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眼中的知青馆2

海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昵称 海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 55849890</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宏海</p> <p class="ql-block">  黑河知青博物馆是2009年8月11日正式开馆的,第一年就有十多万人前往参观,这一社情民意引起了高层的注意,第二年夏季就陆续有高层干部到访。就在徐匡迪参观仅仅过去五天,徐院长的勉励之声还在耳边回响,知青博物馆又迎来了一位高官,而且是当过知青的高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你们都该好好看看”</b></p> <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19日,警车引导着一个小车队悄无声息地驶进地处瑷珲的知青博物馆,下车的是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同志。陪同的是时任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同志和黑河市委书记刘刚、黑河市市长张宪军同志。</p><p class="ql-block"> 那天,孟建柱一身戎装,000001号警牌显示了他在中国警界的至尊地位。</p><p class="ql-block"> 孟建柱1968年下乡到上海市郊的前卫农场当知青,一干就是整整十八年。在农场他当过农工、水手、调度员、副队长、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党委副书记、场长,就连大学也是在农场业余学习完成的。离开农场后,孟建柱先后担任上海市川沙、嘉定两县的县委书记和市农村工作党委书记,直到1993年担任上海市副市长。与农村打了二十四年交道的孟部长,对知青岁月刻骨铭心,对知青博物馆情有独钟。他一下车就亲切地和接待人员一一握手,毫无架子。</p><p class="ql-block"> 由于孟部长还要赶往北京,专机就在黑河机场等候,这次参观时间定为十五分钟。可步入展厅后,孟部长一下子就被浓浓的知青情结所感染,立刻放慢了脚步,认真参观起来。</p> <p class="ql-block">  这次为孟建柱讲解的依然是博物馆建设总指挥刘树新。因为时间太短,刘树新的压力也蛮大,但经验丰富的老刘还是有应对之策,他采用了跳跃式的讲解方式,专挑重要节点讲解。但听着听着孟部长似乎并不在意时间的长短了,对展板、展品的兴趣剧增,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看和提问。刘树新便迅速改变方式,针对孟部长是上海人的特点,转而重点介绍上海知青当年屯垦戍边的情况。当孟部长了解到博物馆的展示材料全部要经过当事人讲述或认可、三名战友证实、当时的单位证实的“三真实”审核后,说:“很感动”。他回忆了自己当年下乡的情形,动情地说:“我在农场干了十八年,这十八年对我的一生太重要了。”他还对陪同的公安系统同志说:“你们都该好好看看,了解一下这代人的经历对做好公安工作非常有好处。” 陪同参观的栗战书省长说:“我是回乡知青,在农村我战斗了三年,三年时间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了根本性的作用,不管我做什么都会想起那段经历。那一段经历难以忘怀。今天看了这个馆,很多的故事让我感动,更使我想起了我的知青生涯,这个馆办得好啊。”</p> <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后,孟建柱同志欣然在留言册上写到:“知青馆的故事很感人。这些故事有喜、有悲、也有泪,都是真实的故事。这个馆建得很好,展现了知青一代人的风采,对弘扬知青精神、北大荒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孟建柱的这次参观,时间整整延长到一小时四十五分,才依依不舍的挥手告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来源:黑河知青博物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