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库斯科河谷很早以前就是印加人生活的地方,公元12到14世纪,印加人不断巩固他们在库斯科盆地中的统治地位,同时通过征战或者联姻的手段吞并周边一些邻居,渐渐发展成为一个小国家。15世纪印加帝国又组织力量打败了觊觎库斯科河谷土地的昌卡人,用60年的时间从一个领地面积仅100英里的小王国,一跃成为疆域绵延2500英里的大帝国。</p> <p class="ql-block">南美中部的玛雅文明也留下了神秘的金字塔,但真正的玛雅人已基本绝迹,你很难从当今墨西哥人中辨别他们是否具有玛雅人的血统。</p> <p class="ql-block">而南美的印第安人至今保存着一定数量,秘鲁人口中印第安人占比高达45%,是南美印第安人占比较高的国家。他们在文化上保留了自己丰富的传统和习俗,在库斯科你会发现他们时时刻刻生活在你身边。</p> <p class="ql-block">作为印第安人集中的旅游胜地,库斯科把印加文明要素发挥的淋漓尽致。路边的彩绘色彩浓郁,美洲狮的脑袋换成了愤怒的印加人形象。</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大堂装饰也处处体现了印第安人特色。</p> <p class="ql-block">这把椅子的扶手上站立着两只美洲狮,它们在印地安文明中是力量和守护的象征,也是库斯科的象征。他们鬃毛张扬,目光如炬,穿梭在古老岩画和代代相传的故事中。</p> <p class="ql-block">曾经第九代印加国王帕恰·库德克以美洲狮的形状设计规划了库斯科的城区。武器广场构成了美洲狮的身体,两条河在东南方汇合形成了美洲狮的尾巴。太阳神殿就是美洲狮的心脏,而萨克塞瓦曼堡垒正好是美洲狮的头,堡垒的22道曲折的石墙则是美洲狮的牙齿。</p> <p class="ql-block">萨克萨瓦曼城堡距离库斯科城区仅3公里,曾经是印加帝国的一座军事要塞。印地语意思是“满意的猎鹰”。这座建于15世纪的军事堡垒是除马丘比丘以外最大也最壮观的印加遗址。</p> <p class="ql-block">萨克塞瓦曼于15世纪开始兴建,历经印加帝国三代君主,耗时80年才修建完成。</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工程每天必须动用2万人力,其中约4千人负责在距离萨克塞瓦曼约20公里处的矿石场切割出大型石块,6千人负责用滚筒将石块运到施工现场,另外1万人则负责将石块镶嵌到适当位置。</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萨克塞瓦曼隐藏在一个村庄里,没有豪华的大门,一条土石路通往遗址,两边长满青草。</p> <p class="ql-block">不时有羊驼三三两两爬上山坡啃食青草。</p> <p class="ql-block">五百多年前遗留下来的岩石遗迹中偶尔也有羊驼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作为印加帝国的军事要塞,萨克塞瓦曼建于一片高地之上,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确立了其战略上的易守难攻。</p> <p class="ql-block">城堡由上而下,从里到外设有三层围墙。最外围的一道石墙长达540米。通往城堡的台阶也用石板铺成,长达800米。</p> <p class="ql-block">萨克塞瓦曼遗迹由30多万块深褐色的巨石构筑而成,城堡面积不可思议的巨大,据说我们今天看到的仅是以前规模的20%。</p> <p class="ql-block">然而这个花费巨大的城堡是在西班牙人入侵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印加帝国崛起扩张时期修建的,主要功能</span>用于存储帝国的武器、衣物、珠宝和金银,它应有的军事防御功能却从未得到过考验和验证。</p> <p class="ql-block">山坡顶上大片的房屋遗迹曾是印加帝国王室住宅,神殿和仓库等等。</p> <p class="ql-block">1536年西班牙已经占据了印加的大部分领土,皮萨罗在获取了太阳神庙满屋的赎金之后处死了第十二代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转而扶持他的兄弟曼科·卡帕克二世为新的国王。</p> <p class="ql-block">虽然曼科·卡帕克国王没有真正的权力,但也不甘于西班牙政府的殖民统治,暗地里组织残余的印加人在各地进行不断的反抗。他们逐渐逼近库斯科,并成功占领了城边的萨克塞瓦曼城堡。</p> <p class="ql-block">于是萨科塞瓦曼城堡成为了当时围攻西班牙侵略者的指挥中心。</p> <p class="ql-block">城堡的三面都是易守难攻的陡坡,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印加人又在面对库斯科城区一侧的草坪上修建了三道巨大的高墙作为保护。如此强大的建筑群让印加人确信,西班牙人无论如何攻不下这艘巨大的“花岗岩战舰”。