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南极南美 极致之旅(二)”<div><br></div><div>【登陆 - Half moon Island半月岛 】<br>经纬度:62º35’00’’S,59º54’00’’W 区域:南设得兰群岛<br><br>今天下午登陆半月岛,离登陆点仅仅10多米远的海滩上,一群可爱的小企鹅或好奇地盯着这些人类,根本不把人类放在眼里,旁若无人地挪来挪去。胖胖的身躯和短短的小脚丫,笨拙地摇摇摆摆走路的样子,实在是呆萌可爱。这里有大群的帽带企鹅和金图企鹅,帽带企鹅就是脖子下面有一根黑道子,好像是帽子的带子一样,帽带企鹅的数量比较大,而且更亲人。金图企鹅的特点是红嘴巴,眼睛上面有两道白色又叫白眉企鹅,它们正在换毛羽,所以不怎么动,成群远远地站着。<br><br>第一次看到原生态的野生企鹅,而且这么的近距离,这么多的数量,心情肯定很激动了。企鹅吃磷虾,所以排出的粪便是粉色的,因为企鹅数量众多,群居在一起,所以很多企鹅身上并不像我们在动画片或者纪录片上看到的那么雪白,而是有一片片脏脏的带着粉色的污迹,岛上企鹅密集聚集的地方也弥漫着很臭的味道,但是并没有到非常难以忍受的程度,也不影响企鹅们的可爱。</div> 乘坐冲锋艇,从大船上登陆半月岛 半月岛上可以尽情与企鹅玩耍,虽然我不能主动走进它们,可是它们非常友好,也不怕人,经常摇摇摆摆地向我走过来,笨拙可爱,简直萌翻了。 这只是金图企鹅,呆萌呆萌的 这只小可爱一点儿不怕人, 摇摇摆摆地径直向我走过来,你好啊!它是带帽企鹅 企鹅也会“母鸡蹲” 这衣服实在是有点儿脏了吧?该跳到海里洗白白喽。 记住“5米原则”,不能主动靠近企鹅打扰它的生活 企鹅是群居动物, 它们在换毛,喜欢成群站立着减少了活动 在半月岛上,拍企鹅、大船和远处的冰川同框 还有很多懒洋洋趴在海滩上的海豹、海狗和海狮,虽然探险队员会解释它们的种类,但是我一直是傻傻分不清啊。海豹似乎是肉滚滚的, 海狮是可以用前面的鳍将身体直立起来,海狗嘛,我一直就分辨不出来啊。 海狮和企鹅同框。一般情况下,海狮是不会捕食企鹅的。 在我们登岛之前,探险队员们已经提前登陆,规划好了我们在岛上的行走路线,摆好了标志牌,拉好了安全线。他们都有着丰富的极地探险经历和经验,很多人还是生物学、地质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科研专家学者,他们都是身兼多职,规划探险登陆路线、做好安全防护、突发事件救险、驾驶冲锋舟、为游客开设各种知识讲座,都是他们的职责。<br><br>为了看到更多企鹅,要在半月岛上走很远一段路,路是人走出来的,不平坦且都是石头不怎么好走,探险队员在路上拉上绳子,关键地点还有人守候着, 不让游客不慎走入企鹅的领地或者通道上,当然也会照顾游客安全防止摔倒摔伤。他们很辛苦也很用心。 大约一个多小时, 我们告别了企鹅和海狮,乘坐Zodiac回到了我们的大船 晚上,举行登船后的船长欢迎晚宴,船长和船上的管理团队纷纷致欢迎词迎接游客的到来。<br>按照船方要求应该要穿正装,咬咬牙穿上了短袖连衣裙,但还是感觉有些冷的,与船长合了影之后,赶紧回到房间换了合适的衣服 船长欢迎晚宴,船长和船方的管理人员与游客见面 今天晚餐不是自助餐而是点餐,前菜点了烤兔肉和烤龙虾。主菜是龙虾塔和惠灵顿牛排,甜品点了舒芙蕾和天籁森林(还有奶油蘑菇浓汤。味道真的不错! 登船后第二天,满满的收获啊,登陆了我心心念念的长城站,近距离问候了呆萌可爱的小企鹅们......,我带着满足感,美美地入睡了。<br><br>D13 2月5日周三 南极第三天 <br><br>早晨起床,发现天阴沉沉的,越往南走,气温越低,今天下雪了。按照计划今天应该是登陆Portal Point波特角,看到窗外的海面上,探险队员已经开始准备登陆的Zodiac,但是,到底能不能登陆还是个未知数啊?与我前面提到的飞机能不能降落南极一样,在南极,能不能安排登陆和巡航也不是人说了算,是老天爷说了算。 在忐忑之中去吃早餐,我要了一杯卡布奇诺,服务生给我做了一个漂亮的拉花,还特意告诉我:这是我做的,希望你喜欢。我立即表示:太漂亮了,谢谢你。此后,几乎每个早上,这位看上去像是南亚裔的服务员都会给我做一杯有漂亮拉花的卡布奇诺,实在太友善了。 也许是这朵漂亮的拉花带来了运气,我们很快接到了准备登陆波特角的广播通知。<br><br><div>【登陆 - Portal Point波特角】<br>经纬度:64º30’00’’S,61º46’00’’W 区域:南极半岛西北侧<br>登陆Portal Point 波特尔角,不同于其他小岛屿,这里是真正的南极主大陆登陆点。