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之旅

境至

(一)远去的南斯拉夫 <p class="ql-block">走出布达佩斯里斯特国际机场,就乘车前往贝尔格莱德,高速路的等级不高,双向四车道,大巴车时速60一80公里,380多公里,行驶了近六小时。从布达佩斯出发时,阳光明媚,但到了匈牙利与塞尔维亚交界处,天空突然泼下倾盆大雨,团友们打趣道:“塞尔维亚真是热情好客,这场雨就是为我们接风洗尘!”</p> <p class="ql-block">提起塞尔维亚,许多中国朋友的心中或许会浮现出那个远去的南斯拉夫。上世纪四十年代二战结束,在巴尔干半岛,成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南联邦或南联盟),那时,除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南斯拉夫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比苏联还好。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解体,分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北马其顿6个国家(注:科索沃独立的问题还未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塞尔维亚,这个南联盟的“老大哥”,尽管国土面积只有8万8千平方公里,但在前南联盟分出的六个国家中,绝对算得上“土地辽阔”。由于与波黑、黑山、科索沃的矛盾与战争,又因与俄罗斯的亲密关系而受西方国家制裁,所以至今未能入北约和欧盟,也不是申根国家。</p> <p class="ql-block">塞尔维亚对中国很友好,中国人到塞尔维亚是免签的,我们在匈塞边界,塞尔维亚边防人员到我们乘坐的大巴车上,将每个人的护照拿去盖一个章就放行了。在中国人的视野中,身材高大的武契奇总统因其对华友好的立场,曾在访华时受到热烈欢迎,成为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外国政治家。他的亲华、亲俄态度,使得塞尔维亚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独树一帜,展现出一幅不畏风云的铮铮铁骨。</p> <p class="ql-block">提起塞尔维亚,我们不会忘记那个引人深思的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如雷霆般撼动了世界,轰炸响声使中国驻贝尔格莱德的大使馆成为废墟,也让中塞两国人民的心中埋下了反对霸权的共同信念。2016年,我国在大使馆的旧址上,建起了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到达贝尔格莱德,我们首先到中国驻贝尔格莱德的大使馆原旧址参观,悼念遇难同胞,参观中国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中国文化中心大楼</i></p> <p class="ql-block"><b><i>中国文化中心大楼前的孔子塑像</i></b></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中心采用大量几何图案设计,镂空的外墙和不规则形状的窗户,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禁感叹现代建筑设计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b><i>19世纪奥匃帝国风格建筑</i></b></p> <p class="ql-block"><b><i>社会主义时期的混凝土方盒子</i></b></p> <p class="ql-block"><b><i>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很多为中国帮助建</i></b></p> <p class="ql-block">贝尔格莱德的建筑像一本摊开的历史教科书。19世纪的奥匈帝国风格建筑与社会主义时期的混凝土方盒子并肩而立,还有现代化的高楼耸入云间,而1999年北约轰炸留下的废墟,则如同未愈合的伤疤散落城市各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i>卡莱梅格丹要塞(KalemegdanFortress)</i></b></p> <p class="ql-block">随后游览卡莱梅格丹要塞(Kalemegdan Fortress)。这个要塞是贝尔格莱德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也是城市的象征。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背景,还汇聚了许多值得一看的景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i>多瑙河与萨瓦河在这里交汇,然后流入黑</i></b></p> <p class="ql-block"><b><i>卡莱梅格丹城堡</i></b></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卡莱梅格丹城堡上,远眺前方,多瑙河与萨瓦河在此交汇,浑浊的河水裹挟着东欧平原的泥沙,在夕阳下泛着铁锈般的暗红色。几个老人坐在长椅上,用我完全听不懂的塞尔维亚语交谈,偶尔发出低沉的笑声。他们或许还记得那个已经消失的国家——南斯拉夫。</p> <p class="ql-block">这个要塞保存了中世纪时期的城墙、城门和防御工事。漫步在古老的城墙上,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昔日的战火痕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i>这是要塞内的一个重要观景点,曾是城防的瞭望塔。现在这里设有展望台,可以俯瞰多瑙河和萨瓦河的交汇处,景色非常壮观。</i></b></p> <p class="ql-block"><b><i>要塞内设有几个博物馆,比如“贝尔格莱德军事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军事历史文物、武器和装甲,帮助游客了解城市的历史背景。</i></b></p> <p class="ql-block"><b><i>圣马可教堂(Church of Saint Mark)</i></b></p><p class="ql-block">位于要塞的一侧,是一座宏伟的东正教教堂,以其金色的圆顶和精美的壁画著称,是贝尔格莱德的重要宗教场所。</p> <p class="ql-block"><b><i>钟楼(Sahat Kula Tower)</i></b></p><p class="ql-block">这座古老的瞭望塔提供了极佳的观景平台,可以一览贝尔格莱德市区及多瑙河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b><i>要塞中还设有一些反映战争、和平和民族记忆的雕塑和纪念碑,表达对历史的尊重和纪念。</i></b></p> <p class="ql-block">卡莱梅格丹要塞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市民休闲胜地,这里融合了文化、历史和自然的多重魅力。我在这里一边漫步游览,一边细细品味每一个角落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地平线上,我突然明白,南斯拉夫从未真正远去。它化作了贝尔格莱德街头那些矛盾的风景,化作了人们记忆中的某个模糊片段,化作了这个仍在寻找自我定位的城市的集体潜意识。历史在这里不是线性的进程,而是层层叠加的考古现场,每个时代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彼此覆盖却又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我在贝尔格莱德的林荫大道上悠闲漫步。阳光透过繁茂的树叶洒落,点点金光为街道披上一层温暖的纱幕,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心情也随之轻盈愉快——虽然那个曾经的南斯拉夫已成过去,但阳光依旧灿烂,人们依旧怀揣希望,乐观面对每一个崭新的一天。这座城市的晨光,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坚韧与希望。明天,太阳仍然要从亚细亚升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