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南极南美,极致之旅(三)”<div>冬季岛Winter Island 周边巡游结束后,乘坐冲锋舟返回大船。</div> 中午,天气晴朗,在房间的步出式阳台上看风景 阳台上,欣赏绝美浮冰广场 阳台上拍摄的,一直搞不明白,这美丽的蓝色部分是浮冰在海面的倒影吗? 【巡游 -雅洛尔岛Yalour Island】<br>经纬度65°14′S 64°10′W<br>这座群岛由 法国 南极探险队于1903—1905年发现,以 阿根廷 海军中尉 豪尔 赫·雅洛尔命名,他曾在1903年参与营救遇难的 瑞典 南极探险队。<br><br>今天下午在Yalour Island雅洛尔周围的海湾坐冲锋舟巡游。 这里是阿德利企鹅的重要栖息地,约有8000对阿德利企鹅在此筑巢。 这些南极小精灵带着白眼圈的圆圆的眼睛透着一股机灵劲,而且经常歪着脑袋好奇地盯着你,尤其是它们在水里游泳的候,灵巧得令人惊叹。这里有密密麻麻的阿德利企鹅,令人惊喜的是这次它们离得很近,可以清晰的看到它们漂亮的白眼圈。 一对情侣秀恩爱 一对含蓄的情侣 这里也有很多漂亮的南极燕欧 又看到很多浮冰上都躺着圆滚滚的海豹 一个美丽的冰山蓝洞,是那种晶莹剔透的蓝,透过蓝洞可以看到对面的山峰,让人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必须在美丽的冰山蓝洞前面留个纪念 这个海湾到处都漂浮着大块的冰山和小块的浮冰 美妙的蓝色世界 这个冰山的斜面如此光滑,想象着可以从上面滑下来吧 令人充满想象、不同形状的浮冰 大自然的刻刀,把它雕刻成了一座迷宫 【航行 - 拉美尔水道航行亲历】<br>经纬度65˚04’ S, 63˚57’ W<br>下午,船上的广播突然响起探险队长激动的声音,告诉我们,将于晚上21点通过著名的拉美尔水道。<br><br>拉美尔水道(LEMAIRE CHANNEL)。南极半岛和布斯岛之间的秘密通道,南极洲的明星水道,人称“南极峡湾”。利马 水道以1898年第一个通航该水道的 比利时 探险家查尔斯· 利马 尔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在南极探险中的贡献。<br><br>水道长11公里,宽度约1600米,最窄只有600米,窄得跟小巷似的,两边都是高高的冰川、雪山, 形成水道两侧群峰对峙的景观,峰顶高度超过300米,部分甚至达到400米,俊美的黝 黑山 峰和白色的雪山冰川双双倒映在如镜湖一般的蓝色海面之上,形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是南极壮美风光的代表之一,游轮的最美航路。<br><br>将近21点,游轮来到利马水道的入口处,游轮前方水道变窄,几块巨大的浮冰横亘在航道中央。我们发现游轮停了下来,因为利马 水道浮冰和冰山密布,航行条件复杂,游轮能否通过需要很多条件, 包括天气、能见度和冰封情况,还有船只的抗冰能力和船长的经验、勇气和驾驶技术,当然也要有几分运气加持。船长停船一定是观察具体情况,做出分析判断,然后决定是否尝试穿越拉美尔水道。 航道上冰山和浮冰密布,敢问路在何方? 我们在甲板上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耐心等待着游轮再次起航。 落日余晖将天空染成了温暖的金黄色,远处另一艘游轮也停泊在海面上,四周被浮冰环绕,也许它也在判断是否可以继续前行。 天色渐晚,游轮终于开始慢慢向前移动了。只见它逐渐接近峡口的巨大浮冰, 船头挤开水面上堆积的小块浮冰,碾压开水面冻结的薄冰,不时有浮冰撞击着船体,发出沉闷的巨响。穿透的方向不断调整着,寻找通过狭窄 通道的路径 。游轮擦着巨大冰块的边缘慢慢前行者,缓缓地进入了峡口,技高人胆大,船长过人的勇气、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驾驶技术,三者缺一不可啊,终于我们顺利通过了狭窄的、危机四伏的峡口。<br><br>经过了Lamaire Channel峡口,越往深处走,冰盖越厚,风景也就越壮观。