</p> <p class="ql-block">印第安人的武器是投石器,他们把石头用火烧红,用易燃的棉布包裹后投向库斯科城,这些石头落在城中屋顶上立刻燃烧,库斯科变成了一片火海。</p> <p class="ql-block">然而,西班牙人凭借着先进的铠甲、马匹和武器,架梯夜袭背水一战最终扭转了战事,萨克塞瓦曼战役两个世界碰撞的天平最终倒向了旧大陆那一侧。(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1536年这座要塞见证了西班牙人与印加人之间的惨烈战斗。</p> <p class="ql-block">数千名印加人战死沙场,被遗弃在此,尸体吸引了大群食肉的安第斯神鹰。</p> <p class="ql-block">在库斯科市徽上的8只雄鹰,就是用来纪念这场惨剧(照片来自网络)。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萨克塞瓦曼神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p> <p class="ql-block">镇压了萨克塞瓦曼的印地安人后,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将重心转向建设首都利马,库斯科从此成为了一滩安静的殖民死水。</p> <p class="ql-block">傀儡皇帝曼科·卡帕克战役失败后则退守到山谷丛林鸥燕台。</p> <p class="ql-block">延伸超过540米的石墙是萨克塞华曼最令人惊叹的工程,石块重量超过100吨,高度超过4米,让人不可思议,所以也被称为“外星人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用这样巨大的石块,印加人不仅垒起了最高18米的高墙,甚至还做到了几乎没有缝隙。石墙并不是简单的堆砌,圆角的处理、石块的连接、一切设计都精妙无比,使石墙几个世纪以来能够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那场腥风血雨的较量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今天这里安静平和,没有一丝喧嚣。在天高地阔的盛大空间里,城堡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之势。</p> <p class="ql-block">当年操练士兵的广场今天成了一堆岩石废墟。</p> <p class="ql-block">隐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印地安村落祥和安静!</p> <p class="ql-block">远处乱石中,圣克里斯托瓦尔教堂前一尊白色的圣母玛利亚塑像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来自于附近村庄的印第安妇女用“雷博索”披巾充当包袱,行走在古老的石墙边,她的爱犬紧随其后。</p> <p class="ql-block">向导带着大家登上了萨克塞瓦曼的山顶,那里可以俯瞰库斯科古城的全景。眼前的库斯科狭窄的街道蜿蜿蜒蜒向山上盘去,红瓦房顶白色砖墙的建筑密布全城。城市周边是清晰可见的农业区,印第安人世世代代在那里种植玉米、土豆和可可。</p> <p class="ql-block">在安第斯山脉腹地,有被乌鲁班巴河冲刷出来的圣谷,和堪称奇迹的圆形梯田。</p> <p class="ql-block">梯田层层叠叠地盘绕在山坡上,每一层都平整如镜。不同高度的梯田创造了微妙的气候变化,使不同的农作物得以在不同的高度生长。即使在现代农业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因地制宜的方式依然让人敬佩。(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玉米在秘鲁的粮食作物中,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品种。<span style="font-size:18px;">硕大无比的玉米粒,两颗就能装满一勺,也让人印象深刻。</span></p> <p class="ql-block">如今印加帝国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萨克塞瓦曼城堡所在的山坡已经郁郁葱葱,绿树掩映。只有那高高的石墙和“之”字形的巨石依然屹立,仿佛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诉说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每年太阳节萨克塞瓦曼都会举行盛大的太阳祭,重现印加帝国的传统习俗。萨克塞瓦曼曾经的历史有如圣水殿那一股清泉水日夜不息地从山缝中淅出,跌落前面石头砌成的蓄水池内,潺潺水声永远在静寂的山谷中回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