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杨柏大峡谷 三探析城圣王坪

郭志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徒步阳城析城山感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碧草接天迎客来。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析城山顶又放怀,</span></p><p class="ql-block"> 狼毒摇风燃赤蕊,</p><p class="ql-block"> 瑶池涵影鉴苍苔。 </p><p class="ql-block"> 汤王祈雨踪犹存,</p><p class="ql-block"> 龙洞藏幽雾自徊。 </p><p class="ql-block"> 万载岩溶雕玉斗,</p><p class="ql-block"> 圣王坪上探蓬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汤王,汤王庙位于阳城圣王坪,据传为纪念商汤所建。商汤曾在此祷雨,后人为了纪念他而建庙‌。</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月21日—22日,周六、周日,随“长治市徒步协会”26人前往阳城徒步。第一天,野线进入圣王坪,徒步圣王坪—马跑泉—圣王坪环线。第二天,也称杨柏大峡谷,即:秋川河一木沐坪一后驴头—后老龛环线。</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每次徒步归来,背包里总是塞着一路风景与美好,但面对空白文档时,那些鲜活的记忆突然变得模糊——明明记得大山的震撼,山泉水的灵动,却写不出当时心跳的节奏。就像有人说的:"刚出土的葡萄酒需要醒酒",可总在归来时就急着榨取还未成熟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是啊!登山包可以清空,相机内存能够格式化,但若不用文字定格一路美景,仿佛辜负了旅途馈赠的每一份感动‌。因此,不管文字是否俊秀,语言是否生动,先记录下来,避免让懒惰模糊了记忆。</p>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徒步析城山,也即圣王坪。</p> <p class="ql-block">  到析城山游玩不是第一次,2014年10月26日、2016年7月16日分别到过析城山,本次是第三次。</p> <p class="ql-block">  2014年10月26日拍摄图片</p> <p class="ql-block">  2016年7月16日拍摄图片</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景区正在建设,未收取门票,第二次已有景区大门,开始收取门票。这一次前往,主要是徒步野线,不是寻常人,不走寻常路,徒步人的标签贴在脸上,自然不走景区大门,起码进入景区时是不走正门的。</p> <p class="ql-block">  徒步的起点在析城山景区东门不远处的一山坳处。起初走在一段碎石子路上,头顶太阳如同一颗白炽的火球高悬在铅灰色的天幕上,将炽烈的光箭毫无保留地倾泻而下,无风闷热,没走几步,便有汗液渗出。</p> <p class="ql-block">  这段路程不长,之后便进入树林之下,是一段土路,倒也好走。继续向上,就是山路野径,并被枯叶覆盖,越往上路越不明显,这是一段脚下湿滑的大攀爬。</p> <p class="ql-block">  阳光像被筛子滤过一般,从层层叠叠的绿叶间漏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那些光斑如同跳动的精灵,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时而聚拢成金色的湖泊,时而散作细碎的星子。浓密的树冠将炽热的阳光揉碎成温柔的凉意,每一片叶子都镀着薄薄的金边,在风中沙沙低语。</p> <p class="ql-block">  踏破枯叶密布着的山径,泥土混合着腐植的味道在空气中缓缓流淌,这是一种原始的自然的味道。蜿蜒的小径上,光影与树荫交错编织,仿佛铺着会流动的碎金地毯。阳光透过不同角度的叶隙,在地面画出变幻莫测的图案,时而像游动的鱼群,时而似绽放的花簇,让整个林间都笼罩在梦幻般的光影魔术里。</p> <p class="ql-block">  那些明亮与幽暗交织的角落,藏着无数个微型的日光剧场——一片蜷曲的枯叶成了光的舞台,一截斑驳的树桩化作光的画布,一尊嶙峋的巨石成为点缀,就连蜘蛛网银丝,也折射出七彩的光晕。这斑驳的光影世界,将盛夏的燥热都过滤成了视觉上的清凉。