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姨妈后现代生活之川西行四

旅者

<h1> 四、玛娜茶金观景台、阿西村<br> 5月18日晨9点出发,前往距离木里县城140公里的玛娜茶金观景台,这个观景台海拔4300米,离稻城亚丁景区的三座神山:仙乃日、央迈勇、恰朗多吉最近处只有15公里左右,百度介绍说,“在平台远眺,整个贡嘎山脉数十座5000米左右的的山峰一字排开,绵延百公里,毫无遮挡,极其壮观震撼”。在百花盛开的夏初时节,遥望云海翻滚,雪山皑皑,想一想都令人兴奋不已。<br></h1> <h1>(《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的玛娜茶金观景台所见,多美呀!拍出这样的效果多么难能可贵,这次我是领教了。)</h1> <h1>(路边的迎春花)</h1> <h1>(路边肥硕的土拨鼠)</h1> <h1> 像江宁这样的摄影大咖,有一个天气预报app,说是准确到小时,温度、风力、云雨、日出、日落,准得很。因此我们每天几点出发,全部根据这个预报决定。可是这一天的预报,都没有向好的消息,江宁把希望寄托在高原局地小气候上。我们在11时许到达玛娜茶金观景台,依然是崎岖的山路,没有四驱的越野车,是很难到达目的地的。我们把羽绒服、毛线帽全副武装在身上,通过一条浅棕色的栈道走向圆形的观景台,其实又何需走上观景台呢,在路上就已经把云雾中的景色看得清清楚楚,灰色的云层密实地压在前方,山的轮廓时隐时现,天稍微露点亮色,大家就欢欣鼓舞,然后又暗下去,如此这般,希望——失望——再希望,人生的曲线也大抵如此。</h1> <h1>(玛娜茶金观景台的宣传板:公路畅、风光美、花儿香、草儿绿,在海拔4300米高原,这是多么美好的畅想)</h1> <h1>(观景台)</h1> <h1>(全副武装站在观景台上,身后浓云密布)</h1> <h1>(集体打卡,云层挡住了雪山)</h1> <h1>(有时云彩淡一些,隐约露出山形,就让人欢欣鼓舞)</h1> <h1>(有时云彩淡一些,隐约露出山形,就让人欢欣鼓舞)</h1> <h1>(有时云彩淡一些,隐约露出山形,就让人欢欣鼓舞)</h1> <h1> 中午就在露天吃早已备好的自热煲仔饭,老闵当大厨,邓敏夫妇和我在旁边伺候局儿,白米饭,宫保鸡丁和香菇牛肉任选,榨菜丝,穿着羽绒服,在海拔4300米高原露天吃得热气腾腾,看见有人走过我们身边,老闵就煞有介事地同邓敏说,别光顾吃,还没给钱呢!我们哧哧地笑着,他笑嘻嘻地说,万一有人要买呢,就50元一盒卖给他。</h1> <h1> 直到午后14:30,云层依然没有散去的迹象,我们只好打道回府,就入住在稻城亚丁景区所在地的香格里拉镇,时间尚早,老闵安排大家自由活动,晚餐自理,我和先生是第二次造访此地,在街上游游逛逛,寻找从前的影子。看到一家云南人开的餐馆,门口的招牌上写着:“鲜得你掉眉毛”,菌锅烤肉糌粑,两人份才122元,便走进去落座,菜量很大,说是二人份,实则四个人也吃不了,剩一大堆又没办法打包。吃完晚餐,又兴致勃勃地看广场锅庄舞。</h1> <h1>(在香格里拉入住的酒店)</h1> <h1>(酒店门口的雕塑,很有生活气息)</h1> <h1>(店门口骄傲而绅士的藏獒)</h1> <h1>(在这张桌子上,吃菌锅、烤肉、糌粑,吃坏了肚子)</h1> <h1>(吸引我的,不止美食,还有这些幽默的小招贴)</h1> <h1>(很好看的锅庄舞)</h1> <h1> 次日(5月19日)凌晨,我开始开始坏肚子,像做肠镜之前那样泻肚,老翁也因高反率先打道回府了。一大早,先生出去买药,药店的女老板是位年轻姑娘,叫哲央拉姆,同先生热情攀谈,问他为什么不去稻城亚丁景区,先生说几年前去过了,此番是为了在玛娜茶金看仙乃日、央迈勇、恰朗多吉三座神山,因为多云没看见,女孩说,“在我们村子也能看到,离这只有半小时车程,阿西村,我给你写个路条,谁拦你就给他看路条”。于是江宁临时改变路线,前往阿西村,自驾游就是这么任性。