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浙江中部的群山中,藏着一个让北上广深都黯然失色的魔幻村落——花园村。在这个与我的家乡“花垣县”同音的村庄里流传着一句颠覆认知的话:“资产不足500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花园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这个村狂揽786亿营收,相当于每天进账2.1亿!要知道,全国有40%的地级市GDP都没这么高。更让人震惊的是,村民人均年收入18.2万,比一线城市白领还高。而缔造这个财富神话的,竟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民——邵钦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年轻时的邵钦祥,又帅又能干</span></p> <p class="ql-block">一、黑暗喜宴:点燃逆袭的导火索</p><p class="ql-block"> 1981年5月,27岁的邵钦祥结婚。为了让喜宴体面些,他从邻村借电,却被人故意拉闸。瞬间,20桌喜宴陷入一片漆黑。新娘在黑暗中啜泣,亲友们尴尬地放下筷子。邵钦祥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人穷被欺,村穷受气!”这个信念像毒刺一样扎进他心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时的花园村,名副其实是“花园”——只有荒草,没有鲜花。全村87户人家,负债3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村民住的是草棚泥房,吃的是红薯稀饭。有户人家娶媳妇,连彩礼都凑不齐,最后只能用两担谷子顶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花园村的村民小别墅,又大又漂亮</span></p> <p class="ql-block">那晚停电的屈辱,成了邵钦祥改变命运的导火索。他发现,农村通电不稳定,蜡烛成了紧俏货。于是,他找二哥和老书记凑了1500元,在自家柴房办起蜡烛作坊。没有模具,就用竹筒代替;没有销路,就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半年后,赚了3000元,翻了一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邵钦祥知道,靠卖蜡烛富不了全村。198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浙江。邵钦祥敏锐地发现,城里人开始穿时髦的夹克衫,可市场上供不应求。他咬牙借了9000元,创办了花园服装厂。为了拉订单,他坐绿皮火车去上海,没钱住旅馆,就在火车站候车室凑合一晚。饿了,就啃干硬的大饼。有次为了见一个客户,他在对方公司门口等了三天,终于感动了对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1985年,服装厂年产值达到50万元。邵钦祥没停步,又陆续办起锁厂、磁钢厂、砖瓦厂。到1991年,花园村已有46家企业,但都是各自为战。邵钦祥意识到,必须抱团取暖。他牵头成立了金华首家村级工业公司——花园工业公司,开创了"村企合一"模式。两年后,年产值飙升到3亿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冒死赌局:7000万押注高科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6年,花园集团遇到了瓶颈。虽然产业越做越大,但都是纺织、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薄如刀片。邵钦祥想转型高科技,可一个农民怎么找项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想出个大胆的办法:冒充浙大学生,给校长路甬祥寄邀请函。原来,花园集团综合大楼落成,邵钦祥想请路校长剪彩。但人家是院士,怎么会理一个村办企业?于是他灵机一动,在邀请函上写自己是浙大学生,组织“乡村振兴调研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三变+”模式践行者叶阳波先生与花园村党委副书记金光强在一起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路校长虽没亲临,却派了代表。后来得知真相,路校长非但没生气,反而被邵钦祥的闯劲打动。1996年,已是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的路甬祥,给邵钦祥推荐了十几个高科技项目。其中一个是维生素D3项目,当时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外企掌握技术,国内完全依赖进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邵钦祥眼睛一亮:“就赌这个!”但这简直是豪赌:首期投入480万,后续又追加到7000万!要知道,当时花园村一年的集体收入才几百万。村里炸开了锅:“钦祥疯了!”“拿全村的钱去打水漂!”甚至有人写匿名信举报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邵钦祥顶住压力。没有技术人员,就从中国科学院请专家;没有设备,就自己改装。最困难时,银行停贷,员工工资都发不出。邵钦祥把自己的房子、车子都抵押了,妻子气得回了娘家。他白天在工厂盯生产,晚上在办公室啃馒头,桌上堆满了降压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终于,1998年,维生素D3中试成功!1999年,生产新工艺中试成功!2001年,正式投产!花园集团的维生素D3纯度达到99.9%,价格只有进口的三分之一,一举拿下65%的国际市场份额!村民们的年收入涨到3.6万元,是10年前的120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叶阳波先生在吉祥湖畔</span></p> <p class="ql-block">三、“三变”魔法:点石成金的财富密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04年,花园村合并了周边9个村,面积扩大10倍,人口增加到3万。但新问题来了:有的村负债累累,有的村还是土路泥房。怎么让3万人一起富?