</p> <p class="ql-block">  与重力对抗的结果,就是汗如注雨。汗水顺着脸颊两侧滴滴落下,脊背已经湿透。绕过一个崖壁,有一林下缓坡,坐下来休息片刻。这一段小攀爬一鼓足气,呼吸变得短促而剧烈,胸口剧烈起伏着,仿佛刚跑完一场马拉松。</p> <p class="ql-block">  休息片刻后,继续前行,是一段平切山路,没有驴标,甚至怀疑有没有人从此走过,至少近期无人涉足。想起那句名言用在这里极为恰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p> <p class="ql-block">  绕上山顶,穿过树林,眼前豁然开朗,高山草甸呈现在视野之中。眼前展开的是一片令人屏息的景象——整片高山草甸如同天神遗落的调色盘,铺展在海拔1800多米的山巅,狼毒花是这里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  踏入此处未曾打扰的绿海,立刻被淹没在齐膝的花草丛中,每一步都惊起带着花粉的蝶群。空气中弥漫着复合的芬芳:新鲜草汁的清香混合着野花的凛冽,偶尔飘来几丝难以捕捉的、类似蜂蜜的甜香。</p> <p class="ql-block">  望着脚下的狼毒花,看着它艳丽的身影,突然明白为何古人说"一花一世界"。这短暂的高山花事,这场与草甸不期而遇的邂逅,已然将永恒镌刻在记忆的岩层里。</p> <p class="ql-block">  置身于这片绿色的海洋,仿佛跌入了一个由生命编织的梦境。远山如黛,层层叠嶂的树冠在风中翻涌成翠浪,深浅不一的绿——墨绿、翠绿、嫩绿——像被阳光打碎的水彩颜料,泼洒在天地间的画布上。脚下草地绵延成柔软的地毯,每一株草叶都挂着晨露的碎钻,折射出青绿色的微光。</p> <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律动的绿色里,身体变得像鱼儿般轻盈自由。风掠过发梢时,仿佛能看见自己的影子正随着草浪起伏,化作逸动游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狼毒花,这朵绽放在荒原与高原的倔强生命,用最绚丽的姿态诠释着矛盾而深刻的花语。它的名字带着危险的警示,根系越发达毒性越强,却在风沙中摇曳出雪白与胭红相间的绝美花海,仿佛大自然精心设计的隐喻——最致命的美丽往往孕育最坚韧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走出这片未曾打扰的秘境,眼前就是圣王坪景区核心区域了。</p> <p class="ql-block">  看看介绍中的析城山,析城山别称圣王坪,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亚高山草甸。主峰四面如城,有东、西、南、北四门。仲夏时节,圣王坪上,盛开一种俏丽惊目,胭红粉白的野花。花成蔟状,每蔟怒放数百朵,烂漫于绿草丛中。清代张域咏此花:"万斛胭粉种作田,灵花开放碧峰巅。人间未许窥颜色,时有香风落九天。"据说是汤王娘娘每天在草甸的湖水中洗浴,有一天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从此花开遍了圣王坪。</p> <p class="ql-block">  草甸随着海拔起伏,形成柔和的波浪线。六月的高山牧场正值最丰美的时节,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花儿点缀在绿毯间,牛群穿梭其中,宛如游走在梵高的油画里。小牛犊忘情地吸吮着奶水,它们的皮毛还带着初生的卷曲,竟然无视我们一行的到来,一幅和谐温暖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前两次来到这里,没有见到栈道和凉亭,只有一条山路穿行在草甸之中,听说蒙古包已被拆掉,还是要少一些人为雕琢,多保留一些自然景色。</p> <p class="ql-block">  这座房屋依然挺立在那里,不过与几年前相比,又变矮了。</p> <p class="ql-block">  一群孩子在这里体会自然之美,长蛇般游走于绿海之中。</p> <p class="ql-block">  高山草甸的湖泊岸边,牛群正悠闲地饮水。阳光洒在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与远处连绵的青山相映成趣。湖水倒映着它们的身影,偶尔被蹚水的蹄子搅碎,又缓缓恢复如镜的平静。草丛间不知名的小花随风摇曳,为这幅天然的牧歌图卷添上一抹灵动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在凉亭下休息用餐,没有到其它地方观览,因为已经来过两次,其中第二次做过深度览游,因此游览的兴趣不大。