这是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世界上第七大陆。其名称“Portal”意为“门户”或“起点”,源于一位 英国 探险家1956年曾利用附近的雪坡作为起点, 成功 登上 南极半岛 的高原,并在1960年正式命名。<br><br>昨天我们虽然两次登陆,但是都是 南设得兰群岛 中的岛屿,不是真正的南极大陆。<br><br>这里到处覆盖着中生代花岗岩,因为下了大雪,所以地面上覆盖着厚雪,有些地方甚至及膝深。据说,这里是终年积雪。<br><br>当我的双脚第一次踏上这里的土地(其实是雪地),我意识到我第一次踏足了南极大陆------这片人类最后涉足的大陆,内心涌起一阵激动的波澜。<br><br>一上岛,先看到了一只在风雪中的孤孤单单直立的企鹅,看着它胖胖的身子,感觉它应该是健康的,可是它为什么离群索居呢?风雪中孤零零的身影有些凄凉,它的样子很特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手机只拍摄了它的侧影,专业摄影师分享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它的正面(需要长焦从对面山峰拉近拍摄,我做不到),这是一只很可爱的金图企鹅,我叫它“思想者”。</div> “思想者”的背影,我拍的 “思想者”的正面,摄影师用长焦镜头从对面上头山拍的 从登陆点一路走过去有左右两个山峰,中间的这片是一片安静的海湾,海湾不大,远处是雪山,海湾中间漂浮了很多浮冰,静静地摆着各自的造型,非常纯净的世界。<br><br>冲锋舟上很贴心地准备了登山杖,自选使用。先爬右手侧的山峰,向上的坡道很长,穿着笨重的防水靴,踏着厚厚的积雪,在风雪中行进还是有些难度的,一步步向上走,看不太清楚前方,但是,我内心相信只要向前走总能走上坡顶。到达山顶,周围的能见度不太好,探险队员带了南极大陆的旗帜,安置在峰顶,我打卡拍照留念,记录这令人激动的时刻。 从右手侧山峰,遥望左手侧的山,爬山的人像黑色的小蚂蚁 与带有南极大陆地图的旗帜合影, 纪念人生第一次踏足南极洲- - 第七大陆的土地。 与在这里守候大家安全的探险队员合影 然后原路下山,去攀登左手边的山峰,风雪中,我摇摇摆摆的走姿,应该很像一只硕大的绿企鹅吧 左边山峰比较低矮,但是积雪很深,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一步步走上去 从左手侧的山上看向刚才爬过的右手侧的山峰,山顶的人影也是小的像蚂蚁一样 再次和探险队员放置在这座山顶的南极大陆旗帜合影,再次留下了值得一生回味的照片 欣赏海湾里晶莹剔透的蓝色浮冰 与在风雪中为我们保驾护航的探险队员们合影并表示感谢(左侧山峰上的) 大雪把岩石覆盖住了,能见度很差,覆盖着冰雪的岩石真的很滑,致使我在往海边的Zodiac停靠地走的路途中,两次绊(滑)倒在岩石上,每次都有探险队员第一时间跑过来把我扶起来,一位中国籍的探险队员一直拉着我的胳膊把我送上了冲锋舟,还细心地叮嘱我:回到船上自己检查一下身体,看看有没有什么部位有问题, 船上有医生可以及时处理一下。非常感谢他的帮助和细心周到。 迎着风雪,我们乘坐Zodiac返回大船 回到房间,我检查了身体,只见我的右侧大腿和脚踝都出现了很严重的淤血,还好没有任何开放伤口,虽然,我没有感觉很疼,但是,岩石可能比较硬,还是导致了我的右腿软组织的较大面积挫伤,我判断没有大问题,不需要医学处理,等待淤血慢慢吸收吧,同时我停服了每日一片的肠溶阿司匹林,以排除服药造成的凝血障碍。<br><br>虽然这次登陆的天气不好,能见度低,可以欣赏的景色与晴天相比还是会大打折扣的,但是,来南极,就是要经历各种天气,看看它的不同面孔,虽然风雪交加,依然是视觉盛宴,除了孤单的金图企鹅“思想者”,还有及膝深的雪地,晶莹的蓝色浮冰,高高的雪山……像极了我心中南极的样子!能看到风雪交加的南极,绝对是不一样的味道,展现出南极特有的冷峻与壮观。更何况今天登陆,实现了我的“第七大陆”之梦,意义非凡啊!<br><br>不同的天气会给大家呈现不同的南极,所以,在南极有一句名言:在南极,所有的天气都是好天气。<br><br>【讲座 - 企鹅基础知识】<br>中午1点,船上的女探险队员之一,来自 乌克兰 的鸟类专家莱娜为我们做了企鹅基础讲座 企鹅,可爱又蠢萌,它们是鸟类哦,但是,它们现在飞行能力已经退化了,它们不会飞。走起路来左摇右摆、憨态可掬,彻底以萌物形象示人。他们不会飞行的原因见图所述 世界上共有18种企鹅,它们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特别是南极地区。