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波德戈里察

曾建明

<p class="ql-block">波德戈里察是黑山于2006年6月3日宣布脱离南斯拉夫联盟,成为独立后黑山共和国的首都。黑山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国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62万。</p><p class="ql-block">中黑友谊历久弥坚,黑山在中国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特别是电影《桥》及其插曲《啊,朋友再见》,成为那个时代中国人的宝贵记忆。</p><p class="ql-block">黑山虽小,但是一个漂亮的国度。首都波德戈里察是在群山环抱之中“美丽的、恬静的、宜居的”城市;杜米托尔国家公园是黑山的一座美丽绝伦的天然公园,它由冰河形成,包括高山湖泊“黑湖”和著名的塔拉河峡谷大桥,塔拉河大桥即是电影《桥》的摄影地;位于亚得里亚海畔的布德瓦城是黑山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科托尔峡湾更是黑山最具魅力的景点,也是世界最美的峡湾之一。</p><p class="ql-block">2005年5月18日一20日,我们巡礼黑山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和科托尔世纪小城两处世界遗产地,来到心目中的塔拉河大桥,来到巴尔干之行最美景点之一的科托尔峡湾,度过令人难以忘怀的三天宝贵时光。</p> <p class="ql-block">波德戈里察位于黑山东南部斯库台盆地莫拉查河畔,是黑山第一大城,1945年至1992年间曾名为铁托格勒。它是一座“城市中的乡村,也是乡村中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波德戈里察基督复活教堂是典型的东正教教堂,正面有3座钟楼,大门为半圆拱形,屋顶上有众多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基督复活教堂不仅是宗教建筑,也是黑山一座重要的塞尔维亚东正教会教堂。它是黑山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见证了黑山的发展和变迁。</p> <p class="ql-block">《桥》的主题曲是《啊朋友再见》,它的歌词是:“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都说啊多么美丽的花。” 优美的旋律一直在我们心中回荡。</p><p class="ql-block">在《桥》旁边,一场别开生面的午餐,让我们对《桥》有更进一步了解,也让我们对《桥》的仰慕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塔拉河峡谷大桥位于黑山北部,横跨欧洲最深的峡谷,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全长366米。它建于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毁,后于1946年重建并一直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曾风靡中国的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就是根据当年游击队炸桥的史实改编并在此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在塔拉河峡谷大桥桥头的右侧的纪念碑上镌刻着一尊在1942年为阻止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参与炸桥的英勇工程师亚乌克维奇雕像。他在炸桥事件几个月后被意大利军队逮捕,并被残忍地杀害在桥头。</p><p class="ql-block">因此《桥》电影中,工程师用自己的生命炸毁了他深深钟爱的桥。这个结局不仅是对原型亚乌克维奇的崇高敬意,更是对那些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付出了生命代价的英雄致敬。</p> <p class="ql-block">在桥头左侧,矗立着一座军人雕像,纪念的是南斯拉夫民族英雄博日达尔.祖季奇(1915一1942)。他是南斯拉夫王国国防军的一名中尉,在抗击意大利军队入侵时,与部下一同英勇战斗,拒绝投降,最终壮烈牺牲。他的英勇事迹赢得对手的尊敬和赞誉。</p><p class="ql-block">这位南斯拉夫民族英雄并未参与炸桥,也不是“老虎”少校的原型。</p><p class="ql-block">因为祖季奇的家乡就在塔拉河峡谷,这座雕像是他的母亲玛丽亚于1966年为其所建,让塔拉河峡谷和大桥记住她儿子的英名。</p> <p class="ql-block">黑山杜米托尔国家公园中的高山黑湖,是冰川形成的湖泊,由大湖和小湖组成。在没有光照时呈现黑色,太阳光照射时呈现蓝色。在不同季节和天气下,湖水色彩还会发生变化。