休息期间,有风吹过,微风与湿衣的接触,感觉身体有些发凉,决定离开景区下山。</p> <p class="ql-block">  领队老大说一观景台处有一山路可以下山,因修筑公路,入口实在难以寻找,老老实实沿公路行走。</p> <p class="ql-block">  走出盘山公路就是析城山景区东门,等待后续驴友的到来。析城山野线徒步小环线到此结束。这是一段野线徒步与景区线路观览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  之后乘车来到一个名叫“杨柏村”的地方,准备在这里用餐住宿。</p> <p class="ql-block">  农家餐馆端坐,点得六个农家菜,一碗大碗饸饹面。喜欢喝酒的人一桌,少不了抿几口。当然也有喜欢喝啤酒的驴友,各取所需,自由选择。</p> <p class="ql-block"> 由于这里的住宿条件一般,八个人一个房间,领队老大决定返回到县城居住,这样就绕路了,明日徒步杨柏峡谷还得回到这里。炒菜是提前电话预定的,山里人生活不容易,不能推辞,这样做也不地道,因此晚饭后集体乘车赶往县城。</p>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名叫“源源商务酒店”的地方住宿,这里肯定要比乡下条件好多了。回到县城,时间尚早。因今天是夏至,白天最长,晚上最短,几个驴友约定再吃一顿,那就吃烧烤吧!</p> <p class="ql-block">  烧烤由驴友“享受阳光”组织,当然也是他请客了。驴友从最初不相识,到如今彼此关照熟悉,已成朋友。回视周围,每周忠实参与徒步的人也就那么几个。记得刚认识时,彼此间还需要刻意找话题,如今却能在沉默中共享一份自在的默契,在欢笑中彼此侃聊逗趣。这种无需言语的交流,是徒步旅程馈赠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是啊!那些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化作记忆长河中最闪亮的珍珠。从最初拘谨的客套,到现在可以毫无顾忌地互相调侃;从小心翼翼地保持距离,到如今能坦然展现最真实的样子。时间这位最神奇的魔术师,把陌生变成熟悉,把熟悉变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哈哈哈!此刻坐在路灯下,看着彼此眼角的细纹,才发现原来我们已经陪伴对方走过这么长的路。那些一起走过的路,一起淋过的雨,一起分享的欢笑与泪水,都让我们的灵魂交织得更加紧密。就像两棵并肩生长的树,树干彼此分离,但根系在地下早已不知不觉地缠绕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酒终宴散,各自回房间休息,余无记事。</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徒步杨柏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  一觉睡到自然醒,早餐自理,七点钟出发。</p> <p class="ql-block">  清晨,县城像从大地深处生长而出,在夏日晨光中既质朴厚重,又焕发着崭新的生机。此刻的世界仿佛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每个细节都藏着生命勃发的密码,纯净得让人心旷神怡。早餐随便吃了几口,便随大部队乘车前往杨柏村。</p> <p class="ql-block">  路途中遇电力工人在路旁立水泥电线杆,向上望去颇有一种美感。电线杆的轮廓在蓝天白云天幕上勾勒出孤独而坚毅的剪影。工人们如攀援云端的舞者,腰间安全带在微微轻颤,铁质脚扣与水泥杆身相击,发出清越的金属鸣响。他们悬在离地十多米的空中,手臂舒展时仿佛就要触碰流云,不由得赞叹,工作是美丽的。</p> <p class="ql-block">  大巴车经过析城山景区东门,穿过杨柏村,来到今天徒步的起点。这里立有一块石碑,上写“杨柏山”。杨柏村是一个行政村,估计由几个自然村组成。杨柏村原属杨柏乡管辖,后经行政区划合并成为河北镇杨柏新村,涵盖原杨柏乡全部地域。2021年5月,根据晋城市政府行政区划调整通告,杨柏村划归横河镇管辖。</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有红色历史的地方。资料介绍:抗战时期杨柏地区(时称青龙编村)作为晋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域,设立唐支队后方留守处、被服厂、医院及修械所。村民为部队筹粮筹款、制作军服、提供药材,协助训练民兵自卫队。现存江涛烈士纪念碑,纪念1940年牺牲的阳城县牺盟会特派员江涛及23名烈士。