企鹅的身高和体重因种类而异:从体型最小的小蓝企鹅到体型最大的帝企鹅不等 千万不要以为企鹅只分布在寒冷的南极,他们的分布地域还是挺广阔的 南极地区常见的5种企鹅。其中我们见过了3种<br>1、帽带企鹅(右侧)。学名是纹颊企鹅,南极及其亚南极地区。帽带企鹅因其头部下方的黑色带状纹而闻名,使其看起来脖子上像是有一根帽带。帽带企鹅目前属于无危状态,全球估计有750万对帽带企鹅,它们通常群居在南极半岛的无冰悬崖或山脊上,建造由石头构成的圆形巢。<br><br>2. 阿德利企鹅(中间)<br>主要生活在温度更低的南极圈往南的地方,因此并不容易看到。这个名字由一位法国探险家以自己的妻子名字命名,他于1840年发现了阿德利企鹅。它们的头部呈蓝黑色,眼睛周围有一圈奇妙的白眼圈<br><br>3、金图企鹅(左侧)又称白眉企鹅或巴布亚企鹅。英文名“Gentoo”。金图企鹅头顶有一条宽阔的白色条纹,嘴细长且嘴角呈红色,眼角处有一个红色三角形。是企鹅家族中游泳速度最快的选手,游泳时速可达36km/h。<br><br>还有两种企鹅生活,我们无缘相见了,这就是帝企鹅和王企鹅 在寒冷的南极,企鹅体温可以保持在38度到39度之间,因为它们有厚厚的脂肪层,他们的血管分布也非常特殊,因为他们只是脚掌站立,所以血液到了脚掌进行了冷交换,经过脚掌向上行走的冷血血管居然可以和热血的血管交缠在一起,直接通过血管壁做冷热交换。造物主真的很伟大,为了适应环境,让动物进化了如此奇妙的功能。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也看到了企鹅会抱团取暖(hudding),这也是他们保持体温的一个方式 我曾经听说:多数企鹅一生只爱一只鹅,即使丧偶也不再婚。今天我才知道这其实是个谣传,这是三种企鹅的离婚率,这数据不能算很低哦。 因为雌企鹅的交配产卵的窗口期非常短,所以当去年的丈夫没有准时到达繁殖地的话,他们就可能会选择更换伴侣,或者去年他们的丈夫对照顾家庭和养育幼崽不能尽心尽力的话,他们也会抛弃这个旧丈夫另觅新欢。<br><br>上图就是一个可怜的企鹅丈夫Frank,他因为比妻子晚到达了这个岛(繁殖地)一个星期就被他的妻子无情抛弃了。 为了保持体温,企鹅浑身都覆盖了皮毛,但是当它们孵卵的时候身体会分泌荷尔蒙,让身体的皮毛裂开一道缝,让幼崽贴到它们裸露的皮肤上,以帮助幼崽保持体温。多么伟大的父爱和母爱。 【 巡游 - 博根湾(Borgen Bay)】<br>今天下午没有安排登岛,而是在博根湾乘冲锋艇巡游。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有巨大的冰山,近看可以看到冰面山刀刻斧切般的裂纹 还有中型的冰山漂浮在海里 还有那些蓝盈盈的浮冰,有的地方是遍布晶莹剔透的小碎冰块,像是一个浮冰广场......简直就是浮冰博物馆,一个名副其实的冰海世界 冲锋舟划破了海面的平静,越接近岸边的冰山,海面上的浮冰越多,大小不一的浮冰撞击着艇身,发出砰砰的声响,当浮冰把冲锋舟包围起来的时候,才真切感受到什么叫冰海。探险队员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冲锋舟接近冰山。抬头仰望着高大的冰山,蓝白色的冰山显得异常冷峻。<br><br>冲锋舟在海上行驶,迎面撞过来的是一堵高大的冰墙,我们仰望着它,显得那么渺小,很想看到的壮观场面是:“碰”的一声从冰山上崩塌下一大块冰层,然后,掉入了海水中激起高高的海浪,但是,其实心里还有些小恐惧,祈祷冰山你可千万不要发生冰崩,我不想葬身冰河啊。其实,我们的冲锋舟是不会非常靠近冰山的,第一、露出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水下部分体积更大,靠近可能有危险。第二、尽管遇上冰崩虽然是极小概率事件,可是实在太危险,船方不可能冒这个险的。 乘坐冲锋舟,博根湾巡游 迎面靠近巨大的“冰墙”,感觉它随时都可能有部分崩塌下来 这里有很多大眼睛萌萌的海豹,它们懒洋洋的躺在浮冰上 当我们的冲锋舟关上引擎,非常近的靠近它时,它有些好奇地扭过头来,看着我们这些站在冲锋舟的两脚兽,好像在说:呦,又过来一群,这群的皮毛怎么是葱心绿的?真难看! 有些根本不理我们, 继续呼呼大睡。不能不羡慕它们的幸福生活:一只或者几只海豹占据一块浮冰, 它们基本生活状态就是懒洋洋“躺平”,饿了嘛食物就在身边,下水吃点鱼虾或者吃个企鹅,吃饱了继续回来“躺平”,可是, 人家是凭先天优势“躺平”的, 不信谁去冰块上躺躺试试,没有海豹这防水皮毛大衣和厚厚的脂肪层,很快就“game over”了, 人家是妥妥的老天爷赏饭吃。 