船行驶在狭窄水道上,距离冰山时时很近,两侧高大的雪峰,让人充满了压迫感,里面浮冰大块大块地漂着,船得小心翼翼地开,站甲板上就能看冰川的霸气、雪山的倒影,简直美呆了!<br><br>两侧是高达 700 米的耸立悬崖,其雄伟壮观的景象令人心生敬畏。 水道两侧尖峰直立 美丽的冰山倒影 蓝色的冰船驶向何方? 静谧狭窄的冰海峡湾,安静美丽又危机四伏,全靠船长的判断和驾驶技术 大自然中醉人的Tiffany蓝 眼前飘过一座“千疮百孔”的冰山 晚上的拉美尔水道,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在水道里,我们遇到一艘友船,它从拉美尔水道的另一侧进入水道,航向与我们相反,两条船上人大声叫着挥手打招呼。 美景、美酒、美哉悠哉的旅程 渐渐的,游轮驶出了短短的11公里美景,意犹未尽,久久回望狭窄的拉美尔水道出口。<br><br><div>我站在甲板上面对这么壮丽是景色时,心中有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和虔诚。回望狭窄的拉美尔水道出口,不禁对船长的驾驶技术暗暗佩服!</div> 这是第四个大大满足的日子,我们登陆Winter岛参观了凝固了南极探险黄金时代的沃迪小屋,巡游Yalour岛近距离观赏了大群有可爱白眼圈的阿德利企鹅,亲历了被誉为胶卷时代“柯达杀手”的美丽画廊拉美尔水道,今天享受了如此丰富的视觉盛宴,夫复何求!美美的睡觉吧<br><br>D16 2月8日 周六 南极第六天<br><br>早晨,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天堂湾,准备登岛和巡游。<br>天堂湾Paradise Bay经纬度:64˚53’ S, 62˚52’ W<br><br>天堂湾(PARADISE BAY)在拉美尔水道的 东北方,被南极大陆与帕默群岛包围。1898年2月由 比利时探险队发现。20世纪初,捕鲸者因风暴躲进该湾,被这里的美景震撼,便称此地为“天堂”。它被两座岛屿守护着,是深入南极半岛的湾中之湾。它不仅是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而且是南极大陆非常经典的一个登陆点。<br><br>游轮停泊在海湾里,从船上望去,壮丽的冰川、冰山和宁静的海面构成一幅美妙的画面。早晨,我坐在阳台的椅子上,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看着探险队员在紧张的工作,他们吊下冲锋舟,并驾驶着它在海湾到处巡视,确保稍后的登陆和巡游地点都是安全的。<br><br>【登陆 - 天堂湾Paradise Bay】<br>我们又一次登上冲锋舟,在海湾的一处浅滩登陆。先看到几只海豹躺在冰盖上,扭头用圆圆的眼珠注视着我们。<br><br>一群金图企鹅在海滩的碎石上摇摇摆摆的扭动着身体,向我们走过来,远处冰雪世界里的一些企鹅也急忙向海边这里聚拢过来,它们对“两脚兽”充满好奇,一点都不躲避,有胆大的甚至站在面前打量着我.......呦,这群“两脚兽”,穿着绿色皮毛,我喜欢,离近点看看。(我偶然在网上查到企鹅喜欢绿色,所以,我们这葱心绿的防水冲锋衣是船方特别选择的,我现在信了)<br><br>这群企鹅在我们面前开始“整活儿”了,表演着跳水、游泳和打架,主打一个“不白来哈,大老远儿的都不白来” 图1 跳水前预备姿势 <div>图2 我在海面自由踏浪前行 </div><div>图3 水里游泳速度很快 </div><div>图4 走,上岸去看看那些“两脚兽”</div> 天堂湾岛也属于南极大陆,不能免俗,第二次拿着绘有南极大陆地图的旗帜拍照,而且背景有我们的大船,还有金图企鹅在我背后,太完美 在这里可以远眺阿根廷科考站-布朗站 【阿根廷布朗站(Brown Station) 】<br>冰川下的红房子为这里的美景加上了点睛之笔。小红屋顶颜色是阿根廷国旗的蓝白色<br><br>这里曾是阿根廷的工作站,夏季人满为患,直到 1984 年站上一直 驻守的医生因不能继续忍受即将到来的漫长冬季,用一把火烧掉了工作站。