邓小平同志1942年途经此地赴枪杆村召开军事会议,唐天际将军在此创建根据地,赵树理以当地白莲洞为原型创作《灵泉洞》。</p> <p class="ql-block">  起点处有一微型水库,山间的微型水库如同一枚被时光遗忘的碧玉,静静卧在群峰的臂弯里。四周山峦和树木的身影投映水中,随着微风摇曳成流动的墨色丹青,连岩缝间探出的蕨类也在这幅水墨长卷里留下淡青的笔触。</p> <p class="ql-block">  越过一段水泥公路,跨过一个简易桥梁,走进峡谷。杨柏峡谷是今天徒步的主角。据说,杨柏大峡谷是析城山景区的一部分。杨柏大峡谷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河北镇境内。一条秋川河顺峡谷静静流淌,经久不息。峡谷,两侧山崖陡峭,从谷底往上望去,高约700余米的山崖倾之势,嶙刚的怪石,苍莽的草木,使这里的景色显得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对于这条大峡谷,有文字描述:这里是“网红打卡地”之地,一条流水峡谷突然火爆。这里溪水清澈碧绿,空气凉爽,不仅可以逮到小螃蟹,还有很多小鱼,是一个难得的亲子戏水线路。</p> <p class="ql-block">  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92%以上,是最原始的天然森林,同时也是最佳的康养避暑胜地。峡谷内平均气温23°,沿峡谷蜿蜒溪流而上,踩着跃动溪石,偶遇小瀑布跌落成潭掬一捧清凉,暑气顿消,当溪水划过指尖,冰凉触感直达心扉。</p> <p class="ql-block">  在大峡谷内可以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听鸟叫蝉鸣,尽享山林之乐。也可以在冰凉清爽、清澈见底的溪水里打水仗、捉小鱼、螃蟹,享受那份清凉与欢乐,这应该是孩子们的天然乐园。</p> <p class="ql-block">  从树梢处挂着的驴标可以显现,来这里打卡的徒步爱好者有多少。</p> <p class="ql-block">  峡谷两侧峭壁耸立,满眼都是泼墨般的绿。峭壁两侧的树木如同被谁精心排列过,从谷底一直堆叠到崖顶,层层叠叠的枝叶将整条峡谷染成了流动的翡翠。那些深浅不一的绿,新叶是带着鹅黄的嫩绿,老叶是沉淀了岁月的墨绿,在阳光下泛着绸缎般的光泽。</p> <p class="ql-block">  谷底的溪水池潭也是绿的,倒映着两岸的树影,把流动的水也染成了碧玉色。偶尔有阳光穿透茂密的树冠,在水面上投下跳跃的光斑,像撒了一溪细碎的金箔。岩石缝隙上,开着不知名的黄色小花,在风中轻轻摇曳,把芬芳撒向湿润的空气中。</p> <p class="ql-block">  溪水清浅,踩着光滑的卵石前行,每一步都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石头表面被流水洗刷打磨,泛着湿润的青灰色光泽,有些覆着薄薄的苔藓,有些则不那么稳固,踩上去微微打滑或者不够稳定。驴友老西的落水,引来大家一片笑声。老西专心清理鞋中积水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  本图片来自同行驴友拍摄和编辑</p> <p class="ql-block">  站在峡谷中央仰望,天空被裁剪成一条蜿蜒的蓝色丝带,飘浮在万绿之上。蓝天白云,似乎缠绕在树梢之间,给这片葱茏蒙上一层轻纱。风吹过时,整座峡谷都在簌簌作响,仿佛千万片树叶在低声吟唱一首古老的绿色诗篇。</p> <p class="ql-block">  峡谷宛如一位庄严的巨人,以陡峭的崖壁守护着流转的时光。坚硬的岩石上,时光的纹路深深刻印,高耸入云的姿态中,透露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 而溪水,则恰似一位轻盈的仙子,在峡谷的环抱中灵活穿梭。时而奔腾跳跃,水花四溅如玉碎;时而静谧流淌,水面如镜映照着山峦的倒影。那潺潺的水声,仿佛是与峡谷的细语。</p> <p class="ql-block">  一条狗儿跟随大家走在峡谷之中,不断向大家讨要食物。听见声响,它的耳朵会瞬间竖起来,像两个灵敏的小雷达,时刻捕捉着与食物有关的任何声响。它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手掌的方向,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和渴望‌。</p> <p class="ql-block">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草丛中,一簇山丹丹花如同跳动的火焰,在满目苍翠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那细长的茎秆托着六片胭脂红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身着红裙的舞者。