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源远流长

心灵朋友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1日我们来到了中医药博物馆, 中医药博物馆是坐落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园里的博物馆,这是一座专业性博物馆,设有中国医学史展厅和中药综合展厅。</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上了四楼,从中国医学史展厅开始参观。</p> <p class="ql-block">  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中医药学滥觞于遥远的神农、黄帝时代,经过无数医家的不断探索与创新,逐步形成一门内涵丰富、疗效卓著的传统医学科学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 商代</p> <p class="ql-block">医和的“六气致病说”</p> <p class="ql-block">扁鹊在民间行医</p> <p class="ql-block">皇帝内经——最早的中医系统理论典籍</p><p class="ql-block">是由战国至秦汉时期诸多医家不断收集整理综合编辑而成。</p> <p class="ql-block">  «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秦汉时期的众多医学家,而非单一作者。这部著作最初由神农氏的后裔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后在东汉时期被正式整理并集结成书。</p> <p class="ql-block">医圣张仲景 东汉时期著名医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确立了辩证施治的医疗原则。</p> <p class="ql-block">«伤寒杂病论<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中的杂病部分叫«金匮要略<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外科始主华佗</p> <p class="ql-block">  针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具体的发明人难以确切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针灸是中国古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完善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  杏林这一典故出自三国时期的董奉。董奉是当时的一位著名医者,他被传颂的原因不仅在于他高超的医术,更在于他崇高的医德。董奉在为人治病时,原则是诊治费分文不取,只要求病人在病愈后在他的园子里载培杏树。重病患者栽5株,轻病患者栽1株,随着时间的推移,董奉的园子里长成了近十万株杏树,形成了一片杏林。</p> <p class="ql-block">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他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他著《本草纲目》花费了近三十年时间,又经过多次修订,最终在1590年完成了这部192万字的巨著。</p> <p class="ql-block">  清代圆药柜:作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款药柜展示了清代医药文物的精湛工艺,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在与疾病作斗漫长岁月里,以及各民族间在相互交流与影响中,逐渐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医药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医学,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的宝库,成为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中国医学史展厅陈列着从远古时代至1949年建国前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历史,构建起一条通达古今的长廊,展示了中医药与走过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