没有人在那次火灾中受伤,但从此这个站点就废弃了,只保留了几个储备物资的紧急援助屋。<br><br>多年前,南极科考站的工作人员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毕竟这里的极寒环境、封闭空间和长期与人群隔离的特性,在对外沟通方式匮乏的时期,确实是太难熬了。这名 阿根廷 医生因为长期在南极这种条件下工作,造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从而出现了如此极端的行为。现在,各个国家南极科考人员的心理健康早已成为了非常受到重视的研究课题,各种措施也有很多:心理健康测试和定期监测,远程心理咨询,与家人的网络联系,包括文字、语音和视频,相对缩短驻站时间,适当的家属探访制度;娱乐与运动设施,还有我们在南极站看到的蔬菜温室让科考人员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南极科考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这种悲剧应该不会重演了。 天堂湾岛上有很多金图企鹅,他们非常亲人,看到有“两脚兽”登陆,就马上从海滩的碎石上扭动着胖胖的身体朝我们走过来了,然后,盯着我们打量着 这小可爱盯着我看,仿佛在问:你是谁呀, 这只金图企鹅干净又漂亮 这些肥嘟嘟的小可爱与我们的大船同框 【巡游 - 天堂湾Paradise Bay】<br>告别岛屿,我们坐上冲锋舟在天堂湾巡游<br><br> 我们没有能够在布朗站登陆,但是热情的阿根廷驻守人员兴冲冲的走向我们,从岸上递给我们一瓶红葡萄酒表示欢迎,原来他与我们船上驾驶冲锋舟的乌克兰籍探险队员Sasha是好朋友。 这瓶红酒成了我们拍照凹造型的道具,吹个瓶儿吧。 离小红屋不远,就是阿根廷新建的科考站,几栋建筑仍然保持是红色墙体和蓝白色的屋顶(阿根廷国旗色),高高的铁塔应该是现代通讯设备吧。 当然就不能少了这些原住民-呆萌可爱的小绅士们~金图企鹅。我简直怀疑这些企鹅是阿根廷布朗站圈养的(当然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数量实在太多了,根本养不过来),密密麻麻,简直要罹患密集恐惧症啊。可能因为这里是个避风港,所以企鹅也想找暖和一点的地方。另外金图企鹅喜欢与人类做邻居吧,怪不得刚才岛屿上的企鹅看到我们,都扶老携幼的往我们身边聚拢过来。 看看我身后密密麻麻的金图企鹅和小红屋 这里是一处美丽的峡湾,三面为巨型冰山环绕,海边有在南极很少见的大片裸露岩石和高大的悬崖。崖壁上密密麻麻的黑色斑点,原来是很多海鸟密集地站立在岩石上,这是数不清的南极蓝眼鸬鹚。 悬崖之下的海冰旁边有一群鸟在海面上游泳或飞翔,这是南极鹱,是南极洲数量较多的鸟类之一,它们翅膀上的花斑非常漂亮。 贼鸥,是生活在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大型海鸟,羽毛多为深褐色或黑色,翅膀展开很大,飞的很高,它是蓝眼鸬鹚和南极鹱共同的天敌,它生性凶猛,不仅捕食鱼类、磷虾等,还会抢夺其他海鸟的食物,甚至偷食鸟蛋和雏鸟,鉴于这种抢夺和偷食的行为,它们被叫做贼鸥。(顺便夸自己一下,我拍的这张展翅飞翔的图片真的很动感啊) 海鸟嬉戏的天堂 冲锋舟驶离阿根廷 科考站,继续向宽阔的海湾深处驶去。海面上停泊着另一艘巨大的轮船,没有在船上甲板看到游客,周围也没有见到有巡游的冲锋舟,因此,我判断这艘船应该不是游轮而是科考船吧 船方在天堂湾安排了划皮划艇的活动,穿上船方准备的鲨鱼皮连体紧身划艇服,两人一船自己划船,可以在领队带领下更加靠近悬崖和冰川。我没有报名参加,原因是报名的强制条件有三个,1、会英语,能听懂领队的指令。2、会游泳。3、以前曾经划过皮划艇。我咨询了领队:我只有第3个条件不符合可以报名吗?领队很坚决的向我摇摇头,考虑到安全第一,我还是放弃了,也节省了300+美元。 虽然天气阴沉沉的,与晴朗蓝天比较,景色应该是打了折扣,可是别忘了在这里有一句名言:在南极,所有的天气都是好天气。登岛+巡游,观完大群企鹅又看聚集海鸟,玩儿的也很嗨!<br><br>【讲座 - 海豹知识】<br>今天听探险队员海豹专家凯特介绍了关于海豹的知识。