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乡村

于秋香

作者:于秋香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清晨四点多,东北的农村天刚泛白,露水还未散去,路边的青草还挂着晶莹的水珠。这时城市的喧嚣已经沉寂,广场舞的大妈正进入梦乡。我和妹妹一家披着昨日的疲惫,又踏着高低不平的山路,向果园爬去。山中的布谷鸟被惊醒了, 不知是讨厌还是感叹,哼出了几声“咕咕”的叫,又去睡觉了,身后传来几声犬吠,还有远处农用三轮摩托车“咔嚓,咔嚓”的沉闷声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是我回故乡的第二天,四十多年了,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乡村不再是被手机屏幕切割的碎片,而是随着日出日落、农事作息的时间流淌……</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次回乡村,与以往不同,以前大多是逢节假日,体验农村的节日气氛,寻找想像中的诗与远方,这次是因为妹夫因多年的体力劳动严重透支,突然患病,家里的农活一下就沉重起来。妹妹打电话说:果园坐果太多,必须稀果,雇工很难找到人,又不划算。妹夫治疗又花了好几万元,就让她的孩子带上我,趁端午节时机,回乡下帮个忙。我虽然不会干农活,身体也不怎么好,但我心里也是着急,心想,稀果也不是什么难事,我还是能做得来,一个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随外甥一起从百里之外的港城返回了故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和妹妹一家爬了一公里的山路才来到果园,我的两条腿都发软了,一屁股坐在草丛里,喘着粗气,一眼看去,树上的李子厚的像蒜瓣似的挂在那里,心想,200多株大的果园,又结这么密集的果子,这得多会能搞出来呀?但是,还是要行动,稍微缓解一下,我们就上手了,妹妹教我怎么稀,留什么样的果子合适,很简单,没几下,我算是做顺手了,顿时觉得农村的田园生活充满了诗意。随口对外甥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疏了两棵树的果子,已是大汗淋漓,头眩背酸了,可妹妹已经疏了二十多棵了。妹妹调侃说,姐,现在是不是连南山也看不清了?引起了大家一片笑声。妹妹说,我们乡下人命贱,不知道累,这点活就当锻炼身体了。但愿孩子能在城里生活的好些,将来老了还有退休金,不再受这累。一提到孩子,妹妹眼里充满了光,又喋喋不休起来了,可我只看到了妹妹那件血红的外套,就像是刚从水里捞起的衣服,水珠子叭嗒叭嗒的往下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妹妹当年也是学校的学霸,曾获得过全乡竞赛第一名。那时生产队还没有解体,父亲实在供不起5个孩子上学,妹妹就早早的辍学了。外甥说妹妹的那张奖状至今还保存着,外甥小时候给撕掉了一个角,因此也遭到了母亲唯一一次的毒打。我知道那是妹妹心中一个破碎的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中午12点多。我们下了山。刚走进村头儿,远远的看见妹妹的婆婆杨婶儿正在和两个本家的嫂子在水稻田里插秧。杨婶儿已经84岁了,佝偻着腰,看起来不到1米45,正在稻田里认真的叠着田梗。虽然做的很吃力,但又很细致。每挖一锨土就把铁锨拄在稻田里,喘上一口气,就像插在稻田里的一个P字符号。见我们回来,立刻招呼我们进屋吃饭。两位嫂子执意不肯进屋。说是杨婶家里来了贵客,我们就不掺和了。再说今天是端午节,家里人也在等着我们回家吃饭呢。患病的妹夫已经把十几桶猪饲料拌好了,妹妹忙着去喂那100多头猪去了,让我们先吃饭。一大盖帘热腾腾的饺子很快就端到了桌上,杨婶儿还给做了8道农家菜。杨婶儿盘坐在靠窗的位置,吩咐孩子们倒酒,瞬间屋内的节日气氛就浓了起来。两小盅烧酒下肚,杨婶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现在的农村多好啊!去年我们家果树、养猪就收入了5万多元,种地虽然不挣钱,但土地也不能给荒了,那是老祖宗留下的。现在不愁吃不愁喝,逢年过节还有饺子肉吃。这要是在生产队时想都不敢想的事。国家每月还给发放160块钱,今年又给涨了20元。虽然你妹夫得了点儿病,花了5万多元,但国家还能给报销一部分。这要是在40年前,那就是天都塌了。"说着又劝起大家喝酒吃饺子,自己又喝下了两小盅酒,脸上的红润这时已经漫延到了脖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下午4点多钟,我们要返程了,妹妹一家依依不舍。家乡的山水渐渐的远去和模糊,可是那水捞的外套和P形的符号怎么也抹不掉,还有他们的坦然和感恩之情,让我感到一阵阵心痛。还有那些广场大爷大妈们指点江山似的闲谈农民的土地医疗养老问题的惊世之语,让我想起来都觉得是一种罪恶与伤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六月的乡村依旧随着时间流淌,他们是滴血的脊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