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盼着,盼着,小孙女初中毕业了。看着妞妞心无旁骛,埋头复习,全力迎战“中考”,然后满怀信心走上考场。我突然依稀回到了六十年前,那时的我也正是初中毕业迎来升高中考试。只是当时不叫“中考”而曰“升学考试”。</p><p class="ql-block"> 整整六十年啊,满满的一个甲子。天道轮回,人生几何?耄耋休提成败事,眼前自有后来人。爷孙相隔一甲子,秉笔岂止为功名?一甲子仿佛是轮回,是巧合,是命运的安排?说不清、道不明了。只是心下暗地里为孩子担心紧张,还不能让她看出来。小姑娘学习成绩一直稳定靠前,只要发挥出正常水平,就是成功。我是不赞成家长所谓“旗开得胜”之类鼓励加油方式的,虚枉而不实,徒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和心理负担。</p> <p class="ql-block"> 每年“中考” 都在六月中旬,这时候的西安早已炎热起来,尤其今年严重干旱,一直少雨,还未入伏,气温就能飙升到40c去,自古号称“四季平安”的地方真变成“火炉”了。这种当口,让“中考”的小孙女赶上了,当然,整个古城凡是参加“中考”的孩子们都赶上了。有句话叫“热火朝天”,热有热的吉祥意,乘热升高,可“朝天阙”!</p><p class="ql-block"> 城市大了自然会考生多、考场多,摆成了“中考”大阵势的场面。于是乎真得热火朝天起来:学生们要亲自去踩点看自己的考场,搞清楚路线,确定自己的交通方式。忙忙碌碌的复习中会分心呼?至于家长们更要操心操肺,心心念念地牵挂着,生怕有个闪失,耽误了孩子。一个升学考试,既是考学生亦是考全家矣。一个“中考”已和“高考”比肩了!</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女儿初中升高中时我都没有像现在孙女“中考”这么心难平静。那时,我已调省天然气管道建设指挥部工作(单位在西安),后来妻子也调来,但因转学很难办,只好单把女儿留在宝鸡,靠亲戚陪护在子校上学。那个年代吃“皇粮”的人,身不由己呀,只能是牵肠挂肚地思念孩子,生怕我们离家后影响她的人生和学业。好在工厂子弟学校是全省重点中学,校风好,老师教学十分认真费心,不计名利;学生普遍尊师好学,刻苦努力。女儿因为成绩好被保送上了高中,直到后来考上大学。一路走来,学业一直没用我多么劳神费心。如今却为孙女的中考牵挂劳神起来。其实西安高新一中是名校,孙女三年中成绩一直列班里前几名,我不必过份担忧。但事不由人,一心都牵挂在小姑娘身上,实在是老了经不起这竞争激烈的刺激,真是“情因老更慈”,越老越缺少了定力和勇气了。</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世事沧桑。当年我们农村孩子升学考试社会平静的波澜不起,家长们也几乎顺其自然,很少关注过问,更别说接送陪同了。哪像如今被炒得这么“热”。</p><p class="ql-block"> 我是生在陕北的农村孩子,当年是在故乡府谷县参加升高中考试的。府谷是陕西最北的县,虽然现在是全国百强县,但六十年前却是很贫穷落后的。那时全县只有县城一所完全中学,另外还有一所就是我老家的麻镇中学,只设初中班。麻中是1960年才开办的,我是学校的第三届毕业生。升学考试必须到县中学参加才行。</p><p class="ql-block"> 麻镇离县城50公里,虽有一条 简易土公路,但没有班车。我们同学是集体走着去考试的,整整走了两天。头一天走到两地中间的一个自然形成站点,叫作赵寨,有车马店。傍晚住店,十几个同学躺在一盘大炕上(当时麻中只一个毕业班,同学流失的只剩下十几名男生),炕上光有席片,不提供被褥,和衣而睡,却还得每人交两角钱住店费。我们那时参加考试是自己带粮票和伙食费的,而我偏偏出了乱子。因天热走得出汗,我就脱去上衣,不小心把装在上口袋里的钱和粮票全丢光(8斤粮票5元钱),顿时慌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幸亏临时靠同学们转凑才得以继续成行。</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下午走到县中学入住,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了自己家乡的县城。因为体检要作X光胸部透视,县医院竟然没有,只好摆渡坐船过黄河,到对岸的山西省保德县医院检查。再花两角钱的渡船费!</p><p class="ql-block"> 折折腾腾地参加完考试,我竟然没考上县中学,而是考到石油部在宝鸡的第一机械厂半工半读中专学校,由此注定了我一生工作奋斗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生活在了关中平原。命也,运也?怎能说清。但总觉得这次高中升学考试对我的人生之路有着决定性作用。</p> <p class="ql-block"> 西安的中考安排在6月21到23日三天时间,正好赶上双休日,小孙女的爸爸妈妈都在家,可以陪伴她。考试需要静心,如果全家人拥在一起,都眼巴巴地关注孩子,这样的“气场”反而不利于小姑娘静心专注自己的考试,我和老伴便离开他们的小家,从返回自己的“老窝”中,但还是心随人去,不由自主地想知道小孙女考得咋样。一个劲地希望她父母能把小姑娘出入考场的表情画面传给我们,想从观言察色中猜摸孩子的考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天的“中考”终于结束了,人们常说“风雨过后见彩虹”,看着小孙女平静如常、轻松自信的表情,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静等成绩出来。</p><p class="ql-block"> 在整理小孙女三年初中所学用过的学习资料时,竟然垒起来比立体空调还要高!惊回首,书山高过自身段。这张张页页都浸透了小姑娘孜孜不倦求知的心血,散发着小姑娘勤奋好学的书香韵味,书卷铺就成長路,一张一页总是情。这“小书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里程碑”。 </p><p class="ql-block"> 小弟弟看着姐姐学过的“小书山”,默然暗叹。明白那也是自己要攀登的“山”,自然感到了压力,静静地翻看姐姐学过的书本,也许小家伙添加了动力,姐姐就是他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小书山”,我不由地感慨:当今的学生负担真太重了。何时才能给孩子们真正“减负”?回想这三年的六个学期中,小孙女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写作业、复习到12点过,第二天早上6点20以后就要起床,中午只能在学校爬到课桌上午休一会儿;即使放了寒暑假,也有一大堆的假期作业。苦不苦?当然很辛苦。小姑娘也曾喊过累,但却坚韧不拔地努力着。她说:同学们都是这样的,不只我一个。这就是天道酬勤,你不努力就要落后。</p><p class="ql-block"> 是呀,小姑娘今后还有长长的路要攀登。但愿她征途扬帆清风起,山河万里脚下行。一路顺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成文于 2025年6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