这个在图片中睁着大眼睛,圆鼓鼓呆萌萌的生物,在我们的面前却总是一副在躺在冰上懒洋洋睡觉的样子。<br><br>残忍的人类曾经大肆捕杀海豹获得它们的皮毛和油脂,残忍的人类在用大棒子残酷杀害这些可怜的生物,在1821年左右,几乎每年有100艘捕杀海豹的船队来到南极,从事着这项残忍的生意,他们几乎灭绝了这种生物,直到1900年,他们开始转向捕猎鲸鱼,才使这个可怜的生物得到了喘息的机会。<br><br>直到现在,这个物种依然面临着一些生存问题,比如禽流感,人类大量捕捞磷虾使海豹的食物链短缺,还有过多的南极人类活动等…… 当前,海豹这个物种的生存危机仍然不容小觑 中午,坐在阳台上赏景 探险队员驾驶者冲锋舟在做下午活动的准备,所有活动的地方他们要先走一遍,准备非常到位 【巡游 - 奇里瓜诺湾Chiriguano Bay】<br>经纬度:南纬64°28′S,西经62°31′W 区域: 南设得兰群岛 <br>1948年, 阿根廷 南极探险队对该海湾进行了调查,并以参与调查的 阿根廷 拖船奇 里加瓜诺命名。<br><br>下午,我们登上冲锋舟,在奇里瓜诺湾巡游,我意识到这是本次南极洲之行最后一次活动了!<br><br>奇里加诺湾周围被壮观的冰川环绕,这些冰川从南极大陆延伸至海边,海面上到处是巨大的冰山。天色依然阴沉,冰川和冰山在灰色天空下发出暗淡的寒光,整个海湾飘满了浮冰,像一片冰河世界。坐在冲锋舟上听见冰与冲锋舟摩擦的咔咔声,可能是浮冰面积太大,把我们紧紧围绕起来,而抬头望见的都是闪着寒气的巨大冰川,冰山高耸,冰裂缝中露出冷酷的蓝色,我忽然想象出了科幻电影中的画面:气温突然骤降,冲锋舟周围的冰块迅速冻结成一片,然后,我们就被困在冰海里出不去了,想到这里心里是有些紧张的......,几乎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凝神屏气地欣赏着旷世美景,手里不停拍照或者录视频。我们的冲锋舟在冰海中穿行,忽而靠近冰川,然后再离开又去寻找隐藏在冰块上的小精灵-海豹,一座座冰山从我们身边漂过……冰冻星球,奇妙天地!这奇特的景观令人终身难忘啊。<br><br>真好,我们能够在这样的冰河世界里向南极告别! 冰河世界 巨大的冰块撞击着我们的冲锋舟 图中右边的冰山像不像一只大号的冰淇淋 这里的浮冰上也能看到海豹,但是距离有点儿远 与巨大的冰山同框 蓝盈盈的冰山 巨大的冰墙 冰海和冰山包围下的小小冲锋舟 高高的冰墙下,我们的冲锋舟是那么渺小 蓝白色的浮冰 记录最后一次在冰海世界里巡游 忽然,天空放晴了,一定是老天想让我美美地拍张照,为这最后一次巡游留念 在南极的最后一个傍晚,没有看到落日,但是夕阳把原本洁白圆润的冰盖涂上了金黄色 海面上漂浮的冰山也被照亮了,显得格外醒目,这是南极用它自己的方式和我们说再见呢 【讲座 - 南极旅游历史】<br>晚上,住船历史学家Eber讲述了南极旅游的历史,他告诉我们,第一次组织到南极旅游的国家是阿根廷,但是,因为阿根廷这次活动的宣传和报道不够,有些史料记载中错误地将这个“第一次”给了美国。<br><br>1966年阿根廷的兰布拉德公司租用了阿根廷军舰“拉纳塔亚”号,组织了40名游客访问南极。Eber还播放了当时的记录影片,游客都是阿根廷上流社会人士还包括他们的夫人,她们都穿着很华贵的衣服,像是春游踏青的样子,在当时道路条件很差的南极,部分泥泞路段这些女士需要男士背着行走。黑白纪录片拍摄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不太清晰,但是,旅游者们看到壮丽景色和怀抱着各种小企鹅时新奇和快乐的表情记录得十分真切。<br><br>从此,南极的旅游业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为了保护南极敏感的生态环境不受到旅游者的破坏,1991年“国际南极旅游业者行业协会IAATO”成立,目前已成为一个有100+公司加入带有管理性质的国际行业协会。 