花瓣向上卷曲的弧度恰到好处,内里藏着紫红色的花蕊,像精心描画的水墨工笔。</p> <p class="ql-block">  蒲儿根属于菊科类,花开时,是此刻最动人的私语。那些金黄色的花朵从毛茸茸的茎端探出头来,像被阳光揉碎的金箔,在树林阴翳处洒落一地星芒。它们的花序精巧如微型向日葵,舌状花瓣边缘带着细密的锯齿,在微风中轻轻颤动,仿佛随时准备乘风起舞。</p> <p class="ql-block">  大家在峡谷之中穿行,一会儿走在左岸,一会儿又步在右岸;一会儿走在悬崖之上,一会儿又走在峡谷底部,一会儿越过溪水,一会儿又绕过巨石,山径根据地势的不同走势也不同。</p> <p class="ql-block">  那条黑狗儿依然不离不弃的跟着大家,依然眼巴巴等待着驴友投喂食物。</p> <p class="ql-block">  有的时候,所谓仙境不仅仅在缥缈云端,而在这大地最深邃的褶皱里。踏入这道大地裂开的缝隙,两侧峭壁高逾千仞,赭红色的岩层纹理如同上古神祇留下的密码,在阳光里泛着琥珀色的光晕。石缝间倔强生长的松树将根系扎进岩脉,垂落的青藤在风中轻摆,宛如时光编织的流苏。</p> <p class="ql-block">  来到大峡谷的分叉处,两沟交叉处的岩石上有一袖珍石头小庙,应该是山神庙吧!想象不到,在这山野偏僻的地方,依然有神灵凭依,护佑平安。难以想象,还有没有人类没有涉足的地方,先人何时已经光顾此地。不由得想象,他们来此地做什么?</p> <p class="ql-block">  休息片刻,就要与这条大沟说拜拜了,又是一段高度为300多米的攀爬。整理心绪,拾起信心,鼓足勇气,把山踩着脚下。那一条紧紧跟随的狗儿没有与我们一行攀爬。也许它相遇了另外一支队伍,跟随他们而去。也许吃饱了、喝足了,自己回到主人那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非常精明的狗儿,与其它狗儿不同,见到陌生人便“汪汪汪”叫个不停,谁还有心思投喂食物。看来这条狗儿是见过世面的,知道如何博得陌生人的欢心,进而得到奖赏,与它相伴是一次美好的邂逅。</p> <p class="ql-block">  这段攀爬路,有些地段需要手脚并用,颇有陵川瓦铺梯的感觉,不过这里树木葱茏,可以借助树木枝干向上攀爬。双脚寻找着石头上的凸起,脚尖精准地抵住一处缝隙,腰腹发力,身体如弓弦般绷直,借着这股力量向上牵引。树皮摩擦着掌心,留下浅浅的红痕,却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与这树木枝干的联结。</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段不那么规则的台阶路,只得开动“四驱”模式了,一来省力,二来安全。也还有一段石壁需要跃上,手指紧扣石缝,脚尖紧踏突兀,慢慢向上挪动身体,这才是真正的攀援。</p> <p class="ql-block">  路途还有少年,佩服的不是他们,而是他们身后的家长。</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一石崖处,休憩用餐,纳荫乘凉,做短暂停顿,安抚那颗“砰砰砰”超常规跳动的心脏。</p> <p class="ql-block">  此后继续攀爬,这是在一处夹缝中台阶路,视觉上没有危险的感觉,虽然台阶不那么规则,但可以全脚掌着落,这样在心理上又安全了许多。正当低头继续努力攀爬时,不经意抬眼望去,竟然已看到公路。</p> <p class="ql-block">  哈哈哈!当山风把汗水吹凉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最漫长的不是抵达前的路途,而是发现自己抵达时,那颗仍在跋涉的心。山路蜿蜒向上,我低着头,只顾着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努力上山。原来在专注前行的某个瞬间,自己早已站在了峰顶。那些以为永远走不完的曲折山路,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险峻岩壁,都在不知不觉间已被甩在了身后,欣慰感、兴奋感、征服感,各种感觉一同袭来。</p> <p class="ql-block">  此后便是盘山公路,迈开步伐,大步前行即可。此刻呼吸平稳而深长,胸膛有节奏地起伏,整个人如同一支离弦的箭,朝着远方的目标疾驰而去。眼前每一名驴友的背影透着倔强与果敢,身后带着一股风掠过山野。镜头拉远,他的身影逐渐融入天地的苍茫,唯有脚步声仍在山谷间回荡。</p> <p class="ql-block">  网红打卡之地——“试胆石”到了。