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昵 称:深山老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篇号:371372057</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几天在东北旅游,在一个朝鲜族村庄,看到一台手扶拖拉机,唤起了我的当年记忆。其中一段戴着草帽,迎着阳光,开着手扶拖拉机,随着排气筒的黑烟和柴油机“突突突…”的声音驰骋在田野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片断象影片一样在眼前闪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1974年秋,我队耕牛突发瘟疫,十多头耕牛所剩无几,严重影响了生产队的农事。老队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连忙召集队委会干部商量应对措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会上,经过反复论证后一致认为:在周围购买上十头威武健壮的耕牛是不现实的,只有购一台手扶拖拉机来解燃眉之急。但问题是那个年代什么东西都是凭票供应,队里的人又没有特殊途径弄到计划票。驻队干部老黄看到大家一个个愁眉苦脸,主动请缨,求爹爹告奶奶的总算弄来了一台计划外的手扶拖拉机,但价格比计划内要高出二千多元。二千多元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想到第二年的生产,老队长没再犹豫,一锤定音:“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手扶拖拉机买回后,老队长考虑到我曾上过3个月的机电班和1个月拖拉机短训班,决定让我当村里的第一位手扶拖拉机手,那时我才满十六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0年代村里有手扶拖拉机的很少,可以说是用凤毛麟角来形容,能开手扶拖拉机更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我心里美滋滋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料到第一天就让我吃了一个大苦头。手扶拖拉机的发动机是常州生产S195型柴油机,额定功率12匹马力,柴油机靠手摇把的摇动来启动。第一次启动因没掌握性能,摇转的速度不快,加上减压手柄放的过早,被摇把反转打在下巴上,差点打掉我门牙,疼的我呲牙咧嘴直哈气。不服输的我忍着疼痛,吐了一口唾沫在手上,双手搓了搓,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左手摒住气门,右手紧握摇把摇了起来,且逐渐增快,到最快时左手松开减压手柄,这时“突.突.突…”一股黑烟从排气管窜出,柴油机启动了,再让摇把随着飞轮转动3圈左右后方可抽出摇把,减小油门让柴油机平稳地转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手扶拖拉机不同于其他的车型,比较难开。它有快慢6个前进档位,2个倒档,右扶手上有油门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换挡是拉杆式的,需要拉离合器操纵杆让其离合后换挡。一般</span>平路起步挂2~4档,先把离合器松开到离合状态后挂上需要的档位,然后加油,待柴油机转速平稳时,轻放下离合器,拖拉机才能运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向是由操作杆控制左右两个牙嵌式离合器进行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转弯要捏住转向把,即往左捏左,往右捏右。如果是下坡则反之,左转捏右边,右转捏左边。还有就是刹车时千万别猛拉制动,会因惯性作用后面翘起而翻车,</span>如果不懂这些规则往往会吃大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次,我开车要从堤坝上到田里头,堤坝没有路,坡度又陡,如往下开很容易翻车,我只好将发动机熄火后采取倒行,谁知熄火后的拖拉机齿轮轴是制动着,车子不往下行。我试着捏左右转向手柄,没料到车子飞快往下滑,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好在不自主反应地松开了转向手柄,也真感谢堤坝下面有一块较宽的平地,拖拉机虽然有惯性,但终因阻力停在平地上,现在想起这件事都有点后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手扶拖拉机虽挺风光的,时间一长就能体验到其中的滋味。尽管不挑不扛,但活儿绝不轻松,特别是春耕和“双抢”时期,要与季节争时间抢时间,一天到黑机不停,成天的颠簸腰酸背痛,晚上从车上下来时手脚全是麻木的,走路都摇摆不定。老队长看我累的这么辛苦,给我配了一个副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了副手后,人着实轻松不少,但“脏”避免不了,成天与油和泥水打交道,衣服一般都是油腻邋遢的,时间一久,浓烈的柴油味、掺和着泥土、汗臭让人掩鼻。开始我还以为那些儿时伙伴因嫉妒远离我,邻家小妹一语道破真象:“哥,你身上的味好难闻。”我这才意识到自己成了一个十足的“大臭虫”,从此,我尽量不在人群的上风口逗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累,是肯定的。最怕的还是车坏了,要顶着烈日,趴在地上,而且还要承受车部件散发的热量,上蒸下烤,犹如钻“烤箱”。好在车是新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加上我又特别爱惜车,保养得很少,在我的手上几乎没出现过大的故障。但这</span>手扶拖拉机的质量还是不那么尽人意,虽大毛病不多,但小毛病却不少,让人烦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就是我们村的田都是湖田,高低不平,有些田是由小沟小坑填平的,一不注意就会陷进入淤泥中,不得不喊人来拖。次数一多,村里的人常戏谑我:“你开的真是一台拖拉机,又要拖又要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手扶拖拉机手有苦,也有“乐”。整田时,生产队养的鸭群常会提前赶到田里寻食,偶尔会有那么几只鸭把蛋下在田里,这就成了我的美食。将蛋捡起洗净,放在柴油机冷却水箱里煮,冷却水箱的水温一般很高,不一会就煮好了。有时候还在田里悄悄地拽上几把黄豆、蚕豆放在里面煮,尽管那上面少不了有些柴油味,但在那个年代,吃上一个鸭蛋和豆子也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当手扶拖拉机手时间也不长,不到二年的时间。至今想起来,心里总是甜蜜蜜的,觉得依然那么的美好,特别是那“突突突”的噪音、巨大的震动、冒着热气的水箱,已成了我心中抹不去的美好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