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一游园(恩琦 14岁)

秋水伊人

<p class="ql-block">文/恩琦</p><p class="ql-block">图/自拍</p><p class="ql-block">音乐/温馨叙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是一节语文课,但今天这节课却与众不同,因为我们即将举行“游城一校园”活动。</p><p class="ql-block"> 瞧,大部分同学都对着窗外翘首企盼,当然,我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此刻,曾经让我们厌烦的上课铃声缓缓响起,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却宛如天籁之音。</p><p class="ql-block"> 很快,满面春风的马老师便组织我们在教学楼下站好队伍,小李同学将担任此次活动的向导。随着小李向导和老师的指挥声,我们迈向了第一站:城关一中第一石碑。那座石碑宽约四米,高约两米,我不禁走近细观,只见石碑正面依次刻着校标、校名,最显眼的是“明德至善,正学致远”八个遒劲大字,红色的漆油透露出刻字的艰难。其东侧镌刻的《城关一中赋》述说着南郑的产生及由来。我侧身挤到另一边,上面介绍了一位伟大的人物:张载。而此刻,小李向导也适时地介绍起他来,原来他是“关学”的开创者,一生秉持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讲学,著书,立说。听到这,我相信很多同学心中都会升起一股自豪感,毕竟此刻的我已有些豪情万丈了。</p><p class="ql-block"> 沿着校园红色大道继续向西走,一座“三尺立碑”映入眼帘,仰头便看到荀子的画像。据说他是一位“反套路”智者,认为通过教育便能改变人性,这一点我也表示赞同。正如《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受到梅里埃神父的一番教育后,从此浪子回头,金盆洗手。</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回不过神来时,却看见同学们都围着一棵树左看右看,有的还用手在空中数着什么。走近后,才看见树上挂着一个牌子,三个字占据了木牌三分之一的面积:七叶树。听小李向导说,这棵树的奇特之处在于每一枝都只生七片树叶,作为好奇心极盛的我自然也数了一番,果然如此!</p><p class="ql-block"> 穿过红色大道一侧的草地,我们来到了初三学长所住的“逸夫楼”。这幢大楼来历可不凡,它是由香港著名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助建的,总共五层。从它古朴高大雄伟的姿态便可以看出其独特之处:素雅低调坚固。</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跟随老师的步伐,来到了学校最西边的一幢六层楼“五味厅”,俗称食堂。踏上二楼楼梯,最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幅水墨画,画中的山河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山的巍峨,河的蜿蜒曲折。进入食堂,第一印象便是清雅、干净。食堂很大,能容纳五六百人,设施齐全。为了不影响师傅们准备午餐,我们匆匆浏览了一下下,便排队从另一侧楼梯下去,而在这道楼梯里,同样也有一幅水墨画,画的是几枝桃树,单是姿色便与桃花源中的桃花树相差无几。我立刻感受到学校对语文的重视,不禁对语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出了食堂下边靠东的圆门,又是一座横卧的大石碑,不同于其他石碑,它的上面刻写了多位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玛利亚,她是一名意大利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女性医学博士,专攻儿童精神病学。我暗想:她身为一名女子,这种敢为人先的伟大精神实在令我钦佩。</p><p class="ql-block"> 终于,最后一站到了,它便是我们城一师生的骄傲——操场门口的“精神走廊”——光荣榜!两面墙上金色的表格里写满了同学们的各种荣誉,有学生,自然也少不了咱们老师荣获的各项荣誉。那上面的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咱们城一师生无数的心血与汗水!它时刻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继往开来,继续奋斗。很可惜我并未上榜,但我相信,凭借着这学期的努力,定能登上这高榜!</p><p class="ql-block"> 下课铃声响起,本次的校园一游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而这节别开生面的赏游课在我的脑海中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正应了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景无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