告诉我们,第一次组织到南极旅游的国家是阿根廷,但是很多媒体误传是美国 阿根廷记录这第一次旅行的报道,可惜,这个消息没有被广泛传播开来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IAATO建立 与讲师、历史学家Eber合影留念 大约晚上10点,马上就要进入传说中的“杀人西风带”德雷克海峡,这里常年的平均浪高会达到10米,虽然广播说目前德雷克海峡 预计浪高3.5米,但是明显感觉浪越来越大,逐渐地,很难在走廊上走出直线了,我也赶紧从探险队员那里要来了晕船贴贴在耳后,还要了一片晕船药备用,但是,我确实一点儿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 晚上10:46分,我在房间的阳台上看到了天边的晚霞,留下了对南极的最后一瞥 这是第五个大大满足的一天,天堂岛第二次登陆南极大陆,近距离看小企鹅们跳水,游泳,嬉戏;在雅洛尔湾巡游,看到冰海世界的旷世美颜,对南极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带着满足,躺在海浪不断摇晃的床上,沉沉入睡......<br><br>D17 2月9日周日 南极第七天 德里克海峡Drake Passage第一天<br><br>昨晚安睡一晚,船方提供的晕船耳贴早在睡前洗澡时就不知所踪了,虽然半夜上厕所时走得东倒西歪的,必须双手不断抓住物体来支撑身体的平衡,但身体无任何不适。<br><br>今晨到餐厅吃饭,在走廊上仍然无法走出直线。发现餐厅的就餐人数明显减少,看来有不少人晕船了。我终于可以在餐厅坐在靠窗的位置上,美美地吃着丰盛的早餐。窗外的海浪打在船身上,激起巨大的白色浪花。海浪并不算高,但是,巨大的游轮在前进中起伏幅度很大。看来我们很幸运的遇到了德雷克海峡的B面~Drake Lake, 没有遇到它的A面~Drake Shake,但愿未来的时间也是一切平稳顺利!<br> 早餐后,走上七层甲板,空无一人。静静地看看略显平静的德雷克海峡。我很纠结,既希望大浪滔天,让我体验一下“杀人西风带”的狂虐,又害怕晕船让我痛苦不堪……唉,这既要也要的心态可还行? 【露天游泳池游泳】<br>上午,在露天游泳池游泳,一个温水泳池,水温20+度,另一个是热水小水池,水温36+度吧,水里是温热的,但是出水后身体是寒冷的。说是游泳,其实也没有认真地游上几圈,倒是凹造型拍照了,然后,去桑拿房蒸了桑拿,祛除寒气。 上图 温水池 下图 热水池 【讲座-德雷克海峡上的海鸟】<br>今天听探险队员Malcolm讲述了德雷克海峡上可能见到的海鸟。<br><br>海鸟本没有天敌,但是因为现在人们使用长绳捕鱼,也就是一根长达上百海里的长绳上挂了很多的鱼钩来捕鱼,这对信天翁和巨鸌有巨大的伤害,他们可能把自己的鸟喙缠绕在这些长绳上,因为它们的体重很大,又不能挣脱,所以就淹死了。另外曾经有探险船将老鼠带到了南极,老鼠在这里没有天敌大量繁殖,大肆偷吃企鹅和其他海鸟的蛋,造成了海鸟种群锐减,后来专门成立了基金会组织扑杀这些老鼠,让它们在南极灭绝了。<br><br>信天翁的求偶非常有趣,他们先要学会一种24步的舞步,然后表演给雌鸟看,才有可能求得配偶。在学会舞步之前,是没有雌鸟肯嫁给他们的。<br><br>信天翁与企鹅有相似的睡觉模式,他们采取的“秒睡”的方式,平均一次大概只睡4秒,但一天可以睡到几千次。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体型最巨大的漂泊信天翁,据记录,曾经有一只漂泊信天翁在71天的时间里连续飞行了3.3万公里。 与讲师、探险队员Malcolm合影留念 【船上包饺子】<br>正月十五没过都是年,今天船上组织包饺子,作为一个北京人,这个我还行。饺子馅和面是船方准备好的,我们通力合作擀饺子皮和包饺子,然后,船上的餐厅服务员拿去煮熟。有牛肉和鸡肉两种馅,我每样各吃了一个,以我这个经常吃饺子的“资深饺子达人”的角度,馅料的味道实在是一言难尽,肉很多没有任何菜,调味很差(似乎葱姜都没放),馅料很紧实不够可口,总而言之,体验感大于口腹满足吧,有些不挑剔的船友就着醋吃了一盘子,说是拯救了吃了多天西餐的“中国胃”,可是我宁愿去吃美味的西餐也不吃这没滋没味的饺子,人和人口味大不同。 包饺子是我的强项 【讲座 - 鲸鱼】<br>今天在报告厅有多位探险队员上台为我们分享了很奇妙的极地知识。