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周边,隐藏着一片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古建筑群——外八庙。从康熙到乾隆年间,十二座皇家寺院陆续建成,其中八座位于古北口外,因而得名。这些寺院融合了藏、汉、蒙等多民族建筑风格,不仅是清代皇家辉煌的见证,更是民族文化交融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北方的“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普陀宗乘之庙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于乾隆三十六年仿拉萨布达拉宫而建,“普陀宗乘”正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p>
<p class="ql-block">步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大红台。这座白台为基、红墙为面的主体建筑,墙面上装饰着三层藏式梯形窗,正中六座琉璃佛龛内,佛像庄严肃穆。檐角的琉璃幔帐黄紫相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万法归一殿更是精妙绝伦,正方形七进间的构造,重檐四角攒尖顶覆盖着鎏金鱼鳞铜瓦,据说殿顶耗用头等金叶达1.4万余两,藏式法铃宝顶与汉式建筑工艺完美融合,尽显皇家威严。</p>
<p class="ql-block">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宫的福寿祈愿</p>
<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五年,为迎接六世班禅贺寿,须弥福寿之庙拔地而起。这座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样式的寺院,寓意“像须弥山般多福多寿” 。</p>
<p class="ql-block">妙高庄严殿矗立在大红台上,三层金顶建筑气势非凡。重檐攒尖顶的每道屋脊上,都装饰着鎏金双龙,龙身紧紧攀附,造型威猛霸气,红墙金顶在古木的映衬下,更显庄严肃穆。中轴线山巅的万寿塔,以琉璃砖瓦精心砌筑,寄托着对乾隆万寿无疆的美好祝福,也呼应着建庙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普宁寺:汉藏合璧的宗教瑰宝</p>
<p class="ql-block">乾隆二十年,为纪念平定准噶尔叛乱,普宁寺建成。它仿西藏三摩耶庙形制,是外八庙中唯一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普宁寺的布局别具一格,前半部分采用汉式“伽蓝七堂”结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依次排列;后半部则是藏式曼陀罗结构。主体建筑大乘之阁内,22.28米高的木雕观音像令人叹为观止,堪称艺术奇迹。</p>
<p class="ql-block">其他寺院:各有千秋的建筑明珠</p>
<p class="ql-block">除了上述三大名寺,外八庙中的其他寺院也各具特色。普佑寺作为普宁寺的附属经堂,打破传统汉式布局,天王殿居中,殿内藏式佛像别具风情;安远庙又称“伊犁庙”,主殿普度殿因方形形制被俗称为“方亭子”;普乐寺取“普天同乐”之意,将西部汉式建筑与东部藏式城台巧妙结合,旭光阁内的圆形龙凤藻井,雕工精湛,是清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承德外八庙,不仅是一组精美的古建筑群,更是一部无声的史书,诉说着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辉煌历史。每一处建筑、每一尊佛像,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珍藏。快来这里,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建筑的魅力吧!</p>