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

小小

<p class="ql-block">我曾登临泰山之巅,俯瞰翻涌云海;踏破华山天险,领略峭壁峥嵘;漫步嵩山古刹,倾听晨钟暮鼓;徜徉灵山翠谷,静享满目清幽;沉醉雁荡奇峰,惊叹鬼斧神工;跋涉五指山峦,饱览层峦叠嶂。这些年走过无数名山大川,却始终对黄山魂牵梦绕。此刻,终于站在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上——黄山,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度登临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千古赞叹。这座位于皖南的奇山,以“五绝三瀑”闻名于世,破石而生的奇松,彰显生命的顽强。悬于绝壁的怪石,充满神秘的奇趣,翻涌如万马奔腾的云海,气势磅礴。氤氲似人间瑶池的温泉,温润宜人,当冬雪降临,黄山又瞬间化作银装素裹的冰雪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因六月黄梅天持续降雨、雾气弥漫的影响,我们最终规划的黄山游览路线为:从黄山南大门出发,前往慈光阁景观区,乘坐玉屏索道上行至玉屏楼景观区,观赏标志性的迎客松,随后依次游览天海景观区的鳌鱼峰、一线天,然后到达光明顶,在往前走一段路程,到达云谷索道下行至云谷寺景观区,由此返回黄山南大门。</p> <p class="ql-block">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及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云川”之称。</p> <p class="ql-block">黄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形成有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p> <p class="ql-block">从玉屏索道下来后继续前行,我们抵达了黄山之旅的第一站——“迎客松”。树旁石壁上,矗立着乾隆御题的“岱宗逊色”碑。遒劲的书法与苍劲虬曲的松树相映,刚柔之美在此交融,令人驻足赞叹。。</p> <p class="ql-block">黄山迎客松,以其独特的姿态屹立于玉屏峰前,一侧枝桠伸展,宛如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张开双臂,笑迎四海宾朋,那优雅而又庄重的身姿,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迎客之道,让人不禁为之倾倒。</p> <p class="ql-block">迎客松树龄有1000多年,目前树高10.2米,胸围2.16米。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的迎客松,没有肥沃的土壤,只有坚硬的岩石,却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扎根生长,千年不倒,它是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友好与善良,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从明清时期的文人墨客到现代的艺术作品,迎客松的身影频繁出现,它不仅是绘画、摄影、文学等艺术形式的重要题材,更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见证,凝聚着无数人的情感与智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黄山风景区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遗迹于一体,兼有花岗岩造型石、花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景观。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稠密,多柱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p> <p class="ql-block">雨越来越大了,雨雾中的山峦像被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纱帘,原本清晰的轮廓渐渐隐入白茫茫的水汽里。迎客松的枝叶上挂着晶莹的雨珠,顺着松针滑落时,仿佛连雾气都跟着轻轻颤动。离开迎客松区域再往前走,石阶被雨水浸得发亮,踩上去能听见细微的“沙沙”声,远处的山脊线在云雾里时断时续,倒像是大自然用墨色在宣纸上随性晕染出的留白,只余下几分若有似无的绿意,在雨幕里悄悄酝酿着下一场山景的揭晓。</p> <p class="ql-block">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闻名于世,而鳌鱼峰作为黄山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以它独特的形态和壮丽的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形似巨鳌出海的鳌鱼峰,在云海翻滚中宛如一座漂浮在天际的仙岛,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当我在云海漫过石阶时,我听见松针与风私语,千年的苍翠在掌心流转,云雾织就的绸缎缠绕山峦。每一步攀登都是与天地的对话,怪石如仙人遗落的棋子,在峭壁间诉说远古的寓言。</p> <p class="ql-block">巨石夹道,游人穿梭,成了旅途独特背景。它像沉默的守护者,见证人们攀登的脚步,用巍峨姿态,给旅程添一份豪迈与震撼 。</p> <p class="ql-block">在仙人桥上小坐片刻,仿若化身逍遥神仙,尽享这方山水的灵韵仙气。</p> <p class="ql-block">黄山十大怪石之一的仙人指路,也叫喜鹊登梅,位于云谷寺至皮篷路口。因其形状如同身着道袍的仙人举起手臂指路,故名“仙人指路石”。石板桥仰视,仙人指路怪石顿时又变成了喜鹊,因边上有一棵黄山松,形状如梅花,所以又被称之为“喜鹊登梅”。</p> <p class="ql-block">黄山是钱塘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南坡有流向钱塘江流域的新安江水系和流向鄱阳湖流域的昌江水系、乐安江水系;北坡有直接入长江的青弋江、秋浦河两大水系,自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展布着众多的山涧沟谷,其中大谷36条,形成36源,汇入24溪水,以桃花、云门二峰为界。