其中鲸鱼就是我喜欢的内容之一。 很难想象硕大的海中霸王鲸鱼,它的祖先居然是一只长得像小狗一样的动物,它的名字叫水鼷鹿 Water Chevrotain 经过5000万年漫长的进化,鲸鱼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但是,它与骆驼和犀牛等哺乳动物都是近亲 鲸鱼的胃形状很特殊,有些类似反刍动物的胃。鲸没有毛发,因为长期生活在水里毛发弄湿后不舒服,所以退化了,但它的嘴边有类似猫咪的胡须,可以帮助辨别水流的方向(见右上图) 它的后肢在胚胎早期是存在的,但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退化消失了 【讲座 - 极点】<br>今天探险队员分享的知识中专门介绍了南极地理。提到南极有7个极点,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三个极点 1.孤单极点<br>这里是距离人类居住的地方最遥远的地方,所以得名 2. 不可到达极点<br>这个地方在南极洲上,离所有的海岸的距离都非常远,很难到达,故得名 1958年前苏联在“不可到达极点”建立了一个列宁雕像。这个地方是环境实在太恶劣,虽然他们准备了6个月的生活物资,但是只在这里待了12天就撤离了。1964年他们又重返了这个地方,这里的海拔是3718米。冰盖厚度是2900米,平均温度是零下57.2度。 最有名的是,2020年,一位38岁的中国女性名叫潘星,徒步18天来到了“不可到达极点”,当时成为了探险界的奇迹(上图)。2007年英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访问了“不可到达极点”(下图) 3.地理极点<br>这里就是地理学上的南纬90度。与赤道垂直,与北极点相对。<br>一共有两个地理极点,一个是纪念性地理极点,也就是当年阿蒙森和斯科特到达的极点(图上),另外一个是真正的地理极点,因为冰川是在运动的,所以极点也在不断的漂移。科学家每年都有重新测量极点的位置。(图下) 这是第六个大大满足的一天,满足感来源于放松和惬意,因为全部是航行时间,没有了登陆和巡航,所以,有大把时间吃喝玩乐和听讲座,还在包饺子活动中秀了一把“个人全能”,让我在并不擅长的烹饪领域得到了称赞。还有,必须提到的是德雷克海峡的厚爱,尽管在船上行走还是跌跌撞撞喝高了的样子,但是我丝毫没有任何不适,该玩什么就玩什么, 吃嘛嘛香,不要太幸福哦,其实我是一个很容易晕车晕船晕飞机的人,基于此,以前在很大程度上德雷克的风浪曾经劝退了我的南极梦,没想到,德雷克海峡如此温柔,我的身体状况这么给力,除了满足我还能说什么呢?<br><br>D18 2月10日 周一 南极第八天 德雷克海峡第二天<br>昨晚浪很大,一路摇晃助我好眠,一觉梦醒已经是早上8点。 走到步出式阳台上看看,今天浪比昨天稍大,风很大 【讲座 - 睡梦中】<br>今天上午,想舒服一下,于是,没有到达会议厅而是在房间躺在床上看电视中船上讲座的现场直播,结果是……一个完整的讲座直播都没看成,只有第一个关于南极探险故事的讲座勉强看完了90%,其余讲座,只看一个开头就睡着了,船太晃了,太好睡了。不行,还是得去现场听讲座才行啊。 躺在床上看电视直播的讲座,结果......只看了一个完整的,其余的.........都睡着了。 【讲座 - 我们从南极探险家那里可以学到什么?】<br>住船历史学家Eber讲述了关于南极探险壮怀激烈的历史,主要是三个主人公的故事:罗伯特·斯科特、罗尔德·阿蒙森和欧内斯特·沙克尔顿。<br><br>1910年,南极点作为一个人类历史上未曾踏足的神秘之地,吸引了无数探险家的向往。这一年,两位杰出的探险家——38岁的挪威人罗尔德·阿蒙森和43岁的英国人罗伯特·斯科特,几乎同时将目光投向了这片被称为“人类禁区”的冰雪世界,竞相争夺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征服南极点的英雄。 