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泸定桥,又名大渡桥,为铁索桥,座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大渡河上。该桥始建于清朝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强渡大渡河后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p><p class="ql-block">泸定桥铁索重40多吨,300年前古人,不知道是怎如何架起来的?</p><p class="ql-block">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国内独有。自清朝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飞夺泸定桥战斗背景。</p><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境内,面临大渡河天险。泸定桥是红军北上必须突破的唯一通道,其战略位置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红军强渡大渡河后,国民党调集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企图“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蒋介石通过军事部署试图阻断红军北上路线。</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为突破国民党围剿,决定红1军团左岸部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部队右岸部队沿大渡河右岸北上,形成两路夹击之势,火速夺取泸定桥。</p><p class="ql-block">红4团接到命令后,克服恶劣天气,昼夜兼程240里,在5月29日凌晨6时成功抵达泸定桥西岸。突击队员在枪林弹雨中攀爬铁索,突破川军火墙,为红军主力部队打开生路。</p><p class="ql-block">红4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1935年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p><p class="ql-block">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第四团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突击队,在连长廖大珠的率领下,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链,奋勇向泸定桥对岸冲去。</p><p class="ql-block">这场战斗是红军长征中的战略转折点,通过灵活战术和顽强意志,粉碎了国民党围剿企图,为红军后续行动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沪定县已经是下午五点多,导游安排好住宿,又在宾馆吃了晚饭。导游说,大家可以去泸定桥头散散步,明天早饭后,我们游览大渡河沪定桥,吃过中午饭前往海螺沟。</p> <p class="ql-block">吃了晚饭,我们一行人走着来到泸定桥头,由于天色已晚,看了看就回宾馆休息,明天上午继续游览。</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我们将行李装上车,司机在宾馆等候,导游带着我们来到泸定桥,并进行了讲解,然后让我们去上桥游览,体会一下当年红军在没有桥板的情况下,怎么边打仗边过桥的。</p> <p class="ql-block">在桥头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泸定桥上走一走。</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到了桥对面,在对面下了桥又看了看,又走了回来,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p><p class="ql-block">导游等我们都回来了,又带着我们回到宾馆才十一点多,我们提前吃了中午饭,又坐上车向海螺沟进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