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湘西行(5)走笔德夯苗寨

张光友

<p class="ql-block">  【内容提要】我们在苗寨的时间虽然短暂,却有一种不忍离去的依恋。离寨时候,我站在夯峡溪畔回望。筒车仍在咿呀旋转,浣纱女的倒影碎在粼粼波光里。这个曾被沈从文写入湘西记忆的苗寨,在机械时代固执地转动着古老的水碾,任斗转星移,鼓声里的那份野性、瀑布间的那份空灵、以及石板路上温热的烟火气,始终在峡谷深处生生不息,成为我心中最难忘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笔德夯苗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虽然去过湘西多次,但认真的品读德夯苗寨,这还是第一次,倒不是我没有写文章,而是因为此前每次去这个地方,均是被人簇拥,我不是我自己。这次的时间掌握在自己手中,终于可以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她了。</p><p class="ql-block"> 晨雾未散时,我们一行乘坐的汽车已在湘西群山中盘旋。车窗外,矮寨大桥如钢铁飞虹横跨德夯大峡谷,下方云雾翻涌处,青灰屋脊与层层梯田若隐若现。当车轮碾过最后一段石板路,苗语中意为“美丽峡谷”的德夯,终于掀开了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 映入眼帘的德夯苗寨,几近一幅水墨丹青。德夯的山与水,是大自然最精妙的杰作。这里的山势奇绝,如刀削斧劈般陡峭,巨大的岩壁裸露着青灰色的肌理,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那些被称为"迎客峰"的绝壁,像一扇扇巨大的屏风,将苗寨温柔地环抱其中‌。溪流从峡谷深处蜿蜒而来,九龙溪的水清澈见底,卵石上的纹路清晰可辨,偶尔有几尾桃花鱼从石缝中倏忽游过,在水面划出细碎的银光‌。瀑布是这里最灵动的风景,流纱瀑布从两百多米高的悬崖倾泻而下,遇风则散成千丝万缕,宛如苗家姑娘正在晾晒的银纱;而更远处的尖朵朵瀑布则以236米的落差轰鸣作响,水雾升腾处常现彩虹,与苍翠的原始森林构成梦幻般的景致‌。最奇妙的是山与水的交融——峭壁上的野杜鹃将花瓣洒落溪面,楠竹的倒影在潭水中摇曳,就连苗家水车的咿呀声,也仿佛在与山涧的叮咚声应和着古老的歌谣‌。</p><p class="ql-block"> 尚未进寨,热情的迎宾仪式便扑面而来。身着传统盛装的苗家阿妹手持牛角杯,笑意盈盈地排列在寨门口。杯中的米酒香气四溢,她们用婉转的苗语唱起迎宾歌,歌声清亮悠扬。依照习俗,客人需饮下牛角杯中的酒,方能顺利进寨。接过酒杯,浅抿一口,醇厚的酒香在口中散开,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也拉近了我与这座苗寨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踏入寨子,九龙溪的潺潺水声相伴左右。溪水清澈见底,水底圆润的鹅卵石清晰可见,偶有小鱼穿梭其间。两岸吊脚楼临水而立,灰瓦木壁被岁月浸成深褐,檐下悬挂的玉米串在风中沙沙作响。80余户苗家依山而居,石板路如脉络般串联起整个村寨。一位头缠靛蓝布帕的老伯正用竹竿搅动水车,木轴发出咿呀轻吟,这古老的器具,是苗族先民迁徙至此的智慧见证。他们选择这处喀斯特峡谷定居,既因谷底沃土宜耕,更因峭壁如天然屏障,守护族群远离战乱。溪畔石阶上,几位苗女赤足浣纱,银镯随捣衣动作叮咚作响;远处传来沉闷的咚咚声,循声望去,竟是两位少年在古碾房舂米。石碾沿水槽缓缓转动,恍然让人跌入《桃花源记》的时空。</p><p class="ql-block"> 循着雷鸣般的水声向寨南行走,216米高的流纱瀑布赫然悬于绝壁。飞流自云间倾泻而下,遇风散成千缕银纱,飘渺水雾拂过脸颊,清凉直透心脾。站在瀑布下方,听着震耳欲聋的水声,感受着飞溅的水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几位写生的学生支起画板,炭笔沙沙勾勒着瀑布下深潭的碧色,将这绝美的景致定格在画纸上。</p><p class="ql-block"> 登天问台的险径考验着旅人毅力。攀至峰顶,惊见孤岩拔地而起,三面皆万丈深渊。相传屈原曾立此仰天诘问,而今我独立苍茫,看云雾如海漫过盘古峰,矮寨大桥的钢索在云隙间若隐若现。群峰如黛,寨子缩成掌心微雕,唯见九龙溪如银链穿行青瓦之间,山水相依,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天然画卷。</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来的不凑巧,没能赶上击鼓的场景。导游告诉我,倘惹您赶在正点,这里的寨心广场会有一个盛大的击鼓舞。午时一到,原本寂静的广场,忽然沸腾。数十面朱漆苗鼓列阵中央,鼓手们挥动红绸缠绕的鼓槌,震天声响激荡山谷。一位脸上勾画猴面纹的舞者腾跃翻飞,以足击鼓,身姿灵如猿猴。导游解释:“这是‘猴儿鼓’,先祖为驱赶偷食野猴而创,如今已成非遗绝技。”鼓点渐歇时,银饰叮当的姑娘们捧来竹筒酒。我才饮一口,便被卷入“赶边边场”的歌舞中。苗家阿哥吹响木叶,少女们抛来彩织花带,空气里漫开甜糯的歌声:“山路弯弯等妹来,青藤缠树不分开……”这种以歌为媒的浪漫,让人沉醉不已。</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苗寨的时间虽然短暂,却有一种不忍离去的依恋。离寨时候,我站在夯峡溪畔回望。筒车仍在咿呀旋转,浣纱女的倒影碎在粼粼波光里。这个曾被沈从文写入湘西记忆的苗寨,在机械时代固执地转动着古老的水碾,任斗转星移,鼓声里的那份野性、瀑布间的那份空灵、以及石板路上温热的烟火气,始终在峡谷深处生生不息,成为我心中最难忘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