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鹧鸪天 对景抒怀》一词通过风摇影舞、竹笺飞动、朗月照窗、云山鹤颜、抛垢守园、男耕女织、披蓑戴笠、行走江湖等意象的描写,塑造了轻盈灵动、静谧飘忽、自然淳朴的男耕女织的生活画面,衬托出主人公的寂寞和思绪的纷扰,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惆怅,表达了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厌弃,反映了词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追求,倡导回归自然、简单的生活,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人生观念,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span></p> <p class="ql-block">鹧鸪天 对景抒怀 </p><p class="ql-block"> 汪 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曳影摇风舞竹笺。</p><p class="ql-block">窗前朗月照无眠。</p><p class="ql-block">孤怀漫遣飞何处,</p><p class="ql-block">找遍云山颐鹤颜。</p> <p class="ql-block">抛俗垢,守园田。</p><p class="ql-block">男耕女织自成仙。</p><p class="ql-block">披蓑戴笠江湖老,</p><p class="ql-block">不问红尘寒暑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06.24日</p><p class="ql-block"> 于合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鹧鸪天 对景抒怀》一词通过风摇影舞、竹笺飞动、朗月照窗、云山鹤颜、抛垢守园、男耕女织、披蓑戴笠、行走江湖等意象的描写,塑造了轻盈灵动、静谧飘忽、自然淳朴的男耕女织的生活画面,衬托出主人公的寂寞和思绪的纷扰,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惆怅,表达了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厌弃,反映了词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追求,倡导回归自然、简单的生活,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人生观念,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span></p> <p class="ql-block"> “曳影摇风舞竹笺”呈现出一幅灵动的画面。“曳影摇风”勾勒出光影在风中摇曳的动态,给人一种轻盈、飘忽的感觉。“舞竹笺”进一步将这种动态具象化,仿佛看到竹笺在风中翩翩起舞。竹笺是书写的载体,这里的舞动暗示着文字或思绪的流动、飞扬,充满了艺术和诗意的美感。“窗前朗月照无眠”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窗前明亮的月光洒下形成一种宁静的氛围。“照无眠”点明了主人公处在失眠的状态,在寂静的夜晚,月光陪伴着他。朗月的形象通常象征着纯洁、美好和团圆,而这里与“无眠”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反差,更凸显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困扰。</p> <p class="ql-block"> 主人公在夜晚被光影和月光环绕却无法入眠,透露出一种孤独的情感。摇曳的光影和明亮的月光虽然美丽,但也衬托出主人公的寂寞,或许他心中有心事、有思念,难以在月夜中找到安宁。竹笺在风中舞动,可能暗示着主人公思绪的纷扰。竹笺可联想到书写和记录,也许主人公心中有很多想法、回忆或情感想要倾诉,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和对象,这些思绪如同风中的竹笺一样纷扰着飘忽不定。</p> <p class="ql-block"> “孤怀漫遣飞何处”中的“孤怀”直接点明了词人孤独的情怀,内心或许怀揣着无人可诉的寂寞、愁绪或是某种壮志未酬的苦闷。“漫遣”体现出一种随意、漫无目的的排遣方式,说明词人试图去排解这份孤独,却又不知从何入手。“飞何处”以疑问的形式,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迷茫感,仿佛这份孤独的情怀如一只无依的飞鸟,不知该飞往何方来寻得慰藉,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彷徨和挣扎。“找遍云山颐鹤颜”中的“找遍云山”表明词人开始将寻求慰藉的目光投向了自然,他在连绵的云山之间不断寻觅。“颐鹤颜”中的“颐”有调养、保养之意,“鹤颜”常用来形容如仙鹤般清逸、长寿的容颜,代表着一种超凡脱俗、健康自在的状态。词人历经周折在云山之中寻找的,正是能够让自己颐养出“鹤颜”的力量和境界。这体现了他对一种纯净、超脱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向往,试图在自然的怀抱中抚平内心的孤独,找到心灵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 “孤怀漫遣飞何处,找遍云山颐鹤颜”这两句词描绘出一种孤独寂寥却又努力在自然中追寻精神寄托的情境。词人没有直接表达出自己的孤独、痛苦或是具体的追求是什么,而是通过孤独情怀的徘徊和在云山的寻觅过程来含蓄地传达内心的情感。这种表达方式更为深沉,让读者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词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这两句词集中体现了词人在孤独状态下对精神解脱和自我修养的追求。它或许暗示了词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不如意,或是仕途不顺,或是人生陷入困境,才会产生孤独寂寞之感。而转向云山,寻求“鹤颜”式的生活,反映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远离尘世,回归自然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也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可以说,这两句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在困境中自我调适、追求精神富足的传统心态和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抛俗垢”三个字体现出词人坚决远离世俗的态度,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不满,一心想要挣脱世俗的枷锁,追求一种更为纯净的精神世界,抛开世俗的烦恼,远离生活的污垢,躲开尘世的喧嚣,绕过人间的纷扰,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纯净生活的追求。“守园田”表明作者希望守护自己的田园,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的追求。“男耕女织自成仙”描绘了一幅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画面,认为这样的生活可以使人达到“成仙”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自给自足、和谐美满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俗垢”是一个抽象却极具表现力的意象,代表着尘世中各种繁杂和污浊的事物,可以理解为功名利禄的诱惑、人情世故的复杂、社会规则带来的压力等。