆拌米饭,喝在酒店的餐厅里,我注意到日本人早餐都吃纳豆拌米饭,喝大酱汤。纳豆对人体健康如何好早就耳闻,但入口就很难受,味儿也不好闻。导游一再强调,你们不吃就亏了。亏了就亏了,咱不受这个“东洋”罪。早上吃米饭的饮食习俗我国也有。浙江一带,尤其是农村,因为一上午干的都是力气活,米饭顶饿,喝粥不管用。我冷眼观察日本老人他们早上要吃满满一碗米饭。大酒店的早餐很丰富,中式,日式西式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离开北京前,国旅的一位小美女对我说,“李叔叔,你们这次选择的旅日路线突出“双温泉”,一次在富士山下,是湖景温泉酒店,另一次是坐落在伊势志摩国立公园里的海滨温泉酒店,条件是很好的,收费也不高”。说实在的,当时我是半信半疑的。进了日本的酒店,甭管大小,都感觉不错。从我们住的第一家酒店的客房可以看到富士山;从第二家酒店的客房能够欣赏鸟羽湾的海景,如果幸运,还能眺望旭日东升,夕阳坠海。鸟羽酒店以其名泉“美肌之汤”,“长寿之汤”享誉日本。我们这次也体验了一把“裸泡”的滋味。我的最大感受是两个字:干净。日本人泡温泉首先要求身体必须干干净净,一切设备,设施都围绕着干净二字。温泉分室内室外,等你泡热了,便可到繁星闪烁的露天温泉池里体验另一种乐趣。将来有一天,APEC如果在日本开,最后拍领导人集体照时,XI恐怕也得穿上和服吧!泡了一晚的温泉,睡了一夜的榻榻米,休息得很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室内温泉。这种场所自然不能拍照,这张照片是从网上下载的。</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睡榻榻米很不习惯。主要是从地上爬起来费劲。小茶几,小木椅还是有很温馨的家居感的。</p> <p class="ql-block">拍了一张穿日式浴袍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让大家见哄笑了一阵子。世界已经是地球村了,我们都是一个村的村民,吃什么,穿什么,都可以不分彼此。</p> <p class="ql-block">不是都睡榻榻米,也有和通常酒店一样睡床的,两者可以自选。</p> <p class="ql-block">老人的觉本来就少,加上这样的条件,醒得自然比平时还早。五点钟不到,我就拿着相机独自一人爬到酒店露台的最高一层,那是个平台,望四周看去,视野很宽广。天际只有微光。</p> <p class="ql-block">耐心等待黎明的变化,尤其是旭日的动态。等啊等啊,希望日渐渺茫。没有晨曦,更没有朝霞,只有些许红光在涂抹那厚厚的云层。我很知足,紫红蓝青交相辉映的天空已经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了。远处灯火通明的酒店显现出少有的辉煌,蓝色的屋顶泳池也展示了酒店的奢华。我们这次旅日,价格之所以不菲估计和下榻的酒店有关。低价团不会住到这种地方。我在网上查过,我们住的温泉酒店标准间是800至1000元RMB起,还没说多少钱止。作为老人,住宿条件尤为重要,只有休息好了,第二天才有精神。另外,也只有好的酒店才有好的早餐,吃了好的早餐才能精神百倍地跟着大家不落伍。这算是个人的一点体会吧,供各位参考。</p> <p class="ql-block">记得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提到过上野公园,他有没有说起奈良公园,已经没有印象了。奈良作为日本的古都,它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奈良公园就是其中之一。公园位于市东的若草山脚下,东大寺,春日大社等名胜古迹大多在这里。园内常年有1200头梅花鹿在花径草坪上悠然信步,与游人和谐相处,“乞讨”专为她们准备的鹿饼(150丹一包),故公园又被称为‘神鹿公园’。成群嬉戏于公园里的鹿因与流传民间的白鹿故事有关而受到保护,且被指定为国家级的保护动物。我更欣赏的是公园如画的风景。据导游说,公园里有1700株品种各异的樱花,到了春天,美丽的樱花把这里装扮成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的大殿是著名的东大寺大佛殿,宽57米,深50米,为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內供奉着高达16米的卢舍拿铜身佛像。来这里瞻仰佛像的游客一年四季络绎不绝,客流量年均达300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如今正值秋天,红叶不输樱花,她们也給公园披上了迷人的彩装,令人流连忘返。春日大社是奈良公园里另一个重要景点。它是四个一组的社殿,其中最大的叫“主殿”。一排排整齐的朱红回廊与春日山麓的绿丛相映成趣。一串串大红灯笼在屋檐下低垂无语,煞是好看。另据导游相告,日本人认为,孩子到了三岁,五岁和或七岁极易夭折,按照他们的习俗,必须在这三个年龄段孩子生日的那天带他们到春日大社来求神拜佛,祈求菩萨保佑度过这个坎儿。我们开始不懂,什么叫“七五三受付”?原来是请佛祖受礼请“贿”,不要把他们的孩子带走。您看,照片中的家长搀着孩子的手,多么虔诚啊[表情] !主殿里有一根柱子,柱子下方有个洞,据说小孩往里面钻一次会变得更聪明。