来到博根湾,重头戏是 - 追鲸鱼。追鲸非常考虑探险队导游功力。导游会关掉引擎,示意大家安静,然后仔细观察附近的水域,从海面动静与声响判断周围鲸鱼的动向。座头鲸出海之前会在周围发出气泡,然后噗嗤一声,探出水面喷出水雾,再继续潜入海面以下,探头两三次之后,就是振奋人心的鲸鱼摆尾!<div><br></div><div>我们看到一对座头鲸母子(女?),在这片海湾里欢快的觅食,头部还不时探出水面,喷出水柱,鲸鱼可是哺乳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需要用肺来呼吸。它们的鼻孔长在头顶,叫“喷气孔”。当鲸鱼浮出水面时,会通过这个喷气孔把体内的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碳)排出去,同时吸入新鲜空气。喷出来的水柱其实是鲸鱼呼出的气体和水蒸气的混合物,水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冷却,就形成了那一团团的水雾。可惜速度太快了没有拍到。然后,再继续潜入海面以下,水面上只能看到弧线形的背鳍,忽然,它们就会扬起它们巨大的尾鳍,来一个漂亮的鲸鱼摆尾。我的手速很快,居然幸运地拍到了非常完整的鲸鱼摆尾,与昨天行程分享中探险队员PPT中同款的鲸鱼尾鳍,挂着一排排水柱......太美了,虽然没有拍到鲸鱼喷水柱,没有拍到非常近距离的鲸鱼游水,但是, 这一个画面已经足慰平生了。</div> 这是大鲸鱼的腹鳍 大鲸鱼的尾鳍 足慰平生的“尾鳍出水” 这个海湾景色实在很美,厚厚的冰盖、高高的雪山,还有蓝盈盈的冰山,海上飘满了浮冰……一片湛蓝通透一尘不染的洁净之地 巡游大约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乘坐Zodiac回大船,探险队员从海面上捞了一大块浮冰,这块南极冰,也许它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生命,它先从冰川分离成为冰山的一部分,再从冰山上崩裂下来,变成浮冰,然后在海上漂流了不知道多少年,今天到了我的手里,好神奇啊。我抱着它与我们漂亮的大船拍照留念,晴朗的天空下,天地一片洁净,我,南极冰和我们的游轮同框留念!<br><br>拍完照, 把冰块放回冰海中,让它继续自由自在的漂泊吧,不知道还能漂多少年?又会遇到谁呢? 非常感谢给我拍照的团友,这张照片拍得像明信片一样漂亮呢,不止一个人调侃地问我:这照片是P的吧?我必须声明:这是原图直出,无裁剪无任何编辑修饰。当然这是许多张之中选出来的。 遇上一只海豹,懒懒地趴在浮冰上。它抬起头来,睁着圆圆的眼睛打量着我们:呦,又是经常在这里看到的两脚兽啊,来给我拍张照,我也要与你们的大船同框留念! 【讲座 - 南极知识】<br>今晚,听了船客公司特别邀请的自然博物老师——李可莱老师介绍南极概况,结合我自己查阅的资料,记录如下。<br><br>字面上,南极就是地球的最南端。而实际上又有多种地理学名称划分和不同地理学意义。<br>1、南极点:即南纬90°<div><br>2.南极地区:指南纬60以南的区域</div><div><br>3.南极圈:南纬66度34分的纬线为南极圈。在极圈内会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是南寒带,以北是南温带。</div><div><br>4、南地极:南地极位于南极洲内,并插有标记。但由于大陆漂移,在地球的历史上其实大多数时间南极洲都在距离南极很远的地方;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地理学家都要修正南极的位置。上一次修正南极位置的时间,就在南极地区踏入2000年时。</div><div><br></div><div>5、南磁极:“南磁极”是地球两个磁极之一。它位于地理南极的附近,但是它的位置也在缓慢并不断地变化着。1909年由沙克尔顿带领的探险队发现了南磁极。与之相对应的第二个磁极为北磁极。<br><br></div><div>6、南极洲: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岛屿,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被南冰洋完全包围的大陆。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其中大陆面积为1239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2.47万千米。