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作 者 朱和平</b></p><p class="ql-block"><b> 2025.06.11</b></p> <p class="ql-block"><b> 六月十日中午,应朱道钰社长、朱忠良将军之邀,朱氏宗亲名流及热心人士朱时华教授、李波(津巴布韦)会长等十余人在杏石口路金狮麟相聚。东道主忠良将军简单介绍了此次聚会的目的和意义;道钰社长倡议成立中化朱氏文化研究会;众人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宗亲友谊与宗亲文化发展的愿景。</b></p><p class="ql-block"><b>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宗亲文化蓬勃发展,对推动经济建设,人员往来,文化交流等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如张氏的濮阳、清河,苏氏的武功等其宗亲活动已成为政府的名片;广西博白朱氏人口近20万,占当地人口20%多,活动募集资金积累已超过2000多万,每年资助贫困学生、贫困家庭数百例,并涉及其它姓氏,成为宗亲活动的典范;印尼的苏润发、朱刚权等华侨名流长期以来支持资助宗亲事业,留下了积极反响。</b></p> <p class="ql-block"><b> 相比之下,由于地域、姓氏人口比例和文化的差异,宗亲活动也存在不平衡,或忽冷忽热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是文化与良知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b> 首先,宗亲文化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是血脉与信息的传递;是友谊与事业9的有成。朱氏是有皇家风范、名人辈出、文化传承的姓氏。这是朱氏宗亲文化和良知的根基与标配。</b></p><p class="ql-block"><b> 其次,21世纪是文化与科技大发展的时期,尤其是2024-2043年的20年,是中国走“离火大运”,最有利文化教育发展的20年。此间,中国的大学生人口比例将达到40%,中产阶级人口将接近或超过三分之一。这是百年大变革最关键的20年,也是我们深刻认知,以身励志的20年。</b></p> <p class="ql-block"><b> 其三,环境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才是传承。利用宗亲活动,广接人脉,实现自我,反哺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选择。交友以自壮,拜师以成学,求贤以用事,聚财以养德。成人在学、成事在交;宗亲联谊共进、携手共赢才是硬道理。</b></p><p class="ql-block"><b> 其四,端正改进宗亲活动的方向、方式、方法,增加宗亲活动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文化人的地位和作用。提倡学习精神,教育要从成人抓起、从自己抓起。我们既要强调宗亲间的同心同德,也要强调其同频与和而不同。努力把朱氏的工作做好。</b></p> <p class="ql-block"><b> 其五,培养鼓励年轻人积极参加宗亲活动,“富交朋友穷长志;老结少年幼敬苍。”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至上,无如交友;至大,无如有成。参加本次活动的人大多进入一个甲子或古稀之年,培养年轻人是我们的共同责任</b></p><p class="ql-block"><b> 其六,根据道钰社长的倡议,适时成立朱氏文化研究会,并提议适时探讨成立朱氏博士网站、朱氏企业家联盟等相关议题,以求长久健康发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虞舜颛顼①古韵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紫阳沛国②起流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皇家风范足今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名士才情大路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悟道销酣惟忠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兴文牧雪喜惊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赤心报国同携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昭广传承聚圣贤。</b></p> <p class="ql-block"><b>注:</b></p><p class="ql-block"><b>①虞舜颛顼:颛顼、虞舜,位列上古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之位。据传:颛顼后人建邾子国,国灭去右部为朱姓;虞舜时期大臣(有传为帝喾时大臣)朱虎是朱氏最早的流源之一。另外,炎帝时的朱襄;尧帝时的丹朱;商微子的后人,及由其它姓氏转来和朱氏当朝的赐姓。朱氏流源较多,但最古老的当追五帝。</b></p><p class="ql-block"><b>②紫阳沛国:紫阳堂、沛国堂。紫阳泽世,沛国家声,是中国现存最著名的两个朱氏堂号,其分别源于宋代的朱熹和朱氏影响最大的发祥地沛国(今安徽濉溪县西北,汉时设沛郡、沛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