</p> <p class="ql-block">黑湖周围山峦环绕,森林茂密,还有梅杰德峰等山脉,米林溪等山涧溪流汇聚成湖。</p> <p class="ql-block">黑湖的美,真的让人向往。到湖边走走,感受冰川湖泊和高山森林相映的画面吧!</p> <p class="ql-block">布德瓦是黑山第二大城市,位于亚得里亚海畔,以美丽的沙滩和独具特色的地中海建筑而闻名于世。2500年的悠久历史,让布德瓦成为亚得里亚海岸边最古老的定居地点,常驻居民约15000多人。</p> <p class="ql-block">布德瓦老城位于一个半岛上,被中世纪城墙环绕的有古老的堡垒、高塔和城门。</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的海边屹立着著名的“跳舞女孩”雕塑,姿态非常美丽,描绘了一位舞者女孩在海边礁石上等待出海未归的爱人,成为布德瓦的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有三个非常著名的教堂,圣母玛丽亚教堂、圣伊凡教堂和圣三一教堂相对而建。</p> <p class="ql-block">圣玛丽亚教堂坐落在城堡西侧,是布德瓦最古老教堂,建于840年,采用了拜占庭风格,给人以庄严神圣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圣伊凡教堂坐落在城堡北侧,是一座灰白色的花岗岩建筑,建于17世纪,其高䇯的塔楼是布德瓦老城的主要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三圣一教党位于圣伊凡教堂西侧,正门顶上的铜钟每到整点会发出悦耳的钟声。</p> <p class="ql-block">布德瓦老城的古城墙,层层叠叠的红瓦建筑,亚得里亚海的清澈海岸,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黑山科托尔城墙有“欧洲最完整的迷你长城”之称,长达4.5公里,从海边延伸到山顶,最高处约20米,宽15米,始建于9世纪,直至19世纪才全部建成。1657年,科托尔人凭借坚固的城墙,成功抵御了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使其成为巴尔干地区唯一未被奥斯曼占领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黑山科托尔要塞最早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修建,后来威尼斯人对防御工事进行了扩建,从山上延伸至山下,历经多次战争洗礼,越发坚固完善。</p> <p class="ql-block">黑山科托尔海门建于1555年,是中世纪城市防御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现是连接老城与亚得里亚海科托湾的重要枢紐之门。城门为半圆形,嵌在城墙中间,结实厚重。穿过城门洞,能看到洞口精美的圣母子石制浮雕。</p> <p class="ql-block">海门是古老城门,不仅是科托尔古城的重要入口,更是其历史文化的象征。门楣上城徽随着统治者更迭不断变换,如今看到的是前南铁托时代的标志,石匾上还刻有1944年11月21日,这是铁托率领的游击队从纳粹手中夺回古城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科托尔古城呈三角形布局,有三个大门,坐落在老城西侧的海门是主城门。</p> <p class="ql-block">黑山科托尔古城海门前的钟楼建于1602年,还没完工便遭遇大地震,重建时位置西移到海边,1979年的地震再度遭毁,又搬回原址重建,所以兼具巴洛克和哥特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海门前的钟楼是一座三层的钟楼,在三楼有两个钟面,一个面向主广场,另一个面向大海,是当地著名的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海门前的钟楼由于用灰色石材建成,整体色调和老城协调一致,展现出威尼斯风格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钟楼一楼,据说从17世纪就存在的钟表店,为钟楼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钟楼前的黑色三角形立柱是耻辱柱,是中世纪用来惩处犯人的地方,罪犯会被锁在立柱旁,颈部悬挂木牌示众,任市民围观羞辱。</p> <p class="ql-block">科托尔古城的圣尼古拉斯教堂是一座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特里劳大教堂建于1166年,翻修自8世纪初建的罗马式小教堂,建筑用的石头来自克罗地亚的科尔丘拉岛,即马可波罗的故乡。教堂曾毁坏于1667年的大地震,灾后重建。由于重建时经费不足,导致两座钟楼高度不一,一个33米高,另一个35米高,成为独特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圣特里芬大教堂是科托尔乃至黑山最古老最壮观的教堂之一,其高耸的钟楼还兼作海上航标,远航归来的水手们在船上最先看到的就是它。