南极洲另有约158.2万平方千米的冰架。南极洲的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相当于一个半中国那么大。<br><br>世界上有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其中南极洲是唯一没有国家的陆地,具有独特的地位,不仅因为这里有极端的气候条件,还因为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在科学和探险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br><br>在19世纪南极洲被发现并有人类涉足之前,南极洲没有人类居住。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的科学考察人员轮流在为数不多的考察站临时居住和工作。那里的原住民是企鹅、海豹、海狮和雪海燕、信天翁。<br><br>这里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为2350米)。<br><br>由于极端的地理位置,南极洲几乎完全被冰川所覆盖,占全球现代冰川总面积的80%以上。南极洲拥有世界上约70%的淡水,大部分以冰的形式储存。<br><br>7、南极大陆:指南极洲除周围岛屿以外的陆地。南极洲-周边岛屿=南极大陆,长城站登陆只是登上了南极周围的岛屿,波特角登陆才是真正踏上了南极洲大陆。<br><br>8、南冰洋也叫南大洋或者南极海,是世界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环绕地球却未被大陆分割的大洋。其余四大洋是我们熟悉的:太平岩,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br><br>9、南极辅合带,不仅是一条海洋地理界线,同时也是一条海洋生物学界线。这条曲线以南是来自南极冰冷的海水,这条曲线以北是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相对较温暖的海水,温度不同、含盐度不同的海水在此汇合,在由西向东的南极环流的影响下,将海底的营养成分翻涌起来,使得这里形成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海水生产力特别高。这里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南极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洋流及海水的垂直交换为南极磷虾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对南极磷虾资源分布及渔场形成具有明显的作用。鲸鱼、海豹、企鹅以及各种海鸟赖以生存的鳞虾产量丰富,因此,每年夏季它们都愿意回到南极繁衍生息</div> 第七个大洲 - 南极洲 中国在南极已经建立了5个科考站 【南极日落】<br>船方通知的日落时间是晚间十点左右。我站在甲板上,看到下落的太阳渐渐接近海面,虽然有云层遮挡着,阳光还是把周围的雪山山顶涂成了金黄色。居然在南极也可以看见日照金山呢! 落日给雪山带上了一顶金色的小帽子 落日余晖把南极纯净的蓝色海洋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 今天,又是大大满足的一天,上午在Portal Point见识了南极风雪交加的冷峻面貌,第一次用自己的双脚踏足了“第七大陆”,下午,在Borgen Bay第一次亲眼看到了鲸鱼在我身边游弋,并且“表演”喷水和摆尾,拍到了鲸鱼摆尾的美照,看到了落日下的日照金山。带着心满意足的心情,我在舒服的床上一梦到天亮。<br><br>D14 2月6日 周四 南极第四天 <br><br>今天,又是个大日子,我们将要穿越南极圈了,这是很少人才能涉足的南极之南啊,据统计目前,每年全球各国能够穿 越南 极圈的游客人数约5000—8000人,其中 中国 人约1000—2500人。 早晨,走到阳台上,看到这造型奇特的冰山漂浮在眼前。早早地就来到7楼的甲板,等待着穿越南极圈的时刻。这里是水晶峡湾 Crystal Sound,再往南,我们就驶进了南极圈。 【史诗一刻,穿越南极圈】<br>南极圈(Antarctic Circle),南纬66°33′44″,穿越这条纬线,就到达了地理意义上的南极。