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为帆,逐光成长——数学教师的青训营进阶之旅

莲湖区远东第一小学

<h3> 站在2024-2025学年的终点回望,青训营的时光如数学公式般严谨且充满力量,每一次培训、研讨,都是成长的阶梯。作为数学教师,我在数字与思维的交融中,走向成熟,在数学教育的天地里探索深耕。<br>  <br></h3> <h3>一、数字里的成长:培训重塑教学认知<br>  <br> 每月的青训营,是我汲取数学教育养分的“知识课堂” 。从思维培养到课堂创新实践,从班级管理到家校共育,每个主题都为我的数学教学打开新窗口。<br>  <br></h3> <h3>(一)教育有道,让数学课堂“活而有序”<br>  <br> 面对学生在数学实践探究中的活跃,课堂节奏把控是难题。“教育有道,班级有序”培训后,我设计 “数学口令引导法”——用数字拍手节奏、几何图形示意等方式,传递课堂指令,比如“三角形手势”代表小组讨论,“数字倒计时” 示意安静。既贴合数学学科特色,又让课堂在有序中充满探究活力,让学生在互动里,养成专注听讲、积极参与的习惯。<br></h3> <h3>(二)同携手,搭建数学学习协同桥梁<br>  <br>  “提升家校共育质量”培训,让我明白家长是教育的重要伙伴。我改变沟通模式,定期在班级群分享数学趣味实践(如家庭数学小实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主动和家长一对一交流孩子数学思维发展。让家长从最初对 “数学咋学” 的迷茫,到后来积极配合开展家庭数学活动,家校携手,为学生数学学习筑牢基础。<br>  <br></h3> <h3>(三)把握课堂,构建思维生长课堂<br>  <br>  “聚焦核心素养,建设悦思课堂”“启智赋能,思维领航” 等培训,革新我的教学认知。我尝试 “项目式数学探究”,让学生分组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用 “情境创设法”,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学生从 “被动听数学” 变为 “主动探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显著提升。<br></h3> <h3>二、实践书写成长故事<br>  <br> 这一学年,在青训营滋养下,我在数学教学实践里探索突破,收获成果。<br>  <br> 在数学公开课上,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课堂节奏精准把控,再到课后结合学生反馈反思改进,每一次 “磨课” 都是成长。公开课上,学生们积极思考、精彩互动,也让我收获同行认可,积累宝贵教学经验,激励我在数学教育路继续奋进。<br>   <br> 看到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在实践,自信展示成果,我深知,数学教育不止于知识,更在思维与应用的生长。<br></h3> <h3> 另外,在青训营中我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以笔为尺,横竖撇捺皆严谨。方格纸间,数字符号化作灵动字符,解题步骤书写成优美韵律。练字时的专注,恰似钻研数学难题的执着,在墨香中沉淀心性,将工整规范融入板书,用遒劲字迹为知识传递增添魅力,让数学课堂更具温度与美感。</h3> <h3>三、以热爱奔赴数学教育新程<br>  <br> 这一年青训营,让我懂得:数学教育是思维的启迪,是用数字、图形、规律,点燃学生探索世界的火种。未来,我愿以学习者姿态,深耕数学教育,做懂学生的 “思维引导者”;用多元教学激发数学兴趣,做有创意的 “课程设计者”;让数学课堂成为思维生长沃土,做家校协同的 “桥梁者”,让数学学习贯通校园与家庭。<br>  <br> 以数为帆,逐光前行,我将带着青训营赋予的成长力量,在数学教育星河,续写属于自己与学生的智慧旋律,让数学之美,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路 !</h3> <h3> 编辑:王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