黄山高差大,山水迸泻,形成飞瀑,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等。</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通往莲花峰方向的山道,因雷雨天气,目前处于暂时关闭状态,拦截设施已设置。莲花峰作为黄山主峰之一,风景壮美,待重新开放后,可沿此石阶,穿梭于山林间,感受攀登途中与自然相融的奇妙体验 。</p> <p class="ql-block">黄山经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p> <p class="ql-block">雨势越来越急,雨点噼里啪啦砸下来,一只浑身湿透的小猫蜷缩在山树下,躲避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雨时下时停,当一缕霞光刺破云层,将峰林染成琥珀色,心跳与山风共振,灵魂被云海托举着腾空。原来所谓人间仙境,不过是自然将亿万年的浪漫,揉碎成眼前惊心动魄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道路陡峭,攀登时需手脚并用,抓好扶手,同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如体力不支或有恐高症等,可选择从鳌鱼洞或鳌鱼新道前往光明顶,绕过一线天。此处两侧峭壁如刀削般陡立,缝隙极为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抬头望去,天空仅现一线,“一线天”之名由此而来。更值得一提的是,石壁上留存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摩崖石刻,为这处险峻之地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山顶设有黄山气象站,石碑刻有《黄山气象歌》,可扫码实时查看未来 3 小时云海概率。</p> <p class="ql-block">经不懈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光明顶。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黄山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光明顶海拔 1841 米,黄山第二高峰,此刻站在光明顶,渺小如我,却也触摸到了永恒的边角。</p> <p class="ql-block">站在光明顶,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的中心,与广袤的苍穹和苍茫的大地紧紧相连。极目远眺,四周的群山连绵起伏,宛如波涛汹涌的绿色海洋。莲花峰、天都峰等黄山诸峰,或巍峨挺拔,直插云霄,或险峻奇绝,傲立群峰。它们如同忠诚的卫士,环绕在光明顶周围,共同构筑起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登上光明顶,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攀登,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在这里,可以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烦恼,尽情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它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给予人们力量、勇气和对生活的热爱。光明顶,是黄山之魂,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瑰宝,它的美,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品味和珍藏。</p> <p class="ql-block">沿着山路继续前行,云雾在山坡间缱绻翻涌。忽而豁然开朗,一片如绒毯般的翠绿草甸舒展在眼前。远处奇松遒劲、怪石嶙峋,云海在山巅翻涌,刚劲的山色与柔美的草甸相映,宛如一幅遗世独立的水墨长卷,为黄山注入一抹灵动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黄山的泉水池,藏于翠谷幽林间。清冽泉水自山岩渗出,汇入规整石砌池,又潺潺溢出,似灵动丝带穿梭乱石。四周植被繁茂,雾气轻笼时,池水如镜,映着青山、细流,仿若尘世遗落的碧玉盏,盛着天地的清露,静谧又治愈,把黄山的灵秀与温润,都悄然收进这一方小池 。</p> <p class="ql-block">雨越来越大,人们在凉亭里避雨休息。</p> <p class="ql-block">在黄山奇峰怪石的环抱中,孔雀松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生命奇迹,它形似孔雀🦚树干虬曲苍劲,沟壑纵横的纹理里镌刻着岁月的沧桑。扎根于陡峭的崖壁之上,它无惧风雨的侵袭,以顽强的生命力紧紧抓住贫瘠的岩缝,傲然挺立。云雾缭绕时,孔雀松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中下凡的灵禽,神秘而高贵。以其独树一帜的姿态,书写着山林间的绝美传奇。</p> <p class="ql-block">年轻就是好,小伙子步履轻松,沿着台阶飞奔而下😃</p> <p class="ql-block">碰上雷雨天气,黄山之行确实留有遗憾。不过能顺利走完通往光明顶的路线,也算不虚此行!黄山胜景无数,西海大峡谷、始信峰这些绝美之处,留待下次探索,反而更添一份期待~</p> <p class="ql-block">游黄山心情感慨万千,云雾在脚边缠绵游走,恍若伸手就能触碰天际,迎客松苍劲的枝桠舒展成自然的怀抱,千年岁月的沉淀在眼前铺展。峭壁上蜿蜒的石阶似通往仙境的云梯,每一步攀登时的艰辛都化作此刻的酣畅淋漓。层峦叠嶂在云海中若隐若现,风声裹挟着松涛掠过耳畔,忽然懂得何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里不仅是奇峰怪石的王国,更是心灵与天地共鸣的秘境,让人在壮阔与灵秀交织的画卷里,彻底沉醉于自然的鬼斧神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