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一直在根据母校提供的名单搜索上中烈士的英勇事迹。《史品上中》和《图说上中》这两部书各有若干篇章讲到上中英烈,但具体到烈士本身的内容一般都比较少,图说部分主要列了一份上中英烈名册表和部分烈士的头像,缺乏比较详细的资料。龙门象即邵明祥的《上中情怀》有一些篇章写到上中烈士的部分事迹,但依然不完整也不足够,所以在迎接上中母校160周年校庆的日子里我在网上按校方的名单和龙门象提供的线索试着整理一份略微详细的上中英烈资料,希望抛砖引玉得到母校和广大校友的关注与重视,让上中英烈们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的品格精神得到进一步宣传和发扬。同时也期望有更多的校友共同来探究发掘这些英烈的故事,包括他们与龙门上中的关系,修正过往部分不够真实的表述等等。尤其有几位上中英烈网上搜索不到他们的生平事跡,更需要单独有针对性地去发掘收集。上中英烈本身就是上中160周年历史的一部分,纪念上中英烈自然也就是纪念上中160周年活动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在搜索汇总相关资料的这些天里,上中英烈的故事深深感染着我,其中不少感人的情节会凝缩成一幅幅令人难忘的画面并一再在眼前闪现,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中突然增加了那么多上中前辈学长的身影,我为母校骄傲,因为她培育出了那么多舍身救国的栋梁之才;我也为祖国自豪,她用数千上万年的文明薰陶出那么多忠诚于国家民族的英雄儿女。当然英烈只是整个时代洪流中的极小一部分,拯救祖国建设祖国自然靠千千万万同胞的共同努力,还有成千上万的革命者是与先烈们并肩战斗走过来的,他们当然也是了不起的英雄,然而英烈们早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实践了革命理想,为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们是我们大家的榜样。上中英烈展示了老上中人的精神风貌,是上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重温上中英烈们的英勇事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时代裹挟的巨大力量。从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国社会经历了被压迫被奴役被殖民而不断觉醒不断抗争最终获得解放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深受时局变化的影响,而先烈们包括上中英烈则往往是最早觉醒並冲在时代浪潮最前列的那群人。他们中有早期学习聆听马克思学说和十月革命经验的人,有早早觉悟就加入青年团和共产党的人,有接受中山先生号召投身黄埔军校并参加革命军东征和北伐的人等等。然而许多上中先烈一开始只抱着教育救国理想从龙门师范起步去教书育人,是蒋介石的四一二叛变及白色恐佈改变了他们,特别是日本占领东三省和上海淞沪会战等历史事件无情粉碎了他们的希望,整个上海及周边地区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讲台,不反抗的结果就是被奴役被屠杀,反抗战斗才有活路,正是抱着这样的认知许多上中学子或投笔从戎加入抗日武装或加入共产党秘密参加抗日活动,他们的命运由此发生激剧的转变。这就是时代变化的巨大影响,从此彻底改变了他们个人的命运和人生轨迹,使之成为符合并推动历史发展趋势的重要力量之一部分。涓涓细流可以汇成大海,在那个时期抗日就是时代的方向和主流,投降就是反动和逆流,我们很多上中前辈学长选对了方向,他们深入民众喚醒民众以自己血肉之躯推动了全民抗战的持续进行,星星之火终于燎原。</p> <p class="ql-block"> 重温上中英烈们的英勇事迹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们有很多的共通点,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坚持,就是坚守革命信仰不动摇。朱凡师姐原名陆慧卿,她加入我党外围组织“雪影社”后更名改姓,决心要做一名平凡的红色革命战士,所以选择姓朱名凡。她回家宣传抗日思想并教育弟弟妹妹,结果获得大家理解支持,连她弟弟也改姓了朱,后来还追随她的脚步去参加了新四军。她在被捕牺牲时敌人残忍地用刀割她胸部的肉,她仍宁死不屈,最终被日军汽艇在湖荡里拽拉牺牲。这是多么坚强伟大的女英雄啊,她的行为表达出对革命理想强烈的执着和坚持,同时表达出对敌人无比的仇恨。正如在当年离家前夕她对弟弟说“我要到〝江抗”去了<b style="font-size:15px;">注</b>。我是一只小小的海燕,将自由地飞翔在惊涛骇浪之上”。这充分表达出她对革命的深深渴望,表达出内心那种为打碎殖民枷锁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呐喊,她在面对生死之际以大无畏的毅力和勇气坚守住了自己的信仰。</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注:江抗指江南抗日义勇军</b></p> <p class="ql-block"> 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和坚持是革命先烈共同的特点,上中英烈们也是如此,他们为理想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可以放弃官职放弃金钱放弃家庭直至放弃宝贵的生命。在那个年代里他们活得单纯而通透,他们是把国家民族大义置于个人和小家之上的那群人。杨大雄前辈师兄在最后一封家书中说道“美好的日子不远了,华先生(独立的中国)快要回来了”,但他为了迎接这一天却无私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前辈师兄赵铎心曾说出他心中的理想:我们把这个大家(指中国)弄好,使得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有衣穿,大家幸福快乐……他在27岁那年为此英勇就义了。正是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才使得日月换新天,才能使我们这几代人能有一个和平快乐幸福的读书环境。可惜在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之后那些不肖子孙忘记了我党的初心,有些人彻底背叛了革命,他们官居高位却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拉帮结派,目无国法党纪,一切向钱看,把某些单位部门搞得烏烟瘴气,贪污金額动辄多少个亿,他们的行为严重损害着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对比为国捐躯的烈士们,后者光照千秋浩气长存,前者糞土不如遗臭万年。</p> <p class="ql-block"> 重温上中英烈们的英勇事迹可以看到他们都能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保护群众,他们深深扎根在人民之中,他们成为一方群众的主心骨和领头羊,推动着民族解放斗争的蓬勃发展。由于龙门书院转型成龙门师范和江苏省立第二师范,期间大多数学生的毕业去向就是教书或者创办新的学校育人,所以很多上中英烈一开始都是回到家乡教书,他们在教书的过程中面对现实接触社会逐步走上革命道路。上中英烈中多有上海郊县和苏浙地区地方党组织的支部书记,他们是地方抗日武装的组织参与者,是江南一片片抗日根据地的支撑者和领导者,他们是党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的一个个支点。例如前辈师兄沈千祥是南汇泥城暴动组织者和当地苏维埃领导人;王玉文师兄是如皋的县委书记组建了如泰工农红军;冯国华师兄曾任宝山县教育局长,淞沪会战后毅然投笔从戎,联络受训过的学员组建了敌后抗日游击队。类似的学长还有张冠今、王义生、杨定和姜文奎等等。人民是革命得以发展成功的宝贵土壤,人民是推动革命前进的伟大力量,英烈们的贡献就在于通过宣传发动民众一起反帝抗日支援革命才迎来全国的解放。毛主席高喊的人民万岁正是中国革命成功最宝贵的经验之一。</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指出:人固有一死,<span style="font-size:18px;">或重于泰山,或</span>轻于鸿毛。上中英烈们都是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他们都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们的死都比泰山还重。让我们象他们那样昂起头挺起胸,象他们那样热爱祖国坚定信念,象他们那样对人民赤胆忠心,象他们那样紧随时代的潮流勇往直前。放眼看吧,上中英烈们就是夜空里璀灿的群星,就是雪原上挺拔的青松,他们是龙门哺育出的那批赤子,他们是我们上中人永远的榜样和骄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南小镇</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