</p> <p class="ql-block">圣特里芬大教堂,又称科托尔主教座堂,是科托尔最大最华丽的标志性建筑,内部有14世纪壁画和圣特里芬生平石质浮雕,其艺术价值高。</p> <p class="ql-block">科托儿圣路加教堂建于1195年,是罗马式与拜占庭相结合的风格,是古城内唯一遭受多次地震仍未倒塌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科托尔古城位于亚得里亚海沿岸,有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建筑,融合了罗马、拜占庭、哥特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城内有14座教堂,还有古城墙、古要塞、古城门等遗迹。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三面背山一面向海,群山相互辉映,是自:然与文化完善的结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1979年根据文化遗迹遴选依据标准,科托尔自然保护区和文化历史区被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彔》。</p> <p class="ql-block">我们漫步于科托儿老城的大街小巷,去寻觅有趣的老建筑,说不定能听到那些石头会讲述中世纪的故事呢!</p> <p class="ql-block">圣特里丰教堂是科托尔古城标志性建筑之一,教堂以其古老的石砌结构著称,建筑风格带有浓厚的中世纪色彩。教堂顶部设有钟楼,正门拱门设计独特,内部保存着丰富的宗教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虽然无法前往亚得里亚海中的科尔丘拉岛拜谒马可.波罗的故居,但能在科托尔老城中的马可.波罗住所前留个影,也算了却一桩心愿。</p> <p class="ql-block">这是科托尔古城内典型的中世纪风格石砌建筑,其中喷泉是当地历史建筑遗迹。</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教堂,始建于1902年,为拜占庭风格,顶部有两个相对的六角庭,后面是墨綠色圆穹顶,是科托儿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黑山科托尔峡湾深入内陆32公里,两岸高山夹峙,海峡狭长,出口处宽3公里,被陡峭的石灰岩山脉包围,景色迷人。</p> <p class="ql-block">游船在峡谷中穿行,宁静的水面溅起一道道美丽的水花,我们来到了黑山最具魅力的景点,来到了令人向往的世界最美的峡湾之一科托尔峡湾。</p> <p class="ql-block">科托尔峡湾被两个地块所包围的四个海湾的交织成形如蝴蝶的深邃峡湾,这里青山碧湾、山水环抱、靓丽秀美,山脚下层林叠翠,崖壁黄绿相间,海水波光粼粼,优雅而明媚。</p><p class="ql-block">同一单位的几位老朋友退休后久年未遇,能相聚于奇幻美妙的科托尔峡湾,怎能不一边享安美景、一边谈笑风生!</p> <p class="ql-block">圣乔治岛位于科托尔湾佩特拉海岸对面的维里格海峡,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和神秘色彩的天然岛屿。</p><p class="ql-block">圣乔治岛是私人岛屿,通常不允许游客上岛。</p> <p class="ql-block">圣母岩石岛和圣乔治岛遥遥相对,是亚得里亚海上一座充满魅力的人工岛,面积约3000平方米,呈长方形,形状像一艘军舰。</p><p class="ql-block">圣母岩石岛,始于1450年左右,当时渔民发现刻有圣母像的岩石,此后渔民和当地居民每年7月22日向岛边海中投石,历经200多年遂渐扩大成岛。</p> <p class="ql-block">黑山诗人弗拉诺.阿尔菲列维奇(1903一1956年)的雕像立于科托尔圣母岩石岛,是对他文学贡献的铭记与缅怀,也成为当地文化景观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科托尔圣母岩石岛上的航标灯塔前和黑山一对慈祥的夫妻留下一张心相通的友好照片。</p> <p class="ql-block">圣母升天教堂建于1630年,巴洛克风格,教堂内部装饰华丽,供奉着圣母玛丽亚的雕像,是当地重要的宗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佩拉斯特镇是黑山科托尔湾畔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座中世纪保留至今古老又美丽的渔村,宛如一幅油画中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佩拉斯特镇位于科托尔湾北岸,圣以利亚山脚下,处于里桑湾和科托尔湾交汇处,正对着维里格海峡。</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教堂的钟楼可俯瞰佩拉斯特全镇及海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