<br><br>踏入南极圈,我们将获得地理意义上的特殊仪式感。穿越南极圈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为了庆祝这个重要时刻,船上举行了一场热闹的仪式。毕竟,只有极少数人抵达过的南极圈。<br><br>沿着以前少数探险家跋涉过的道路前进,穿越只有极少数人抵达过的南极圈。穿越南极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段难得的体验,因为对于游轮而言到达这个地理界线绝非易事。<br><br>南极圈是一个地理名词,指南纬66°33′44″这条纬线,是在地球上划分的五个气候带当中的一个分带。南极洲的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之内。这个圈并不是人们随意划分的。天文学家从两极所受太阳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用光线来确定南极地区永久界限的方法。这是南半球上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最北的界线。南极圈以南的区域,阳光斜射,虽然有一段时间太阳总在地平线以上照射(极昼),但正午太阳高度角很小,因而获得太阳的热量很少,为南寒带。南极圈是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br><br>随着南极圈游轮距离那条纬线越来越近了,聚集在甲板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两位探险队员,扮成了大大的企鹅,与游客们合影,大家的鼻子上涂着蓝色涂料,一起参加这场被船方称为获得“蓝鼻子勋章”荣誉的庆典,大家跟随着来自驾驶舱的广播声音一起倒计时,“10,9,8......3,2,1”,倒计时结束后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同时,游轮拉响了汽笛声,我们成功穿越了南极圈。 大家一起参加“蓝鼻子勋章”荣誉的庆典 与探险队员扮成的企鹅合影 每人都要拿着这个横幅拍个照,我也不能免俗 与朝夕相处渐渐熟悉起来的探险队员们合影 穿越南极圈之后,海面上的浮冰从中小碎块变成了巨大的冰块,有些甚至像小型冰山一样庞大。附近海面变得开阔,巨大的冰山将成为眼前的一道独特风景。行船变得格外小心,因为巨型冰块在水下隐藏了大部分体积,十分危险 为了庆祝这个标志性重要时刻,每个乘客都获得一张证书 我过冬天, 你是夏天, 这样合适吗? 与船公司邀请的自然博物老师——李可莱女士合影留念 旁边驶过了一艘友船,应该也是穿越了南极圈,现在已经开始返航了吧。一位友人在我的朋友圈留言指出,这是她曾经乘坐过的美国国家地理的“endurance”号 穿越北极圈之后, 继续向南航行,在房间的阳台上欣赏高大的冰山,景色越来越壮观 海面上漂浮着晶莹的蓝色冰山 <div>#讲座 - 冰川和冰山#<br>南极, 冰的世界。<br>冰盖,冰架,冰山,冰川,冰瀑,冰裂缝……<br>探险队员Sergei(这个胖胖的男士总是笑着用中文说:我叫大橙子,哈哈,他对自己的体型有正确认知呢)在今天中午的讲座中为我们一一讲解。<br><br>我们常说冰山一角,这一角有多大?<br>为了安全,我们尽量与漂浮在海上的冰保持其可见体积两倍的距离,因为水底的冰往往是其露出的部分9倍之多。冰山融化过程中受重力作用,可能发生反转。<br><br>南极的冰为什么会出现蓝色呢?<br>冰山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它们所含的空气和杂质的多少。一般来说,空气和杂质越少,冰山就越透明,反射和折射的光线就越少,呈现出深蓝色或绿色。因为光的散射作用,光谱中波长较长的红橙光被吸收了,而蓝紫光波长较短被散射出来,进而给冰山喷绘了美妙的蓝色<br><br>冰山的颜色可以反映它们的年龄和来源。一般来说,深蓝色或绿色的冰山是由古老而纯净的冰层形成的,它们可能存在了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白色或浅蓝色的冰山是由较新而含有空气和杂质的雪层形成的,它们可能只存在了几年或几十年。<br><br>黑冰的形成?