于是乎,好多日本小孩都往里钻。团里的驴友开玩笑说,李老,您是不是也鑽一鑽啊[表情][微笑][偷笑] ?最后一张照片里的小鹿可爱吧?</p> <p class="ql-block">30日下午去伊势神宫参观。先需坐轮渡横越伊势湾,航程约20公里,一小时左右就能到了。当地时间四点出发,抵达神宫时天色已暗。在轮渡上有两幕图景颇另我这样的中国人不快。一是太阳旗,恍然间觉得出现了《地道战》和《平原游击队》的镜头。鬼子又来扫荡了,太阳旗在空中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其二,看见了停泊在港口的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兵舰。心里不舒服。出发前我有一条默认的手则:只说旅游,不谈政治。但有时候还真不容易做到。伊势宫快到了,还是不说这样严肃的话题吧。上轮渡前经过滨名湖。那是日本第二大湖,面积65公里,很大呀。湖里有很多鳗鱼。日餐里经常吃到鳗鱼,甜咸味的,喜欢。因为是大中午,阳光明媚,女同胞心情好,要我給她们拍照,恭敬不如从命。</p> <p class="ql-block">日本的国旗没有错,错在它挂在刺刀上冲进邻国的家园奸淫烧杀。日本的兵舰也没错,但你开到中国的领海就错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日本海上保卫厅的兵舰。</p> <p class="ql-block">滨名湖。</p> <p class="ql-block">在滨名湖畔,老伴与旅游团的朋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去参观伊势神宫。伊势神宫相当于咱们的天坛,是日本三大神宫之一,位于三重县伊势市,是祭祀天照大神的国家级神社。依照所谓“造替制度”,每隔20年必须将神宫焚烧后再重建,称之为“式年迁移宫”。迄今已烧了62次,盖了也62次。日本人不傻,怎么会怎么干呢?将来,中日关系缓和,X大大应该问问安倍为啥如此浪费?(开个玩笑)。他们这种又烧又建的历史已经延续了1300余年了,最近的一次是在2013年,下一次该是2033年,届时,老夫已经九十又五了。据导游告,神宫是日本人心灵的故乡。在海外出生的日本人都要将自己的头发剪下一缕用黄纸小心翼翼地包好,委托回国探亲的亲朋好友带回,供奉在伊势神宫里,以此表明認祖归宗。参观时总觉得阴森森,冷嗖嗖,一则夜幕已降临,二来没有像样的照明,只有石灯笼点着幽幽的鬼火。登上石阶见一佛堂似的密室,半明半暗中里面好像供奉一尊菩萨,再仔细看,吓我一跳,原来坐着一个活人。我们不敢久留,急忙退下,提前走到集合地点,等候上车。日本人信神拜佛比我们中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p> <p class="ql-block">伊势神宫是日本神道教最重要的神社之一,位于三重县伊势市,主要供奉日本皇室的始祖神——天照大神,在日本宗教和文化中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其核心特点包括:</p><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采用传统的“神明造”建筑样式,以木材为主,简洁庄重,体现了日本古代建筑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迁宫制度:<b>每隔20年会进行一次“迁宫”,即重建神社,</b>这一传统延续了约1300年,旨在保持神社的神圣和新鲜,也展现了日本对传统工艺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神域划分:主要分为内宫(皇大神宫)和外宫(丰受大神宫),内宫供奉天照大神,外宫供奉衣食住和产业的守护神丰受大神,周边还有许多附属神社,构成了广阔的神域。</p><p class="ql-block">- 文化意义:不仅是宗教圣地,也与日本的历史、艺术和传统紧密相连,许多祭祀活动和仪式传承至今,是了解日本神道教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伊势神宫对日本人而言具有特殊的精神意义,每年都有大量信徒和游客前往参拜。</p> <p class="ql-block">这跟我们的如来佛雕像似乎没有什么区别。</p> <p class="ql-block">神宫里有众多千年古树,据说是当年从台湾掳刧来的。树围之大四人无以合抱。焚烧旧宫建新宫就用这些树木为材。</p> <p class="ql-block">进宫门时看见一排排敞开的平房,展放着不同品种的菊花。日本的国花分两种。 百姓心中的国花是樱花,而皇室的国花是菊花,其皇室家族的家徽是十六花瓣的菊花。</p> <p class="ql-block">一开始,我看见这个“七五三受付”的标语觉得很奇怪,是什么意思啊?后来听导游告,日本人认为,孩子到了三岁,五岁和或七岁极易夭折,按照他们的习俗,必须在这三个年龄段孩子生日的那天带他们到春日大社来求神拜佛,祈求菩萨保佑度过这个坎儿,给佛祖“送礼行贿”,千万不要把他们的孩子带走啊!</p> <p class="ql-block">看来今天我们见到的孩子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不是三岁就是五岁或七岁。