“园田”则是一个具象且宁静的意象,描绘出田园、家园的画面,通常象征着宁静、自然与淳朴的生活环境。“男耕女织”更是一幅典型的农耕社会生活场景,男人在田间辛勤劳作,女人在家中操持家务,是一种传统、和谐、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这几句词构建了一幅鲜明的对比画面。一边是远离尘世纷扰,摆脱了一切世俗束缚;另一边则是回归田园,享受着男耕女织的简单生活。读者眼前仿佛能看到一对夫妻在田园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那种安宁祥和的氛围跃然纸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耕女织”是一种理想化的家庭模式,代表了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方式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能够使人达到心灵的宁静和满足,甚至可以称之为“成仙”。“守园田,男耕女织自成仙”则充分流露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极度向往和赞美。在他眼中,田园生活并非单调困苦,而是宛如神仙般的逍遥自在,能让人远离尘世纷争,心灵得到栖息和满足,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愉悦感。</p> <p class="ql-block"> “披蓑戴笠江湖老”描绘了一个身着蓑衣、头戴斗笠的人在江湖中慢慢老去的画面。“披蓑戴笠”是指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这是古代渔夫或隐士的典型装束,用来形容词中的主人公,暗示他是一位远离世俗、隐居江湖的人。“江湖老”中的“江湖”不仅指实际的江河湖泊,更象征着纷繁复杂的社会和人生经历,可以理解为一种充满各种人情世故、风雨波折的社会环境或者闯荡生涯。“老”字指在江湖中漂泊已久,已经年老,强调了时光在这个身处江湖之人身上的流逝,暗示了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诸多的世事变迁。 “不问红尘寒暑年”进一步表明此人的一种态度,“红尘”代表着世俗的世界,充满了功名利禄、纷争喧嚣等。“不问红尘”是指不关心世俗的纷争和名利。红尘在这里象征着尘世的繁华和喧嚣。“寒暑年”是指岁月的更迭,时间的流逝,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起起落落。这里用来强调主人公对时间的淡然态度,不再为岁月的流逝而烦恼。整句话意味着这人不再过问世俗世界里的是是非非、兴衰起落,有脱离喧嚣尘世之意。</p> <p class="ql-block"> 主人公选择远离尘世,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描绘了一位远离尘世、在江湖中漂泊已久的老者形象,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感,体现了他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艺术特色方面,主要变现在:</p><p class="ql-block"> 1.意象运用巧妙:“云山”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具有宁静、高远、空灵的特质。词人以云山为背景展开寻找的行动,增强了词的意境之美,使得整个画面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同时,“飞”“找”等动词的运用,赋予了词句动态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那份急切和执着。用“蓑衣”、“斗笠”、“江湖”、“红尘”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隐居江湖的氛围。“披蓑戴笠”是渔人或隐者的装扮,这一意象往往象征着闲适、自在和超脱,在许多古典诗词中都表达了远离尘世、追求自由之意。“江湖”是一个较为宏大又充满变数的意象,代表着广阔的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未知的风险。“红尘”则是世俗世界的代名词,代表着繁华和喧嚣。这些意象的组合,生动地构建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江湖的寂静逍遥与红尘的热闹纷扰,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心境和选择。</p> <p class="ql-block"> 2.用词简洁有力:短短三句,用词极为精炼,以“抛”“守”两个动词,干脆利落地展现出两种不同生活状态的转变,一个“成”字又强调了这种田园生活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3.风格质朴自然:整体风格质朴、自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修饰,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如同田园风光般平淡之中蕴含着真意,给人一种清新、淳朴的美感,具有中国传统田园诗词的神韵。</p><p class="ql-block"> 4.“披蓑戴笠江湖老”是一种动态的描写,给人一种人物在时间和空间中不断变化的感觉,“老”这个字是时间的动态体现,而在江湖中行走是空间上的移动。“不问红尘寒暑年”则是一种静态的刻画,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平静和对外界的漠视,仿佛时间和尘世的变化都与他无关。动静结合,更能突出人物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世界的疏离!</p> <p class="ql-block"> 5.对比:通过“江湖老”与“不问红尘”形成对比,突出了主人公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p><p class="ql-block"> 从情感层面看,“披蓑戴笠”这一装扮让人联想到一副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隐居形象,传达出了一种超脱和淡泊的情感。而“江湖老”和“不问红尘”则凸显出了人物对世俗名利的不屑和看淡。此人宁愿在江湖的风雨中慢慢老去,也不愿意被世俗的热闹和繁华所打扰,体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精神。</p> <p class="ql-block"> 在一定程度上,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深沉感悟。经历了江湖的风风雨雨之后,主人公意识到了世俗名利的虚无和无常,选择放下一切,不再为世俗世界的各种诱惑和纷争而奔波劳累,颇有历经沧桑之后大彻大悟的意味,是一种对人生归宿和生活方式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让读者感受到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既展现了主人公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也体现了创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和意象运用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