<br>由上千万年积雪堆积,积雪在重力作用下压实后结晶形成冰川,压实的过程中气泡被困在里面加上光合作用形成蓝冰,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变得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的黑冰;其中的空气被完全排除,散射过来的光很少,所以在海水里看来,整块冰就是黑色的,冰块的颜色越黑,说明它形成的时间越长。但一旦捞出水面,黑冰并不是黑色的,而是透明的。<br><br>南极冰盖和格林兰岛冰盖是两块最大的大陆冰盖,储存了世界上约80%淡水<br><br>冰川是可以移动的,既可以前进也可以后退。大陆冰盖的外延伸部分叫做冰架,它的移动速度是最快的。</div><div><br></div> 啥叫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可能只是全部冰山的10%哦 与可爱的讲师兼探险队员“大橙子”合影留念 下午,我们安排了登陆活动。<br>【登陆 - 德塔耶岛 Detaille Island】<br>经纬度:66°52′ S、66°48′ W<br>德塔耶岛,面积很小, 这个岛是在南极圈内的,常常成为“穿越南极圈”之旅的登陆点之一,也是本次南极行最南端的岛屿。<br><br>相比于大多数南极比较常见的登陆点而言,每年夏天能到达这里的游轮甚至科考船非常少。而且要在德塔耶岛进行登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极地东风带所带来的强风掀起汹涌的海浪,加上常年被冰雪覆盖,经常会让上岸登陆化为泡影。 我们运气的不错呢,顺利完成了登陆。冲锋舟到达时,看到岛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边缘的岩石上挂满了冰凌。 从冲锋舟上远眺,整个德塔耶岛被冰雪覆盖,英国科考站遗址的小木屋孤独地矗立在冰雪世界里。 登上德塔耶岛,近观英国科考站遗址 在岛上有几处阿德利企鹅的聚集地,这是我们见到的第三个企鹅品种,阿德利企鹅非常容易辨识,羽毛由简洁的黑、白两色组成,头部、背部、尾部、嘴、下颌为黑色,其余部分均为白色;最有特点的是眼周有一圈白色眼圈。他们喜欢群居,成群站在岛的另一边的山顶上的岩石上,距离有点远,所以没有拍到以前那种大而清晰的企鹅照片。 满眼是雪山和浮冰 踩着厚厚的冰雪,观赏连绵起伏的雪山,各种形状的冰山,还有突向海面的黑褐山岗与巨形石礁崖 大大小小的浮冰像飘在海上的船 这辽阔纯净的世界, 令人心情愉悦 【英国科考站旧址,德塔耶岛 】<br>1956年英国在岛上设置了一个研究站,由于物资补给困难,他们不得不迅速撤离,两年后废弃。小木屋中存有食品及其它生活必需品,现在用作紧急避难所。里面当年科考队使用的物品,还有一些简陋的极圈生活的基本设施。<br><br> 进入英国科考站旧址参观 这一天,应该是我今生扺达地球最南端的地方了,值得纪念! 【南极跳水冰泳】<br>从德塔耶岛 Detaille Island岛返回后,船方安排了南极跳水冰泳活动,船方安排了一个离水面大约2米的跳水平台,跳水的泳装勇士们腰间绑着绳子,从平台上跳入水中,可以游上大约5米吧,然后就被工作人员拉出水面,从一个梯子上爬回跳水平台,全程大概5分钟吧。水温大约1-2度,据参加跳水的团友说体感还是相当冷的,他们实在太勇敢了,我们团里有两位70+的大姐(姐妹)也参加了冰泳,实在佩服她们!我考虑到自己的关节不好,不宜接触低温冰水,女儿在我出发前后都三令五申:不许跳冰水!所以,听女儿的话,没有参加。 参加南极冰泳的勇士 【讲座 - 我的登山冒险~探险家&登山家张梁】<br>晚上讲座的主讲人是探险家&登山家张梁先生<br>张梁,中国著名登山探险家。18年间完成36次攀登,登顶雪山25座,徒步滑雪抵达南北极点,成为实现“14(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高峰)+7(7大洲的最高峰)+2(以探险方式徒步滑雪抵达南北极点)”人类登山探险终极梦想的中国第一人,创造中国登山探险的新历史。<br><br>在过去的近20年里,“攀登者”张梁从国内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开始,陆续攀登了珠穆朗玛峰、马卡鲁峰、干城章嘉峰、安娜普尔纳峰、乔戈里峰等令人望而生畏的、全世界著名的14座8000米以上山峰。36次攀登,登顶雪山25座,经历了4次重大山难。<br><br>2005到2008年,张梁先后以探险方式徒步滑雪抵达南北极点,2018年6月完成登顶全世界七大洲最高峰,成为实现“14+7+2”人类登山探险终极梦想的中国第一人。