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锅巴菜,海鲜,伙伴

流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几年去了两三趟天津,想吃一碗嘎巴菜,这是天津人的叫法,正规文字应该是锅巴菜。但是每次去都没有吃上,因为过了早点时间了。</p> <p class="ql-block">北京哪里有卖?网上搜搜,得知台基厂东交民巷口有一家叫做奥华的小吃店有卖。终于满足了多年的愿望。</p><p class="ql-block">其实锅巴菜并不是什么美食,也谈不上丰富营养。不过是将小米绿豆煎饼切成条,浇上粉面卤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锅巴菜并不是什么美食,也谈不上丰富营养。不过是将小米绿豆煎饼切成条,浇上粉面卤汁,淋上麻酱汁腐乳汁,放一小撮芫荽。吃惯了精米细面鸡鸭鱼肉的嘴,已经很刁,感觉这锅巴菜真的不敢恭维。然而,它却承载着童年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我不幸父亲离世太早,二妈见我妈太苦,主动帮我妈带我。对我如同亲生的一样。那时二叔在天津一家工厂做会计,就把我和哥哥带到天津。记得天津街头有卖嘎巴菜,还有成筐成袋的蚂蚱,油炸了卖。要饭的很多。现在想来可能是农村遭灾了,水旱兵蝗是那时的常态。水灾旱灾不用说,再加上兵荒马乱以及飞蝗自然是灾难。1948年二叔二妈把小平房的玻璃窗用纸条贴上米字形,把棉被挂在门窗上,说是棉被能挡住子弹和炮弹皮。让我和哥哥在桌子底下睡觉,那时我还小,觉得挺好玩,一会儿就睡着了。</p> <p class="ql-block">天亮了,我醒来了,大人们说街上过兵了,很多人出去看去了。原来是经过一夜激战,天津解放了,解放军的队伍列队入城了。我逐渐长大,朦朦胧胧的似懂非懂听街坊邻居大人们聊天说话,听收音机里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唱《东方红》,《咱们工人有力量》等等。再后来收音机里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嘿啦啦嘿啦啦,天空出彩呀,地上开红花呀”。</p> <p class="ql-block">到了上学的年龄,二叔二妈商量该把我送回我妈了。我妈在家乡解放后当了人民教师。回到家乡跟着母亲和哥哥上学了。从此结束了在天津的童年生活,回到母亲身边,进入了少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的我们带着红领巾在家乡读书。清徐中学是我们启航走向四方的出发之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旅途,漫漫长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当年的伙伴玉璧,竟然在我渡过童年时光的天津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故乡的月亮似乎更明亮,更皎洁;故乡的乡音,似乎更悦耳动听,更亲切。</p> <p class="ql-block">相隔数十年,如果不是已经相约,走在路上将擦肩而过。</p> <p class="ql-block">少年时代的的老故事,居然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天津海鲜,上满一桌。</p> <p class="ql-block">再见,当年的伙伴,今日的白头老翁。多多保重!多多保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