</p> <p class="ql-block">您看,照片中的家长搀着孩子的手,多么虔诚啊!日本家庭带孩子去伊势神宫的行为,与伊势神宫在日本神道教中的特殊地位及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 宗教信仰与祈福意愿</p><p class="ql-block">伊势神宫供奉着神道教的核心神祇“天照大神”,被视为日本皇室始祖和神道教的精神象征。许多家庭前往参拜,是为了祈求孩子健康成长、学业顺利,或向神明表达感恩,这是神道教“万物有灵”信仰中,通过神社与神灵沟通的传统体现。</p><p class="ql-block">2. 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p><p class="ql-block">神道教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伊势神宫的祭祀仪式和建筑传统(如20年一次的“迁宫”)承载着千年历史。带孩子参拜,本质上是传递民族文化认同的方式,让下一代了解日本的宗教起源、传统礼仪(如净手、鞠躬等参拜流程),强化对本土文化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 社会习俗与集体意识</p><p class="ql-block">在日本,参拜神社是重要的社会习俗,尤其在新年(初诣)、孩子3岁/5岁/7岁(七五三祭)等特殊节点,前往神社祈福是许多家庭的惯例。伊势神宫作为“国家神社”的象征,对部分家庭而言,参拜行为也蕴含着对社会集体价值观的认同,类似一种文化仪式的“集体参与”。</p><p class="ql-block">4. 神域的神圣性与心理寄托</p><p class="ql-block">伊势神宫的神域(内宫、外宫及周边区域)被视为“神圣空间”,许多人相信在此地的参拜更具灵验性。带孩子前往,既是对神明的敬畏,也希望通过这一行为为孩子寻求心理层面的保护与祝福,这种心理寄托在家庭观念中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日本家庭的参拜行为更多出于文化传统和情感寄托,而非严格的宗教义务。伊势神宫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日本文化符号的一部分,参拜行为也因此超越了单纯的宗教范畴,成为家庭传承、社会习俗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这个孩子估计也就是五岁吧。</p> <p class="ql-block">春日大社是奈良公园里另一个重要景点。它是四个一组的社殿,其中最大的叫“主殿”。一排排整齐的朱红回廊与春日山麓的绿丛相映成趣。一串串大红灯笼在屋檐下低垂无语,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主殿里有一根柱子,柱子下方有个洞,据说小孩往里面钻一次会变得更聪明。于是乎,好多日本小孩都往里钻。团里的驴友开玩笑说,李老,您是不是也鑽一鑽啊 ?</p> <p class="ql-block">大阪城是我们最后一个景点。大阪是日本的一个大城市,这我知道。可一说大阪城,忽然想起民歌王王洛宾的《达坂城的姑娘》,可能是因为谐音的关系。克里木和李双江都演唱过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抵达大阪城,立刻被眼前,雄伟的石头城墙和巍峨宏伟,金碧辉煌的天阁寺所震慑。总觉得小日本什么都小,都矮。这座镀金镶铜,华美壮观的城堡不小,也不矮。护城河两侧,亭台楼阁,画栋雕梁,奇花异卉,绿茵滴翠,似诗若画。这是我在日本连日来所见的名胜中的翘楚,其他各地的景点无处其右。照片上显示的是天守阁的正面,非常雄伟壮丽。本来化600日元是可以上去看看,来一个“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但所有旅行社在他们的计划里都写:不登城。就跟路过东京国会一样,只是“车览”,就是从车窗里瞥一眼而已。日本警事厅怕有人游行示威,所以一律不让观光客在那里下车。</p><p class="ql-block">大阪和上海是友好城市,商业发达,导游是上海人,故而使劲动员我们在大阪购物。大阪人的生活节奏似乎也快于日本其他城市。大阪公园四周都是现代化的城市建筑,能够在繁华中保持一个生计勃勃的绿洲,一座春意盎然的花园,实属不易,值得称道,也可供我们参考借鉴。</p> <p class="ql-block">言归正传。据说,大阪城公园每逢节假日就有各种演出,去的那天正好是周六,一群人身穿日本原住民的服饰,在那里又是敲鼓又是喊叫,煞是热闹。</p> <p class="ql-block">说话间,忽闻头顶上一阵轰鸣声,抬头看,蓝天上一架民航客机呼啸而过,我端起单反,对准机身,啪啪啪几下就逮住了,好像是“全日空”的班机。大阪在日本的地位类似于上海在中国的地位。大阪著名的关西机场就在附近,我们就要从关西机场登机返京。所以,在公园里时刻就都能看到飞机[表情] 的起落降。据导游说,关西机场是填海造田后建成的。</p> <p class="ql-block">大阪城周边是现代化的街区,高楼林立。