<br><br>张梁一次次站在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用生命丈量高度,以绝佳的心态与体能,周密的准备,理性的策略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追逐着自己人生的终极梦想。<br><br>张梁老师说:最难忘的,是9次放弃冲顶,在最后时刻放弃前面所有的努力,艰难而理智地选择下撤而保全自己和队友的生命,在那个时刻的选择,显然是痛苦和绝望的。<br><br>张老师的讲座实在精彩,巧合的是,他就住在我的隔壁房间,我们可以时不时在阳台上看海景的时侯遇见,聊聊天呢。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9次放弃登顶的经历 与张梁老师合影 晚上,和认识的不认识的游客朋友一起,在穹顶酒廊品尝鸡尾酒和各种饮料,这里每天有“保罗的钢琴”表演和音乐总监Dave的演唱,非常精彩,是真正的放松时刻。 <div>今天是第三个大大满足的日子,上午迎接了历史性的一刻 - 穿越南极圈;下午踏足我一生之中的极南之地 - 南极圈内的德塔耶岛 南纬66°52′<br><br>D15 2月7日周五 南极第五天 <br><br>【登陆 - Winter Island 冬季岛】<br>经纬度:65°15′S 64°16′W<br><br>今天上午,在Winter Island 冬季岛登陆,虽然,我们已经来到了南极圈外,但是,这个岛上终年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只有一侧的岛屿边缘裸露着褐色的岩石,岛上有一座著名的“沃迪小屋”(Wordie House)。<br><br></div><div>【尘封的时间胶囊 - Wordie House沃迪小屋 英国科考站旧址,Winter Island】 <br><br></div><div>1934年英国格雷厄姆探险队(British Graham Land Expedition)在此建立了小屋,为了纪念英国探险家,John Wordie而命名,他是1914年英国的沙克尔顿南极探险的首席科学家。后被潮汐冲走。1947年,沃迪小屋在原址仿照原貌重建,陈列了那个时代特征的物品,两年后当基地要关闭时,并没有拆除这个历史悠久的基地,而是以一英镑的价格送给了乌克兰!乌克兰韦尔纳茨基院士站(Station of Vernadsky)距离这里很近,位于加林德斯岛(Galindez Island),狭窄的蜿蜒通道Stella Creek将它与冬天岛隔开,冬天岛和沃迪小屋日常由韦尔纳茨基院士站管理。现在已经成为“南极科学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br></div><div><br></div> 从冲锋舟上远看Winter Island 冬季岛和Wordie House沃迪小屋。小屋黑色的房子大红色的木门,由三栋木屋组合在一起的房子,在冰天雪地中很醒目,它建在冬天岛唯一的一块平地上,南面被海水包围着 进入“沃迪小屋”(Wordie House)参观 小屋目前是个小型博物馆,可以进入参观,屋中存有食品及其它生活必需品,现在用作紧急避难所。里面当年科考队使用的物品,还有一些简陋的极圈生活的基本设施 小屋的桌子上有一本留言簿,我作为参观者在上面签署了中文名字留念。冬天岛每次登岛人数不得超过36人,Wordie小屋每次进入人数不超过12位。 【巡游 - Winter Island 周边巡游】<br>离开冬季岛,我们乘冲锋艇在海湾里面巡游 岩石上到处都是金图企鹅,很多妈妈带着自己的幼崽,幼崽的颜色发灰,比妈妈的颜色稍微浅一些。通常是妈妈站立,小企鹅趴在岩石上。 我猜测它们是一家三口 它们是情侣吧,这只金图企鹅真漂亮 还看到了一只南极燕欧,一直在企鹅的领地里远远的看着企鹅们 两块浮冰在对话 乘冲锋艇在海湾里面巡游,看各种浮冰,简直是天然冰雕博物馆 蓝色的纯净世界 像不像狮身人面像? 到处可以看到肉滚滚的海豹在冰面上懒洋洋地躺着 路过了刚才提到过的乌克兰的科考站 - 韦尔纳茨基院士站(Station of Vernadsky),这个科考站不向游客开放,很多人在科考站的露天忙活着,我热情地向科考站里面的人打招呼say hello。但是他们毫无回应,忙着干自己的活儿。 这个科考站建立在岩石小岛上,岛上到处都是金图企鹅,科考队员应该不会寂寞了吧,这么多企鹅,平均每人可以分摊到几十只吧,没事看看这些小可爱呗 这些企鹅都特别白净漂亮,应该是经常下水游泳吧 受美篇的篇幅所限,未完待续, 后续见“南极南美 极致之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