邵钦祥祭出了杀手锏——“三变”改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什么是"三变"?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里我要插一句话:虽然“三变”改革是在2012年在贵州六盘水正式提出,但邵钦祥从形式上已经做在前面了,现在宁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探索的“三变+”模式,三变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个“+”字,这个“+”字就是因地制宜的发展引擎,是打通最后1公里的金钥匙。当年的邵钦祥也就是在“三变”基础上,加上产业升级、人才引入、品牌打造,创造了花园的神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花园村是国家AAAA级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就说红木产业吧。2005年,邵钦祥发现很多村民去广东打工做红木家具。他想:东阳是“木雕之乡”,为什么不把红木产业搬回家?但一开始,村民们不买账:“我们只会种地,哪会做家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邵钦祥先建了50万㎡的红木家具城,免费给村民提供摊位。又从广东请来了老师傅,手把手教雕刻。还成立了红木产业学院,培养设计、营销人才。村民王大叔,以前种地一年收入8000元,现在在红木厂做雕刻,月工资1.5万,年底还有分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的花园红木家具城,年交易额143.8亿,全国第一!从原木进口到家具销售,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村里还建起了雕刻街、红木博物馆,连非洲的红木商都会说中文:“要赚钱,去花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共同富裕:从草棚到乌托邦的蜕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的花园村,简直是农村版的“乌托邦”:</p><p class="ql-block">商业中心有星巴克、肯德基,村民不用进城就能逛大牌;</p><p class="ql-block">吉祥湖白天是"小西湖",晚上灯光秀比迪士尼还漂亮;</p><p class="ql-block">村民看病不要钱,孩子上学不要钱,连柴米油盐都有补贴;</p><p class="ql-block">80岁以上老人每天有免费午餐,去世后还有丧葬补贴;</p><p class="ql-block">获批国家AAAA级景区,村民们生活在美丽的景区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红木家具是花园村一个大产业</span></p> <p class="ql-block">但邵钦祥最得意的,不是这些光鲜的表面。而是村里的“全民持股”制度:不管是老人还是婴儿,都是村集体的股东。去年,光分红每人就拿到2万元以上。资产500万以下的家庭,真的被称为“困难户”,会得到村里的特别帮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负债3万到年入786亿,花园村的逆袭不是偶然。邵钦祥的“三变”模式,核心就是把每个人都变成财富的创造者和分享者。当其他村还在等政策、等补贴时,花园村已经把土地、人力、资金都变成了赚钱的机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终极悬念:下一个花园村会是你的家乡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邵钦祥常说:“共同富裕不是吃大锅饭,而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挖到第一桶金。”他的“三变”模式,已经被覆盖了18个村庄,从“小花园”变成了“大花园”。有的村靠它脱贫,有的村靠它致富。</p><p class="ql-block">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的政策,同样的模式,有的村成功了,有的村却失败了?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一个像邵钦祥这样的领路人,有没有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丽的花园村</span></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家乡也想逆袭,不妨问问自己:</p><p class="ql-block">你们村有什么被忽视的资源?(山林、手艺、老建筑...)</p><p class="ql-block">能不能把零散的资金凑起来做大事?</p><p class="ql-block">村民愿不愿意从"种地人"变成"股东"?</p><p class="ql-block">你愿不愿意变成第二个邵钦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这里,我甘愿当一名贫困户</span></p> <p class="ql-block">花园村的故事证明:贫穷不是命中注定,只要找对方法,每个村庄都能成为“下一个花园村”。而邵钦祥的“三变”模式,就是打开财富大门的金钥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邵钦祥还在忙碌。他正在建一个“未来乡村”示范区,要把花园村打造成5G全覆盖、机器人种地的智慧村庄。他说:“共同富裕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升级的起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花园与花垣同名不同字,但风景各有千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现在的邵钦祥依然还是那么年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也拍张照片算是留下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你的家乡,会是下一个起点吗?请关注龙队长,了解“三变+”模式的全部内容,助力你的家乡成为第二个花园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