</p> <p class="ql-block">这是埋在大阪公园里的时间胶囊。在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上,日本人在公园里埋下了一个内径一米的圆形时间舱,并规定必须在5000年后才能打开。这个时间舱重达60吨,是个被混凝土严密包裹的不锈钢容器。人们将其称为“时间舱1号”(TIME CAPSUL EXPO70 NO1)。“舱”里分别用29个箱子存放了2098件物品。这些物品是20世纪现代文明的标志物,它们来自社会,文化,艺术,自然,科技等领域。不仅有植物种子和布匹材料,还有当时认为最先进的产品,如松下电视机。“时间舱”上面还有个“金属墓”,照片上银光闪闪的就是那个“墓”。这个“墓”要等到6970年才能开启。另一个与“时间舱1号”长得一模一样的“时间舱2号”在2000年3月15日被从“金属墓”下的上层处取出,随后被开封,对舱中收藏的2098件物品进行清点。到10月,再次封存并重新回到“墓”中,继续长眠于地下。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讲这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主要想说明,日本人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以及深重的</p> <p class="ql-block">老伴在离开大阪公园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逛心斋桥是我们这次来日本的最后一个节目。全仗着与小陶保持微信联系,所以对心斋桥事先就知道一点。人一到这里就觉得不像在素日的日本街道上了。怎么突然冒出那么多奇装异服,奇形怪状的男男女女了?再一想,原来今天是“万圣节”,俗称“鬼节”,小孩们要戴上鬼魅魍魉的面具,点上南瓜灯,挨家挨户去骚扰,讨糖吃。</p> <p class="ql-block">日本的欧化也反映在社会生活的这些方面。他们的年轻人和全世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在一定的场合,会十分疯狂,甚至于放荡不羁。众所周知,日本的AV女其不堪入目的程度可说超过欧美,包括成人商店,毒品交易等等,只是我们不大了解就是了。心斋桥作为大阪最大的购物区,集中了许多精品屋和专卖店,从早到晚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到处都是市民和观光客,你拥我挤的。这里还有欧洲村,美国村,时间关系,我们没去。因为不熟悉,所以仅止于东看看西看看,不知道该买什么好,到了集合时间,我们依然两手空空,最后还是在免税店完成的购物任务。说实在的,大阪太像上海了,心斋桥太像南京路了。到了这条街,你会看到另一个日本。</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那天正好是万圣节。</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我自己也不知道发了多少相片和文字。总之,把旅日的所见所闻都向各位“交代”了。只有一个缺点:啰嗦,没有一个优点:精彩。我的感受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一、日本是我们重要的东邻。除非将来它沉没了,否则两国永远是邻居,搬家是不可能的。上世纪初,中国的仁人志士,革命先锋纷纷东渡,在那里开展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活动。文人学者,作家诗人也在东瀛留下了众多足迹,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即使现在,中日关系依然千丝万缕,不可分割,我们必须做好对日工作,不能意气用事,不能像电视台播放的雷剧那样行事。</p><p class="ql-block">二、对于老人,去日本旅游比较合适。坐[表情] 只要三小时。另外,日本的住房条件比较好,干净方便;饭菜虽不大可口,但卫生,保健;</p><p class="ql-block">三、日本景点也适宜于老人,不会太累,加上又有温泉可泡,有益健康;</p><p class="ql-block">四;去日本旅游基本上没有强迫购物。除了马桶盖,电饭煲被媒体诟病外,小物件还是可以买一些的;</p><p class="ql-block">五、在日本的旅游过程中,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语言沟通很困难。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笔谈而且要用繁体字,把手机的字体改一下就妥了。</p><p class="ql-block"> 我把最具景点代表性的照片罗列在这里,并冠以可爱的纪念品————小鹿一头,祝各位健康快乐</p> <p class="ql-block">附带说明一下。这次我用山口百惠演唱的电视剧《血疑》主题曲——《谢谢你》作为本美篇的伴乐,以求烘托出这次东瀛之旅的气氛,希望您能喜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