阿蒙森非常明智地选择了爱斯基摩雪橇犬作为运输工具,雪橇犬耐力强,耐极寒,为阿蒙森团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1911年12月14日,阿蒙森团队成功抵达南极点,并插上了挪威国旗。 而斯科特,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使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机动拖拉机作为运输工具,但矮种马无法适应南极的恶劣气候,相继死亡,几辆机动拖拉机也在寒风中很快就出现故障了。他们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抉择。最终,斯科特决定亲自带领两名队员,携带必要的装备,徒步向南极点冲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1912年1月17日抵达南极点。 但此时,斯科特发现了阿蒙森留下的一顶帐篷和一封信,发现阿蒙森已经领先一个月到达。在返程途中,他们因疲惫、饥饿和极度寒冷等原因不幸遇难。 6个月后,1912年11月。一支搜救队找到了斯科特等3人的遗体他,同时发现了一本斯科特留下的日记。这本日记详细记录了斯科特生命中最后一次探险旅行的点点滴滴,直至他离世的最后一天。3人的遗体被就地掩埋,如今他们仍在南极冰下的深处长眠。<br><br><div>斯科特的日记里记录了他们的艰辛努力和痛苦绝望,也展现了探险家的勇气和坚毅。尽管他们未能成为南极点的第一个征服者,但他们的精神在了人们心中永存。<br>如今,他们的名字被共同赋予了世界纬度最高的考察站——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这是对他们探险精神的最好纪念。</div> 南极点被征服了,英国著名的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将目标调整为穿越南极大陆。1914年,沙克尔顿率领“坚忍号”踏上征途 但是在南极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暴风雪,船体被浮冰紧紧困住,最终被迫放弃。面对绝境,沙克尔顿和他的队员们没有放弃。开始了长达10个月的极地冰海求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他们搭建营地,甚至组织足球比赛来建立必胜的信心,后来,食物和燃料逐渐耗尽,沙克尔顿带领团队乘着救生艇在海上漂泊,最终抵达了一个名为象岛的岛屿,沙克尔顿将其他队员原地留下,仅仅带领五名最强壮的队员,驾驶着改造过的救生艇,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南极捕鲸人越冬地-南乔治亚岛。在那里获得了救援。沙克尔顿和救援人员返回象岛,救出了留在那里的22名队员。至此,沙克尔顿南极探险的27名队员全部获救。随后,智利政府派出轮船把他们接送到了蓬塔雷纳斯(我们在蓬塔看到过这艘船的1:1仿制品),当时, 他们受到智利民众英雄凯旋般的热烈欢迎。虽然,他们没有完成穿越南极大陆的壮举,但是,伟大的绝地生存之战,更是对人类勇气、意志和智慧的最伟大彰显,被人们一代又一代人地不断传颂。此后, 沙克尔顿并没与停止南极探险的脚步,1922年1月5日凌晨,沙克尔顿在一次南极探险中,因心脏病发作在南乔治亚岛去世,他被安葬在南乔治亚岛上,长眠在他一生魂牵梦绕的南极洲大陆。<div><br></div><div>南极游轮,讲座也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资源,这些专家真的十分专业而且非常耐心,他们解答了我每一个问题,我实在太享受这些知识的盛宴了,非常非常感谢。<br><br>【讲座 - 探险队告别说明会】<br>南极行程中的每一天晚上,都有一位或者几位探险队员召开说明会,内容是回顾今天的活动,简述明天即将安排的行程,今天不同,全体探险队员系数到场一起登台,进行了最后一次说明会。放映了随船摄影师拍摄的很多大片,回顾了整个航程的每一个登陆点和巡游活动。</div> 整个航程每一个登陆点的Summary。