一路艳阳高照,大家兴致高涨,在村口亮出路条,登记车号,又向拉姆要来她哥的电话,请他给我们带路,结果在村里开发景区的开发商无论如何不让上山,最后是拉姆让她的亲戚原村支书扎波为我们带路,给了他100元带路费,从土道上山,虽然浪费些时间,看山的角度也不是太好,还有些云朵环绕,但终于看见在崇山峻岭中,仙乃日、央迈勇、恰朗多吉这三座被当地人拥趸的神山,闪着银色的光芒,骄傲地昂扬在在蓝天白云下,我们总算不虚此行。此时拉肚子也好了,我甚至有点小窃喜,多亏小恙,换来大满足。</h1> <h1>(在阿西村口出示路条、签字)</h1> <h1>(蓝天白云就是能给人带来好心情)</h1> <h1>(阿西村)</h1> <h1>(阿西村淳朴的村民)</h1> <h1>(为我们带路的扎波)</h1> <h1>(崎岖的山路,生命力顽强的高原杜鹃,和我们的车)</h1> <h1>(崎岖不平的山间土道,这是可以挑头的最宽的地方)</h1> <h1>(终于看到了仙乃日、央迈勇、恰朗多吉三座神山)</h1> <h1>(不同角度,不同云层下的雪山)</h1> <h1> 话说为我们引路的扎波,退休村支书,竟然有一个“阿西土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子是自己在木黑板上写的,级别也一定是自己定的,但我们还是应他热情之邀,到他家做客,尤其我是特别喜欢近距离了解当地人的生存状态的。</h1> <h1>(扎波自制的“非遗”牌,让人忍俊不禁)</h1> <h1> 一进扎波的家门,就看见门厅的墙上贴满了他两个儿子当年的奖状,一个是学霸,一个是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他深以为傲。然后,让我们看他的土陶作品,那些青灰色嵌着纹饰的陶器,多是用来盛酒和酥油的器皿,看起来也蛮不错的,我有了河南神垕陶瓷之旅的熏陶,也问了它一些关于拉坯机、窑炉、燃料的问题。扎波的家,是一个殷实的小康之家,有一栋楼是专供游客的客房,还有两辆车,自己在村支书的岗位上退休,每月有300元的劳保。扎波请我们围坐在他家的火炉前喝酥油茶,吃奶酪,糌粑饼,核桃,让正是饥肠辘辘的我们感觉十分香甜,然后拿出他去年的虫草兜售,每根35元,江宁和邓敏各买了少许,让我们在那里吃喝的很仗义。吃喝间,他的89岁的老岳母悄悄走进来,背有些驼,坐在绒垫上,并不同我们说话,扎波起身给她倒了一碗酥油茶,她把一块糌粑饼掰碎,泡在酥油茶里,慢慢地吃着,看来牙口不太好,但是89岁对于高原的藏族人来说,绝对是高寿了。</h1> <h1>(扎波的土陶制品)</h1> <h1>(烧土陶的窑炉)</h1> <h1>(扎波的客厅)</h1> <h1>(这栋楼,是扎波家供游客使用的客房)</h1> <h1>(这是柴房,停了两辆车)</h1> <h1>(在扎波家喝酥油茶,吃糌粑)</h1> <h1> 我们下一个目标,是号称世界最高的城市——理塘,其实我觉得并非如此,如果理塘是最高,那么海拔4700米的那曲算什么?途中遇到一个村庄,土房上飘满了党旗,还有一面墙上写着“临时党支部”,细问才知道这是虫草采集基地,党支部组织村民有秩序地挖虫草,保护生态环境,防火防盗。也有人拿着刚挖出的虫草兜售,泥糊糊的论根卖。</h1> <h1>(虫草采集基地)</h1> <h1> 这一段路况挺好,老闵有些犯困,先生就提出替他开一会儿车,结果刚开出不远,就遇前方封路,一排车堵在那里,我们等了一会儿,没有任何放行的迹象,我就上前去问什么情况、何时放行?回说前面铺沥青,要等到工人六点下班才放行。这意味着我们要等4个小时,我们特别不理解,这种事情只要先铺半边路,单侧放行,就很好解决的问题,却全然不顾路人的感受,全线禁行,很不人性化,此后的途中,也多次遇到这种情况。</h1><h1> 我们只好放弃理塘,改道乡城,在乡城镇口打卡拍照,很是快意。(待续)</h1> <h1>(乡城镇口打卡)</h1> <h1>(乡城镇口打卡)</h1> <h1>(乡城镇口打卡)</h1> <h1>(镇口的充电桩)</h1> <h1>(无人机下的乡城)</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