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 --中国十大佛教宗派之华严宗

路漫漫

华严宗<br>--中国十大佛教宗派之华严宗<br><br>华严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又称贤首宗。该宗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又称法界宗。相传学统传承为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该宗推戴杜顺为初祖,而实际创始人为法藏。<br>传学统传承为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该宗推戴杜顺为初祖,而实际创始人为法藏。杜顺原名法顺。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西北)人,尝从因圣寺僧道珍学习禅法,后住终南山宣扬《华严经》。相传他著有《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各1卷,为此宗在观行方面的无尽缘起说和判教方面的五阶次第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智俨,天水(今属甘肃)人。师事杜顺。受具足戒后,到处参学,对地论学派慧光经疏中的"别教一乘"说和"无尽缘起"说及《十地经论》中的六相义,别有心得。著有《华严经搜玄记》10卷,《华严一乘十玄门》1卷,《华严五十要问答》2卷,。法藏依智俨学《华严经》,深通玄旨。28岁以后,开始广事讲说,参加实叉难陀、义净、菩提流支翻译《华严经》、《大乘入楞伽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大宝积经》等,并有著述100余卷,详尽发挥智俨的教规新说,正式创立华严宗。<br>创宗贤首国师名法藏,唐帝别封“国一法师”。俗姓康,元康居国人,母梦吞日光而孕。师从小智能绝伦,十七岁求法,入太白山过云水生涯,居恒诵持华严经。时智俨和尚讲华严于云华寺,因礼为弟子,深入华严于云华寺。智俨和尚圆寂时遗言曰:“法藏用意华严,可绍隆(注一)大法,应使出家。”适值武后广值福田,建太原寺,道成等诸大德连状荐举。随奉敕削法于太原寺,并诏为主持。上元元年,武后命京城十大德,为师授戒,赐号贤首。复诏师于太原寺讲华严,听者肩摩踵接。一生为以持戒忍辱自守,弘法利生为务。玄宗先天元年,预知时至,十一月十四日,于西京大荐福寺吉祥而逝。世寿七十,腊四十三,敕谥“贤首大师”。<br>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认为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并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无尽缘起的意义。该宗观法以法界观为主。四法界①事法界。指宇宙万有事法,彼此一一差别,各有分齐;②理法界。指诸法平等的理性,即真如;③理事无碍法界。是说有差别的事法与平等的理性,互相溶融无碍;④事事无碍法界。指一切各有差别的事法,由于理性同一,故能一一称性融通,一多相即而重重无尽。六相①总相。指一种缘起中,具足各种成分,类似所谓事物的全体;②别相。指各种成分有其差别,即事物的部分;③同相。指各部分互相依持,同成一总体,即事物的同一性;④异相。指各个部分虽互缘而生,仍各别有异即事物的差别性;⑤成相。指由此各缘起法得成,即事物的生成;⑥坏相。指各部分仍住自法不移动,即事物的破坏。此六相都两两相顺相成,同时具足,互融无碍。<br>此观有三重:①真空观。依理法界而立,观察一切诸法的本性即空;②理事无碍观。依理事无碍法界而立,观察诸事法与真如理,互相交融;③周遍含容观。依事事无碍法界而立,观察以同一真如理为本性的一一事,遍摄无碍。修行阶位有两门:①次第行布,依据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次等,由浅至深,阶位分明;②圆融相摄,指得到一位,就能前后诸位相即相入、因果不二,始终无碍。<br>此外,汉地密宗创始者善无畏三藏。无畏三藏(637-735),中印摩揭陀国人,创立了中国汉地密宗。善无畏初到长安弘法时,下诏住锡华严寺,并将所带《大日经》、《虚空藏菩萨经》、《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经》等唐密主要经典梵本由华严寺收藏。天文学家一行大师。一行大师(683-727),今河南南乐县人,唐初功臣张公谨后裔。著有世界上第一部历法《大衍历》,是我国古代有数的天文学家,也是密宗教理的组织者。受唐玄宗之请敕住华严寺,直至圆寂。<br>大唐道璇律师于日本天平八年,赍《华严宗章疏》入日本,新罗之审祥往大唐,从贤首学华严,后至日本,住于大安寺。日本始有华严宗。新罗僧审祥则为日本讲华严经之第一人,亦为日本华严宗之初祖。其后,传法于日僧良辨,以良辨之奏请,圣武天皇(724~749在位)敕建东大寺,成为华严之根本道场。新罗僧审祥则为日本讲华严经之第一人,亦为日本华严宗之初祖。其后,传法于日僧良辨,以良辨之奏请,圣武天皇(724~749在位)敕建东大寺,成为华严之根本道场。<br>朝鲜之华严宗系由与法藏同门之新罗僧义湘,禀承智俨之法而传入海东,为海东华严宗之初祖,与元晓亦共同盛弘本宗。其中,元晓著有华严经疏,义湘著有华严一乘法界图等。至高丽时代之王子义天,携其国之华严章疏来宋,投于净源门下研究宗义,归国则大弘本宗,故在朝鲜本宗之研学讲说较他宗为盛且久。<br><br> 2024年1月27日星期六<br> 于斌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