非常精彩 整个行程我们的运气爆棚,表现在1、能够按时等到“飞行窗口”从蓬塔阿雷纳斯飞到南极的乔治亚岛,2、整个行程过程中天气基本不错,虽然不是每天都蓝天艳阳,也遇到过风雪交加,但是,我们的全部登陆和巡游行程都成功按照计划实施了,要知道,这在南极是不容易的,经常会遇到因为天气原因临时取消活动安排,毕竟,安全必须是第一位的。3、我们看到了几乎所有的可以看到的动物,企鹅(金图,帽带和阿德利),鲸鱼(座头鲸,没看到虎鲸应该算是一个遗憾吧),各种鸟类,海豹等等。看到了雪山、冰川、浮冰等等各种南极奇幻独特的地貌。4、我们顺利地穿越了南极圈和通行了拉美尔水道。这也不是每个南极客都能够做到的哦。5、德雷克海峡收敛了它的凶悍,用温柔的态度对待我们,让我丝毫没有不适,舒服渡过,实在是太有爱了。6、更为幸运的是我们访问了我们国家第1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圆梦我的爱国情怀。同时我们也看了很多其他国家的站点,比如阿根廷的布朗站(还获赠了一瓶工作人员赠送的红酒),乌克兰站,以及一些虽然被废弃了,但依然成为纪念馆的一些小屋,比如说Worddie小屋,英国科考站遗址等。7、因为“海洋信天翁号”临时出故障,我们幸运地用“船去船回”的低价格,体验了“飞去船回”两种到达南极的方式,享受了飞机的快捷舒适,也看到了著名的德雷克海峡的真实面貌。<br><br>就像是做了一场梦,现在已经到了梦醒时分。今天是航行的最后一天。<div><br></div><div>中午,我在甲板上观景,德雷克海峡非常平静,天空晴朗,海峡中,不时遇到很多游船从乌斯怀亚出发前往南极</div> 距离乌斯怀亚港口越来越近,海面上出现了很多开往南极的船只 【参观驾驶室】<br>今天下午,有机会参观游船驾驶室。与当值驾驶员聊聊,他告诉我:今天的浪很小,just normal。大部分时间游轮自动驾驶,但是,航道复杂时需要辅助手动驾驶,比如前天通过拉美尔水道,需要Chief Captain亲自手动驾驶。这艘船有先进的平衡设备,在遇到大浪时会起作用让乘客舒服一些,这是出现时间不长的新技术,科技让我们的旅行体验越来越好。<br><br>船员们非常友好,带着我们参观驾驶舱的各种设备。 假模假式的当班船员 与非常友好的船员们合影留念 【我在南极的家 - 环球旅行家号】<br>在德雷克海峡航行期间,有大把的空闲时间,让我拍拍游轮上的设施,记录我在南极的家 1、达伽马剧场 这是船上最大的会议室,也是我最常涉足的地方,所有全员大会和讲座都在这里 2、穹顶景观休息室 这里每晚有“钢琴保罗”的钢琴表演,还有娱乐总监Dave的音乐表演,旁边是酒廊,可以一边品尝鸡尾酒或者饮品,一边欣赏表演,还能与刚结识的旅友们聊聊天 3、宝拉的小厨房 这里提供各种美味的小点心、三明治等,同时也提供咖啡,热巧等各种饮品,我通常是从这里打包一杯咖啡和一个小点心,然后去达伽马剧场听讲座 4、小酒吧,这里提供咖啡、鸡尾酒和各种饮品,有瓶装的,也有现场制作的。我在这里品尝了很多种鸡尾酒。 5、餐厅 提供美味的一日三餐, 早餐通常是自助餐, 中午是自助餐或者用菜单来点餐,晚餐通常是菜单点餐 6、前台 有一个很美的中国姑娘,来自广西,温柔又耐心,帮助很多不会操作手机的游客反复重新连接WIFI。还有一位英文非常标准的中年白人女性,也是非常热情和周到,你的所有要求都可以找她们满足,比如:房间内加矿泉水或饮料,浴衣毛巾等用品更换,房卡丢失补领,购买明信片,放在床上的每日行程打印件丢失了需要重新彩打......这里WIFI信号好,我经常坐在图中的沙发上发朋友圈 7、读书休息室 这里的书籍有英文也有中文,都是和南极相关的内容,可惜船上活动太多,我没空去看书 8、其他 自上而下:游泳池,雷达,走廊,六楼甲板。游泳池(温水池和热水池),桑拿房和健身房,游泳和桑拿只是体验了一次,健身房没有用过,实在是没空啊<br><br>船上的温度恒温在22度, 每层都有电梯可达,船上宽敞的甲板可以跑步或者快走来锻炼身体 美篇篇幅所限 未完待续,后续见“南极南美,极致之旅(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