这块伸出崖体的岩石悬于半空,三面悬空,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试胆石像被时光遗忘的空中舞台,千万年的风雨雕琢让它棱角分明,却又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是大自然用最锋利的刻刀雕琢出的最柔软梦境‌。</p> <p class="ql-block">  岩石险要的触感从足底蔓延,与胸腔里炽热的震颤形成奇妙的二重奏。远处大山巍峨壮观,葱茏森林秀色尽收眼底,而脚下深渊似乎吞噬了所有声响,只剩视觉在无限延伸——这方寸之地突然成了世界的支点,往前半步是粉身碎骨,退后一步即红尘万丈,唯有发丝间穿梭的风声提醒着:此身正悬于天地之界。</p> <p class="ql-block">  继续沿水泥公路前行,蓝天白云与秀丽山峰交相映衬。天穹如一块无瑕的蓝宝石,澄澈得能映出大地的轮廓。几缕云絮悠然游弋,时而聚作蓬松的羊群,时而散成透明的轻纱,仿佛被风的手指随意揉捏着。阳光穿透云隙,在山巅洒下流动的金箔,将群峰的棱角镀上柔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徒步阳城杨柏大峡谷得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入幽峡探网红,</p><p class="ql-block"> 踏寻深壑打卡中。</p><p class="ql-block"> 飞泉泻玉浮清气,</p><p class="ql-block"> 流溪吟诗存古风。</p><p class="ql-block"> 松籁过耳声如瑟,</p><p class="ql-block"> 潭影涵天色若虹。</p><p class="ql-block"> 欲向青巅长啸去,</p><p class="ql-block"> 试胆石上可从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远山含黛,层峦以深浅不一的青绿叠出褶皱,像被时光浸染的绸缎铺展到天际。最高处几座山峰似乎刺破云层,浓浓绿意与瓷蓝天空形成惊心动魄的对比,恍若将翠绿移植至天际。</p> <p class="ql-block">  终点就要到了,回顾一天行程,今天走了一个环线,上午谷底穿行,下午半山腰处徒行,又一次与大自然绝美拥抱。今天徒步沿山谷缓慢下降,让你感觉不到在海拔在慢慢降低,而走到沟的尽头,突然来了一段300多米的攀升,颇有戏剧感。就像正在享受慢节奏,突然来了一次急行军。大家不得不重新调整心态,但那份宁静已被打破,徒步的节奏也变得不再那么悠扬。大家继续前行,但心中却多了一份警惕和谨慎,落差越大,感觉越奇妙,记忆更深刻。</p><p class="ql-block"> 山坳处停放不少私家车,看来大家都是拖家带口来这里享受美景。</p> <p class="ql-block">  至于孩子们,这里的水塘就是他们眼中的天堂,光屁股在河中嬉戏,这不是儿时的我吗?‌河边的风景与孩童的欢笑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小脚丫拍打着水面,奏出了属于夏天的欢快乐章,每一个纯真的笑脸在清澈的河水中映衬得格外动人‌。孩童们在水中撒欢儿,仿佛每条波纹都带着童年的欢笑,无忧无虑地灿烂着‌。</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不是作为景区被开发过,不得而知,进入这里石墩上放着的一辆废弃轿车,不知有何寓意。</p> <p class="ql-block">  等待驴友们集结完毕,乘车驶向归途,在徬晚6点多钟,回到长治市区,两天完美徒步结束。</p> <p class="ql-block">  本人照片来自同行驴友拍摄,部分图片取自同行驴友,致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虔诚和敬畏欣赏自然,</p><p class="ql-block"> 用双腿和脚板丈量山野,</p><p class="ql-block"> 用文字和图片记录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行有趣的人,</p><p class="ql-block"> 记录有趣的事,</p><p class="ql-block"> 拍摄有趣的景。</p><p class="ql-block"> 有趣皆脱俗,</p><p class="ql-block"> 相知方觉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6-22 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