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忆河涧村革命岁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浙岭云深掩故踪,涧溪呜咽诉情浓。</p><p class="ql-block">危楼密道藏星火,峻岭幽林锁刀锋。</p><p class="ql-block">揭氏倾粮援劲旅,英贤浴血战顽凶。</p><p class="ql-block">弹痕锈刃今犹在,浩气长存映碧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浙西南的崇山峻岭间,河涧村曾是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璀璨明珠,表面宁静祥和,内里却涌动着炽热的革命激情。而如今,因“大搬快聚”政策,曾经人声鼎沸的村落只剩四户人家留守,唯有一条新修的公路从水口蜿蜒而入,在空寂中延伸,与满是岁月痕迹的红色遗址共同诉说着往昔的峥嵘与当下的寂寥。</p><p class="ql-block"> 河涧村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曾属宣平县,现归莲都区太平乡。它坐东北朝西南,被群山紧紧环抱,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呵护的孩子。水口往西流淌,往昔,水口外山陡林密,形成天然的屏障;阳山头岙作为进村的唯一通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样的地形,在和平年代是静谧的世外桃源,而在革命时期,却成为了革命者天然的庇护所与战略要地,那些蜿蜒的山间小径,都曾是传递希望与力量的“红色血管”。如今,平整宽阔的公路虽打破了旧日的交通桎梏,却未能带来想象中的热闹——水泥路面上少见车辙,唯有山风裹挟着落叶,在空荡的村道上徘徊。</p> <p class="ql-block"> 揭氏家族在河涧村举足轻重。他们拥有大片良田、林地与茶籽园,家境殷实。这份富足不仅滋养着家族,更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化作了坚实的物质后盾。1947年,地下党人张之清、陈仿尧的到来,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河涧村的革命热情。揭氏老屋也由此从普通的民居,变身为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堡垒”。老屋内部构造精妙,门道纵横交错,楼上四周相通,轩间楼上谷仓后的暗室可容数人,楼门之外竹林茂密,可躲可藏可退,大门楼顶的窗口视野绝佳。至法轩间那扇看似平常的木窗,暗藏的“情报信箱”更是功不可没,在1947 - 1949年间,无数关乎革命成败的重要情报,通过这个小小的暗格传递出去,一次次助力革命事业转危为安。张之清将这里视为自己的家,“回家”二字,饱含着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深的信任与眷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河涧村的革命历程中,危机四伏,惊险的故事不断上演。1948年的那个清晨,当11师的部队突然逼近,宁静的村庄瞬间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之中。揭至明的及时预警,让革命者们迅速展开突围。然而,那位刚到的诸暨籍文书,因对地形不熟,不幸倒在了敌人的枪下,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片土地上,成为了黎明前悲壮的牺牲者。同年腊月初七,张之清的夫人张赛英在协助工作时遭遇围剿,关键时刻,揭氏家族凭借威望与智慧,成功将她掩护在新房之中。揭辛福的机智应对,张赛英的沉着冷静,让这惊险的一幕最终化险为夷,也彰显了军民之间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p><p class="ql-block"> 河涧村的村民们,用自己的方式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当张之清率领的部队战斗后前来休整,揭氏家族率先慷慨捐粮,揭辛福拿出的14担稻米,是他们辛勤劳作的成果,更是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在揭家的带动下,其他村民也纷纷伸出援手,将自家的粮食、物资贡献出来,为战士们补充体力,助力他们再次踏上征程。</p> <p class="ql-block"> 揭至圣、揭至法兄弟,更是将革命精神融入血脉。揭至圣加入太平区中队,在剿匪战斗中,他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无论是解救被扣押的家人和村民,还是与土匪的激烈交火,他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担当。揭至法加入警卫班,日夜守护着革命同志的安全,用忠诚践行着自己的革命信仰。那些惨烈的战斗场景,那些牺牲的生命,都让河涧村的村民深刻体会到革命的艰难与残酷,但他们从未退缩,始终坚定地站在革命的一方。</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河涧村的山水依旧秀丽。生产队时期挖出的子弹、刺刀,拆迁时发现的战争遗物,虽然已经锈迹斑斑,却依然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河涧村人民的英勇无畏,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如今,曾经承载故事的老屋大多人去楼空,只剩留守的四户人家偶尔修缮残垣,在寂静中守护着红色遗迹。曾经可能吸引游客的红色资源,因村落的空心化而无人问津,唯有留守老人会在路过的司机歇脚时,缓缓讲述“小老张”“小老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河涧村,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村落,更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它用自己的故事,向世人诠释着信仰的力量、勇气的珍贵和团结的伟大。它的红色记忆,将如同山间的溪流,潺潺不息,永远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即便村落逐渐沉寂,那份精神也将在时光里永恒闪耀,无声地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而那条自水口延伸而来的公路,恰似一条沉默的纽带,一头连接着往昔的热血岁月,一头通向未知的未来,在空荡的山河间,继续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